正文

英語世界化與非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問題研究 zt

(2010-08-02 10:37:29) 下一個

英語世界化與非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問題研究
推薦本文 
□ 譚效敏

  摘要:隨著英語世界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全球性的語言不僅承載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其在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變體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非母語國家的文化特征。非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應當在英語教育中受到尊重和弘揚,而不應當讓位於在目前的英語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英國文化和美國文化。可以通過提高教師的跨文化素養、改進教材選編、改革測試評估、充分利用網絡、豐富課後學習與課外活動、加強國際層次上的校際交流等途徑來弘揚非母語英語國家的優秀文化。
  關鍵詞:英語世界化;英語教育;非母語英語國家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08)03—0245—03
  
  一、英語世界化發展與英語文化內涵的多元性
  
  英語是英國人的本族語言,400年前使用的地域僅限於英倫三島。在16世紀末英語開始向外輸出時,使用它的人口隻有500萬。然而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英語的發展呈現了世界化的發展趨勢。今天使用英語的地區和國家已遍及全球。至 1996年止,日常接觸英語的人超過20億人,占世界人口的1/3以上。世界上有18個國家屬於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32個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把英語作為外語使用的人散見於上述兩種國家之外的幾乎一切國家。可以說,英語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國際上通用的交流媒介,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語言,並在科學技術及經濟文化的發展、國際間的聯係和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伴隨著英語世界化發展,英語不僅在母語使用者之間使用,也在母語使用者和非母語使用者之間、非母語使用者和非母語使用者之間使用。英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使用,必然帶來英語的本土化問題,即具有區域特色的各種英語變體的出現。如在英語世界裏,不僅有英國英語、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等母語英語,而且還有加勒比海英語、南非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尼日利亞英語、歐盟英語、日本英語、中國英語①等英語變體。這種英語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變體已經為人們所接受。這說明了英語作為一種全球性的語言不僅承載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而且其在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變體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非母語國家的文化特征。
  目前,英語世界化發展使人們對語言和文化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人們不僅認識到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而且認識到文化離不開語言跟一定的文化離不開某一種具體的語言是不同的概念。實際上,英語作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作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對外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反映各國政府的立場觀點和各國人民的生活,承載的不隻是英國或者美國的文化,還有外來的、非英美的文化。正如Larry E. Smith所說的那樣,英語是不同國家的人們用來向外國人解釋和討論他們的文化的語言。
  因此,英語的世界化發展使英語具有了國際性,作為國際語言,英語的文化內涵是多元的,既包含西方文化的,也包含東方文化的要素。今天英語文化(English culture)一詞包含內容甚廣,它可以指英國文化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也就是人們習慣上所說的英語文化,包括美國文化、加拿大文化、澳大利亞文化、新西蘭文化,還包括加勒比海地區部分國家的文化,不僅如此,它還可以指那些依靠英語與他國交流的形形色色非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類型。
  
  二、非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問題
  
  英語世界化發展,使得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其英語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問題也隨之凸顯。非
  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的現實情況是,許多非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變成了英美文化教育。英美文化被視為權威文化、中心文化,所以在英語文化教育中,英美文化課程諸如英美概況、英美文學(包括英美散文、小說、詩歌)、英美社會等占據了主導地位。英美文化代表了整個西文文化,乃至整個世界文化。整個世界語境縮小為英美語境。語言使用是否得體,行為是否恰當,都是由英美文化決定。由英美文化所控製的、以文化交流麵目出現的西方文化,通過電影、電視節目、VCD、DVD、軟件、書籍等各種各樣的商業方式進入非母語英語國家,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滲透到這些國家的文化傳統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行為方式。以節日文化為例,西方的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每每成為重點慶祝的節日,而自己的民族節日意識日漸淡漠,以至於許多非母語英語使用者對英美國家的文化了解較多,而對自己的文化知之甚少。許多懷揣各種英語證書的英語學習者對本國文化不甚了解,更不知道本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英語教育中本國文化教育含量幾乎近於零。與此同時,在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育中,學習者所學習的大多是由英美作者所寫的反映英美文化的語言材料,而帶有非母語英語國家特點的英語很少在英語教育中出現,所以導致了英語學習者無法用英語表述具有本國文化特色的內容。如許多中國學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龍門石窟”、“十三陵”等旅遊景點和“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 等中國傳統節日,更不清楚“儒家文化”、“仁”、“義”、“道”的英語表達,在英語角活動中除了相互問候、談論天氣和英語學習之外就無話可講。更有甚者, 一些反映中國文化特點的英語表達法,如“the other half of the sky”(半邊天)、“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三從四德)等被認為是“Chinglish”(中國式英語)而受到貶低。以上這些問題在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育中都是值得警醒和深思的。

-


英語口語標準化的不可行
推薦本文 
□ 吳林兵

  摘要:標準化英語口語是不可能的。口語中多樣的語言要素使標準化難以實行;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講,口音接受度的不斷提高使標準易變且難以另人信服;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新發展,為口語的多樣化提供了空間。
  關鍵詞:標準口語;語言因數的變化;口音的接受
  
  1. 介紹
  
  標準化的口語源於廣泛的交際需求。標準化“包括語言的確定,編撰和穩定過程”(Trudgill, 1999:117)。定義標準話的口語一直爭論不休。口語極其動態,一直在變化,全世界的說英語人並不傾向於接受主觀的話語描述性標準。Honey(1997)指出標準口語的實施是被特定團體或者社會的權威人士強加的。說話作為語言最本源的形式,口頭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決於相互理解和認知而不是口語多麽標準。“所有的語言包括方言都被說話人根據即時需要完美地變動”(Honey, 1997:9)。口語的功能是作為一種媒介來陳述,描述,表達情感和獲取知識。信息的輸入輸出完全取決於談話的過程。如果講話被過度的規則限製,交流就會放慢,受到阻礙,變得遲鈍和生硬。
  
  2. 口語中多種語言要素的影響
  
  假定按照語音,詞匯和語法可以確定標準口語,世界上每個人按照一套規則和模式講英語,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然而,確定的口語應該是富有生命力的,可用於交流的,不難看出這個假定的荒謬。從古英語到現代英語再到現在的世界英語,英語在書麵和口頭都呈現了很大的不同。口語的易變形和多樣性使標準化陷入困境,因為講話直接應用於交流,它會隨著社會實踐和交流需要持續變化。
  2.1語音變異
  語音變化是最廣泛和最容易感知的。一般說來,對某人的第一印象來自於他的口音,他的出生地和背景也通過口音顯露出來。說話裏麵有很多因數,元音,輔音,語氣,重音,語調和節奏等等。這些因數的不同組合產生了人類多樣的語言。而且,發音器官和呼吸係統運轉也沒有完全一樣,世界上沒有兩個人說話精確地一致。
  英語的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500年前的凱爾特人,一千年以後,古英語開始萌芽,公元11世紀前半葉才慢慢形成,除了古英語的專家學者,當代人已經不能理解這個符號係統。即使四百年前通俗英語今天也覺得陌生。例如:eo, 古英語的元音字母讀/ e:/;cg, 古英語的輔音字母讀 / dЗ/。另外一個例字,幾個世紀前,英語在單詞card, worker, thirty等等讀這個音 /r/,今天我們甚至在單詞中有這個字母r,讀/ka:d/, /w:k /和/θ :ti/。(Freeborn,1993)
  英語中一些意義相關的詞通過重音來區分詞性,如import(名詞),import(動詞),在日常談話中,單詞的正確重音常常受到忽視,但是話語的語義仍然得到傳遞,而且不同的重音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如果標準化發音,大家嚴格按照一套不變的標準說話,一定笑話百出。
  2.2 詞匯變異
  語言中詞匯的變異充分證實詞匯沒有長期的固定標準。的確有大量的詞匯使用了很長時間,但整體看,詞匯一直在變。新的詞匯有規律的創造,代替舊的詞匯。以dog為例,英語幾個世紀使用hound或hund,在中世紀晚期,才發明了dog。曆史上,現代英語從不同文化中借用詞匯,同時一些詞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被廢棄。另外一個因數是同一個事物在方言裏麵詞匯不一。 廣大的英語詞匯和口語慣用表達讓標準化變得更為複雜。(Bex&Richard, 1999)這和語言的社會維度相關,詞匯的創造和接受需要持續出現的多樣化而不是統一的標準,口語中詞匯應用自由,較少嚴格按照詞匯標準的要求使用。
  2.3 句法變異
  相對於詞匯不停頓的變化,語法的變化更慢,更不被人注意。標準英語的概念源於17世紀晚期的語法學家的研究。在語法意義上,標準英語是語法正確。但是,如果標準英語按照書麵語標準來判斷,大家就必須說正式的書麵形式的英語。人不是機器人,可以按照預先安排的程序講話,人類的講話充滿了情感,變化,脫離主觀的標準化限製。喬姆斯基認為交際能力意味著語法能力,一個講話人的語法知識。(Chomsky,1965)然而,口語中,嚴格的語法知識常被忽視,語法錯誤不可避免地存在。語法是單詞合並在一起構成句子的一套規則。一些英國學者把標準看成是“語法和詞匯體係” (Honey, 1997),是語言學習中乏味的內容。講話過程中,句子結構和詞匯形式並不嚴格按照規則呈現。例如口頭描述過去的事情中,經常犯動詞時態的錯誤,但是仍然有效果。甚至結結巴巴的英語也有作用,說明語法知識的不充分會嚴重限製口語的交流容量。其實真實交際場合總能理解結結巴巴的英語,因為聽話人能從講話人的手勢,麵部表情和特定情景得到更多信息。(Milroy,轉引於Bex&Richard, 199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