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 製造業 職業經理人 的簡史(一) zt

(2010-08-01 06:38:50) 下一個
美國 製造業 職業經理人 的簡史(一)

[ 肥仔 ] 於:2010-07-31 07:53:00 主題帖
《工廠物理學》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由美國西北大學的Hopp教授和佐治亞技術學院的Spearman教授共同編著。兩位教授將很多生產運作管理中的數學問題及其背後的邏輯講得很透徹。有意思的是,該書的第一章並不是對後麵技術性問題的概述,而是總結了許多前人的論著,對美國(隻是美國)生產運作管理的發展曆史作了簡要回顧。其中有幾段關於職業經理人的論述,令人印象深刻,節選出來,供大家參考。

總的來說本文是一篇讀書筆記的讀書筆記。

************進入正題後的分割線********************

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前,煤還無法被廣泛使用,大多數工業仍依賴於水力。由於幹旱或冰凍引起動力供應的季節性變化,再加上缺乏可靠的全天候的物流係統,大量企業無法全年進行生產。工人是季節性地從當地的農場招募,長期專職的工人非常少,而工廠經理階層幾乎還沒有出現。1832年,美國財政部秘書路易斯邁克雷恩(Louis McLane)在10個州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隻有36家企業擁有250名以上的工人,而其中的31家是紡織企業。因此在1840年以前,幾乎還沒有什麽製造企業複雜到需要所有者直接管理以外的管理模式。

《工廠物理學》的作者認為,促進經理人登上曆史舞台的第一個因素是工業產品中可互換零件的出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第一種具備可互換零件的工業產品是戰爭用火槍——人類自相殘殺的工具,而那個時代美國最先進的製造業企業是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可互換零件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工業產品對工人專業技能的要求。與之前的手工業相比,從可互換零件出現的時候起,製造業更重視專業化的機械而不是人,這一點為職業經理人登上曆史舞台鋪平了道路。因為自此以後,職業經理人不再需要工匠的詳細工藝知識就可以處理大部分生產運作管理中的問題。

第二個促進經理人的重要事件是鐵路(這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是美國的第一項大型商業活動,因此也是第一個需要多個管理層級和現代會計的地方。建造一條鐵路所需要的資本要比建造一座紡織廠或金屬加工廠所需要的多得多。個人或者一小群合作者是不太可能擁有一條鐵路的。並且,因為鐵路運營的複雜性和分散性,大多數股東都無法直接對其進行管理。從此,一個新的被雇用者階層——中層管理者——開始在美國的商業領域出現。鐵路成為了第一個管理層級體係出現的地方:有專門的管理者來管理其它管理者。值得一提的是鋼鐵大王卡耐基其實是在鐵路公司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鐵路可能是當時唯一能夠係統地學習到管理技術的地方。

從這一時期一直到二戰結束,經理人(企業的管理者)的特點是他們對自己生意從上到下都非常熟悉,生產運作中的細節對經理人非常重要。這一時期的著名企業家本身也是生產運作管理技術的創造者。下麵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

鋼鐵大王卡耐基:熟悉會計技術,建立大規模鋼鐵廠,並整合上遊煤鐵礦企業。不太為人所知的是,他也首先在鋼鐵廠設計中以物流(Material Flow)為導向進行設施布局,並推廣先進高爐的應用;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流水線的創造者,是最早重視製造係統中的製造周期(Lead Time)的企業家之一。(福特曾經誇耀的說他的工廠將礦石從礦井裏采出來然後生產出一輛汽車隻要81個小時)

杜邦公司的皮埃爾杜邦:完善了企業財務績效指標及其會計體係,例如出名的ROI。值得一提的是杜邦兄弟在成為杜邦公司的總裁之前,曾經在一家叫做 Steel Motor Company的公司工作,而“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被他們聘為這家公司的顧問。所以後來的杜邦公司也是最早實踐“科學管理”的公司之一。

卡耐基在1920年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相信使你通往任何事業成功的卓越之路就是先使你自己成為這項事業的專家。我不相信那套分散自己資源的做法,以我的經驗來看,我從未遇到一個對很多事情感興趣的人能夠賺大錢——尤其在製造業更是不可能。那些成功的人一定是選擇並專注於一項事業。

這種情形在二戰結束之後發生了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