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賽珍珠深深致敬 zt
(2010-06-07 09:24:18)
下一個
(組圖)
【提要】她的墓碑上鐫刻“賽珍珠”三 個中文字。這位在諾貝爾文學獎非華裔得主當中最熱愛中國的一位作家,卻在很長時間中,被中國當局一度不公平地封殺,之後又長期冷落。但她對中國、中國人、 中國曆史和未來的真知灼見,70年之後重放光芒。
◆高伐林
我居住的新澤西這一帶,有許多全美級、世界級的文化名人故居、遺址。閑暇時,我曾一一尋訪,感慨良多。
也寫過三五篇。寫過《草葉集》的作者惠特曼故居和墓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紀念塔,入選《時代》周刊20世紀百大名人的辛納屈(Frank Sinatra,中國大陸翻譯成辛納特拉)的出生地,有“最偉大搖滾歌手”之譽、美國人直接稱他“Boss”的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出生地……但都是三言兩語。
更多的名人遺跡,訪問了,卻一直存放於心,沒有寫。例如:
與艾略特齊名的美國最著名詩人之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故居;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故居和墓地;
《時代》周刊選出作為20世紀全球唯一代表人物——愛因斯坦的故居;
屢獲奧斯卡獎的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的母校;
被稱為“美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畫家”的懷斯(Andrew Wyeth)的村莊和博物館;
…………
這些地方,都在我家一個小時的車程之內(還有些稍遠一點的,像作家馬克·吐溫的故居,在康州,有兩個多小時車程),有時獨自前往,有時陪友人拜謁。
這裏先貼出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故居和墓地的照片,這不僅因為,她是所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華裔作家當中最關心、最熱愛中國的一位,在很長時間中,美國人、西方人甚至主要是通過她的筆來認識中國;還因為,在很長時間中,中國對這一位真心熱愛中國和同情中國人民的作家,一度十分不公平地封殺,之後又長期冷落。
賽珍珠(Pearl Buck,l892-1973),是以中文為母語的美國作家。“賽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她出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父母是傳教士,自小隨父母來中國,閱讀過中國經典。17歲回美國進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又來中國。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從事傳教工作。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宿縣,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曆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母親去世後,全家遷至南京。在金陵大學分配給他們的兩層樓房裏,她寫出於1932年榮獲普利策獎的長篇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是第一位獲普林策小說獎的女性;並於1938年憑借多部關於中國的小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還擔任過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誌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並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以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農莊裏從事寫作。
回美國後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 “Welcome House”,此後50年,幫助了超過5千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她和黑人歌唱家羅伯遜等人一起參加了廢除美國種族隔離政策、提倡種族平等的運動。
三十年代,她因批評蔣介石獨裁,國民政府拒絕參加她的諾貝爾文學獎領獎儀式。她又堅定地反對專製,批評過中共執政,所以在中國大陸也長期遭封殺。1972年尼克鬆訪華,她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看中國”節目,並申請訪華。但是遭到中國當局的拒絕,她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1973年逝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葬於賓夕法尼亞州普凱西的綠山農場。按其遺願,墓碑上隻鐫刻“賽珍珠”三個中文字。
當今文學界的一種普遍看法是賽珍珠作為作家是“蹩腳”的,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發錯了人的典型例證。的確,賽珍珠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不大,不過在那個時代,她的讀者卻非常之多。我們華人尤其應該感謝她的貢獻:她以最全麵、深入的描述,呈現中國農村,她把中國介紹給了整整一代美國人、西方人,打開了他們的眼界。她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曆史和未來的許多真知灼見,經過七十年時光的淘洗,也重新放射出了光芒。
在下列圖片的後麵,我copy了一些關於賽珍珠的背景信息。
以下這些照片,除了賽珍珠的肖像之外,都是我在賓州東部賽珍珠的故居和墓園拍攝的。中國人,都應該去拜謁這位摯友、諍友的家,地址是:520 Dublin Road,Perkasie, PA 18944。
以下是我搜集的關於賽珍珠的背景資料:
◆50年代末期美國社會學家艾薩克森做過調查,顯示賽珍珠的影響,他問受調查的美國人,在1931年到1950年代中期,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是從哪裏得來?三分之二的人都說來自賽珍珠。
◆她的第一任丈夫布克(J.L.Buck)是一位農學家,教授農業技術和農場管理的課程,創辦了金大農業經濟係並任係主任,因出版《中國農家經濟》等書而被視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賽珍珠當時在金陵大學外語係任教,並先後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教育學、英文等課。她既要備課、批改作業,又要參與社會工作,會見中外各界人士,還要修剪家中花園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樂乎。
在舉行孫中山奉安大典期間,賽珍珠在家中騰出地方,讓中國駐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為孫中山遺體作防腐處理的泰勒博士住了進來。徐誌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準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賽珍珠對中國小說有著極高的評價。她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的致謝詞便是以《中國小說》為題的,她說:中國的古典小說與“世界任何國家的小說一樣,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知道《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樣的經典之作”。
賽珍珠選擇的是七十回本《水滸傳》,她認為小說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敗的官府之間的鬥爭”。在賽珍珠眼裏,梁山一百單八將類似於英國中世紀追隨羅賓漢的綠林英豪,他們並非存心造反,隻是受環境逼迫,萬般無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們是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惡的勢力和無道的社會。
她前後耗時五年,終於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關於書名,她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名,但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來靈感,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出版這本上、下兩卷的譯著時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這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上了美國“每月圖書俱樂部”排行榜。
◆193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賽珍珠,為她的中國題材的《大地三部曲》、《異邦客》和《東風·西風》的貢獻,稱她“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史詩般的描述”,“為中國題材小說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賽珍珠一生寫了百部作品,包括小說、傳記、兒童文學、政論、廣播劇和文藝評論。她早期曾著文批評美國教會人士在國外的某些做法;晚年的政論主要為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辯護,並抨擊共產主義。在《北京來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個女兒》(1969)中,她更明顯地流露出對紅色中國的不以為然。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視差,以及曆史、政治的原因,賽珍珠的作品傳入中國後,既受到某些好評,也遭到各方非議,尤其不被代表“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所看好。
在賽珍珠的《大地》被譯成中文不久的1933年,魯迅就在致姚克的信中論及,雖有所認可,但主要表示不滿,批評《大地》是“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麵的情形”。至次年,魯迅又對賽珍珠翻譯《水滸》英文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之事,提出非議。認為“山泊中人,是並不將一切人們都作兄弟看的”。
在魯迅以不無輕蔑的語氣評價賽珍珠之後,1934年賽珍珠主編《亞洲》(Asia)雜誌,請斯諾撰寫《魯迅—白話大師》,發表於該雜誌的1935年1-2月號上。1936年9月號上,該刊又登載了斯諾翻譯魯迅的小說《藥》和散文《風箏》,這大概是魯迅生前最後發表的作品譯文。在諾貝爾授獎儀式上講演《中國小說》時,她引用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許多資料。
1972年,也即賽珍珠辭世前的一年,她在《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一文中,又一次提及:“許多優秀的中國作家寫有關農民題材的作品,魯迅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
◆賽珍珠的作品中充滿了她對中國的眷戀。她飽含感情地描寫中國風光,還列出她喜歡吃的種種食物:鄭州的黃河鯉魚湯美味無比、西湖的蒸魚、長沙熏魚和熏牛肉、潮州杏花鹹魚、蘇州的蒸螃蟹、北京的糖醋魚、洞庭湖的幹蝦米。
有學者說:賽珍珠時常覺得自己既不屬於美國文化,也不屬於中國文化。雖然她同時代任何西方人都更接近中國社會,但她很清楚自己並不是中國人,她的黃頭發和藍眼睛使她無法溶入中國社會。可是回到美國,她也不熟悉那裏的風俗習慣,聽不懂人們的俚語俗話,她對食物的喜好更是和別的美國人大相徑庭。
評論(7) 引用 瀏覽(4449)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珍曼 留言時間:2010-06-06 06:43:33
good to know about her from you...
很喜歡讀你的關於人物的采訪和敘說...
作者:新亭淚客 留言時間:2010-06-06 22:42:10
感謝你介紹了賽珍珠。對於這樣一位鍾情於中國,並把一生貢獻給中國文化事業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本應該得到中國兩國人民和政府的愛戴。而事實是中國政府秉持意識形態的偏見而虧待了她。她把一生的情感傾注給中國人民,而中國新政府卻不能容忍她的政治異見和仗義執言。她被迫回到故國,而故國的社會卻讓她感到陌生和孤獨。一個本應受兩國人民共同尊崇和愛戴的文化使者卻落得兩國都難以容身的地步。這是他人生的悲哀,也是我們中國對他的虧欠。
可以告慰賽珍珠在天之靈的是現在中美兩國的鐵幕已經拆除,那些為中國和美國架橋傳信的使者已經從塵封的曆史中銘刻到能夠翻閱的史冊上。謝謝你為大眾介紹了這位令人尊敬的文化使者,中國人民江永遠不會忘記這位中國人民偉大而真摯的朋友。
作者:夏子 留言時間:2010-06-06 22:59:53
讀過她寫的散文《中國之美》。的確賽珍珠有著非常濃厚的東方情結,或者說中國情結。在《中國之美》一文中,她作為西方血統的傳承者,以她的特殊角度用了大量筆墨寫中國,對中國底層平民百姓美的發現。因為在舊中國發現美是需要耐心的……
謝謝詳細介紹。。
作者:km 留言時間:2010-06-06 23:24:48
她在中國呆了40年,而且是年少時候。就熱愛和文化言,她更是一個中國人。
我最欣賞的是她的左派立場。
但不料中國政府的左狠狠打擊了她。
作者:yinyue 留言時間:2010-06-07 01:07:56
我認為有兩點你說的不準確:
1. 她生於西弗吉尼亞州,不是弗吉尼亞州。
2. 她70年代初沒能訪華主要是由於江青的阻攔,而原因和賽珍珠的對台灣的友情有關。在她眼裏,國民黨才是好人。你籠統地說中國政府反對她沒有把這個曆史介紹清楚。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06-07 07:31:12
感謝高老師圖文並茂的精彩介紹。早就聽說過賽珍珠的大名,但是沒有加以更多的關注與留意。閱讀你的文章之後,獲得很多重要的信息,方才知道這位女性在多方麵的卓越成就與貢獻。尤其她將中國文學介紹到西方的作為與作用,更是讓我印象深刻,謝謝分享!
作者:晚秋心情 留言時間:2010-06-07 07:51:44
讀了您的好文,不由得又想起了另一位深愛中國甚至勝過國人,在國共之爭時保持中立和正義的的司徒雷登先生。
其結局,尢其是晚年,催人下淚。
愛中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