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兒童“天真”在語言中的表現

(2010-04-23 14:10:09) 下一個
朱長鳳 閆素芬: 淺析兒童“天真”在語言中的表現


在研究兒童語言習得方麵,我們發現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觀察兒童語言能力發展過程這一塊兒,比如:語音、句法等,而很少關注孩子交際能力方麵的發展及兒童認知能力等的研究。而事實上,孩子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他的交際能力也在無形發展,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會對不同人用不同語氣說話。但是由於兒童在成長階段各方麵能力發展的不充分導致孩子有時不能及時產出合適的話語反映,從而使人們覺得孩子說話“天真有趣”。


Erika Hoff 把兒童能力的發展分為語言能力的發展和交際能力的發展。語言能力主要指兒童語音,語法,句法,語意方麵的發展。交際能力指在社會交際中兒童恰當地運用句子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三方麵的知識:語用知識,社會語言知識和語篇知識。語用知識指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的知識,理解語言運用背後的控製因素——傳統——的能力。社會語言知識指怎樣根據不同的社會變量如社會地位,文化和性別等的不同,使用不同語言的能力。語篇知識指能使用比句子大的單位進行交流的能力。會話和敘述正是比句子大的單位。本文根據Hoff的這一理論,來分析兒童語言的“天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發現兒童的有些話語很有趣,讓人忍俊不禁,產生意想不到的幽默。閱讀文獻發現,很多分析幽默笑話的原則都不能解釋兒童語言中的幽默。結合Hoff的理論我們發現大部分有趣現象是由於兒童 的“天真”產生的。也就是說,由於受自身認知水平和交際能力的限製,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使用語言引起的。歸納起來,兒童語言中的“天真”是有三方麵的原因:(1)兒童使用他們並未完全理解的詞語(即: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認知能力發展不同步)引起的;(2)兒童雖然了解一些語用知識,但並未完全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運用語言引起的;(3)兒童雖然知道了一些社會語言知識,但並未完全掌握,在具體社會場景中不知道怎樣變化和運用語言而引起的。下麵我們分別舉例說明。


一,兒童使用他們並未理解的詞語(即: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認知能力發展不同步)引起的。


Example : (what is the thumb called) whenever Mike behaves well, his mother gives him the thumb-up sign and says “Good boy”. One day, Mike\'s English teacher was explaining the names of the fingers. She held up her thumb and asked if anyone knew what it was called. Mike blurted out confidently “Good boy”.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Mike的語用知識受到他認知的限製。因受到他以前的影響:媽媽伸出大拇指就說“GOODBOY”,這種慣勢使他不假思索回答:“GOODBOY”


Example: (God hands me the broom) little Tom was afraid of the dark. One night his mother told him to go out to the back porch and bring her the broom. Tom: “mama, I don\'t want to go out there. It\'s dark.” mother (smiled reassuringly to Tom): “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Jesus is out there. He will look after you and protect you.” Tom asked: “Are you sure he is out there?” Mother said: “yes, I am sure. He is everywhere, and 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you when you need him.”


Tom thought about that for a moment and then went to the back door and cracked it a little. Peering out into the darkness, he called, “Jesus? If you’re out there, would you please hand me the broom.” 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天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一種無意識的誤解大人意思的認知限製所造成。TOM因缺乏一種對“基督”抽象概念的理解所以會說出:“Jesus? If you’re out there, would you please hand me the broom.”的話。


• 二,兒童雖然了解一些語用知識,但並未完全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運用語言引起的。


Example: (Little John lost his way and went to ask the policeman by the road. )


P: “Sonny, where is your home?”


J : “my mother teaches me to ask the policeman when I lost my way, but she doesn\'t tell me where I live”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JOHN已經知道語言的語用功能但卻因其他方麵知識的不足使他仍然不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Example: (when answering the phone)


Aunt: Is your mother home?


Child: yes, (then hangs up)


從小孩回答“YES“我們看出他已知道一些交際方麵的知識,但還缺語用知識。


三:兒童雖然知道了一些社會語言知識,但並未完全掌握,在具體社會場景中不知道怎樣變化和運用語言而引起的。下麵我們分別舉例說明。


Example: 在醫院候診室,一護士推著坐在輪椅裏的老人進來.在她去拿藥時,那老人孤零零地坐在那裏,一聲不響.一小男孩從他媽媽膝蓋滑下走過去把手放在老人手裏,說:“我了解你的感受,我媽媽也曾把我放在手推車裏”。在覺得小孩的“大人口氣“好笑的同時,我們會覺察到小孩在模仿大人並試圖將其用於具體交際中,但她卻忽略了社會地位,階層,年齡等因素。


Example: (when Lisa was drinking, her mother warned her repetitively by saying: “those are our very best cups. You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drop them”. later, her mother\'s female boss visits, drinking a cup of tea, was gazed by Lisa ) :


Lisa (to the boss): “those are our very best cups. You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drop them”.


這個例子與上麵的例子相似,小孩不知道這種話不能對大人或上級說。所以我們會覺得小孩的這種無意識的“小大人“話很有趣。

從以上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小孩的“天真“是多種因素的組合,主要表現在孩子“語用知識,社會語言知識和語篇知識“等的缺乏及他們認知水平的限製。然而這各個方麵的知識在具體語境中是如何相互作用?它們各自所占的影響力是多少?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哪些因素影響兒童語言天真幽默的創造?所有這些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該帖子被 guangwen 在 2009-6-25 22:30:09 編輯過」







每頁10條,共1頁,合計1條記錄分頁:« 1 »轉到





Powered By:YxBBs V2.3.0 Processed in:0.046875s,12 queri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