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析語,又稱孤立語 zt

(2010-04-15 04:17:53) 下一個
分析語  

分析語,又稱孤立語(注意,“孤立語言”並不等如“孤立語”,前者指的是與任何其它的語言不存在親屬關係的語言。為了避免混淆,下文會采用“分析語”來稱呼後者)或詞根語,這類語言的特點在於其一般不是通過詞形變化(即詞的內部形態變化,又稱作屈折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通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語缺乏多數的格變化。
  漢語的發展過程是由綜合語發展到分析語。我們試用構詞方法來看,古漢語大都是單字詞(除了少數聯綿詞外),例如,查查從“馬”字部的漢字,可發現各類“青馬”、“黃馬”、“白馬”……等等不同類屬的馬,古時都是用具綜合語特色的單字詞表達:
  驃:黃毛白點馬
  驄:青白馬
  騅:青白雜色馬
  騏:青黑格子紋馬
  驥:好馬
  駿:好馬
  驌:一種良馬
  駃:另一種駿馬
  駔:駿馬;壯馬
  駒:少壯馬
  騸:已閹割的馬
  騮:黑鬣黑尾紅馬
  驂:車前兩側的馬
  騑:即驂馬
  騧:黑咀黃馬
  騤:壯馬貌
  駸:狀馬疾馳貌
  騁:馬馳貌
  騍:雌馬
  駘:劣馬
  駑:劣馬,走不快的馬
  駟:一車四馬
  駙:一車數馬
  駹:a)暗色麵額白馬;b)青馬;c)雜色牲口
  騂:赤馬(也指赤牛)
  駰:淺黑帶白雜毛馬
  (參考:《商務新詞典》)
  具綜合語特色的古漢語單字詞占版麵的空間的確是少很多,但如果要全記得並純熟應用這些單字詞,難度會比學習具分析語特色的多字詞高很多,而且漢字/詞的數量也會無止境的增加下去,因此,這種方法漸漸發展到盡頭。今天,漢語改用分析語的方法,用有限的字構成無限的詞,而放棄了為每個詞造一個新的單字的做法。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漢字的數量沒有大量的增加下去,新詞均用既有的舊字構成,因此很多詞均能顧名思義,懂漢語的人學習新詞時不一定需要查詞典,因此,中文詞典的改版密度,也遠遠不及英文詞典來得頻密。
  除了漢語外,彝語、壯語、苗語、越南語、巴布亞皮欽語等都是分析語的例子;
  而現代英語和保加利亞語的語法則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見下麵的英語詞匯例子):
  cattle:牛
  calf:小牛
  cow:母牛
  ox:閹牛
  buffalo:野牛
  bull:雄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