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略論歪破英語WARP English zt

(2010-03-10 19:56:18) 下一個

   ——為什麽外語學習聆聽最重要

   P. K. Kuhl教授一生研究的結論,如果用最簡單的概括,就是一句話:對外語初學者而言,你聽到的外語聲音,實際是聆聽錯覺產生的“聲音”——根本不是你要學習的外語的聲音;這不是英國人或美國人說錯了,而是你聽錯了,聲音從你的耳朵到你的大腦的過程中,已經被扭曲改造了,被你的大腦裏完全錯誤的語音表征係統扭曲改造了。P. K. Kuhl 在她的論文中特別用了一個詞 WARP,非常清楚地告訴其他專家和外語教師,所有的人在學習外語的初期,他或她所聆聽到的聲音,是歪破的外語。

  
  這是徐老師不厭其煩,大厭其煩、太厭其煩的係列文章之一。
  太多的中國青年,把沒有學好英語作為心頭之痛。曾經努力學過英語而未學好的中年人,甚至將此作為終身之痛(很多四十歲以上的中小學教師對我這麽說)。
  這裏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是誰阻礙了你學好英語?
  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國內國際流行的各種英語教學方法,存在這根本性的錯誤(它們並非一無是處,它們都有正確的成分與價值,但它們都存在共同的根本性的錯誤),而學習方法的根本錯誤,又來自於專家教師群體對亙古的常識視而不見。
  這亙古的常識主要有兩條:
  

  第一條:語言是人與生俱來的自學能力,不充分利用此自學能力,而搞出五花八門的英語教學法,恰恰是南轅北轍。
  第二條:語言是人與生俱來的自學能力,而這自學能力,完全建立在能聽懂語音流的基礎之上,簡言之,這自學能力建立在聽力之上;如果聽力不過關,那麽人的語言自學能力,就無從發揮。


  因此,任何自然的正確的恰當的語言學習法,必須堅持聆聽先行、聆聽為綱,而不是聽說讀寫並行。我們再一次強調,世界上各種主流英語教學法,都犯了基本方向的錯誤。
  為什麽聆聽在外語學習中具有本原的重要性,這個大問題,答案如此簡單,讀者或許不太相信。在《徐老師原典英語自學法》一書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及第一章部分內容,已經有全麵深入的分析和回答,拜托各位真正想學好英語青少年仔細閱讀思考。同時,聆聽先行這個環節太重要,很多學生也許借不到這本書,因此這裏再做一些通俗的討論。

一. 聆聽在語言交流中占據45%的比重,遠高於口語或閱讀

1. 重複又重複——回歸亙古的常識
  我們重複強調這個常識:語言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內在能力。
  我們特別強調另一個常識:人的與生俱來的語言學習能力,必須在外界語言信息的持續輸入刺激下,才能夠激活與發展。
  換言之:人的與生俱來的語言學習能力,建立在首先能聽懂他人話語的基礎上。
  這兩者都是是常識中的常識。如果剝奪了外界的語言輸入,或者如果學習者(語言使用者)不能利用外界的語言輸入信息,那麽,他或她就無法持續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並且,原先已經掌握的語言能力,也會蛻化。不僅心理語言學中大量的案例,表明早期被剝奪了人類語言環境的兒童,後續的語言發展產生嚴重障礙,而且,獲得成熟發展的語言能力的人,一旦長期被剝奪語言環境,其語言能力也會產生障礙。一如魯濱孫飄流記中的主人公。
  一個成人,即使不讀書不看報,其語言能力也不會明顯的衰退。為什麽?因為他或她每天都會大量地通過聆聽來接受語言信息。例如,與親友的交流,聽廣播,聽歌曲,看電視劇看到深更半夜,等等等。
  語言交流包括聽說讀寫四種主要方式。就語言交流(communication)的客觀狀況而言,學界普遍接受的一個結論,而又經常被教師和學生忽略的現象,來自美國學者Wilt和Rankin各自的研究⑴。這兩個研究獲得的數據是一致的:在個體清醒的時候,平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時段從事語言交流;這其中,聽說讀寫四種形式的交流各占45%,30%,16%和9%。換言之,聆聽方式的交流占了將近一半的時段,聽+說占了四分之三的時段。這意味著聽與說是語言自學能力發展的最主要的渠道,其中又以聆聽占首要位置。正因為人們能夠毫不費力地聽懂母語,不論是專注聆聽還是隨意聆聽,都能聽懂,這樣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45%的時段,聆聽成為人們有效獲得信息的方式,同時成為成為語言自學能力永不衰減的原因。
  再清楚不過的常識,外界語言信息的刺激,有兩“大”來源。
  第一, 通過聆聽獲取的語言信息。在時間比例中占45%。
  第二, 通過閱讀獲取的語言信息。在時間比例中占16%。
  前者是後者的近3倍。換言之,前者是真正的“大哥哥”,後者是“小弟弟” 外界語言信息的刺激,真正的大來源是聆聽,閱讀僅僅是小來源。
  常識,和心理語言學的大量研究(這裏不展開討論),都清清楚楚地告訴人們,通過聆聽獲得語言信息,並以此在大腦中建立目標語言的正確的語音流表達模式,是閱讀的基礎。
  由此,中國英語教學的整體模式:重書麵語輕聽說,重閱讀輕聆聽,犯了兩大基本錯誤
  A.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B.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45% VS 16% )

  2. 一個比喻
  換言之,語言能力的進步,有兩個發動機(推動力):聆聽與閱讀,其中,聆聽是本原的大發動機,閱讀是派生的次要小發動機。後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即使是母語教學的研究都證實,在學齡前期口語發展良好的兒童,學齡期書麵語普遍發展的更好;學齡前期口語發展不良的兒童,學齡期書麵語學習就產生種種困難,包括數學學習等等)
  可以做一個並不完全恰當的類比,但這些類比能有所啟發。
  聆聽與閱讀,可以看作是古代海上船艦的兩大“動力”,前者是風帆,後者是劃漿。如果隻有劃槳而不利用風帆,那麽,任何船長水手都無法遠航。
  中國人學英語最核心的障礙,在於他們聆聽不過關,無法通過輕輕鬆鬆地聆聽而獲得英語語言信息,從而自發性地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我們反複強調,聆聽而自我發展語言能力,是人獨有的與生俱來的內在能力,是文盲都具有的能力。但在中國人的外語教學中,它被嚴重的忽略了。
  如果學生聆聽過關了,能夠比較輕鬆地聆聽與欣賞,例如BBC/ VOA /CNN /DISCOVERY /NATIONAL GEOGRAPHY 頻道的節目,能夠比較輕鬆地觀賞英語版的Kung Fu Panda或Harry Potter 或Mission Impossible 等等等等,那麽教師還要擔心他或她的英語能力與成績嗎?

二.你知道聆聽錯覺嗎?你知道歪破(Warp)英語嗎?
  聆聽不過關,在教學體係中,表現為對聆聽的重視非常不夠,目前國際上各種主要英語教學流派都普遍存在這個問題(這個話題以後展開討論)。
這裏,我們分析一下聆聽能力不過關在“技術層麵”的原因。
  要聽懂人類的話語,簡單地區分,有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清晰地辨別出音素(最小的語音單位,如單輔音單元音)、音素組合,音節等等。
  第二個層次,在基本語音加工的基礎上,能夠勝任單詞切分,以及跨音節跨單詞的語調模式(prosodic ) 。
  第三個層次,檢索或激活或推測單詞及詞組的含義
  第四個層次,能夠根據句法規則將單詞與詞組組合成更大的意義單位(句子的含義)
  第五,至少從第三個層次開始,都要同時調動背景知識(存儲在大腦中噢乖的長期記憶係統和環境線索(外界的各種狀況),最終把語音流的意義整合起來

  這五個層麵,首要的自然是第一與第二層麵。第一個與第二個層麵過不了關,其他一切免談。前兩個層麵過不了關,他人的話語對於你就完全是噪音。
  語言的聲音刺激,實際上是物理的聲波,是物理刺激。但學過心理語言學的人都知道,外在的物理音波刺激,與人大腦中的語音係統表達,兩者之間其實並不相同。
  學過普通心理學的人也知道,在視覺上,我們常常有錯覺現象。也就是,你所感知到的那個對象,與真實的對象並不一樣。
  實際上,在外語學習中,聆聽的錯覺現象非常普遍。華盛頓大學大腦與學習科學研究所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Learning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教授兼所長Patricia K. Kuhl女士,是神經語言學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她曾於1997年和2001年被邀請到白宮,先後為克林頓總統夫婦和布什總統夫婦,做科普掃盲——向總統夫婦講授大腦科學與教育方麵的前沿科學發現。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想請P. Kuhl 教授來為自己掃盲,還得申請排隊!!!(你知道美國總統,用小布什的話來說,是被關在籠子裏為人民服務的,這跟N 個代表的書記天下第一的國家自然不一樣,所以,奧巴馬總統說漏一句話,都得請小巡警到白宮做客)
  

P. K. Kuhl教授一生研究的結論,如果用最簡單的概括,就是一句話:對外語初學者而言,你聽到的外語聲音,實際是聆聽錯覺產生的“聲音”——根本不是你要學習的外語的聲音;這不是英國人或美國人說錯了,而是你聽錯了,聲音從你的耳朵到你的大腦的過程中,已經被扭曲改造了,被你的大腦裏完全錯誤的語音表征係統扭曲改造了。P. K. Kuhl 在她的論文中特別用了一個詞 WARP,非常清楚地告訴其他專家和外語教師,所有的人在學習外語的初期,他或她所聆聽到的聲音,是WARPED 歪破的外語。(3)



  聆聽錯覺意味著——你所感知到的英語語音流,被你錯誤地知覺了,換句話說,你連是什麽聲音,都沒有聽出來,自然你無法聽懂。你學的還是英語嗎?當然不是,你學的是歪破英語。所有洋涇浜英語Chinglish 都來源於WARP English。
  因此,外語聆聽能力要過關,首先要完成的心理加工任務,就是改變“聆聽錯覺狀態”,改變你聽到的歪破英語。而且,如果你聽到的是歪破英語,此時不論你怎麽瘋狂英語法,你瘋狂喊出來的,也一定是歪破英語。

三. 人類語言的範疇知覺
  再略微展開一些講。
  心理語言學告訴我們,人類對語言聲音的聆聽知覺,是一種範疇性知覺。它不是根據客觀的物理音頻來感知的,它是根據大腦中已經存在的範疇模式來感知的。舉例說來,日語中沒有[r] 這個音,所以日本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初期,總是把客觀的聲音刺激[ r ],感知表達為大腦內在的另一個音素 [ l ]。
  而語言的語音係統,遠遠不止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那種,是多少個孤立的元音音素和輔音因素,它是這些因素的複雜的組合,這種組合會產生出高度複雜的語音流。這可以類比於簡單的七個音符,可以組合成無窮無盡的樂曲。
  由此,中國人學英語的第一大障礙,就是沒有建立起英語語音流的正確感知和表達模式。
  為什麽沒有建立起英語語音流的正確感知和表達模式?
  基本原因,在於我們學習外語的初期階段,總是試圖以漢語的語音流模式去同化表達英語的語音流模式(注意,不僅僅是語音模式,而且是語音流模式)。換言之,總是以錯誤的語音流模式去感知和表達英語語音流模式,當然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表現在教學上,除了一般的重文輕語,大量的書麵語練習,就是,即使是聽力練習,也是
A. 低素質的聆聽素材
B. 零散的非係統的聆聽訓練
C. 聆聽訓練的強度很不夠
  行文至此,我特別提醒讀者認真讀一讀《徐老師原典英語自學法》一書P105-109 卞紅莎運用原典法的個案。

四.朝聞道,夕行晚矣!
  如果學生聽力過關了,那麽,他或她就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自學機會,聽VOA/BBC/CNN,聽audiobooks(各種風格和題材的經典文學作品,你一百輩子一萬年都欣賞不完),看英語大片,聽英語音樂舞台劇,以及互聯網上可以獲得無窮無盡的英語互動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都能像幼兒那樣(他們完全能勝過幼兒,因為他們已經擁有比幼兒豐富一萬倍的語義知識係統),無師自通地學習語言,積累詞匯、表達、俗語和俚語,更大大拓展英語文化欣賞的視野。
  你知道學習英語、學習一切外語的正確方法了嗎?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話太不仁道,更不人道。
  我們提倡:朝聞道,夕行晚矣!
  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費,開始聆聽!!!象荷馬那樣聆聽!!!

不要期望教師,要自我拯救
  中國學生喜愛讀武俠小說,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一個比喻:歪破英語就好比裘千丈的武功,中國的英語教學,也可以比喻做裘千丈們的教學。你跟裘千丈學一年也好,學十年也好,你的英語仍舊是歪破英語,裘千丈英語。
  國際歌裏是這麽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
  

  從裘千丈們的教學桎銬裏解放出來,靠你自己,和你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我的少年朋友。


  我指導的中學生們,王道興同學做到了,吳東蔚同學做到了,陳龍昊同學做到了⑵…..你做得到嗎?
  

經徐溢華同學的推薦,筆者昨天才讀到台灣成寒女士的《躺著學英語》,現將徐溢華推薦的此書,特別推薦給青少年讀者。這本書為徐老師提倡的聆聽先導的英語學習法,提供了豐富且有趣的例證。據聞成寒女士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英語碩士,她的文章的可讀性、通俗性和有趣性比徐老師寫得好。徐老師不會寫故事,隻好喋喋不休地講道理,令人厭煩,令我自己厭煩。



⑴ Wilt, M. E. (1950). A study of teacher awareness of listening as a factor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3 (8), pp. 626-636.
Rankin, P. T. (1928, October).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English Journal, pp. 623-230.
Key Components of Speaking and Listening Instruction – Minneapolis Elementary Literacy Framework – May 9, 2008
⑵ 我提倡中學生聽讀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 Gone with the Wind。王道興同學(原深圳市皇禦苑中學學生)和陳龍昊同學(現深圳育才中學學生),原先都不是英語成績優秀的學生,前者在一年內聽完了兩部書,IBT-TOEFL 聽力29分——差一分滿分,總分也上了100分,後者在高一階段7個月內就聽完了兩部書,不久將參加TOEFL,相信聽力和閱讀都會接近滿分。吳東蔚同學,用原典法後,在英國讀A LEVEL 的 Drama 都獲得最高等級分。
(3) Patricia K. Kuhl et al. Phonetic learning as a pathway to language: new data and native language magnet theoryexpanded (NLM-e) 20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