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型關大捷: 林彪三次偵察地形 定甕中捉鱉之計

(2010-01-06 19:19:13) 下一個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前線的第一仗,打破了當時“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記者曾多次采訪此戰親曆者孫毅、王秉璋、蘇靜等開國將領,老將軍們向記者透露了其中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

  1.八路軍急赴前線

  老將軍們最惋惜的是,這一仗的指揮原是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北路前敵總司令的傅作義,但國民黨部隊“熊”了,沒敢放一槍,否則戰果會更輝煌。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

  1937年7月7日,日軍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冀東後,突然向北平城西南的中國軍隊進攻。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抗戰。陝北的紅軍將領集體致電蔣介石,強烈要求開赴山西前線。中共中央派高級領導人周恩來等人飛赴廬山,與蔣介石商談共同抗日。但蔣介石仍想對日媾和,一拖再拖,直到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馬上要打到南京了,他才不得不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恩來提出紅軍改編六個師,蔣介石隻同意編四個師。為使國共談判迅速成功,周恩來表示同意。8月25日,中央軍委下令陝甘寧地區的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按戰鬥序列改稱第18集團軍,轄 115、120、129三個師,每師1.5萬人。

  自8月22日起,八路軍第115師等部陸續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開赴抗日前線。

  2.坡陡,戰士下來推火車

  115師由紅一方麵軍第1軍團、第15軍團和紅軍第74師等部編成,分為343旅和344旅。因戰事緊急,115師沒改編完就上了前線。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在部隊出發後,冒大雨騎馬到了西安。接著,林彪坐火車到潼關,再坐木船渡過黃河。聶榮臻陪周恩來去太原,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協商115師進入山西的路線。“小氣”的閻錫山當然不歡迎八路軍,不過蔣介石都同意了,他也就沒辦法了。

  9月上旬,115師從晉西南的侯馬陸續乘火車北上。同蒲路(貫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鐵路幹線,自大同經太原、侯馬至蒲州鎮以南的風陵渡)被洪水衝斷,隻好修一段走一段。在太原和忻口間,鐵路坡度太大,又超載,火車上高坡時戰士們隻好下來推火車。9月20日,115師進至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待命。

  同樣是在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長、中將板垣征四郎率21旅團一部占領靈丘縣城,逼近平型關。板垣征四郎出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時曾策劃“九一八事變”。閻錫山和板垣征四郎曾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1936夏天,板垣作為日本關東軍代表特意到太原拜訪閻錫山。板垣征四郎很“鬼”,他乘汽車從察哈爾繞蔚縣、代縣進入山西,還不時徒步,借機偵察地形。

  平型關位於山西東北部,和河北交界,地勢險要,自古就是長城南端的重要隘口。為什麽這位中國通偏偏選擇對進攻不利的平型關呢?答案是因為這是進攻雁門關的必經之路,穿過平型關可以盡快實現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此時的閻錫山雄心勃勃,製定將日軍放進平型關內加以圍殲的決戰計劃。他任命傅作義為總指揮,以一個師加兩個旅作為總預備隊,以8個團的兵力從內長城外側公路向東、西跑池、小寨間迂回,側擊日軍右側背。八路軍115師的任務是從平型關東邊的山地夾擊日軍,斷敵後路。

  3.林彪三次偵察地形

  戰事緊急,剛到大營的林彪沒休息,馬上給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發電,報告作戰計劃。9月23日,聶榮臻率344旅和師司令部從五台山繞小路,過龍泉關,經阜平北麵過來。先到的林彪等不及,三次到平型關偵察地形。據林彪的警衛員楊興桂回憶:“林彪帶著團幹部偵察,他穿著一件破褂子,隨便紮根布腰帶,頭上戴一頂氈帽,活像當地的農民。路上沒飯吃,他和大家一起吃生地瓜。回來大家都很累了,我半夜醒來,看見林彪還盯著地圖。”

  平型關東側的喬溝是通向靈丘、淶源的公路,僅能通過一輛汽車。溝深數丈,隻有老爺廟前有一個缺口。南北溝岸也比較平坦,便於隱蔽和發揮火力優勢,是設伏的好地方。林彪決定埋伏在喬溝至東河南鎮兩側,來個甕中捉鱉。

  9月23日,八路軍總部接到閻錫山關於平型關的作戰電報後,立即命令115師9月24日拂曉進入陣地。115師在上寨小學召開連以上的幹部會議,進行戰前動員。這時國民黨第二戰區來電,通報日軍先頭部隊接近平型關。此時已是9月23日15點,距發起攻擊的時間隻有10多個小時了。

   115師迅速出發,電台正要關機,突然收到八路軍總部的特急電報:“據第二戰區電,他們不能按時抵達平型關地區,傅作義決定推遲一天。”林彪隻好派騎兵通信員向正在行軍的部隊傳達。當夜115師主力進至離平型關30餘裏的冉莊待命。在閻錫山的平型關作戰計劃中,林彪隻是一個小小的師長,他的直接上級還不是傅作義,而是國民黨第六集團軍副司令孫楚。也幸虧推遲了一天,如果115師在9月24日進入伏擊區,很可能與日軍主力部隊不期而遇,不僅很難大捷,弄不好還要遭受較大損失。

  4.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

  9月25日7點多,“鬼子”來了!轟隆隆的馬達聲越來越響,快接近老爺廟時,叭叭兩顆信號彈躍上天空,685團打響第一槍,接著炒豆般的槍聲響成一片,機關槍、迫擊炮、手榴彈砸下去,好幾輛汽車中彈起火。大搖大擺的日軍傻了,他們在中國還沒受過這般打擊!頓時亂了套,車撞車,人碰人,好一陣才清醒過來,趴在車下還擊。

  在115師擺出的“長蛇陣”中,平型關左麵的“蛇頭”是楊得誌、陳正湘的685團;右麵的“蛇腰”是李天佑、楊勇的686團;“蛇尾”是徐海東的687 團。688團作為預備隊,楊成武的獨立團和劉雲彪的騎兵營負責打援。日軍被“砍”成三段,最前麵是百餘輛裝滿日軍的汽車,後麵是200多輛滿載輜重的騾馬大車。因為日軍還未完全進入包圍圈,戰鬥就打響了,徐海東的687團竭力不讓押車的敵軍騎兵逃走。

  八路軍的武器差,射程短,衝鋒號幾乎沒斷音,戰士們揮起大刀,和日軍搏鬥,那首著名的抗戰歌曲《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就出自這裏。日軍單兵作戰的頑強大大超出估計,許多身經百戰的老戰士也是第一次經曆這麽激烈的戰鬥。

  打得最艱苦的是686團,副團長楊勇主動要求帶三營爭奪老爺廟。衝上公路後,三營傷亡很大,九連幹部全部犧牲了,楊勇和三營營長也負了傷。至今平型關一帶的老鄉還流傳著楊勇和鬼子拚刺刀的故事。在與日軍白刃格鬥爭奪製高點時,來了兩架日軍飛機,一看雙方絞在一起,沒法扔炸彈,轉了兩圈悻悻飛走了。

  5.林彪和聶榮臻聊到天亮

  可惜115師的“胃口”太小,要想吃掉4000多日軍不太可能,林彪盼著閻軍迅速出擊。可是眼看戰鬥快結束了,閻軍那邊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林彪派司令部二科科長蘇靜以特派員的身份,兩次“請”他們配合一下八路軍作戰。閻軍指揮官說上邊不讓“輕舉妄動”。不過還不錯,閻軍堵著北麵的山嶺,沒腳底板抹油。林彪在東跑池一帶用紅筆畫了三個重重的紅圈。閻錫山關於平型關的出擊計劃多麽好啊,五支紅箭頭除了擔任正麵防禦外,8個團的兵力分三路向平型關西、北方向出擊。可是到了下午,平型關的日軍都逃走了,對麵的閻軍卻還在坐山觀虎鬥。

  685團團長楊得誌回憶:“狡猾的日軍發現東跑池沒有槍聲,就從那裏突圍了,我們隻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跑掉。”作戰科科長王秉璋回憶:“幸好我們115師是側擊,否則日軍突圍,那我們的傷亡可就大了。”按照林彪的作戰計劃,平型關戰鬥本不算結束,第二天還要再打個大仗。可閻軍放棄了平型關正麵的製高點團城口大山,黃昏降臨,115師不得不撤退了。老將軍們認為,如果閻軍也同時出擊,那平型關的戰果肯定會更大。

  對於被包圍的日軍板垣第五師團的情況,115師並不清楚,他們也是戰後從繳獲的戰利品和作戰地圖上才了解到的。在戰事結束後,對戰果的統計也不太統一。近年來的研究結果是:115師斃傷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我方傷亡500餘人。

  據當時的115師代參謀長孫毅回憶:“平型關大捷的那天夜裏,我和林彪、聶榮臻住在距平型關幾裏路的小山村。我們睡在一個土炕上,一向寡言的林彪和聶榮臻竟聊到天亮。”

  6.五台山的和尚也慶祝

  平型關大捷前,不要說國民黨軍,連山西老鄉也看不起“土八路”。日軍在中國如入無人之境,突然被狠狠地“當頭一棒”,日本國內也暈了頭。平型關擊斃的日軍軍官最高是個營級,可第二天的日本報紙竟登出板垣征四郎的“死訊”。

  9月26日,毛澤東致電朱德、彭德懷等,祝賀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首戰告捷。全國的賀電雪片一樣飛來,蔣介石興奮得一天連發兩封嘉獎電。閻錫山的部隊抬著豬羊來慰問,國民黨的文藝團體也來了,還拍了電影。老百姓更是高興極了,連五台山的和尚也加入了敲鑼打鼓的隊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