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請進

(2010-01-12 16:32:11) 下一個
說你 評論於:2010-01-12 15:58:39

從題目到文章,都存在思考方法和眼界的問題。這種思路、思考方法都和所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這個初衷倒是吻合的很好。

出國的中國人,無論是求學的、工作的、移民的,大多都扳不過來一個思維的桎梏,就是凡事上綱上線到國家、民族、人種等等,無論哪個個體的行為舉止及其導致的光榮和恥辱,似乎都是中華民族的。所以凡事總要泛國家化、泛民族化、泛人種化。不妨舉幾個例子,我們領受的光榮,居然可以是寄托在打籃球的姚明、跨 110米欄的劉翔身上,而我們遭受的恥辱僅僅寄托在出國的人是否隨地吐痰、大聲喧嘩這樣的事情上。所以,幾乎全國人的榮光與挫折似乎都要來自於一個明星的表演或者若幹遊客給外國人看什麽舉止。‘素養’和‘素質’似乎隻有在給外國人看的時候才被想起來,才格外重要,所以警戒‘中國人’如何如何、不應如何如何也日趨時髦,殊不知持這種思路隨時準備振臂一呼的,恰恰是奴性頗深的一群。

思維總在這樣一個被國內教育製度熏陶、強化下來的框架內,自然沒有達到出國最應當收獲和領略到的意義和精華:自由。這種自由是思想的自由、價值觀的自由、靈魂的自由,隻有持了這種自由的人,才會因了自己操守,做不出賣自己底線的事情;而凡是都為了‘中國人’不被人小看而做的,無非是另一種驢糞蛋外麵光的術數而已。而這種奴性,正在“中國公民,請你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之類的題目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凡事必以群體出擊,否則就覺得勢單力薄無以為繼,就是這種思路導致的怯懦。看似洋洋灑灑波瀾壯闊的“反對藏獨”、“支持奧運火炬傳遞”等等的,而凡“對人打噴嚏與否”、“當眾放屁與否”、“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與否”,被這群焦慮症思考慣性的人們,尤其喜歡以“中國人”、“外國人”為兩個單位做對立性的思考。者甚至可以歸納為一種思維強迫症的典型症狀。

所謂“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不是用衡量一個國家的全體公民的榮辱,而為了個麵子就能強製推行的。這是人的基本德行,而不僅僅是對某個國家在別國麵前的臉麵而需要振臂一呼的。如果說“人,請你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這是透過一種普世價值看本質的態度;而當強調“中國公民,請你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這種貌似格外憂國憂民的口吻時,恰恰強調了為了“我大國之榮光,表友邦之驚詫”的蕩滌不去的奴性,而此類奴性背後又恰恰蘊含著不能改良此陋習之必然——因為這事情還是為了在外人麵前的臉麵而非題目中所謂“公民”社會之公民自覺來倡導的。

為什麽凡事必“我們”呢?個人的事交給個人去做,個人的教養交給個人去修,沒有什麽“中國公民”不“中國公民”的。首先對於公民社會,內心裏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任何一個國家種族、有色人種,也更不能給“對著別人打噴嚏”納入自己思維的框架,作為慣性的思考習慣。

我永遠不會因為我見過的黑人裏麵大部分的、高比例的成員都比較懶惰有犯罪傾向,就持一種“黑人必好吃懶做、必傾向犯罪”的思維定勢,因為那樣想就是一種 discrimination;同樣的,任何一個國家種族,也不可以因為他們見過的中國人中的大多數對著別人打噴嚏,就堅持並宣揚“中國人沒有教養”的論點,因為那還是一種discrimination。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必為了中國的麵子才去做這一點,也大可不必因為中國公民中的多大成分對著別人打噴嚏就頓足捶胸。因為,受過教育的、有教養的非中國人,當然更可以說全世界的公民,遇上上述情況,也必須針對每一個中國人個體,區別對待;這就和上麵說的世界上任何人對待黑人都不能因為自己經驗中的好惡而對待每一個黑人個體。

如果本著就事論事的原則,針對“對著別人打噴嚏”這件事,值得建議和檢討的不僅不是所謂“中國公民該怎樣”這個命題,反而是--“做人應該怎樣”(包括怎樣吐痰恰當、多大聲音說話恰當、怎樣放屁恰當之類),以及“因為中國人有人對人打噴嚏進而歧視中國人群體”的任何人需要加強自身教育、提高修養、擯棄歧視 --這兩個命題
才是有意義的命題。

當你在五星紅旗的海洋裏麵龜縮著喊“反對藏獨,新聞真實,支持奧運火炬”的時候,不妨看一看,街角獨自站立的、騎著自行車揮舞著雪山獅子旗的特立獨行的 ‘不明真相’的外國人,體會一下你自己是否達到了心靈的自由,僅僅處於‘我’執著的相信什麽,就能以就敢以孑然一身的匹夫之力,為了你篤信的真理可以抵抗舉國之力?!那些看似愚鈍的不明真相的外國人,在知識和認識上可能偏頗甚至錯誤,可是他們心靈的空間可是超出了你的凡是必‘中國人’、必‘我們中國人’如何如何的窠臼要自由寬廣。

所以,請說‘我’,不要凡事就扣上‘中國公民’,好像能榮光通過綁架13億人民的頭銜就能成立並更有力量、好像原本個人操守素質的恥辱也由13億公民來領受所以每個個人才需要完善自我。

姚明、劉翔的成績給了你什麽榮光?別舔著臉從一個優秀運動員的優秀成績上揩油沾光吧,他們所獲得的尊重和榮譽是他們個人的,舉國體育造就了他們沒錯,但是正確的態度持有者從來不會因為姚明劉翔的成就就認為撥拉腦袋凡是中國人(比如你)就能成為NBA明星和跨欄翹楚,那些尊重是給他們個人的,請你離遠點。

相對的,即使街頭巷尾的華裔麵孔99%都對著別人打噴嚏,於你又如何?塵歸塵、土歸土,個人的事情歸個人,那是個人道德、教養、素質中的一部分,就必然是不可以以‘中國人’、‘外國人’的分界來勾畫的,而是以個體的‘你’‘我’‘他’來具體分析的。

在你沒有打噴嚏的時候,別人是不可以說你打噴嚏必然會對著人的,他有任何這樣的猜測、臆想、結論、行為發生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充滿窩裏橫奴性的寫一篇 ‘中國公民,請你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而是挺直了腰杆,對對方說出來:請注意放尊重些,你想固守你的discrimination嗎?請自重!這兩種態度比起來,前者恰恰不是來自健全的公民內心,而後者才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