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紀錄片《螞蟻部隊》

(2009-12-27 11:51:20) 下一個
日本紀錄片《螞蟻部隊》,香港國際電影節期間獲得“優秀電影獎”的紀錄片

影片說的是,二戰結束後,在山西省有一支名為“北支派遣第一軍”的侵華日軍部隊,官兵合計約2600人。當時這支部隊接受上級命令,沒有解除武裝,直接編入國民黨的軍隊,參加了4年的中國內戰,其中550人陣亡,700多人成為俘虜。

為什麽這支部隊戰後不是解除武裝遣返回日本,反而受命滯留參戰?追尋這個答案的人,就是這支日軍部隊的一員,今年81歲的奧村和一。

奧村1954年回到日本,卻被告知他所參加的這支部隊已在參戰當地解散,戰後第二年就被撤消編製。因此,他不能像其他日軍官兵那樣領取軍人“補助”。奧村心中不平,和13名同部隊的官兵於2001年起訴日本政府,要求給予補償。法庭判決是“自行決定滯留繼續戰爭”。

奧村等人不服,繼續調查取證。2005年在山西省某檔案館找到相關文件可以證明,當年日軍司令官與當地軍閥密謀策劃了日軍部隊滯留。據說,這是戰爭史上沒有先例的“賣軍行為”。

日本有識之士指出,戰爭結束後,也不問日軍官兵是否願意,就讓其滯留參戰,回國後又遭受冷遇,應該追究政府責任。除了軍人,還有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孤兒,許多人回國後生活艱難,他們也正在打官司,起訴政府應對措施緩慢,要求給予賠償。

如果把那場戰爭比作一部悲劇,戰爭的發動者和指揮者就是這部悲劇的“策劃”和“導演”,當然包括那些被國際法庭判定為甲級戰犯的人。如今,那些“名策劃” 和“名導演”居然能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中得到日本領導人的膜拜和敬意。那些侵華日軍的普通士兵及其日本孤兒,可以看作那場戰爭悲劇的“群眾演員”。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之後,那些活著的“群眾演員”的待遇仍然不及被判死刑的“名策劃”和“名導演”,活著的“群眾演員”在悲劇的長篇“續集”中,仍然在扮演未能擺脫厄運的悲情角色。

所謂“螞蟻部隊”,是影片主創者比喻自己和同伴像盲目追從的螞蟻一樣,是自嘲的形象說法。但願世間無戰爭,也就不會再有“螞蟻部隊”。(於青)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