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被臨時調到組裏和其他幾個同事一起整理支票,每天早上我們都要湊到一個大桌子那工作半個小時,這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聊天機會。部門裏的人是哪個族裔的都有,就像聯合國一樣,有中國人、菲律賓人、波蘭人、意大利人、印巴人還有斯裏蘭卡人,除了頭兒是本地人以外,剩下的都是移民。
我們這些移民在一起也經常交流對加拿大的印象,和生活的艱辛。這一天一位斯裏蘭卡同事的話讓我感到很吃驚,她叫簡,她突然問我有沒有想過回自己的祖國發展。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社區已經被抄爛了,自從移民落地以來,這個問題似乎每天都困擾著很多中國人,可是我並沒想到這老外也問這個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簡,而是反問她是否想。簡無奈地說,她正在考慮這個問題。
簡九年前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從戰亂的斯裏蘭卡移民到加拿大,而由於種種原因,她丈夫的簽證被拒簽,而在這九年間,他們一直在努力為她的丈夫辦理移民手續,九年裏,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這裏艱難地生活,好在有父母在身邊,她還可以用微薄的工資來支撐她的一家人。 現在她的孩子們都長大了,大兒子快上大學了,女兒也上了高中,而她丈夫的簽證還是遙遙無期,她有些灰心。 我問她:“你願意放棄這裏良好的生活回去嗎?”簡說她的丈夫這幾年一直在斯裏蘭卡做生意,所以即使他移民來這,也沒有什麽技能,隻能做生意,如果他再被拒簽,她自己就決定回國。
我又問簡舍得放棄這得一切嗎?沒想到簡說:“有什麽好留戀的,我還是喜歡我的祖國,雖然那裏的人很窮,可是大家在一起會相互關心,很友好,不像這裏的人都很冷漠,而且家鄉還有很多親戚和朋友。隻要不打仗,再苦的日子也是可以度過的。”
簡的話讓我很感動,這時旁邊的一位巴基斯坦小夥子接過話題,他可以說是1.5代移民,八歲隨父母移民來到加拿大,在這裏上完大學,可是找不到什麽太好的工作,他的父親來加後也因為找不到好的工作已經回巴基斯坦,父親原來在民航工作,還有些關係,他也在考慮回國,也許通過父親的關係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在一旁的波蘭女孩搖著頭,她也是早年隨父母來到加拿大,現在她已經在加拿大結婚生子,而父親因為長期不適應加拿大的生活,也於幾年前回流,可是她並不想回國,她所有的好朋友其實都是在這裏結識的,在波蘭,她隻不過有幾個親戚而已,而一心相夫教子的她隻能留在加拿大,她不想再跟著父親的意願做事了。
這時大家又一次把話題又都轉到我這個,你為什麽不回去啊,中國發展那麽好,中國人那麽有錢,在這裏吃苦有什麽意義啊?
麵對這樣的問題,我真的一時無言以對, 人家說得沒錯,而且也許在他們眼裏,我們的移民舉動很不可理解,我隻能說這是我對人生的另一種選擇,人在選擇時是無法預料它是否正確,而人生不就是這樣淌著石頭過河嗎。已經適應這裏的生活後,很難說在適應從前, 然而我今天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人都是懷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根,這是不分種族界限的, 也是不分貧富貴賤的。
移民是一種選擇,而海歸又是一種選擇,人生其實沒有幾次可以讓人們選擇的,而當初作出移民選擇不正是因為你的目的地比你現在好嗎?如果我現在再做出另一種回歸的選擇,理由可能是同樣的,因為祖國的發展與強大,然而我們很可能會陷於另一種盲目之中,即使我們在那裏有一些人際關係,可是一切還是要從頭開始。這也許是許多人沒有回去的原因吧,即使他們在這裏艱難度日,可是他們已經厭倦了重新選擇。與其重新選擇,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在這裏有一番作為。
在結束於和簡的聊天時,我開了一個玩笑,“你老公一個人在那裏那麽久,你不怕他有別的女人嗎,這種事在中國是很多的”。簡笑著對我說,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的心是獻給上帝的,上帝會眷顧他們,讓他們度過難關,他們又是很傳統的,在他們的世界裏沒有離婚,隻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