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軍出兵東北:名為抗日實為利益

(2010-02-28 08:39:10) 下一個

1945年秋,遼寧鞍山鋼廠的門外浩浩蕩蕩聚集了幾千人,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不同的工具,帶頭的是幾十個穿軍裝的高鼻梁深眼窩的外國人,這幫人來鞍鋼的目的單純至極--拆走一切可拆之機器設備。於是,幾千號人大幹40天,把號稱東北最大的鞍山鋼廠拆了個幹幹淨淨,生產能力下降為零。
  
  讓人意外的是,這幫帶頭對咱們中國鋼廠進行地毯式“掃蕩”的竟是在東北抗日的蘇聯紅軍。
  
  蘇軍出兵東北:名為抗日實為利益
  
  1946年5月3日,蘇聯紅軍終於結束了對中國東北近9個月的“占領”,坐上火車回家了!而剛剛從重慶返回南京的蔣介石也終於鬆了口氣--總算把蘇聯人給打發走了。
  
  從1945年8月到1946年5月,這近9個月的時間裏,蔣介石不止一次地提醒蘇聯,希望他們按照約定盡快撤兵。他先是派出自己的兒子蔣經國,到東北與蘇軍商議撤軍事宜,可談了半天,也沒見蘇軍有撤軍的意思。接著,蔣又派夫人宋美齡代表自己前往長春慰問蘇軍,說慰問那是客套,實際上那是對蘇軍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可蘇軍還是不買賬。一直拖延到5月才正式開始從東北撤軍。
  
  在我們所接受的曆史教育中,蘇聯是在蔣介石的要求之下,對日宣戰並出兵東北的,可蔣介石為何要對“請”來的友軍下逐客令呢?這一切還得從蘇軍為何會來到東北說起……
  
  蘇軍不請自來,出兵純為利益
  
  蔣介石要求蘇聯出兵助中國一臂之力,這是事實,隻是這事並不是發生在1945年。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初,蔣介石確實曾向斯大林表示,希望蘇聯能出兵幫助中國抗日,結果被斯大林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到了1941年《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後,蔣介石還曾絞盡腦汁地想讓蘇聯幫自己。可斯大林的一句話徹底斷了蔣介石的念想,他對蔣說:“我真誠地希望閣下不要強求蘇聯立即對日宣戰。”等到美國加盟對日作戰後,蔣介石已對蘇聯不再抱有任何奢望,也沒有再請求過蘇聯幫忙。
  
  1945年3月,蔣介石接到駐美大使魏道明的一封密電,看後是目瞪口呆。魏道明向蔣通報了他所探聽到的一些關於雅爾塔協定的消息:美、英兩國為了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在斯大林的強硬態度下妥協屈服,其要點為:一、承認外蒙獨立:二、大連開為國際商港,蘇聯有優惠權利;三、中東、南滿鐵路由中蘇共管。
  
  這封電報對蔣介石刺激甚大,他沒想到,美國這個盟友為了提前結束戰爭,會背著他向蘇聯發出出兵邀請,並為此出賣中國主權。而不管在雅爾塔簽字之前,還是簽字之後,美國人都盡可能地對蔣介石封鎖消息。在3月15日的日記中,蔣介石記下了他看到密電後的心情:“閱此,但有痛憤與自省而已,雅爾塔果已賣華乎?果爾,則此次抗倭戰爭之理想,恐成夢幻矣!”
  
  其實不用美國人邀請,斯大林早就決定要出兵東北。在雅爾塔會議之前,斯大林曾幾次或明或暗地對美國提起沙俄在遠東的權益。同時,蘇聯國內的輿論工具也開始配合運作:一本回憶日俄戰爭的小說《旅順口》在雅爾塔會議前夕,成了蘇聯的暢銷書。斯大林曾這樣說:“1904年的失敗是俄國的汙點,而為了清洗這個汙點,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40年”。一雪前恥,奪回當年沙俄在東北的利益,這才是斯大林出兵的目的。
  
  在強悍的斯大林看來,蔣介石是否會同意蘇聯出兵,根本不重要。所以,在中國還沒有對蘇聯出兵的條件給予回應之前,斯大林已在5月初,將150萬蘇聯精銳的紅軍部隊全數東調至中蘇邊界,準備隨時進入東北。在得到蘇軍兵力調動的情報後,美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這樣說:“不管中國是否接受雅爾塔密約,蘇聯都要在遠東進兵,除了使用原子彈之外,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紅軍的行動。”
  
  在6 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向蔣介石正式通報了《雅爾塔協定》的內容,蔣介石聽後憤憤地對陳布雷說:“蘇俄實屬可惡,英國人也不夠朋友。”此時,蔣惟一能做的就是派宋子文去莫斯科,和斯大林討價還價。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斯大林已經等不及蔣介石答應條件,就在8月8日正式對日宣戰,150萬紅軍分六路向東北挺進,僅用6天就掃清了早已潰不成軍的日本關東軍,占領東北全境。
  
  能拆就拆,到處“打劫”
  
  蔣介石連“同意”兩個字都沒說,斯大林的軍隊就已經占領了東北。既然兵已經出了,接下來蔣介石隻能寄希望於蘇聯盡快撤軍,於是與蘇聯約定,占領東北的蘇軍從日本投降後第六周起開始逐步撤退,在3個月內撤完。如此算來,到1945年12月初,蘇軍就應該全部撤軍。可蘇聯卻生生拖了5個月。拖延的目的很簡單,既然出兵是為了利益,那戰利品當然越多越好。所以在離開東北前,蘇聯紅軍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搶運東北的工礦設備。
  
  當時,在東北的輕重工業,分別由日本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蘇軍占領東北後,這幾個會社的高級管理人員首先被抓了起來,嚴加看管。為了給自己搶奪戰利品找個合理的理由,蘇軍必須先證明這些重工業企業是為日本關東軍服務的,而這些證明材料,就由那幾個被抓的高級管理人員來寫。在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簽署後,移交文件正式生效。這樣,本應由中國政府接收的72種工業,以及150種輔助工業,就作為日軍軍事企業轉給了蘇軍。而實際上,這些被移交的工廠大部分是民用企業。
  
  在給自己披上合法外衣後,蘇聯人開始了大張旗鼓地拆運,越重要的企業被拆得越狠。除了剛才提到的鞍山鋼廠,奉天飛機製造廠也是重災區,所有的飛機製造機件被蘇軍拆運一空。
  
  所有被拆下來的機器和重型設備都被裝箱,然後分海陸兩路運往蘇聯。整個拆運一直到1946年5月蘇聯撤軍時為止,因為實在沒有啥再能拆的了。
  
  當時美國的一家媒體《星條報》曾這樣報道被拆卸後的工礦企業:東北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經日人苦心經營之龐大工業,在屠殺及恐怖中被洗劫淨盡,工廠工人亦被逼協助搬運,唯大部工作,係由日本戰俘為之。自哈爾濱起,凡重大軍械飛機廠,據傳已被剝精光,大部贓物俱由大連出口,轉載至蘇。
  
  槍殺盧冬生
  
  蘇聯紅兵在“打劫”的同時,對地方百姓也是頗多侵擾,搶劫、偷盜,甚至強奸婦女的行為時有發生。蘇軍政治部也曾像模像樣整頓過軍紀,還派糾察隊上街維持治安,對嚴重違紀的就地槍決,最多的一天槍斃了10來人。可就算這樣也無濟於事。一些蘇軍將領很為難地說:有些奸汙過中國婦女的士兵,胸前掛了好幾顆勳章,有的攻克柏林也是有功的,難道還能為強奸婦女就把他們都槍斃了嗎?
  
  縱容的結果是導致更嚴重的違紀行為:中共鬆江區副司令員盧冬生,在一次製止蘇軍士兵搶劫的過程中被蘇軍槍殺。
  
  盧冬生是個參加過南昌起義的老紅軍,救過陳賡的命,還幫助賀龍一起開辟過洪湖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盧冬生與劉亞樓一起去蘇聯學習軍事,1945年8 月才以蘇軍少校的身份回到東北。就在當年12月的一個夜晚,盧冬生因事乘馬車外出,沒有穿蘇軍軍裝。當他坐馬車走在哈爾濱大街上,遇到幾個蘇軍士兵攔路搶劫,他立即跳下馬車,用一口熟練的俄語詢問那幾個士兵是哪個部隊的,叫什麽名字。那幾個蘇軍士兵嚇得低頭躲在一旁。然而就在盧冬生上了馬車,走出沒幾步時,那幾個士兵怕被告發,突然從背後開槍,當場把盧冬生打死在馬車上,然後逃之夭夭。
  
  陳賡大將在建國後曾這樣評價盧冬生:“如果他不死,肯定會是個將軍”。一個經曆了20多年槍林彈雨的優秀指揮員,沒有倒在敵人的槍彈下,卻被蘇聯紅軍的子彈奪去了生命。
  
  蘇軍在東北的所作所為引發了中國國內大規模的反蘇抗議示威,在這種氣氛下,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借機向蘇聯施加壓力,蘇聯紅軍最終決定在1946年5月從東北撤軍,反正東三省也已經被他們搜刮得幹幹淨淨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