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中越戰爭中解放軍集體投降

(2009-10-24 23:55:27) 下一個
1979年3月11日,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廣西方向的越南高平市往南40餘公裏的班英附近,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50師448團2營遭敵伏擊,448團請示全團回援,師同意。但是50軍駐該師工作組的部署失誤,隻派1、8連增援,並且命令他們去走小路。當時通信聯絡並未中斷,結果造成448團共542人失散(被俘回歸219名),丟失各種槍407。其中最可恥的是該團8連由負責幹部(馮增敏,李和平)帶領集體投降。

  戰後楊勇第一副總參謀長親臨總結,50軍工作組成員關副軍長被撤職,侯副政委被黨內警告,劉副軍長被降職。被圍以後應當集中突圍還是分散突圍。實際上,這完全要看具體情況而定。448團在被打散了以後,有一個營基本上是分散突圍,結果與越軍一場混戰,沒有幾個被俘虜的,還創造了不錯的戰績。而堅持集中指揮的卻出現了成建製被繳械的情況。
4
48團歸屬50軍150師,可448團與50軍的曆史可不在同一軌跡上。50軍的前身是兵臨城下電影裏麵的國軍60軍。在長春起義後進行了整編,在朝鮮戰場上有不凡表現。曾澤生這個軍長好像一直當到60年代末,盡管是掛名的。50軍後來入川,可隨行的隻有148師與149師,老150師留在了東北。149師後來又與在西藏的18軍52師對調,52師從高原下來就成為後來的149師。這樣,與50軍又有直接血緣關係的隻有148師,駐紮在崇慶,離都江堰不遠。
 
 50軍入川後,成都軍區的幾個過去的獨立團組成了新的150師。448團的前身是成都軍區獨立一團。雖然團史不可考,但這個團50年代在甘孜,阿壩剿匪的戰績不俗,後來成了成都軍區頭頭們撐門麵的部隊。六十年代部隊建設正規化的時候,448團也許是成都軍區第一個建設起正規軍營的團。七四年成都軍區成立步校,那應當是個副軍級的建製,團的駐地相臨就是十三軍的一個駐地,盡管13軍要比50軍牛氣很多,可他們看著這份待遇是可望不可及。
 
 另外一個也許能從側麵說明一點兒問題的是有幾年448團這樣一個名氣不大的部隊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城市幹部子弟不少,搞得誰都管不了.文革時期 448團一直沒有全訓過,每年一般隻有最多一個營在全日製訓練,其它連隊有些在支左,有些在農場,有些在基建或施工。還有些事情當今的人是很難想象了,去過四川三星堆的人也許知道在廣漢有個航校,連同一個機場。九一三以後,陸軍把空軍給接管了。由於地理位置與這些淵源,448團多少有些特殊。記得當年成都軍區體工隊召了一群運動員,都是黑兵,正趕上反對後門,結果將他們全都藏到了448 團。有一個家夥綽號唐八十,一頓飯吃了八十個餃子,撐的住進了醫院吊了三天瓶子。據說還沒出院,居然跳窗戶出去偷院子裏的蘋果,被抓個正著。

  這樣一支部隊戰鬥力有多強,也許不敢恭維吧,但這不是448團兵敗越南的唯一原因。448團的兵敗與當年180師的災難有異曲同工之處。網友的帖子裏麵說由於部隊幹部驚慌失措,指揮不當,欺竅的是為何文件中不說究竟是哪一層部隊幹部驚慌失措,指揮不當。許多靠想當然的人們自然地認為是448團的幹部,其實問題遠遠不是這樣簡單。

  在對越作戰中,首先與當年在朝鮮的60軍一樣,50軍被拆散,149師隨13軍,150師是作為當時的預備隊。本來150師是可以連國門都不用出的,因為整個戰事進展順利,已經準備班師了。150師入越作戰是當時請戰的結果。無疑,150師入越時是沒有充分作戰準備,武器兵員補充都不如其它先期入越作戰部隊。但是,對於448團最致命的是倉促應戰,沒有友臨部隊的協同。而造成這種局麵的不是448團的幹部,乃至於150師的幹部所造成的。如果人們回憶一下當年180師的遭遇,聰明人都可以看出其雷同。兩者都是在大軍撤退的時候陷入險境的,而兩者都是因友臨部隊不辭而別而不知所措的。在朝鮮,是63軍的不辭而別為包圍180師大開門戶;在越南,不再是63軍,而是43軍。我們不能說這是決定因素,因為的確有其它部隊在相同情況下突圍成功的。但是,戰後不久,在85年裁軍的時候,50軍與43軍被同時裁撤,多少說明了一點問題。我想這個指揮不當不是,或不單單是448團的幹部,許世友也許是當年的王近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