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感

(2010-03-15 20:39:30) 下一個
一般認為,“第六感”這個詞與“直覺(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覺不隻是“第六感(the sixth sense)”這個詞,其他還有:預感(hunch)、靈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內在的聲音(innervoice)或預兆(foreboding)。我個人認為,使用“直覺”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現代心理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直覺是指沒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覺,而“第六感”和“潛意識”這個詞在定義方法上是相同的,它們是一個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五種感官: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來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後整理分析,最後確實認識。而潛意識會接受到更多由意識層麵所遺漏的東西,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這些訊息經年累月的儲存在腦裏,是我們不曾察覺的。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麵、成為一種可辨認的感覺時,就是我們所說的“直覺”、“第六感”。

也就是說,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並且是可以能過意識辨認的漂浮物。

現代心理學所說的第六感究竟屬於什麽性質的東西。站在佛教的觀點也有許多看法。南懷謹先生認為它就是第六識而己:“現代心理學有一個很好的名稱叫‘第六感’,實際上也不過是唯識學第六意識的一部分的作用,西方心理學將之抽出謂之‘第六感’。”(《宗鏡錄略講》)。“在特別心理學的範圍,有時提到‘靈感’、‘第六感’等的名詞。嚴格說,那也都是‘意識’的一種特別功能而已。”南先生認為第六感是獨影意識,即是第六意識的一個功能的顯現。”“唯識學把‘第六意識’的這種潛在功能,命名為‘獨影意識’,又叫做‘獨頭意識’。這種‘獨影意識’的作用,可以脫離‘前五識’而單獨活動。它活動的最顯著的範圍,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一)作夢時。(二)神經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進入昏迷的情況時。(三)禪定中某種境界時。所以從唯識學的立場來看,現代心理學所了解的‘潛意識’,又名‘下意識’,以及‘第六感’等,僅是知道了‘獨影意識’的作用。”

順便貼一首song, 現在北美流行音樂都是這樣的。。。。。party music...



sexy chick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