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椰樓

好好做事,乖乖作人,諄諄教子,殷殷我心.
正文

溪邊椰樓:爸爸我們思念您之“麵包會有的”

(2014-01-17 10:53:55) 下一個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電視別說普及,連聽到這兩個字都算稀罕的。那時普通大眾最開心的主要娛樂就是看電影了。
      父親在軍事學院教書,學院裏基本一個月會放一次電影,學員們坐在中間,學院家屬和子女搬著小凳子坐在外圍觀看。 看電影不論冬天夏天都是露天的。對我們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們來說,電影開始前的樂趣比電影本身多多了:搬著小凳子不停地亂竄著換地方的,男孩子打著胡哨找人的,為擠個位子吵起來的,那個熱鬧!因為軍紀嚴格,電影開演時全場就靜下來,等到在放映期間,如果片子不清楚了或者斷片了,那叫喊聲口哨聲就又不約而同地響起,情節越吸引人,鼓噪聲越大!不過我那時還注意到一個特有意思的現象:要是電影裏的男女主人公正在“親嘴兒”或者“擁抱”的時候放映機出現了問題,大家反而沒那麽鬧騰,而是嘟囔著東張西望,等著放映員快點把片子接好 - 那時的中國人,多含蓄多害羞多內斂啊!



      不知是因為我們住在軍事院校,還是當時全國都一樣,除了日本朝鮮英法電影之外,我們看的還是蘇聯電影居多。爸爸精通俄語,讀的教的又是軍事學院,對蘇聯片特別是一些軍事大片有特殊的興趣。爸爸喜歡在看完每場電影後跟我們討論講解,也鼓勵我們問問題說出感想。
      我現在真不記得那時看過的絕大部分電影了,可一部蘇聯二戰片裏的一句台詞貫穿了我們整個的成長過程:“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年幼的我們那時覺得想要麵包和牛奶簡直是很奢侈的企望,爸爸就跟我們解釋俄羅斯嚴酷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飲食習慣,讓我們了解蘇聯人的麵包牛奶就像是北方人的饅頭稀飯,是對生活的最低要求。了解了這一點,爸爸讓我們明白,在殘酷的二戰戰場上,蘇聯人幾萬幾萬地戰死,餓死,他們嘴裏念叨著“麵包會有的...”,表現的是一種能活下去的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念。
      這個話題對我們這三個孩子來說也許太深了,但我想這些話對爸爸自己做丈夫做父親一定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那時家裏的經濟拮據,爸爸媽媽的工資不但要養活我們一家五口,他們還經常寄錢寄東西接濟老家的親戚,寒暑假還帶著我們回四川探親。那時的日子一定很難,因為我們有時會聽到媽媽焦心發愁,爸爸就總會笑著說,“不用擔心,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有時爸爸還會站起來,學著領導發表講話的樣子在房子裏走幾步,為這幾句話配上動作。爸爸平時是個不苟言笑的人,碰到他做這些滑稽的動作就顯得格外好笑,無論媽媽當時怎樣懊惱,幾乎總會在“麵包會有的”誓言之後化解。媽媽曾經試圖跟爸爸爭論過說原台詞裏並沒有那一句“一切都會有的,”,爸爸就會說,“你看,麵包都有了,牛奶也有了,人都活下來了,那不一切都有了?”
      我和哥哥都不是那種學業主動的孩子,在我們的求學路上,爸爸不知為我們費了多少周折。買書、抄書、複印材料、求人轉學、住校、在學校周圍租房子、防止同住室友的不良影響、被班主任找去談話,等等等等。我能感覺到,爸爸有對我們極度失望生氣的時候,但我從沒覺得爸爸對我們放棄過。我們的半點進步都會讓他無比驚喜充滿希望,他會鼓勵我們說:“好孩子!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麵包都有了,其它困難一定會克服的!”。我們那時已經夠大,足以明白爸爸說的麵包,是指我們學業表現的初步進步,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在爸爸的心目中,我們這個家和他這三個兒女的未來是無限的,爸爸總是在用他的每一份心力,為我們烘烤著下一片麵包,策劃著第二杯牛奶。用今天的話來說,爸爸是最夠資格的“推爸"。



      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麵包"談話,是當我在深圳第一次失去升職機會的時候。很晚了我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難過,就在這時爸爸打電話過來,聽到我接電話時他怔了一下,說是想我了,隨便打過來,沒想著會有人接,不過聽聽電話鈴響也好。接著爸爸問我為什麽還在辦公室,我忍不住放聲大哭,哭得一發不可收拾,很久很久,爸爸就在電話那邊聽著,等我稍稍平靜下來,爸爸說,“好了,孩子,沒關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爸爸這時並沒有問我發生了什麽事情,他這樣勸我,更讓我傷心絕望,我說,“可是爸爸,我已經25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呀!” 爸爸在電話上沉默了一刻說,“孩子,大器晚成,不要輕易灰心,麵包會有的,一定會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爸爸是做學問的人,我們從小到大,他從沒有用花言巧語哄過我們,爸爸這樣說,“大器晚成”四個字就刻在了我的腦子裏。
      這件事我跟誰也沒有說過,爸爸和我也從來沒有再提起過,不過我在以後的職場上學會了將名頭看得很淡,這反而促進了我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的勇氣。 那時弟弟也去了澳洲,聽媽媽說,初到異國,弟弟打電話回家,跟我有過相似的情形。弟弟現在做得很好,成功的事業,溫暖的家庭,可信的朋友。我不知道弟弟和父母之間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麵包”談話,不過我們一路走來的經曆真地證明了爸爸是對的,麵包總是有,不論早晚,麵包最後總是出現。
      前幾天八歲的兒子在做功課時問我,“媽媽,什麽是faith?”,
      我說 “faith就是一個人的unshakable and unchangeable beliefs (不可動搖不可改變的信念)。”
      兒子聽得糊裏糊塗的,問我可不可以給他舉一個例子。於是我就告訴他,“當你有了faith,你就會相信如果你今天的學業不出色,隻要努力,一定會變出色;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矛盾鬧得很大,好像全世界都不理你了,隻要你有faith,繼續快樂下去,你就會交到新朋友,甚至贏回舊的友誼。”。
      然後兒子說,“媽媽我懂了,having faith is to believe all things will be good at the end as long as you don't give up! (信念就是隻要你不放棄,事情最終都會變好的。)”。
      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 上天如通靈,此刻跟我說話的應該是爸爸;人間講傳承,兒子說的話,是對“麵包會有的”最清楚也最淺白的解釋。爸爸原來一生都在教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放棄。人,活的就是信念。
      就這樣,我坐下來,跟兒子用英文講起來姥爺,和姥爺那"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的往事。

溪邊椰樓 2014年1月17日 完稿於 洛杉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墨村居士 回複 悄悄話 這句話是《列寧在1918》裏的台詞,它真的象你說的那樣,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你的文章寫得真好,讓我想起了那難忘的時代。謝謝你。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這位妹妹還是年輕。你看電影那時還是太小, 記的稀裏糊塗。“麵包會有的。。。。”這句話是《列寧在1918》裏列寧保鏢對妻子說的話。不是二戰電影。前幾年電視劇《血色浪漫》裏的孩子經常說。
南胖子 回複 悄悄話 人活著要有信念,要有目標和追求。麵包總是會有的。你爸爸說的真好。很感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