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拿起鍋鏟好作戰

(2011-11-26 22:54:19) 下一個
前幾天,我注意到表哥那位八十後的女兒在她的QQ裏留言:“外麵的飯實在是不能再吃了,所以我開始自己做飯,第一次炒肉很成功,第一次炒大蝦也很成功,耶!”

她的那些同齡的狐朋狗友們紛紛跟帖留言恭喜她的作為,有些表示自己還從未下過廚,有些幹脆做流口水狀申請到:“什麽時候到你家裏去吃一頓?”

看了這些話,我不禁微笑,為我這表侄女甚是開心,於是我也留言:“不錯,歡迎走進廚房這個陣地,拿起鍋鏟來打響愛的另一槍!以後和姑姑我多多溝通,我這裏好菜譜多著呢!”

我是看著這個表侄女從小長大的,她是個驕嬌二氣十足的漂亮姑娘,一直被我表哥表嫂、姑姑姑父捧在手心裏,當掌上明珠來養大的,哪裏知道分擔家務。去年春天她披上婚紗嫁了她初戀的男友,而那男孩家境殷實,也愛她至深,想必也不會要求她洗衣煮飯。

可如今就是她這麽個嬌嬌女,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終於也有這樣一個日子開始主動下廚,以刀具案板為武器,以廚房為陣地,用她的廚藝來展示她對小家庭的愛心和責任心了!

是的,拿起鍋鏟在廚房作戰,於我,是愛和責任的表現與境界。正所謂“身教勝於言教”,這一點,我是從我父母身上看到的、學到的。

當年我父母大學畢業之後雙雙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大同礦務局支援礦山建設,並在這裏成家立業,兩個人一路互相扶持、互相鼓勵,養大了一雙兒女。他們原本都是不會做飯的人,但成了家,有了孩子,在愛和責任的驅使下他們漸漸學會了做飯,並且想方設法改善手藝,讓愛人有可口的飯菜,讓孩子有足夠的營養健康成長。

聽說我爸第一次自告奮勇蒸窩頭的時候竟然不知道放堿麵兒,蒸出一鍋讓人不能下嘴的酸窩窩頭;我隱約記得有一次單位裏分了黃花魚,我媽不知道怎麽弄,於是請來鄰居家從南方來探親的老奶奶手把手教她如何把那滿身魚鱗、散發著腥臭的魚兒做成一盤讓我和弟弟忍不住大塊朵頤的美味。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一點不假。我自己第一次學著做飯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那一年,老爸帶著學生在近郊插隊,好幾個月才回家一次,家裏隻留下我們娘兒三個,我心疼我娘上班辛苦,於是主動分擔家務,開始了我的煮飯生涯,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說來有意思,我頭一回煮粥的時候還當真分不清黃米和小米,給老媽熬了一鍋黃米粥。

小學五年級畢業的那個暑假,我爸準備帶我和弟弟回太原去看望他的家人,可我考慮我媽一個人在家辛苦,雖然想去但還是拒絕了,主動在家當了十幾天火頭軍,每天中午從自家門前的園子裏摘一把豆角、幾顆西紅柿,擀好麵條;晚上熬鍋稀粥,炒個土豆絲,蒸幾個饅頭,保證我媽下班回來一進門就有熱飯吃。但畢竟是小孩子,這麽做了十幾天之後終於抵不住回太原玩的誘惑,一個人坐了八小時的火車回了太原,那一年,我十一歲。

大學一年級寒假回家,我們家剛分了新樓房,正在請木匠打家具。老爸老媽都上班,於是我就承擔了伺候三四個木匠們的差事,每天包包子,熬稀粥,做米飯,炒燴菜,雖然樣式簡單卻讓師傅們吃著舒服、高興,就這樣一直忙到年關,看著那些師傅們將一塊塊的木頭片子打造成一排擺放在新房子裏散發著油漆的香味的高低櫃。

我曾經的婆婆很注重口頭享受,也很願意學習做飯的新花樣,讓我受益匪淺,開始真正愛上做飯這門手藝。在和她老人家一個鍋裏撈食的十年裏,我的廚藝大長,做出的盤盤碟碟常常讓吃到的人讚揚聲不斷。

說起來我這身廚藝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我本人。在我一個人出國之初的那幾年,會做飯保證了我有平衡的營養,因而身體健康,生活規律,也保證了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能鑽在廚房了裏認認真真地給自己做出兩道自己喜歡的菜式,一來從那色香味俱全的盤盤碟碟裏得到些許自信,二來自己在打拚得萬分辛苦甚至十分絕望的時候還能取悅下自己的胃,從而在困苦中還能有些直接來自胃腸的“小確幸”。而和我分租房子的一位和我同齡的獨生女就沒有那麽幸運,這位嬌嬌女不會做飯,也不懂理家,日子過得十分辛苦,雖然同齡,臉色卻比我憔悴得多。我有時會因為可憐她而多做一些請一起她分享,可是我自始自終不喜歡她,渾身上下都是獨生子女的毛病,自私、懶惰、依賴性極強。

不得不說溫哥華是個好地方,國際化都市,積聚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自然也積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和食材,這一點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出國這十年裏廚藝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往大裏吹,我如今的廚藝真正是達到了“以中華飲食文化為本,融匯世界各國精華”的境地,信手拈來,都是好菜。

我最喜歡的是這裏pot-luck的形式的爬梯,每家人都帶來自己的拿手好菜來拚在一起吃,那場景絕對是一個大家交換煮飯心得,展示個人廚藝的最佳場所。看著自己帶來的盤子很快被拿空,聽著朋友們的誇讚,並仔細詢問菜譜,那也是咱平凡生活中的一個大成就啊!

如今網絡發達,我最最感興趣的博客就是關於美文、美食、美圖的。那些美文,直接就是靈魂盛宴,那些美圖,首先是視覺盛宴,然後通過眼睛達到靈魂深處;那些美食,自然是味覺盛宴,通過腸胃到達靈魂深處,並蕩起陣陣漣漪。

最可惜的是,除了偶爾參加爬梯之外,我這滿身的廚藝如今最多的就是便宜了我家阿瑞,常常把他吃得唧唧嗚嗚直叫好,體重曾經飆升到225磅,我們在一起的這五年裏,每天餐後他都一邊擦著嘴,一邊滿嘴的感謝和稱讚,讓我得到很多安慰。可是我仍舊覺得用我這一身的廚藝伺候他一個人不過癮,施展不開,實在是“殺雞用了宰牛刀”,把我這塊大才小用了。

雖然計劃明年回國探親,可我如今已經已經磨刀霍霍準備給老爸老媽、弟弟弟媳好好做幾頓,真情奉獻並回饋他們這麽多年無怨無悔的愛護和支持了;我也準備到我那表侄女家裏去,在她家的廚房裏手把手教她幾個中式、西式的菜式,讓她那些朋友們更羨慕她在廚房裏的作為;我還準備到我姑姑家,表哥表嫂家裏去喧賓奪主一下,侵占他們的廚房、霸占他們的鍋鏟菜刀,替他們在廚房裏打兩個響槍,以此感謝他們在我不在的時候,對我父母如兒女般貼心的照顧。

小女子不才,估計這輩子用美麗的文字發些振聾發聵的聲音,從而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大任是承擔不起了,可在親朋好友這小小的範圍內,用我這十年來累積的中西合璧、集百家所長的烹飪技術做個飲食文化的交流使者估計還是勉強和格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