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詩和讀詩 (zt)

(2007-06-07 12:13:26) 下一個
寫詩容易,讀詩難

相傳北宋年間,遼國使臣出使大宋。宋朝的接待官員是大學士蘇東坡,閑談間論及詩詞,遼國使臣說:“ 寫詩作賦太簡單了,我不明白為什麽你們宋朝讀書人會樂此不疲。” 說罷使臣便隨口吟出十首原創詠梅花的詩詞。蘇學士微微一笑說:“ 你說得對,其實寫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把寫好的詩讀出來才考學問呢。” 說完信手寫下一行文字,讓遼國使臣來讀。並解釋說這是一首婦人寫給長年遠行在外的老公的七言絕句。剛才還趾高氣昂的遼國使者看了半天也讀不出來,隻好麵紅耳赤地低頭認輸。

你能讀出來嗎?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作:

夜長橫枕意心歪,
斜月三更門半開。
短命到今無口信,
望斷肝腸無人來。


另外一幅: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作:

長亭短景無人畫,
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
曲江倒蘸側山峰。


老祖宗這樣玩漢字這樣讀詩: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作: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 詩趣 ]

梅花詩:


梅花形詩共 84 字組成。共七個圓,是由一個同心圓(花芯)和六個圓(花瓣)構成,每個圓 12 個字,兩圓之間公共合用 3 字。

讀法:詩中某些字要重複讀,形成連珠,要一個圈字挨一個圈子讀,讀成蟬聯式連環七絕三首。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為:


江練初澄霞散彩,彩虹遙掛影涵江。
窗間影掛遙峰雨,雨帶風聲入紙窗。


天外帆回風帶雨,雨餘江闊水連天。
懸知水闊江流直,直上湖心看月懸。


遊冶馬嘶湖上直,直將秋色作春遊。
流光作色秋成彩,彩散霞紅淡欲流。



葫蘆詩:

《漁父辭》

這首圖形詩是從《璿璣碎錦》隻選來的。
《璿璣碎錦》,清代萬樹(亦名萬紅友)著。萬樹是清代聞名的詩詞作家,宜興人,著有學術名著《詞律》。《璿璣碎錦》共收鏡狀、菱狀、碑狀等各種圖形六十幅,可讀得詩、詞、曲 290 餘首,圖文並茂,玲瓏可愛,讀法複雜多變,堪稱精品。

葫蘆詩《漁父辭》是這樣的:葫蘆內藏有四十九個字,可以讀成一首七言律詩。它的讀法是:從 “ 蘆花菖葉滿平湖 ” 讀起,下句首字均借上句末字,至 “ 依樣畫葫蘆 ” 止。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為:

蘆花菖葉滿平湖,湖月溪風一釣徒。
徒有嚴陵佳世略,略無唐憲訪賢圖。
圖書雞犬隨閑棹,棹漿鷗鶄伴晚晡。
晡日欲斜卿作詠,詠成依樣畫葫蘆。

這首詩勾畫了這樣的一幅圖畫:涼風輕掠,湖波微漾,菖葉青青,蘆花飄飄,小舟閑蕩,漁人垂釣 …… 詩中,可見釣者之樂,釣者之情,不愧為一首《漁父辭》!末句, “ 詠成依樣畫葫蘆 ” ,更是風趣別致。


龜形詩:

此詩小字共二百四十字,采用回環旋讀,從"含"字開始,可讀成七言三十四句、五言二句的詩,並至"含"字結束。


450) { this.width = 450; } } } } } } } }}" />


讀為:

含悲掩淚贈君言,莫忘恩情便長去。
何期一去音信斷,遣妾屏幃春不暖。
蹫瑤階下碧台生,珊瑚帳裏紅塵滿。
此時到別每驚魂,將心何托更逢君。
一心願作滄海月,一心願作嶺頭雲。
嶺雲歲歲逢君麵,海月年年照得偏。
飛來飛去到君旁,千裏萬裏遙相見。
迢迢路遠關山隔,恨君塞外長為客。
去時送別蘆葉黃,難悟已經柳花白。
百花散亂逢春早,睿意催人向誰道。
垂楊滿地為君攀,落花滿地無人掃。
庭前春草真芬芳,花得秦箏向蓋堂。
為君彈得江南曲,附寄惜身寄朔方。
朔方迢迢山難越,萬裏音書長斷絕。
銀妝枕上淚沾衣,金瞜羅裳縫皆裂。
三春鴻雁渡江聲,此時離人斷腸情。
箏弦未斷腸先斷,怨結君承皇招安。
邊戍送君遠,別河橋路含。



飛雁體詩:

荷荷
荷扇莖荷
荷蔭露霧托荷
荷天靜攏滴動芙荷
魚韻潔天肥翠色蓉
香繞水籟碧屏
活天天音
地庭

先右後左,斜讀

荷扇蔭天魚
荷莖托芙蓉
荷霧攏潔香
荷露滴翠屏
荷動肥水活
荷靜天籟音
荷韻繞天庭
荷色碧天地



神智體詩:


鳳鳳
泉泉泉
山山山
水水水水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為朋友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江河
川川川川

( 這四個川字應該倒著寫 , 電腦打不出 )

讀做 :

一龍二鳳鎮三泉 , 三山四水會八仙 , 五湖四海為朋友 , 久走江河到四川 .



回文詩:

春日雪酬潘孟回文

唐 權德輿

酒杯春醉好,飛雪晚庭閑。久憶同前賞,中林對遠山。

山遠對林中,賞前同憶久。閑庭晚雪飛,好醉春杯酒。



反覆體詩:

春日登大悲閣詩

宋 錢惟治

碧天臨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

天臨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碧。

臨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碧天。

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碧天臨。

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碧,天臨迥閣晴。

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亭碧天臨迥,閣晴雪點山。

亭碧天臨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侵冷,箔明月斂閑。

亭閑斂月明,箔冷侵煙夕,屏山點雪晴,閣迥臨天碧。

碧亭閑斂月,明箔冷侵煙,夕屏山點雪,晴閣迥臨天。



倒句詩:

〔佚名〕

處處飛花飛處處,潺潺碧水碧潺潺;

樹中雲接雲中樹,山外樓遮樓外山。


菩薩蠻 四時詞

宋 蘇軾

翠環斜漫雲垂耳,耳垂雲漫斜環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細花梨雪墜,墜雪梨花細。

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



火焰體詩:

〔佚名〕

山 滿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來 山 客 看 山

裏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轉 山崖

讀法:

山中戈路轉山崖,山客山僧山裏來。

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桃山杏滿山開。



飛雁體詩:

〔佚名〕

山 山

山 遠 花 山

山 路 草 雲 接 山

山 又 猿飛 綠 鳥 樹山

深 客 片 抱 揄 澄僧 林

片 繞 僧 樹 請 澄

飯 山 山 吟

客 尋

讀法:

山遠路又深,山花接樹林。山雲飛片片,山草綠澄澄。

山鳥偷僧飯,山猿抱樹吟。山僧請山客,山客繞山尋。

補充說明
來源: 龍劍 於 07-04-24 16:58:05 於詩壇回複 Ice3的介紹

這類作品稱為回文。陸遊的外甥桑世昌收集了西晉至宋的回文作品,編成《回文類聚》四卷,ice3講的故事就出自這本書,蘇東坡正是做回文詩的高手。清朱存孝和朱向賢又收集了後來的作品,分別編了《回文類聚補遺》和《回文類聚續編》。幸運的是現在還能找到這些書。一般認為出現最早的作品是西晉初年蘇伯玉妻的盤中詩,最出名的則是南北朝時前秦蘇蕙(若蘭,竇滔妻)的璿璣圖。由此可見女子的厲害,所以在下填了一首賀新郎為才女喝采。下麵轉貼一篇有關文章共同好者參考回文詩 鑒賞回文,也寫作“迴文”、“回紋”、“回環”。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複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複,綿延無盡,給人以蕩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晉代以後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種文體中被采用。人們用這種手法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回文,文詩,回文詞和回文曲。雖然不乏遊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

回文詩是一種按一定法則將字詞排列成文,回環往複都能誦讀的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交互讀。隻要循著規律讀,都能讀成優美的詩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說的:“詩體不一,而回文優異。”

回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回文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回文詩,回複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複詠歎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誌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回環疊詠的藝術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詩當成一種文字遊戲,實際上,這是對回文詩的誤解。劉坡公《學詩百法》言:“回文詩反複成章,鉤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

回文詩的創作由來以久。現在可見到的回文詩,以蘇伯玉妻《盤中詩》為最早.。「舊說以溫嶠和蘇蕙詩為最早,實為謬誤。溫嶠為東晉元帝(317-320)時人;蘇蕙為苻秦時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國);蘇伯玉妻為西晉初年人;故應以蘇伯玉妻為最早。」

自西晉以來,曆代詩家爭相仿效,在回文詩的創作上各擅勝場,名領風騷。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秦觀、高啟、湯顯祖等,均有回文詩傳世。經過曆代詩人的開發與創新,回文詩出現了千姿百態的形式:有連環回文體、藏頭拆字體、疊字回文體、借字回文體、詩詞雙回文體等等。

前秦婦女蘇若蘭,武功(今陝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竇滔的妻子。若蘭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深得丈夫竇滔敬重。

竇滔有個寵姬名叫趙陽台,若蘭十分嫉妒,每每相見,總免不了一番嘲諷,竇滔常常為此遺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竇滔到襄陽做官,若蘭不肯與他同往,他就帶著趙陽台去赴任,漸漸和若蘭斷了音言。若蘭十分悔恨,於是費盡心機,織成一塊八寸見方的五色錦緞,用文字織成回文詩,這便是有名的《璿璣圖》。

此圖八百多字,無論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迭一字讀,均可成詩。可以讀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貫古超今。織者的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厭惡,躍然紙上。

若蘭派人把織好的錦圖送到襄陽,竇滔讀後十分慚愧,深感對不起愛妻若蘭。於是幡然醒悟,當即打發趙陽台返回關中。並用隆重的禮儀,把蘇若蘭接到襄陽,自此以後,夫妻更加恩愛。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東步階西遊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風興自後妃荒經離所懷歎嗟智
蘭休桃林陰翳桑懷歸思廣河女衛鄭楚樊厲節中闈淫遐曠路傷中情懷
凋翔飛燕巢雙鳩土迤逶路遐誌詠歌長歎不能奮飛妄清幃房君無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揚眷頎其人碩興齊商雙發歌我袞衣想華飾容朗鏡明聖
熙長君思悲好仇舊蕤葳桀翠榮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感英曜珠光紛葩虞
陽愁歎發容摧傷鄉悲情我感傷情征宮羽同聲相追所多思感誰為榮唐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穹誓終篤誌貞
牆禽心濱均深身加懷憂是嬰藻文繁虎龍寧自感思岑形熒城榮明庭妙
麵伯改漢物日我兼思何漫漫榮曜華雕旌孜孜傷情幽未猶傾苟難闈顯
殊在者之品潤乎愁苦艱是丁麗壯觀飾容側君在時岩在炎在不受亂華
意誠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顏曜繡衣夢想勞形峻慎盛戒義消作重
感故昵飄施愆殃少章時桑詩端無終始詩仁顏貞寒嵯深興後姬源人榮
故遺親飄生思愆精徽盛醫風比平始璿情賢喪物歲峨慮漸孽班禍讒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盛興作蘇心璣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廢遠微地積何遐微業孟鹿麗氏詩圖顯行華終凋淵察大趙婕所佞賢
水故離隔德怨因幽元傾宣鳴辭理興義怨士容始鬆重遠伐氏好恃凶惟
齊君殊喬貴其備曠悼思傷懷日往感年衰念是舊愆涯禍用飛辭恣害聖
潔子我木平根當遠歎水感悲思憂遠勞情誰為獨居經在昭燕輦極我配
誌惟同誰均難苦離戚戚情哀慕歲殊歎時賤女懷歡網防青實漢驕忠英
清新衾陰勻尋辛鳳知我者誰世異浮寄傾鄙賤何如羅萌青生成盈貞皇
純貞誌一專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微精感通明神龍馳若然倏逝惟時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讒漫頑凶匹
誰雲浮寄身輕飛昭虧不盈無倏必盛有衰無日不陂流蒙謙退休孝慈離
思輝光飭桀殊文德離忠體一達心意誌殊憤激何施電疑危遠家和雍飄
想群離散妾孤遺懷儀容仰俯榮華麗飾身將無誰為逝容節敦貞淑思浮
懷悲哀聲殊乖分聖貲何情憂感惟哀誌節上通神祇推持所貞記自恭江
所春傷應翔雁歸皇辭成者作體下遺葑菲采者無差生從是敬孝為基湘
親剛柔有女為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璿璣圖》,除正中央之「心」字為後人所加外,原詩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各二十九字,方陣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統計約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例如從最右側直行開始,隨文勢折返,可發現右上角紅色區塊外圍順時針讀為「仁智懷德聖虞唐,貞誌篤終誓穹蒼,欽所感想妄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而原詩若以逆時針方向讀則變為「傷慘懷慕增憂心,荒淫妄想感所欽,蒼穹誓終篤誌真,唐虞聖德懷情傷」,堪稱回文詩中之千古力作!

很眼花繚亂是不是?這裏摘出一首來.

《回文旋圖詩》
開篷一棹遠溪流,走上煙花踏徑遊。來客仙亭閑伴鶴,泛舟漁浦滿飛鷗。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觀落日,偎林傍水綠悠悠。

可倒讀為: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閑亭仙客來。遊徑踏花煙上走,流溪遠棹一篷開。

文學史上第一個作回文詩的是誰?朱存孝在《回文類聚.序》中說,“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璿璣圖》而大備”。《盤中詩》是否就是“肇端”,說法尚且不一,但說回文詩因《璿璣圖》而“大備”,卻是古今文人公認的事實。

《賞花》由來——蘇小妹遙寄回環詩

六月的一天下午,蘇小妹與長兄蘇東坡正蕩舟湖上,欣賞那無邊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蘇小妹丈夫秦少遊捎來的一封書信。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別出心裁的回環詩:

蘇小妹看罷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奧秘,讀出了這首疊字回文詩:


靜思伊久阻歸期,

久阻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

時聞漏轉靜思伊。

蘇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癡情深深感到動,心中蕩起無限相思之情。麵對一望無際的西湖美景,便仿少遊詩體,也作了一首回環詩,遙寄遠方的親人:

采蓮人在綠楊津,
在綠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漱玉,
歌聲漱玉采蓮人。

蘇東坡在一旁深為小妹的過人才智暗暗高興,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筆寫了如下一首: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蘇氏兄妹也派人將他們的詩作送與秦少遊。
同上麵的《賞花》有統一格式的又兩篇,感覺也很不錯

其一、《讚園》
“園丁栽植樹成材築玉台高優質木”

園丁栽植樹成材,
植樹成材築玉台。
築玉台高優質木,
高優質木園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吳絳雪《四時山水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

春 景 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鶯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景 詩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香蓮碧水動風涼,
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
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景 詩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詩 (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
炭炙寒風禦隆冬。
冬隆禦風寒炙炭,
風寒炙炭透爐紅。

除了上麵的格式,另付幾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詩,也別有韻味.

一、廣東高州縣觀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

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鷗飛滿浦漁舟泛,

鶴伴閑亭仙客來。

遊徑踏花煙上走,

流溪遠棹一篷開。

倒讀詩如下:

開篷一棹遠溪流,

走上煙花踏徑遊。

來客仙亭閑伴鶴,

泛舟漁浦滿飛鷗。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

偎林傍水綠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詩《兩相思》: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

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

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陽人離別久,

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

夫憶妻兮父憶兒。

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

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

久別離人陽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

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

水隔山遙望眼枯。

三、湖北鹹豐縣有一首《萬柳堤即景》回文詩: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愛人。

人愛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鴻年也有一首回文詩:

寒風曉日映沙灘,

日映沙灘竹報安。

安報竹灘沙映日,

灘沙映日曉風寒。

五、清代詩人李*《春閨》詩:

垂簾畫閣畫簾垂,

誰係懷思懷係誰?

影弄花枝花弄影,

絲牽柳線柳牽絲。

臉波橫淚橫波臉,

眉黛濃愁濃黛眉。

永夜寒燈寒燈夜,
期歸夢還夢歸期。

回文詩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寫的《夫妻互憶回文詩》。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順讀) 妻想夫(倒讀)
枯眼望遙山隔水, 兒憶父兮妻憶夫,
往來曾見幾心知。 寂寥長守夜燈孤。
壺空怕酌一杯酒, 遲回寄雁無音訊,
筆下難成和韻詩。 久別離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離別久, 詩韻和成難下筆,
訊音無雁寄回遲。 酒杯一酌怕空壺。
孤燈夜守長寥寂, 知心幾見曾來往,
夫憶妻兮父憶兒。 水隔山遙望眼枯。

在中國詩歌發展流變中,正統詩體之外,別有雜體詩旁逸斜出潛滋暗長。所謂雜體詩,《辭海》說:“詩體中的一種,多從字形、句法、排列、聲律或押韻等方麵別出心裁,帶有文字遊戲的性質。如離合詩,回文詩、轆轤詩等。”宋嚴羽《滄浪詩話.文體》中亦有類似論述:“論雜體,則有……盤中、回文、反覆、離合,雖不關詩之輕重,其體製亦左,至於建除、字謎、人名、卦名、數名、藥名、州名之詩,隻成戲謔,不足法也。”《辭海》與《滄浪詩話》雖都承認雜體詩為一種形式上獨特的別類詩體,但評價均不高,認為是文字遊戲。然而,曆覽各代詩歌,卻多有詩家於雜體詩中逞才炫技,各擅勝場,各領風騷。其中既有大詩人,也有碩學鴻儒,山野隱士,閨中思婦,甚至帝王。如前秦蘇蕙(若蘭)的《璿璣圖》,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藥名詩、州名詩、卦名詩、回文詩,唐元稹、白居易的回文詩,宋王安石的人名詩,蘇軾的回文詩、圖畫詩,黃庭堅的同旁詩、八音詩,連理學大師朱熹亦寫回文詩,明高啟、湯顯祖亦為之,清詞人納蘭容若、女詩人吳絳雪的回文詩……直到現代冰心與梅貽琦還合寫過寶塔詩。如此多的詩家嗜好雜體詩,恐怕僅用“遊戲筆墨”一語定其性未免太武斷了吧!還是劉坡公《學詩百法》所言公允:“回文詩反複成章,鉤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

  在雜體詩中,回文詩是頗負盛名的一類。回文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回文詩,回複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也寫作“迴文”、“回紋”、“回環”。它是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複的修辭方法。用此法於詩,謂之回文詩;用於詞,謂之回文詞。因詞亦為詩,下麵統稱回文詩。自西晉以降,曆代多有回文詩傳世。

  談到回文詩,就不能不提蘇伯玉妻的《盤中詩》與竇滔妻的《璿璣圖》,前者乃發軔,後者臻巔峰。《回文類聚序》雲:“詩體不一,而回文尤異。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璿璣圖》而大備。”

  據說漢代蘇伯玉的妻子因丈夫外出久不歸家,思夫心切,就把詩詞寫在盤中寄給他,因名《盤中詩》。該詩作法,屈曲成文,從中央以周四角:“山樹高,鳥鳴悲。泉水深,出鯉魚,鯉魚肥,空倉雀,常苦悲,吏人婦,會夫稀,……”詩意宛轉回環,愁思殷殷,不可僅以文字遊戲視之。但此詩屬非典型回文詩--不能倒讀,故隻能說是“肇端”。

  最負盛名的回文詩當屬前秦竇滔的妻子蘇蕙(若蘭)的《織錦璿璣圖》。關於此詩由來,已敷衍成佳話。蘇若蘭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深得丈夫竇滔敬重。竇滔有個寵姬名叫趙陽台,若蘭十分嫉妒,竇滔頗不快。一次,竇滔到襄陽做官,他就帶著趙陽台去赴任,漸漸和若蘭斷了音言。若蘭十分悔恨,於是費盡心機,織成一塊八寸見方的五色錦緞,用文字織成回文詩,這便是有名的《璿璣圖》。此圖以841字排成縱橫各為29字的方圖,八百多字,無論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迭一字讀,均可成詩。可以讀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等,得詩3752首,才情高妙,至矣盡矣,蔑以加矣,令人歎為觀止。該詩非徒有形式,也淋漓盡致地抒寫了若蘭內心的悲歡苦樂。若蘭派人把織好的錦圖送到襄陽,竇滔大慚,深感負愛妻若蘭,當即遣回趙陽台,盛禮迎蘇若蘭到襄陽,曆此風波,夫妻更加恩愛。《璿璣圖》深得女皇武則天的褒揚,親自撰文,譽其“縱橫反覆,皆為文章(詩),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曆史學家範文瀾稱這是“確評”。

  經過曆代詩人的潛心鑽研追新騖奇,回文詩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式,如單句回文詩,雙句回文詩,全篇回文詩,迭字回文詩、詩詞雙回文詩等。

  單句回文詩
  單句回文詩,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順讀的基礎上轉為逆向組合。如蘇軾的《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此詩欲抑先揚,前四句寫樂景,纏綿柔麗,後四句寫悲情,淒淒戚戚。詩中那位隔著小梅紅的籬笆深情偷看的江南女子何等嬌柔可愛!而別離的愁苦又是何等淒傷!清代大詞人納蘭容若也有單句回文詞《菩薩蠻》三首,其一雲: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裒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裒,風剪-絲紅,紅絲一剪風。” 以“寒窗霧”、“天暮”、“落花”、“啼鴉”、“裒羅”、“影瘦”、“-絲紅”、“一剪風”等淒冷蕭瑟的意象反複渲染,怎一個“愁”字了得!

  雙句回文詩
  雙句回文詩,其特點是每兩句成一組,後兩句是前兩句的倒讀,自始到終皆如此。如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詠雪》:“鹽飛亂蝶舞,花落飄粉奩。奩粉飄落花,舞蝶亂飛鹽。”以“飛鹽、舞蝶、奩粉、落花”四個意象狀寫雪的潔白之色、輕盈之態,除奩粉外,其它三個意象詞序顛倒,詞性變化,偏正結構變為主謂結構,摹寫物態由靜轉動,使得全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可謂佳妙。又如清代女詩人吳絳雪詠四季的雙句回文詩,其《詠春》雲:“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春夜月明,岸柳依依,絲絲弄碧,鶯啼婉轉,悠揚悅耳,好一派旖旎風光!

  全篇回文詩
  全篇回文詩,就是全詩中字句順讀、逆讀均可,不僅都合韻律,且均有意味。此類回文詩頗多。宋朝李禺寫了一首夫妻對答的《兩相思》回文詩,十分有名。正讀是夫致妻,極道思念家中妻兒之苦:“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倒讀,則變成妻致夫:“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順讀倒讀,作者的身分、語氣、居地等等亦隨之變化,均感情含蓄蘊藉,真切深沉。

  迭字回文詩
  迭字回文詩,就是回文中有疊字。這類詩有多種形式:一字重疊.二字重疊.三字重疊.四字重疊.....秦少遊寄給東坡的“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就是四字重疊。上文提及的吳絳雪詠四季的雙句回文詩,亦是四字重迭回文詩。每首僅用十個字迭出,卻不失季節特色,儼然四幀意境優美的畫卷:

  春: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禦隆冬;冬隆禦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詩詞雙回文詩
  詩詞雙回文詩,這是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回文詩,詩倒讀可以成詞,詞倒讀可以成詩。互變的回文詩詞,句法結構和押韻的平仄都要變,難度甚大,頗顯詩人才情。清代才女張芬寫過一首回文詩詞,作律詩看,尚佳,倒讀成詞,則更妙。正讀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得留。
  風冷結陰寒落葉,別離長倚望高樓。
  遲遲月影移斜竹,疊疊詩餘賦旅愁。
  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連陣幾聲秋。

  反讀,則是《虞美人》詞:“秋聲幾陣連飛雁,夢斷隨腸斷。欲將愁旅賦餘詩,疊疊竹斜,移影月遲遲。樓高望倚長離別,葉落寒陰結。冷風留得未殘燈,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清代朱杏孫有一首《虞美人》詞,尤其難能可貴。詞本身是回文,同時又能標點為七言律詩,亦可倒讀。詞雲:“孤樓倚夢寒燈隔,細雨梧窗逼。冷風珠露撲釵蟲,絡索玉環,圓鬢鳳玲瓏。膚凝薄粉殘妝悄,影對疏欄小。院空蕪綠引香濃,冉冉近黃昏,月映簾紅。”倒讀也是調寄《虞美人》,但韻腳變了:“紅簾映月昏黃近,冉冉濃香引。綠蕪空院小欄疏,對影悄妝,殘粉薄凝膚。 瓏玲鳳鬢圓環玉,索絡蟲釵撲。露珠風冷逼窗梧,雨細隔燈,寒夢倚樓孤。”

  此詞重新標點,乃一首七律:
  孤樓倚夢寒燈隔,細雨梧窗逼冷風。
  珠露撲釵蟲絡索,玉環圓鬢鳳玲瓏。
  膚凝薄粉殘妝悄,影對疏欄小院空。
  蕪綠引香濃冉冉,近黃昏月映簾紅。
  倒讀則為:
  紅簾映月昏黃近,冉冉濃香引綠蕪。
  空院小欄疏對影,悄妝殘粉薄凝膚。
  瓏玲鳳鬢圓環玉,索絡蟲釵撲露珠。
  風冷逼窗梧雨細,隔燈寒夢倚樓孤。
  

  在中國文學史上,回文詩包括其它雜體詩不登大雅之堂,專家學者往往非議之,卑視之,在撰述文學史時,常常有意無意地忽視其存在,淡化之,甚至隻字不提。其實,在正統詩體如五言、七言律詩及絕句的確立過程中,它們也功不可沒。正是詩人們長期地廣泛探索創新各種詩體,總結成敗得失,才使得正統詩體脫穎而出。我想,對於充分展示漢語神奇組合功能的雜體詩,僅從形式探索的角度言,也是有其價值的。何況雜體詩又豈止形式哉!同樣可以敘事、狀物、抒情、言誌。觀百年新詩發展,自 由詩盛行,詩體未定,可戲謂之新詩的雜體時代,倘若詩人們多方突進,銳意創新,或有新詩的典型詩體橫空出世。其實,新月派的新格律詩、馮至的十四行詩就是不錯的嚐試,惜其後繼乏人,終未蔚為大觀。

©2007 Baidu

《 蘇氏惠若蘭織錦回文璿璣圖》
作者: sarling 發表日期: 2006-06-28 20:55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由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東步階西遊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風興自後妃荒經離所懷歎嗟智
蘭休桃林陰翳桑懷歸思廣河女衛鄭楚樊厲節中闈淫遐曠路傷中情懷
凋翔飛燕巢雙鳩土迤逶路遐誌詠歌長歎不能奮飛妄清幃房君無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揚眷頎其人碩興齊商雙發歌我袞衣想華飾容朗鏡明聖
熙長君思悲好仇舊蕤葳粲翠榮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感英曜珠光紛葩虞
陽愁歎發容摧傷鄉悲情我感傷情徵宮羽同聲相追所多思感誰為榮唐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誓穹終篤誌貞
牆禽心濱均深身加懷憂是嬰藻文繁虎龍寧自感思岑形熒城榮明庭妙
麵伯改漢物日我愁思何漫漫榮曜華雕頎孜孜傷情幽未猶傾苟難闈顯
殊在者之品潤乎兼苦艱是丁麗狀觀飾容側君在時岩在炎在不受亂華
意誠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顏曜繡衣夢想勞形峻慎盛戒義消作重
感故昵飄施愆殃少章時桑詩端無終始詩仁顏貞寒嵯深興後姬源人榮
故遺親飄生思愆精徽盛翳風比平始璿情賢喪物歲峨慮漸孽班禍讒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感興作蘇心璣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廢遠微地積何遐微業孟鹿麗氏詩圖顯行華終凋淵察大趙婕所佞賢
冰故離隔德怨因幽元傾宣鳴辭理興義怨士容始鬆重遠伐氏妤恃凶惟
齊君殊喬貴其備曠悼思傷懷日往感年衰念是舊愆涯禍用飛辭姿害聖
潔子我木平根嚐遠歎永感悲思憂遠勞情誰為獨居經在昭燕輦極我配
誌惟同誰均難苦離戚戚情哀慕歲殊歎時賤女懷歎網防青實漢驕忠英
清新衾陰勻尋辛鳳知我者誰世異浮奇傾鄙賤何如羅萌青生成盈貞皇
純貞誌一專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微精感通明神龍馳若然倏逝惟時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讒漫頑凶匹
誰雲浮寄身輕飛昭虧不盈無倏必盛有衰無日不陂流蒙謙退休孝慈離
思輝光飭粲殊文德離忠體一違心意誌殊憤激何施電疑危遠家和雍飄
想群離散妾孤遺懷儀容仰俯榮華麗飾身將與誰為逝容節敦貞淑思浮
懷悲哀聲殊乖分聖貲何情憂感惟哀誌節上通神祗推持所貞記自恭江
所春傷應翔雁歸皇辭成者作體下遺葑菲采者無差生從是敬孝為基湘
親剛柔有女為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蘇蕙的《璿璣圖》被認為是回文詩的集大成之作,曆代解讀、模仿它的不乏其人。本文以民間文藝學的眼光,對有關它的民間傳說、文獻記載、曆代文人的題詠加以考察,來探求其文化意蘊。

關鍵詞:《璿璣圖》;民間傳說;文獻記載;文化意蘊

回文詩是浩瀚的中國文化長河裏一枝獨特的奇葩,這一體裁首創於婦女,又完備於婦女,朱存孝《回文類聚序》雲:“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璿璣圖》而大備。”千百年來,《璿璣圖》以奇巧多變、文彩斐然而引起諸多文人的興趣,人們對它加以解讀、玩味,並創作了大量有關它的作品。本文擬從民間文藝學的角度對《璿璣圖》的民間傳說、《璿璣圖》的文獻記載、《璿璣圖》的影響等三方麵來加以考察。

一 璿璣圖的秦隴民間傳說

1.璿璣圖的天水民間傳說

天水市西關務農巷東端和育生巷南端交界處,從東起南北走向的第二條小巷叫二郎巷,相傳是前秦才女蘇若蘭織璿璣圖的地方。在1949年前這個巷口還有一座牌樓,懸有內外各書“古織錦台”和“晉竇滔裏”的兩匾,兩邊則懸掛一幅對聯:“鶯花古巷秦州陌,雲是蘇娘舊時宅”。這是清代詩人楊蓉裳古風中的句子,是他憑吊這一古跡之作。可惜後來拆除門樓時,匾聯全部被毀,織錦台舊址也蕩然無存。

在天水民間至今仍流傳著蘇若蘭巧織璿璣圖的傳說。相傳竇滔早在東晉時即任秦州刺史。苻堅攻占秦州後,聞知竇滔深為百姓擁戴,為安撫民心,便委任竇滔為秦州刺史。但竇滔畢竟是前朝之臣,苻堅總有些放心不下。幾個曾被竇滔申斥過的下屬便趁機聯名誣告竇滔密謀造反(另一說是“忤上”),秦王苻堅下令將竇滔抄沒家產,並將他發配至沙州(今敦煌)服苦役。過了七八年,竇滔依然杳無音信。蘇若蘭對丈夫的思念與日俱增,但也無可奈何,便將無限情思寫成一首首詩文,並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然後用五彩絲線繡在錦帕之上:

去日深山當量妻夫歸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婦囑不身情貴
陽婆結夫配早織垂時恩上何米語
侶發年夫與錦歸去雙少深柴夫誰
好伴奴邁回要淒可寒淚中久料我
豈赦尋文身孤本衣憐家上至別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歸想天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尚鶴誰更不久地同鴦鴛

這就是迄今仍流傳在天水民間的通俗《回文圖詩》。詩圖排列縱14行,橫8行。起止二字在橫首行正中。讀法隻能依行字斜橫回環吟誦,不能倒文回讀。雖然格調俗淺,但韻味淒婉,切中情理。天水婦孺皆能琅琅上口。至今,天水市的一些工藝品攤點仍然有“回文詩帕”的小工藝品出售。

蘇若蘭織了一幅又一幅,托人上街叫賣,“璿璣圖”遂傳布開來。開始時人們茫然不解,後來有人從第一行“夫”字開始,向右下方斜著念,再按網狀順序轉念下去,一左一右,一上一下,至第一行“妻”字止,居然讀成了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詩:

夫婦恩深久別離,鴛鴦枕上淚雙垂。
思量當初結發好,豈知冷淡受孤淒。
去時囑咐真情語,誰料至今久不歸。
本要與夫同日去,公婆年邁身靠誰?
更想家中柴米貴,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鶴尚能尋伴侶,陽雀深山早叫歸。
可憐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歸回?
織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詩謎解開,人人稱奇,爭相購買。而秦王苻堅正因竇滔被解職後,秦州政務混亂,百姓紛紛為竇滔叫屈,懷疑所謂謀反乃子虛烏有;錦帕傳至長安,苻堅派人調查,真相大白,立即赦免竇滔並官複原職。蘇蕙夫婦始得團聚。

2. 璿璣圖的扶風民間傳說

在蘇蕙的家鄉武功和竇滔的家鄉扶風也有關於璿璣圖的傳說。

當地老百姓傳說,若蘭容貌秀麗,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鍾情,不久結為連理。婚後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竇滔任秦州刺史時因“忤旨”而被流放流沙。兩人依依惜別。時日已久,若蘭思夫心切,織錦回文,遙寄情思。

據當地地方誌等資料記載,在法門寺西北的法門鎮,有一座矗立的照壁,中央是一塊青石板,上刻一個縱橫各29字合為841字的文字方陣。當地百姓為了紀念蘇若蘭,將位於法門寺塔西側的巷子改名織錦巷。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年),當地人民為了紀念蘇蕙創作織錦回文詩,在巷北城門上方鑲嵌上磚刻的“西望綾坑”四個大字和“蘇氏安機處”五個小字,離城門約十多米處還建立了一座照壁,照壁上有磚刻“武鎮秦國”四個大字和“安南將軍遺址”六個小字。可惜這些遺跡解放後被毀。當地人稱作洗錦池的繚綾坑,在織錦巷北城門外西側百餘米處,據說是蘇蕙織錦時洗錦的地方,現在已變成一塊低凹的莊稼地。

與織錦台相關的遺跡是竇滔墓。竇滔墓位於扶風縣城門外漆水河東岸周秦坡村南。這座墓解放後平整土地時被毀,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前秦安南將軍竇滔墓”石碑也被埋於地下,隻露碑頭在地麵。1983年寶雞市政府在原地恢複了墓堆,並把石碑周圍的土挖開,露出了碑身,同時在原石碑旁加立了書有“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滔墓”的水泥碑。

竇滔蘇若蘭夫婦離合悲歡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影響十分深遠。周原一帶,甚至關中西部各縣,男女青年結婚,女方要織許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贈送給新郎的親友,用意在於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愛情要專一。此事已經形成了傳統的地方婚姻禮俗。現在女方已不用土法織手帕了,多購買機織巾。

與天水民間傳說相比,扶風民間傳說內容更豐富,情節更生動,細節更具體,遺跡也更多。這體現了家鄉人民對蘇蕙的深厚感情。

二 《璿璣圖》的民間傳說與文獻記載比較

有關蘇蕙與《璿璣圖》的記載現在所知最早是在《十六國春秋·前秦錄》中,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此書“舊本題魏崔鴻撰,實則明嘉興屠喬孫項琳之偽本也。”《太平禦覽》卷五二0引《十六國春秋·前秦錄》“秦州刺史竇滔妻……有才學,織錦製回文詩以贖夫罪”,《十六國春秋》既有偽書之嫌,則“贖夫罪”之說也未必成立。唐李冗《獨異記》卷下“竇滔久戍,其妻蘇氏能詞,織錦為回文詩,敘離間阻隔之意以寄之”與《晉書》較吻合。下麵僅以流傳最廣的兩則資料來加以考察。

1.《晉書》的記載

據《晉書·列女傳》雲:“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淒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

作為史書自然要求行文嚴謹樸實,事實確鑿可靠,作者也不可能以動人的筆墨極盡煽情之能事,去記錄那些捕風捉影的事情。但民間文藝家們卻以天才的創造力,將其化為生動感人的口頭傳說,並長期流傳。在這裏很可能是一個民間傳說與史書互動的過程:璿璣圖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然後被《晉書》的作者采納;反過來,《晉書》又持久的影響了民間傳說,使其保持了故事的基本形態。看來這個結論是成立的,我們來作一個比較

天水民間傳說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情節:
⑴竇滔吏治嚴明,頗有政聲
⑵小人誣陷,竇滔被貶
⑶分離日久,蘇蕙織錦回文,寄托情思,
⑷璿璣圖廣為流傳,詩謎解開,夫妻團聚

扶風民間傳說大致可分為五個情節:
⑴蘇蕙的多樣才情與曼妙的少女時代
⑵一見鍾情的傳奇愛情故事與幸福美滿的婚姻
⑶竇滔因“忤旨”被流放流沙
⑷痛苦纏綿的夫妻分離
⑸織錦回文,遙寄相思

《晉書·列女傳》中與秦隴民間傳說相同的隻有竇滔被貶和蘇蕙織錦寄相思的情節,而沒有竇滔受擁戴的情節,沒有記載他獲罪的原因,沒有他們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沒有大團圓的結局。顯而易見,民間傳說比史書生動豐富,前因後果都交代的很清楚,尤其大團圓的結局更是民間文學的特質之一,“即使是悲劇,最終也必得在那個慘痛的結局後麵添上一個較能讓人接受的尾巴,用它來體現人民的願望,正義的必勝,鼓舞人民前進。”

當然,扶風傳說與天水傳說在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蘇蕙婚前婚後生活的細節性猜想,是富有唯美主義浪漫氣息的,這也是民間文學的特質之一。

秦隴民間傳說與《晉書》基本吻合,其說法是可信的。“織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的“赦”字很關鍵,隻有皇帝才能下詔“赦免”,而“朝天子”更有力的說明織錦的目的是諷喻最高統治者,希望皇上網開一麵,讓他們夫妻早日團聚,以慰相思之苦。

當然,《晉書》記載璿璣圖為840字,而天水流傳的通俗回文詩為112字,其真偽待考。

2.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的記載

由於《蘇氏織錦回文記》原文較長,為方便論述,下麵對其主要情節作一概括。
⑴蘇蕙是武道質第三女,識知精明,儀容秀麗,16歲時嫁於竇滔,“滔甚敬之”
⑵竇滔是名門之後,風度翩翩,文武雙全,任秦州刺史時 “以忤旨謫戍敦煌”,後苻堅為攻克襄陽而“拜安南將軍”, 留鎮襄陽
⑶蘇氏“頗傷嫉妒”,與能歌善舞的竇滔寵姬趙陽台互揭短長,“滔益忿蘇氏”
⑷滔鎮襄陽, 攜陽台前往,“絕蘇氏音問”, “蘇氏時年二十一”
⑸“蘇氏悔恨自傷,因為回文……名《璿璣圖》”,“滔覽之,感其妙絕,因送陽台之關中,而具車從禮迎蘇氏,歸於漢南,恩好愈重”

我們將這五點與秦隴民間傳說加以對比,會發現一些新增的情節:對竇滔的描述明顯增多,而且家世清楚;竇滔有了新歡趙陽台,蘇趙爭風吃醋導致蘇蕙與丈夫感情疏離;蘇竇分離有兩次;璿璣圖乃“悔恨自傷”之作。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竇滔的形象不再是模糊的,隱藏在故事背後的,而是直接參與故事的進程,並且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二,另外一種大團圓的結局,“送陽台之關中,而具車從禮迎蘇氏”,是妻對妾的勝利,蘇蕙與丈夫的大團圓有一個濃重的陰影,她的幸福與團圓是以另一個女人的辛酸與分離為背景的。顯然,竇滔的行為是受到人們讚許的,讓我們比較一下元稹《鶯鶯傳》故事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但作者卻讚揚他是“善補過者” ,武則天也對竇滔的做法大加讚賞“美連波之悔過”。這裏顯然是男權思想的標準。

這些新增的情節極具民間傳說的性質,說明這個故事一直在民間口頭流傳。《晉書》修撰於貞觀二十年至貞觀二十二年(646年-648年),曆時三年,參編者達21人,主要撰者為唐代的房玄齡等人,房玄齡的生活時代為579年至648年,而《蘇氏織錦回文記》文末標明“如意元年”,即公元692年,則《晉書》的成書年代比武則天文早將近半個世紀。如果武則天文不是偽作,那麽除了史學傳統與文學傳統的區別之外,可以肯定,在唐代,這個故事就已經有不同的異文流傳。

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最早見於《文苑英華》,而《文苑英華》成書於宋初,但在新舊唐書中均未收此文。曆來學者們對其真偽就有爭議。明代康萬民撰《璿璣圖詩讀法》也認為“詩真而序偽”。史載苻堅時鎮守襄陽的是梁成,“(太元)四年春二月戊午,苻堅使其子丕攻陷襄陽,執南中朗將朱序”,“以其中壘梁成為南中朗將,都督荊揚州諸事……配兵一萬鎮襄陽”而沒有載竇滔鎮襄陽這事,另外竇滔在《晉書》中隻有一處提到,還是附在《蘇蕙傳》中。


三 《璿璣圖》的影響

璿璣圖共二十九行,每行二十九字,共八百四十一字,無論左右、上下、裏外、交互、退一字、疊一字、半段順逆、旋回誦讀,均能成七言、六言、五言、四言、三言等格式的詩文,上陳天道,下達人情,中稽物理,博引廣譬,寄意深遠,玄妙至極,堪稱千古奇文。《詩藪》外編卷四雲:“蘇若蘭璿璣詩,宛轉反覆,相生不窮,古今詫為絕唱。”

蘇蕙的回文織錦,奇巧絕倫,在後世產生的影響極大,流傳甚廣,其流傳有四大特點。一是曆代畫家都喜歡畫蘇若蘭。如宋李公麟就曾親眼看到過六副唐畫,畫的就是織錦故事,且具有連貫性,好像連環畫一樣,他認為那就是回文詩圖的“唐真本圖”。

二是曆代文人雅士都喜歡破譯該圖詩句,自《晉書》始,至唐有武則天、李白、李善、呂延己、張銑、呂向等,宋時有李公麟、蘇東坡、黃庭堅、秦觀、朱淑真等,直至明清時期,都有人研究璿璣圖。宋代高僧起宗“因彩分圖,因圖分詩”,得詩3752首。明代經史學家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璿璣圖詩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別三、五、七言詩體,後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又於第三圖內增立一圖,並增讀其詩至四千二百六首,合起宗所讀共七千九百五十八首。”明代張之象《古詩類苑》卷九六、明代馮惟訥《古詩紀》卷三八也都有璿璣圖的讀法。當代學者李蔚則破譯了14005首,為文壇增添了新的佳話。

三是許多詩人都歌詠過蘇蕙,“璿璣圖”也成為一個典故。南朝詩人江淹《別賦》雲“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吳均《與柳惲相贈答詩六首》之第一首雲“書織回文錦,無因寄隴頭。思君甚瓊樹,不見方離憂”;梁元帝《寒閨詩》雲:“烏鵲夜南飛,良人行未歸。池水浮明月,寒風送搗衣。願織回文錦,因君寄武威”;庾信《烏夜啼》雲“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詎不自驚長落淚,到頭啼烏恒夜啼”;周邦彥《三部樂》中有“回文近傳錦字,道為君瘦損,是人都說”之句。從以上詩句可以看出,“織錦”之為典故已廣為引用,蘇蕙之才情與遭遇也引起了曆代文人的歎惋。

李白有兩首詩,是站在憐香惜玉的角度來寫的,可謂洞悉若蘭織錦時的酸辛:“黃鳥坐相悲,綠楊誰更攀;織錦心草草,挑燈淚斑斑。”(《閨情》)“黃雲城邊烏夜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問人憶故夫,獨宿空床淚如雨。”(《烏夜啼》)李白的第二首詩,賀知章一見便讚歎不已,此詩在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之前,已由唐人選入唐詩集中,並由書法家抄錄,廣為傳播。

蘇東坡有三首七絕:
春機滿織回文錦,粉淚揮殘露井桐。人遠寄情書字小,柳絲低目晚庭空。
紅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欲斷腸。風葉落殘驚夢蝶,戍邊回雁寄情郎。
羞雲斂慘傷春暮,細鏤詩成織意深。頭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塵暗玉窗琴。

宋代詩人黃庭堅《織錦璿璣圖》“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台暮雨何?亦自英靈蘇蕙子,隻無悔過竇連波”,似乎是在譴責竇滔的背棄行為,清代詩人王士禎《織錦巷》也為蘇蕙叫屈:“慧絕璿璣手,當如棄置何?憐她蘇蕙子,枉嫁竇連波。”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得到《璿璣圖》,“坐臥觀究,因悟璿璣之理,試以經緯求之,文果流暢”,並讚曰:“五采相宣,瑩心眩目……亙古以來所未有也”。朱淑真《璿璣圖記》亦記錄了她得到《璿璣圖》的緣由:“家君宦遊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雖重購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於壁間見是圖,償其值,得歸遺予”。

元代書畫家趙孟頹之妻管道升是江蘇吳興人,由於趙是祖籍天水的緣故,也以天水管氏自題,她以“天水管氏道升書並識於凝香閣”的跋文,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她“手寫璿璣圖詩,五色相間,筆法工絕”。

蘇蕙故事還被創作成戲劇和小說。據說元代戲曲家關漢卿曾有《蘇氏織錦回文》雜劇,可惜失傳;明代無名氏有《織錦回文》傳奇(見《五宮正始》);又明成化刻本《新刊耀目冠場擢奇風月錦囊》中亦收有《竇滔回文記》;署名“笠翁先生原本鐵華山人重輯”的《合錦回文傳》所演梁棟林與桑夢蘭愛情故事即以《璿璣圖》為關目;孔廣林則有《璿璣圖》雜劇;清代李汝珍在小說《鏡花緣》第四十一回《觀奇圖喜遇佳文,述禦旨欣逢盛典》中輯錄《璿璣圖》及武則天序文,並詳細指出讀法,為《璿璣圖》的廣泛流傳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是自《璿璣圖》後,曆代文人學士爭相創製回文詩詞。宋桑世昌《回文類聚》收錄了自魏晉至宋的回文詩共四卷,其中有秦觀、蘇軾、白居易、王融、陸龜蒙、王安石等人的作品,明代的湯顯祖,清代人張淮、邱瓊山、謝默卿等,也都寫過多首回文詩。後來朱孝賢編了《回文類聚補遺》,朱向賢編了《回文類聚續編》,足見回文詩之盛。回文詩的創作在宋代達到高潮,大詩人蘇軾就有多首回文詩流世,如前引七絕第一首,可倒讀為“空庭晚日低絲柳,小字書情寄遠人,桐井露殘揮淚粉,錦文回織滿機春。”回文詩創作如此之盛,但很少有能超過璿璣圖的,桑世昌指出:“如璿璣一圖非奇者乎?……女郎以錦心織成錦字,令千古騷流不能卒讀,天才耶?仙才耶?雖仿其製直代不乏人,類不能出其規範。”

時至今日,回文詩仍存活於我們的生活中。如湛江德鄰裏有一回文聯:我愛鄰居鄰愛我,魚傍水活水傍魚;景德鎮出產的一種瓷壺上刻有“可以清心也”五個字,不論從哪個字讀都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許多名勝古跡我們也能見到回文詩的蹤跡,如湖北來鳳縣仙佛寺,山門前有一高約2米的青岩石刻,刻有一首回文詩:“花開菊白桂爭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紗籠樹色月籠煙。”據說是一個名叫鹹池曇的雲遊道人所作,可以倒讀、順讀成四、五、六、七言的詩多首;梧州北山園觀鯉亭有一聯“鳴禽聽耳悅,鯉躍視神怡”也是回文聯,倒讀境、情依舊。“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的民間傳說更是流傳甚廣。

1600多年過去了,蘇蕙和她的《璿璣圖》不但存在於文人的案頭作品裏,而且還存活於老百姓的心裏;不但沒有被歲月的河流湮沒,反而日漸飽滿鮮活。她能夠被主流文化和民間同時認同並有深遠影響,這是非常奇特的。那是因為她的作品是用真情澆灌的,“縱橫八寸”的錦帕之上一定浸滿了她的血淚,李白“挑燈淚斑斑”之句可謂是其知音。《璿璣圖》直到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人們從各個角度對它加以研究。從倫理學出發,這體現了對愛情忠貞的道德要求;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也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如蘇州絲綢博物館查閱了大量史書,請教了眾多專家、文人和書法家等,做了大量基礎實驗,反複改進,終於讓《璿璣圖》織錦回文詩再現人間,成為法門寺博物館的收藏品和展示品;而從民間文學的藝術價值看來,它也是思想性和藝術性和諧統一,具有永久藝術魅力的作品,是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學遺產。通過對《璿璣圖》的民間傳說和影響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民眾對這位獨特女性的親昵和崇敬,她對世俗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也反映了秦隴文化背景下民間社會的文化性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