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關社會經濟哲學和科學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zt; 北明:終極關懷的力量——兼續《西藏價值》

(2011-08-05 07:57:12) 下一個

北明:終極關懷的力量——兼續《西藏價值》

 

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

 

 

在人類自身各種情感能量中,仇恨和愛是人類兩種原始的、本質的力

量,前者是破壞的力量、毀滅的力量,後者是複興的力量,拯救的力

量;前者直接,過癮,易見現實成效,後者深沉、隱忍、超越現實功

 

。在嘉瓦仁波切帶領下,流亡藏人於苦難中依舊選擇後者,他們選

擇的是一條超越現實功利的民族精神拯救之路。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為了天上的幸福,把地麵交給魔鬼。超越現實功利

並不意味著必然在現實層麵走向失敗。事實證明往往相反,藏人因此

具備了擺脫權力野心宰製的可能,擁有了走進民主大門的力量,正如

 

美國參與製憲的國父們大都是人類普世價值的信仰者,而美國迄今為

44位總統裏有39位信奉上帝。他們的信仰如同羅馬軍人每戰之後

必然舉行清洗儀式以便重新做人的“淨身術”(這個詞語源自拉丁詞

語“Lustratio”),自創世紀以來,對於當勸者而言,這便類似造物

主對他們的“審查”,是為人民服務的祭品——政府官員——的“潔

身禮”,建國者們因此有能力避免權力野心的宰製,建立一個民有民

享民治的政府,帶領自己的人民走進人類自由(而非魔鬼自由)的大

門。

 

經驗證明,在民主製度建立的始端,少數政治聖賢的主導作用極端重

要。美國在獨立戰爭勝利後麵臨的大民主(MobRule)亂局中,製憲會

議由各州代表進入費城獨立大廳“暗箱作業”,采用嚴格對外保密原

則,整整四個月炎熱的夏季時間裏,門窗緊閉風都不透,全世界隻知

道那個五十五人小集團正在決定這片新大陸的未來命運,無人知曉他

們具體幹些什麽。在完全沒有輿論監督情況下,他們草成的一部美國

憲法沿用至今,嗣後其細則解說文字遍傳世界,成為憲法學家們的案

頭卷和冷戰後東歐各國借鑒學習的典範,憑靠的不僅是美國國父們的

政治智慧(“我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還少嗎?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流

亡者也大都是政治精英!),更深沉的力量還在於他們麵對現實的超

功利態度,獻身精神和普世價值的宗教情懷(詳見拙文《解讀美國》

2http://blog.boxun.com/hero/200809/beiming/2_1.shtml)。

 

流亡西藏民主製度的建立,異曲同工,最初乃至今日,首先依靠的是

嘉瓦仁波切本人的民主理念和對民主改革的親自推動。這背後無可置

疑的是嘉瓦仁波切本人的政治道德和高尚人格(詳見拙著《藏土出中

國》上篇“消解的坐標”一章)

 

自由理念人人都願意表達,民主實踐則不是人人都能奉行。而人類的

道德是人類智慧的航標燈,在各民族走向文明的關頭往往成為曆史的

“先知”。上個世紀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蘇聯極權主義製度垮台

的曆史證明,舉凡擁有踐行普世價值,具有信仰基礎的民族,無論多

麽弱小或者多麽邪惡,可以擺脫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扭轉曆史的方

向,改變曆史的步態和姿勢,走入新的紀元。仁義道德的信仰力量,

不是工具性的力量,而是基石般的存在,在政治環境或社會生活中,

它如同“以榮耀簽署斑斕的空氣”(斯蒂芬·斯彭德詩句),是看不

見的有氧成分,它對每一個人(無論統治者還是被奴役者)發生潛在

作用,有時它直接消解世俗的判斷尺度。

 

 

稱病期間跳出來主政而信誓旦旦的東德政府首腦昂納克為什麽最終沒

有對德國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采用“天安門模式”?除了戈爾巴喬夫的

警告,德國深厚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和終極審判觀念難道沒有可能能促

成他內心的恐懼和畏縮,並成為他退縮的因素嗎?

 

是什麽使萊比錫這座城市在柏林牆倒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何以聖·

尼古拉教堂的牧師成為這段天翻地覆曆史的第一推動力?為什麽那裏

每周一次點亮漆黑街道的十數支“和平祈禱”的燭光會在數年之後、

幾周之內迅速擴展成漫過卡爾·馬克思廣場的燭火,匯聚起東德抗議

的海洋,最終導致柏林牆的坍塌?勝利的歡呼聲淹蓋了那漫長的、超

越世俗的、非實用主義的、堅韌不拔的恪守和努力,但是當人們回首

往事,一個明晰的問題將被燭光的海洋托起:急功近利的政客們也許

可以改朝換代,促進曆史在黑暗中的循環往複,但是他們有能力有意

願轉變曆史方向,開創新的紀元嗎?他們有勇氣有犧牲精神像華盛

頓、傑弗遜、麥迪遜等美國建國者和嘉瓦仁波切那樣蔑視權力,為曆

史進步、國家民主自由竭誠盡力成為鋪路的基石嗎?

 

也許多數人會強調:他們已至權利頂峰,無需再顧及個人權力。我不

同意這種實用主義的評價尺度和立場。因果關係其實相反:如果不是

他們的獻身精神和殉道者般的情懷,他們不會被自己的人民推舉為領

袖。即便如此,華盛頓不斷辭職,不斷說服國會批準他的辭呈,準許

他回到自己的莊園當農民。為什麽?傑弗遜鄭重告訴後人他是美國

《獨立宣言》起草人、《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起草人、維吉尼亞

大學的創建者,他唯獨沒有告訴人們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這不是他

的疏忽,這是他為自己起草的墓誌碑文。納粹集中營裏關了無數比這

更重要的活的頭銜,而一個什麽起草人、一個什麽大學創建者不過權

傾天下絕世悍將的俎上物,這卻是他的價值所重,為什麽?麥迪遜,

作為製憲會議的倡導者、會議上傑出的西方政治文明專家、製憲法會

議討論草案的起草人,還隨身攜帶了數百本有關書籍和文獻到會,隨

時對大會製憲方麵的各種知識性疑問和難題給予指導和解答。他的存

在提高了製憲會議的思考起點和思想高度,而由他執筆並整理那份詳

細的製憲會議記錄,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份全備的憲法誕生過程的文

獻。這位美國第四位總統不是沒有可能利用這個記錄為自己贏得更高

的權力和榮譽,但是為了恪守會議的保密原則,為了美國不受騷擾地

度過踐行民主製度初期的陣痛,他始終沒有公布他的記錄,即便在會

議的正式記錄,另一份不完備的記錄在三十年之後解密公布的時候,

也沒有公布。這份詳盡的記錄竟是在製憲會議四十九年之後才公布於

世的,那時他已經於世長辭了。如果沒有曆史感,如果不是對未來責

任感,如果不具備超越世俗功名的境界,他會連續四個月主動詳細地

記錄製憲會議的的全部討論和細節嗎?如果沒有為美國民主事業獻身

的精神,他能夠對此一記錄保密終生嗎?至於嘉瓦仁波切,我們總是

忘記他是一個虔誠的僧人,我們總是用世俗尺度去衡量他的生命價

值,我們總是習慣於把他當作一個有高尚道德的凡夫俗子。我想,每

當達蘭薩拉的黎明時分,縷縷高妙佛香在透進窗戶的微曦中繚繞盤

旋,這位前世觀音盤坐在自己會客、修行兼用的房間,麵對那半壁牆

高大的佛龕打坐修行時,也許他會感到其妙,他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如

此遙遠。我們總是喜歡跟他抱肩搭背,他也總是願意與我們兄弟友人

相稱,但是他在雲端看我們一清二楚,我們在地麵,隻能看見他腳下

霧氣蒸騰。我們隻能按照自己的尺度衡量這位超凡脫俗的喇嘛。

 

無視自己母親一生願望,拒絕做神父的斯大林那雙洗不幹凈的血手,

為什麽竟對瑪麗亞·尤蒂娜留情?這位被數度剝奪自由,貧窮不堪而

擁有“俄羅斯愚聖”之稱的女鋼琴家,公然把斯大林支付給她的二千

盧布演奏賞金交給了教會,而且在給這個殺人魔王的信中宣布:她將

日夜為他祈禱,請求上帝寬恕他“對人民和國家犯下的深重罪孽”!

世人知道,尤蒂娜沒有因她那封自取滅亡信而遭難,而斯大林在生命

的最後時期,卻是在尤蒂娜的文字、祈禱和音樂中度過的。——數年

之後,人們在斯大林倒斃的房間抽屜裏,發現他還留著她那封信,留

聲機上還放著那張換了三個嚇得哆哆嗦嗦的指揮家才錄製成功的她演

奏的鋼琴曲唱片。為什麽?

 

尼古拉一世為什麽不殺對他直言不諱要做十二月黨人的普希金?他已

被上屆沙皇流放多年,殺他不費吹灰之力,而且他罪有應得。這位沙

皇辦公桌上就放著臭名昭著的第三廳呈交的十二月黨人的審訊報告:

所有的十二月黨人都受普希金的熏陶,都會背誦他的詩;“我在朗讀

了幾首手抄詩如《自由頌》《鄉村》……後,開始產生了自由思想”

(別斯圖舍夫);“我的自由思想是從某些作品中得來的,特別是普

希金……的顛覆詩”(迪沃夫);“在有文化的青年人當中,誰沒有

讀過、又有誰不讚賞普希金的歌頌自由的詩?”(斯丹吉爾)……。

他是他們自由精神的旗手,他們是他忠實的騎士。可是這位沙皇並不

像古希臘亞曆山大大帝那樣熱愛文學,要用最精美的戰利品寶盒收藏

荷馬的《伊利亞特》,他是一位平時甲胄戎裝的軍人,喜歡的是閱兵

不是讀詩,傾心的是數學般的嚴謹而不是文學的浪漫,崇尚的是國家

兵營化管理而厭惡自由。他召見自由主義者的時候作出的決定是,視

這位詩人的表現和他對這位詩人的印象決定是否殺他。而普希金對此

一重大背景完全無知,他甚至給這位新沙皇寫了信,要求解除流放。

普希金的直言不諱不僅讓自己免於絞刑之禍,而且從此解除了多年流

放生涯。為什麽?難道尼古拉一世沒有下令殺死五名十二月黨人並將

其餘兩百多名流放西伯利亞嗎?是的,普希金是告訴沙皇,他很久沒

有寫反政府的詩了,但是他難道沒有聽見普希金為十二月黨人辯護並

直言不諱地說“我敬仰他們,至今依然如此”嗎?這位沙皇顯然不僅

崇尚世俗權力,善惡是非觀念依舊是他心理結構的一部分,而普希金

本人誠實品行使他意外地受到感動。一個唯權力至上的君王不會放過

一個當麵直言錯過了起義機會的革命者,但是尼古拉一世卻感受到另

一個事實:普希金“把他當作重要人物才幹對他講真話”,他從真話

中聽見的不是自己權威的挑戰,而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他心目

中受尊敬和被認可的標準不是唯唯諾諾,而是直言不諱;不是俯首帖

耳,而是開誠布公;不是埋藏一切個性色彩的奴性,而是至情至性的

人性。不殺便罷了,“美德”還應該“得到嘉獎”,因此沙皇不僅要

解除普希金的流亡,還要用他為自己的政權服務,理由是這位詩人不

僅聰慧過人,而且“聲譽良好,人性樸實”。——即便是一個君主政

體,也要注重信譽,強調品行。這是普希金的幸運,還是俄羅斯的幸

運?也許,這僅僅反襯出將人類傳統道德掃進垃圾的中國之不幸。

 

無神論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死後三十多年又出了一個薄熙來,可

是為什麽東正教的俄國出了個斯大林,接著就出了赫魯曉夫、葉利欽

和戈爾巴喬夫?當然,他們從黃金時代普希金開始,作家詩人中就精

神偉人層出不窮,到了二十世紀白銀時代,那兩百多位流放者幾乎無

一不是帶著俄羅斯正教的烙印到歐洲去,又把這文明保存到蘇聯解體

的精神貴族。

 

蘇聯這個龐大帝國和平不流血地解體,難道是偶然的嗎?除了政治學

的解釋,不需要深入到社會的層麵,到地下尋找俄羅斯“洗禮年”以

來的傳統基石並深入到文化的層麵嗎?可以忽略星羅棋布的教堂(僅

莫斯科一個城市就擁有教堂兩百座)和那些沉寂多年的鍾聲嗎?

 

為什麽《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成員在這個國家解體的幾個月

前,就對美國各界信奉基督教的知識分子正式發出邀請,請他們組成

代表團前往莫斯科,會見從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到其它加盟共和國的

領袖們,幫助這個國家“建立道德觀念,發展慈善機構……”?為什

麽這個使團在克格勃的大樓裏竟奇跡般地聽見克格勃高級官員大段引

述索爾仁尼琴的思想?那些關於“悔改”、“背起十字架”一類的詞

語竟是從這個警察國家的心髒發出來的!“我絕不會動用武力來鎮壓

人民。我希望盡我所能在這個職位上做善良、美好的事”。蘇聯人永

遠會記得次日那份發行八百萬份的《消息報》上刊載的頭條新聞:

“盧比安卡的第一次禱告”!蘇聯人都知道,盧比安卡是讓他們“每

天琢磨如何被槍斃”(肖斯塔科維奇語)的恐怖之最——莫斯科監獄

係統、古拉格的正式名稱。為什麽蘇聯解密的檔案卷宗內容顯示克格

勃成員中政治改革最支持者最多?僅僅因為他們的竊聽、審訊職業導

致他們以特殊方式更多地接近事實真相和西方文明嗎?被列寧、斯大

林消滅的教堂鍾聲如果在蘇聯解體之後再度響徹俄羅斯天空大地,那

麽盧比安卡的第一次禱告具有像征性的意味。這個意味就是:在言論

思想管製國家,文明的信仰是被禁錮的良知的易燃易爆“危險品”,

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會發熱,即便在深層冰雪下也會被點燃。

 

德國,在教會把十字架換成希特勒像的災難性日子裏,為什麽能出現

迪特裏希·朋霍費爾那樣的人?這位牧師大逆不道地參與了暗殺希特

勒的密謀,並在後來的獄中放棄逃亡,在解放炮聲臨近前夕迎接死

亡;德國還出了馬丁·內莫勒牧師,在集中營裏誠實地寫下了那段

“最後他們向我下手了”的膾炙人口的懺悔文字;還有起草著名《巴

門宣言》,導致七千人脫離“亞利安條款”的神學家卡爾·巴特,還

有在柏林蓋世太保眼皮底下組織營救猶太人並為此獻身的法學家、基

督徒弗蘭茲·考夫曼,還有最早獨立記錄德國種族歧視與迫害曆史的

助理牧師瑪爾加·繆,還有在出入集中營之間堅持指揮對猶太人實施

係統幫助工程的牧師漢瑞遲·格魯伯……,事實上,在德意誌舉國萬

眾一心的民族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瘋狂中,作為整體和群體,唯一發

出抗議聲音的是德國的“懺悔基督教會”,為什麽竟是這樣?別的人

群都到哪裏去了?而在集中營,猶太人死前沒有驚恐地癱倒在地,沒

有憤怒地集體反抗,卻唱著聖歌靜靜地走進毒氣室。他們無意間在人

類大腦上刻下的這一幕深長雋永,絲毫不亞於文藝複興時期留在大英

博物館、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展覽廳裏的傑作,

如果他們用的不是達芬奇、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丁托列托們的

筆,是哪一支筆?

 

波蘭,出了一位天主教美麗信徒艾仁娜·辛德勒,從猶太人隔離區活

生生救出兩千五百名兒童,為此她先後飽嚐粹集中營和波共監獄之

苦。這位在磨難中成為殘疾的女性本該是二○○七年度的諾貝爾和平

獎得主,她卻告訴我們:“那些孩子不是我生活的榮譽,隻是我存在

的理由”!如此偉大又如此謙卑,何以如此?

 

捷克,納粹集中營裏怎麽會有費利德·迪克那樣的“像自由一樣美

麗”(林達語)的畫家?在地獄裏守護孩子們的夢想,為人類留存了

數千張從那死亡營產生的美麗純潔圖畫。還是捷克,蘇聯淫威下怎麽

會出瓦茨拉夫·哈維爾那樣的知識分子和政治領袖?跟新大陸先賢一

樣拒絕權力腐敗,個人魅力非凡,管理能力一流。

 

早在一九四六年冷戰初期時代,在思想被牽製的東歐陣營中,是誰第

一個站出來挑戰共產主義,第一次使用“獨裁”“野蠻”這類詞語形

容極權國家,第一次將希特勒德國和斯大林蘇聯相提並論?是匈牙利

的約瑟夫·閔德森蒂先生,這位為此付出終生自由代價而客死他鄉的

勇者,是匈牙利的紅衣主教和匈牙利羅馬天主教首領,後來反抗暴政

的匈牙利事件被鎮壓,他榮耀地被匈共當局稱為“帝國主義牧師”,

他的身份他的信仰和他的抗議他的勇氣之間的關係難道是偶然的嗎?

 

——回到中國,六十年沉陸一陷到底,當局無數次“革命”,封殺了

我們在人類偉大的軸心時代貢獻給世界的文化大師和先賢孔夫子、釋

迦摩尼,使得我們四顧蒼茫,精神貧困,但是中國並非一無所有,出

了一個小女子叫林昭。她的事跡一公布,弄得中國好男人自慚形穢,

壞男人咬牙切齒,她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不打折扣的、不受時代局限

的英雄。在芸芸眾生的勞改營裏,在沒有路標的漆黑的年代,她是中

國精神高度的唯一標誌。她是基督徒,是愛的信使。

 

千年暗室,一燈可明。

 

可是我們尚不能伸出米開朗基羅放在西斯廷教堂穹頂上的那根接通天

庭神力的手指,尚沒有腦細胞能夠解析這期其中秘密,我們除了讚美

尚無法明白:為什麽這盞燈如此明亮?

 

 

“教會,我們感謝你!”這是柏林牆倒塌後出現萊比錫街道上空的一

個巨大橫幅上的字。我不是信徒,當宗教不陳述信仰問題時,我不覺

得信仰與宗教有任何關係;我也不信仰教會,當教會隻是為那些周日

去懺悔以便周一接著犯罪的人提供場所的時候,我不覺得信仰和教會

有任何關係。希特勒是一個天主教徒,這個簡單事實,足以把創世紀

以來宗教等於公義或悲憫這一人類幻覺徹底瓦解。希特勒並且將全德

近三十個區的基督教教會合並為“帝國教會”,統轄在納粹政府管理

之下,成為其帝國肌體的一部分,這個事實也在中世紀之後再度證明

了教會並非人類文明價值的守護者和信仰之所。托爾斯泰後半生篤信

上帝,恪守普世之愛,經常盼望替農民去坐牢或者送死,卻在對奧普

季納修道院的訪問中遠離了教會,最終被俄國東正教會革除了教籍。

信仰確是比情感本身更大的一種能量,但是這種能量由於所信不同,

而對曆史產生不同的作用。金錢、財富、名聲、榮譽、自我、天才、

時間、健康、愛情、美麗、色情、強權、正義、博愛、智慧、陰謀、

疆土、暴力……都可以成為個人信仰的對象。“我國人民”從上倒下

真的沒有信仰嗎?有,不過所信大都是達爾文生進化論與人類社會嫁

接之後產生的物質主義、叢林哲學、強權政治的產物。

 

雖然教會與信仰無關,但是當它們有關係時,教會變得如此重要。它

能成為納粹的幫凶,也能成為反對納粹的堡壘。而它在世界冷戰和平

告終,馬克思主義的本土悲慘見證土崩瓦解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

色。曆史證明,人類對文明價值的信仰(而不僅是認同)是衰敗曆史

持續前行的拐杖,是撬動邪惡勢力的杠杆,是撤換苦難基石的挖掘

機,是陳納德將軍的席卷陪都重慶上空橫行五年半的日軍轟炸機的空

中之鷹,是民族和個體的拯救的之道,解放之道,民主自由之道。

 

流亡西藏是這條道路上的先行者。信仰文明價值(而不僅是認同文明

價值),這是他們因為謙卑從不對漢人說教的啟示,這也是中國當局

始終要滅掉的西藏精神(順便說一句,這也是當局從內陸藏民兩年前

以火燒珍惜動物皮毛的運動中終於明白嘉瓦仁波切去國半個世紀之

久,在藏民中仍然擁有一言九鼎之尊,此後不再發放藏民出國護照的

根本原因——許多藏民出國深切願望是覲見他們睽違已久的精神領

袖)。

 

認同和信仰是兩種接受方式。認同一種文明價值和觀念,等於使它作

用於大腦和思想、訴諸於文字和語言,是容易的;信仰一種文明價

值,等於將它變成行為的規範,踐行於自己的生活,不容易。我們很

多人,包括很多重要的自由派知識分子,言論倡導自由民主、仁愛公

義;行為受製於或遵循著另一種世俗價值;思想則在書桌前和家門外

來回打架。我們的分裂人格已經成為一種無意識,滲透為我們的生命

底色。

 

隻有當一種觀念不僅成為我們標榜的價值,同時成為我們行為的準則

時,才能說我們擁有某種信仰。所以說一個人有信仰,等於說一個人

言行一致。

 

定居北美的餘英時教授不是基督徒,不是天主教徒,不是佛教徒,但

是我記得多年前他說“天安門廣場上有我侄子的血,‘六·四’不獲

正名,我不會回中國”,我記得他說這話時那嚴肅的神情。他果然沒

有回去。二十二年以來,無論中國官方消解他、冷淡他,出版界後來

鼓吹他、出版他的著作,無論朋友學人真誠的邀請,還是當局假惺惺

的鼓動,他都不回去。他說:我無法想象自己走進那個政府的大使

館,去向他們申請簽證!餘英時先生對人道與公義的態度,不僅是一

種認同,而且是一種信仰。這是中國當代已經不多見的一種叫做“知

行合一”的人格。

 

我也記得廖亦武,這位對我言必稱“嫂子”的詩人多年前陳述自己記

錄底層民眾苦難的痛楚。他說:他們都是小人物,命不值錢,受苦受

難,死了跟螞蟻一樣無聲無臭,可我卻用他們的苦難裝點自己的文學

門麵(不是原話,但是原意)!說完他淚水湧上眼眶。餘先生可以堅

持不回去,但是廖亦武(當時)根本出不來。同一種價值在中國環境

踐行要難得多!夜色沉沉、晚風習習,借著那被聖徒們奉為“基督寶

血”紅酒,他為我吹起那隻跟他一起見證苦難的長蕭,簫聲嗚咽,是

他撿拾的中國悲慘生靈們的聲音。廖亦武不能做雲端歌唱的雲雀,他

前半生注定是地下蟄伏十七年、破土一現三個月的十七年蟬。漫長的

黑暗之後他從地下爬出,把腳上的泥巴底層的哽咽一路帶進水泥叢林

的城市,但是他立即就厭惡了那些虛偽的帝國學爺,他固然做不到人

格統一,但是他拒絕人格分裂。聽那如泣如訴的簫聲,我知道我這位

兄弟一直明白自己身在何方,有這一痛、有這不斷折磨他的苦厄,他

在中國泥沼裏掙紮就有了救贖,公義就能在他的心中永不隱退,他就

有能力活出一個完整的人!——現如今,無論這胡子走到天涯海角,

獲得多少大獎,引發多少關注,爆炸多少輝煌,我希望他把榮譽歸於

他頭頂的星空而不是他自己,我希望他記著他依舊是苦難中國的說書

人,在白天滔滔不絕的媒體轟然而去之後,當他獨處的時,記得那隻

長蕭發出的嗚咽,還有他蘸著心中的同情、悲涼和愛對中國黑夜的簽

署。

 

走題了,我回來——在失去傳統文化之根,失去精神道德資源和心中

源頭活水的時代,我們隻能不斷回到內心,尋找造物種植在我們心中

的良知。而在全世界尋找軸心時代並試圖重新認同那個時代提供給人

類的普世價值的時候,聖者嘉瓦仁波切帶領的流亡藏人,借助他們的

佛教傳統,把這種價值變成了他們的信仰,變成了他們的行為指南,

生活方式。

 

不僅認同文明價值,而且踐行文明價值,這是流亡西藏史詩般崛起的

原因,這是他們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

 

一個民族是否擁有踐行文明價值的能力,固然不能決定反抗奴役是否

直接有效,但是能夠避免民族整體道德水平在苦難中或反抗中沉淪;

固然不能立即轉移苦難,但是能夠決定走向文明的曆史進程是否曲折

艱難;固然不能立竿見影地滿足物欲,卻能避免城市水泥叢林突然坍

塌、河流大橋連續斷裂、教學樓指定爆破般準確地成片震毀等事故,

或能夠挽救“城市地麵下沉、地下漏鬥形成、渤海死亡、70%江河水係

汙染、90%以上城市河段嚴重汙染、近千個自然湖泊消失、每年1.9

國人因汙染致病……”等災難性爆炸性惡果(參見拙文《中國冥

路》:http://blog.boxun.com/hero/201005/beiming/3_1.shtml)。

 

全地漢人如流亡藏人那樣知行合一地踐行文明價值,將是國人最終走

出人間地獄,獲得拯救的前提。

 

謊言重複多次據說就能變成真理,那麽真理呢?我願意把《西藏價

值》一文的結語重複一次,不僅是為了平衡掉此文中諸多的問句:藏

人的流亡彪炳了人類追尋自由的史冊,流亡西藏的諾亞方舟已從雪域

高原駛向世界,唯願流亡西藏所恪守的文明價值成為中國的拯救之

方。

 

 

2011725

於北美維吉尼亞仲夏夜

 

(全文完)

 

 

——《縱覽中國》首發——原標題為《西藏價值·續》,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刊登日期:Sunday,July31,2011關鍵詞:西藏價值信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