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關社會經濟哲學和科學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從人性角度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矛盾麵是對立統一的。

(2011-05-02 19:41:18) 下一個
從人性角度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矛盾麵是對立統一的。
                 
【1】。從人性角度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二者各自符合人性中兩個主要方麵的需要的。
《1-1》。自從馬克思提出消滅私有製以來,許多人,特別是社會底層民眾,從仇富的心理出發,往往被馬克思的錯誤理論所誤導,認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認為隻有消滅私有製,實行公(國)有製,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實現社會和諧,才能實現世界大同。然而,前蘇聯東歐式、中國的毛澤東式、柬埔寨的波爾布特式、現在的北朝鮮式等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製度的徹底失敗強有力的證明:消滅私有製和實行單一的公有(國)製隻能給社會和廣大民眾帶來極大的災亂,使社會退回到封建專製的極權社會,使廣大民眾淪為貧困的失去自由的奴隸。 為什麽單一的公有(國)製的社會主義會失敗?因為:     
            1*。當人們把自己所有的財產交給公有或國有時,他就同時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自由、自主和能力,而隻能任人擺布,而掌握大量“公共”財富和資源的掌權者就可以作“利己”的分配、擺布和奴役赤貧的廣大民眾。
            2*。當一個人失去財富而隻能任人擺布時,他除了向上乞討或者爭奪更多一點的自由、財產和權力之外,他沒有本錢、自由、能力去發揮自己的才智、理想、愛好和創造性,以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而正是這些好的自由競爭欲望所產生的創造力推進了社會、經濟和文明的進步。恩格斯說:“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成了曆史發展的杠杆” 。這說明即使一些惡的欲望也有可能推進社會的發展。這就是造成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消滅私有製後產生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如果不從人性角度來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馬克思和恩格斯也隻能互相矛盾。馬克思是從他的理論和自己的貧困生活環境出發,推論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但是恩格斯從自由市場的曆史發展和現實社會的實踐中看到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私有製具有極其強大的活力,是曆史發展中的一個必須經曆而不可逾越的階段。
           3*。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知識、技巧、思想、觀念等都已成為無形的私人財產,隻要給予適合的條件和環境相配合,就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而這些是無法公有的。這說明了財產或者生產資料公有(國)製的本質缺陷。
《1-2》。財產的私有製是合乎人性中的“個性自由”、“自由競爭”、“自由發展”的需要的。所以自由資本主義的私有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主要的、必須的力量。所謂財產的“公有”,實際上隻能由許多的“個人所有”組合而成。一個沒有“個人所有”的“公有”是假“公有”,實際上是為這些個人之外的少數別人所占有。正如一個團體是由其中的所有個人所組成一樣,如果沒有組成該團體的所有個人,該團體就是一個空頭團體。但人性有“兩麵性”或者說“兩重性”,是“善”和“惡”同時並存。就是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隻不過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善”“惡”內容和不同的善/惡比而已。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人“善的發揚”和“惡的膨脹”都需要有其適合的條件和環境。因此,一個好的社會製度就應能製定出人性中所需的“善的發揚”和限製“惡的膨脹”的社會條件、環境和各種製度。所以說,好的社會政治經濟社會製度就應能同時保證作到“反惡”和“揚善”,鼓勵個人自由發展和創造,同時反對個人懶惰縱欲和犯罪。 普世價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是符合人性中“個性自由發展”的需要的。所以由這些價值所產生的各種製度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逐步完善。而不合乎人性發展的製度會隨著人性發展而為曆史所淘汰。
《1-3》。那麽,在現今的世界上,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各種欠發達的或者落後國家,都存在著各種不公平正義的、不合理的、國家欺負掠奪其它國家的、少數人詐騙壓迫剝削奴隸多數人等現象,其產生的根源在那裏?其根源在於社會政治經濟社會製度尚未能限製少數掌權者和富豪們壞欲望的“惡性膨脹”,他們的權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限製,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欺詐、掠奪、壓迫他人為自己蒙利,而得不到必然的應有懲罰。美國發動的曆次對外戰爭都是為了軍火、石油和金融集團的利益。美國2008年發生的大金融經濟危機就是貪婪的華爾街和金融大鱷們無限製的鯨吞和掠奪國家和民眾財富的結果,麥道夫(Medoff)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現在造成社會尖銳的“貧富對立”、“官民對立”和“黑(社會)民對立”就是貪腐的官員的絕對權力和國有企業高管所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無法無天”地掠奪、搶劫、出賣國家國民財產、資源和利益的結果,即“壞的人性惡性膨脹”的結果。 當自由資本主義變成壟斷資本主義時,當權力被少數人或者個人操縱和壟斷時,就會引起社會政治經濟的巨大危機和災亂。因此,對“權力的壟斷”和對“財富的的壟斷”才是每個國家的災亂之源。而“權力的壟斷者”和“財富的的壟斷者”又往往是互相勾結和互相輸送利益的,是排斥和反對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和公平的競爭機製的。所以每個國家隻有逐步建立有效地“反權力壟斷” 和“反財富壟斷”的法製和民主,才能保證其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持續地發展,才能維持其社會的基本和諧和公正,才可能使世界免除戰爭的威脅。就是說,隻有把政府官員的權力“關進籠子裏”和把壟斷資本肆意竊取和掠奪國家和民眾財富的權力也“關進籠子裏”,才是每個國家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隻有社會有較公正的法治和民主製度,才能有效地使社會資源較公平的分配於大多數人。如果資源向少數人集中,則社會肯定專製,不同的是有些社會可能是“權力專製”,而有些社會可能是“資本專製”,或者“權力專製” 和“資本專製” 同時並存並互相勾結。而將“權力壟斷”和“財富壟斷”完全有效地關進籠子裏,是廣大民眾長期鬥爭的曆史任務,因為除了法律製度外,還需各種外界的監督,還需社會有很高的道德水平。 關鍵問題在於,法律幾乎都是由“權力壟斷者”和“財富壟斷者”操縱製定的,是偏向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的,要使法律分散他們的權力和為廣大的普通民眾的利益服務,隻有廣大的普通民眾進過長期的曆史鬥爭才能逐漸地得到。
《1-4》。人性有友愛互助合作團結的美好的一麵,即利人利己的互利互愛的一麵。這種本性在人類還是動物時就儲存在DNA中。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社會分工愈細,這種好的本性就會愈發展。如果人人要求自由競爭、自由發展是人性固有的個性的話,那麽,“友愛互助合作團結”就是人性中的共性。因此,人性中的“自由發展”和“互助合作”二者在人性中的共存就是一個銅板的兩麵,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可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從其財政收入、公有財產、公有資金和基金中提供全體國民所需的愈來愈多的社會福利保障,即提供每個國民生老病死、教育、住房、工作的基本保障。這也是合乎人性的共性所需要的。因此,財產的“私有製”和“公有製”都是合乎人性的需要的,是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問題在於,各個國家應該根據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國情使二者有不同的內容、比例和適當的配合。
《1-5》。可見,人性一方麵是要求人人有基本的平等權利(互利),同時另一麵又要求能自由發展(自利)。事實上幾乎人人都有夢想,都想創造奇跡,都想追求個人幸福,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使每個人能有創造奇跡的機會和環境。在社會經濟和文明有高度發展的現今世界,一個靠高壓長久地剝奪個人基本權利、壓製多數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和讓少數人擁有絕對權力的社會製度是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的。
《1-6》。“兩心調諧”(私心公心,利己利人)型心態文化(價值觀)結合“權力製衡”型社會政治製度,造成一種十分有利於人類天賦靈性創造能力,循正道順暢發揮的大環境。由此孕育、煥發的強大創新和研發能力是保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升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2】。現今和未來社會中的“資本主義成分”和“社會主義成分”都是合乎人性發展的需要的,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兩條腿。
《2-1》。發展資本主義是合乎人性中的個性自由發展需求的,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或根本命題,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人性中的個性自由發展,競爭性,獨創性,自我表現性都是人性中個性的必然表現和需要。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的競爭機製符合人性的個性自由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是發展中國家由農業國到工業化發展中必須經曆的不可跳過的曆史階段,是人性中自由競爭充分發揮的階段。
            前蘇聯和東歐共產黨的垮台和中國越南等國的轉型的社會曆史經驗明確地證明,跨越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進入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是必然會失敗的,因為壓製了個人的自由競爭,就無法高速的發展社會的生產力,也就無法消除工農,城鄉和地區3大差別,會成為一種崎形的落後的半死不活的‘社會主義’的早產嬰兒,其社會活動力的效果競爭不過的自由資本主義,它們如果不轉型,就隻能解體消亡。其實質是打著社會主義招牌的“封建社會主義”。所以鄧小平說:“不改革開放,就隻有死路一條”。因此,這些國家必須打破單一的社會主義,重新回頭填補發展‘自由資本主義’這個曆史階段的空缺。 但是資本主義的過度發展也有惡性膨脹的一麵,它導致人性的惡性膨脹。馬克思說:“資本來到這個世上,每個毛孔都滴著血”。
            人性都有兩重性---奉獻和索取,善與惡。所以人性中既有發展個人才智的衝動,又有占有欲、貪欲、自私、懶惰、嫉詬的惡性膨脹的一麵,同時又有合作互助互愛的一麵。而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平等同樣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另一麵,這同樣也是人性中的互助合作共存繁殖後代的共同需要所決定的。是人性中共性所要求的。 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愈發達,社會愈進步,人們的個性自由發展的空間愈大,但社會的分工也就愈細。這反過來又要求人們彼此之間的互助合作愈緊密。所以,社會的發展進步必須使人們能同時發展自己人性中的共性和個性。因此,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人性發展所需求的一個銅板的兩麵,是相反相成和相輔相成的。可見,資本主義在發展後走向社會主義社會是符合人性的“個性”發展後要求“共性”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現在發展中國家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適當的發展一些社會主義成分,減少貧富的對立,增加彼此之間的互相依存和合作,使社會經濟能在較穩定的狀態下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在現代的每一個國家中,發展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對立的,不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二者如何互補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地發展。西方媒體現在炒作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勢不兩立是在為其幕後的壟斷集團謀取利益。 即使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經過發展和克服能源危機、金融經濟危機、道德危機和戰爭危機等後轉入“社會主義社會”後,仍然需要“社會主義成分經濟”和“資本主義成分經濟”同時發展,[2] 因為這符合人性的“自利”和“互利”同時發展的需要。
《2-2》。社會文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的提高一定會符合人性的發展,即人類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地提高,必然會使得每個人所需的私產(生活物質資料),知識和自由愈來愈多,個性自由發展愈來愈大。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反複強調的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
《2-3》。在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展到現代化的同時,必然會使每個國家的全體國民的生活物質和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使國家公有財產、資產和社會福利不斷增多,即社會主義成分的增加,資本主義經濟的現代化就逐步產生了以普世價值觀為核心內容的政治現代化,即實行法製,人權,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這些普世價值正是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度發展所帶來的的政治現代化。經濟和政治的現代化又會促進了人性的個性和共性的共同發展,使人性的發展趨向更加的完美,更多的真善美。反過來,人性趨向更加的完美會激發個人在其事業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從而推動社會各方麵更好的進步發展。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社會裏的這種良性循環,就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明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的過程和曆史。
《2-4》。普世價值包含著更多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即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這是專製獨裁政權所反對的,也是壟斷資本主義集團所被迫或拒絕接受的。現在極力反對普世價值的是西方壟斷資本主義集團首腦和中國的權貴(壟斷)資本主義集團首腦及其代理人。因此,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就是一起反對其本國和世界各國的壟斷集團及其首腦。 中國權貴既得利益集團反對以“一切人生而平等、人權”為核心內容的普世價值觀,反對按照普世價值觀的原則而建立的民主法治製度。2010.6.15<求是>雜誌發表代表中國權貴集團利益的秋石文章,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相比具有巨大的優越性”,這就是當著全中國民眾的麵,“睜著眼睛說瞎話”而不臉紅,他們所說的“特色”和“優越性”就是在社會中實踐中反對“人權”和“言論自由”。

結論:人類社會曆史和文明發展到現今,由於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性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對每個國家社會來說,公有製和私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矛盾麵的對立統一體,不可偏廢,不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相反相成和相輔相成的。每個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國情相差很大。使得每個國家社會對公有製和私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應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不同的比例,而采取相應的法治民主製度,才能使對立麵統一協調起來,以保證該國家社會能夠穩定持續地發展。====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