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關社會經濟哲學和科學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現今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將走向何處?

(2011-05-02 19:02:32) 下一個

  現今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將走向何處?

 ==新社會發展觀:社會生產力的主要動力形態的改變導致生產關係的質變《3==

 
 

             

《內容摘要》:發達國家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後期,社會生產力發展到頂峰後,在21世紀初開始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信息社會。由於後資本主義社會充滿許多難以克服的危機,社會經濟的發展將受這些危機的限製而無法持續平穩的發展,有時還會因危機而停頓倒退,因為這些危機是由其‘自由資本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本文的目的在於分析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各種矛盾和危機,其主要的危機是能源危機和道德危機。隻有解決了能源危機,社會經濟才能在有更加強大的生產動力的推動下持續發展。隻有解決了道德危機,才能建設成一個更加公平,更少危機的和諧社會。在克服道德危機的長期過程中,後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地會逐漸地部分地增加社會主義的成分。所以,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會成為一個‘有限製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成分’相互矛盾,相互製約,相互平衡的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當社會主義成分發展到超過資本主義成分成為主導地位時,後資本主義社會就會轉入社會主義社會。

《關鍵詞》社會生產力的主要動力形態; 前資本主義社會;後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城鄉工農和地區三大差別的消失;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三種經濟:實體經濟,軟體經濟,虛擬經濟;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四種危機:能源危機,金融經濟危機,道德危機,戰爭危機;

 

《前言》為什麽要將資本主義的發展曆史過程分為‘前資本主義社會’和‘後資本主義社會’兩個曆史階段?因為資本主義的前後這2個階段有不同的社會主要生產動力形態,所以,也就有不相同的社會生產關係,和不同的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不同的危機。

 作者以前在《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產關係發生質變的新觀念》一文中已經闡明(請查看:http://www.sciencepub.net/academia/0103)隻有社會生產主要動力形態的改變才能導致生產關係和社會經濟形態的質變,其它如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和政治結構改進等雖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發展,都不能使生產關係發生質變。

 概括的說,當今世界分為2種不同類型國家和兩類社會: 第一類型的國家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都由工業社會進入了後工業社會,或者說由前資本主義社會走向後資本主義社會,即信息社會,[1].如美國,法國,日本,北歐各國等. 這些國家已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機械化和電氣化。而且基本上在全國範圍內消除了城鄉,工農,和地區三大差別。這就為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廣泛的民主和較獨立有效的法治奠定了經濟基礎。第二類型是除了發達國家之外的所有發展中國家或曰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無一例外地正由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即走向前資本主義社會. 這些國家為了擺脫貧困,即脫貧致富以實現國家的富強,都正在加快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然而,最主要最根本最困難的任務是實現全國的農業的工業化,以便將來也能夠消除消除工農,城鄉,地區3大差別後,由前資本主義社會轉向後資本主義社會。也許有人會問,現在全世界都已在發展信息產業知識經濟,發展中國家難道不可以直接進入信息社會以達到後資本主義社會,而繞過(跳過)前資本主義社會嗎?答曰:“不可能”。因為一個沒有經曆過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前資本主義社會即基本上消除了工農,城鄉,地區3大差別的國家和社會,是一個生產力低下的社會,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畸形社會。隻有在消除了這些不平衡之後,社會經濟才能較平順地繼續向前發展,這就是說,前資本主義社會是每個國家必須經曆的一個不可逾越曆史階段

 

I.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社會的主要特征的比較:

 

 作者在前文中 [1]指出到現在為止,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是都會有順序地經曆5種不同的社會發展的曆史階段,因為無論是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都是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而這種發展都是由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形態決定的,也是符合人性發展的需要的。現就將各個社會的主要特征比較如下。

 人們接著會問。在發達國家的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消除了三大差別: 即地區差別,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之後,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形態是如何轉變以改變社會的生產關係的呢?發達國家在21世紀初開始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即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以半導體為主的多樣化、微型化、精密化的動力裝置使各種各樣的工作係統和器具更加智能化和高度自動化。這滿足信息社會和智慧經濟時代社會和人們對工作和生活日益增長的諸多新要求,提高了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縮短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時間和時空的距離使人們能更加輕鬆地生產勞動和方便愉快地生活。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獨立自由自主,單純的重體力勞動工作已不多見,雇員與老板之間的雇傭關係更加鬆散自由化,更少強製性壓迫性。而社會財富大量的增加,更推動了金融經濟的大發展。人們從生到死都受到基本的社會安全和福利的保障。但是要想過更美好舒適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即使中產階級也必須終生辛勤的工作勞動和奮鬥。然而,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工農業的總產值已居全國GDP的少部分,但是,實體經濟的動力和動力裝置仍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和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而由於這些資源即將耗盡而引起的能源危機將極大地限製後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能源的短缺和危機,限製了人們得到更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

  

 一: 人類5種社會經濟形態不同特性的簡單比較

 

社會形態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專製社會   前資本主義社會   後資本主義社會

主要生產動力   個人勞力 奴隸人力   牲畜附加人力     # 蒸汽內燃發電電動4   #+ 各種頻率微型半導體

主要生產關係  個人平等 奴隸主和奴隸   地主和貧雇農     資本家和工人階級    管理階層和員工

主要經濟   自己找食 畜牧業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服務業+信息經濟

時代特征   石器時代 銅器時代    鐵器時代    機電器時代   半導體時代

政治製度    公社一體 奴隸主 統治   封建專製王朝   資產階級政府      壟斷集團操控的民主法治 

社會經濟危機   天災,猛獸   奴隸主的壓迫,  王朝腐敗,戰爭, 周期性經濟危機,  金融經濟危機, 道德危機

     戰爭, 奴隸暴亂   災荒和農民 暴亂   爭奪市場殖民地戰爭    戰爭危機    生產動力危機     缺少奴隸引發戰爭   爭奪農民和土地 少有能源危機      能源資源危機,環境危機

 

II。‘資本主義社會’與‘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關係和區別

  總起來說,在各個發達國家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蒸氣機、內燃機、發電機和電動機作為強大的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的普遍發展和運用,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氣的幾乎可以無限製的供應,加上自由市場經濟幾乎無限製的擴張,使世界成為地球村。雖然經曆過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和許多經濟危機,也經過2次世界大戰,但是這些發達國家的國家工業化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始終是快速而強有力的。特別是2次大戰後各發達國家50年的快速大發展,最後使得發達國家將“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了頂峰,其表現形式就是各國全社會基本上消除了三大差別(即地區差別,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這也表明各國的實體經濟也發展到了頂峰,而在新世紀初開始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

 後資本主義社會是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的基礎之上發展轉變而來,並且找到和成功地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半導體作為微型動力,使發達國家開始進入知識經濟和智慧經濟的新時代,這就是後資本主義社會。但是後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前資本主義社會那麽幸運,它遇到了一係列難以解決和克服的社會經濟問題和危機。這其實是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頂峰後,即實體經濟也發展到了飽和後必然會衰落的結果

 在當今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能源即將耗盡的今天,比蒸氣機、 內燃機、發電機和電動機更加強大的動力裝置尚未出現之前,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隻能靠那些微型動力裝置所裝備的知識經濟和智慧經濟這類的軟體經濟來推動。但是,這類軟體經濟除了使人們的生活得更加輕鬆愉快之外,即對生活隻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之外,不能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更多的需求加之,發達國家的資本家為了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以追求高額利潤,往往將可轉移的實體經濟都轉移外遷到發展中國家,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失去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至於所謂的“金融經濟”,這其實是虛擬經濟,它在毫無限製和監督下運行必然自由泛濫,必然會產生為一大堆泡沫。再加上為爭奪能源而引起的戰爭,這就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不可能像前資本主義社會後期那樣的強勁高速發展,而必然下滑的深層原因。

 2008年下半年起,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經濟危機大海嘯拖累所有發達國家和全世界的經濟落進大衰退的深淵,同時也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經濟脆弱和泡沫的本質。以掠奪他國他人財富為目的虛擬經濟(金融經濟)最後會以害己而告終。美國經濟的衰落必然導致其霸權的衰落,這對建立一種國際間公平合理的國際正常關係是有裨益的。這或許將促使人類社會未來的進步能夠建立在比較公平競爭的機製下優勝劣汰

 發達國家由於智慧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日益輕鬆愉快,這就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個性化、獨立化和自由化,同時,由於社會分工的更加專業和細致,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卻更加依賴於社會和他人的供給服務、合作和幫助。因此,就要求個人與社會和他人的聯係(非親身接觸)要更加頻繁和緊密,這就會造成個人與社會和集團之間的頻繁的利益衝突。於是,人與人之間的就完全變成了利益關係,人都變成為經濟動物,而喪失了許多能由於親自接觸而產生的感情,而感情是人類快樂和幸福的源泉

 

III】。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發達國家雖然在全社會基本上消除了三大差別(即地區差別,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但存留下了也許長期或者永遠難以消除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這種差別的長期存在就主要表現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基本矛盾。表現形式有:

 1*。企業內部管理階層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因為在後資本主義社會裏,大企業的資金幾乎都是由股票集資而成。大股東一般都占據董事會的重要位置。而經理和管理階層往往雇傭專業人員,他們的利益是與股東資本家和雇員的利益相衝突的,他們賺錢和分紅的多少與企業的盈虧並不完全一致,即使企業虧損或倒閉,他們還可以照樣拿高薪走人甚至毫發無損。反而股東資本家與員工的利益較有更多的一致。

 

 2*。金融經濟管理階層和投資者的矛盾,因為這些高管和管理階層並不一定是大股東,公司的興衰與他們沒有直接的利益聯係。這種矛盾往往表現為管理階層對平民投資者財富的肆意掠奪,而帶有空手套白狼的欺詐性質。這與前資本主義社會(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前期)內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有本質的區別,那時資本家或親自管理或找代理人直接管理企業,企業的盈虧直接關係到資本家本身的利益。

 

 3*。政府雇員或工作人員與民眾之間的矛盾。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有一大批的公務人員,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發達國家也不例外。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通病。他們大約占各國人口總數的(10~25)%,他們的工資雖然不很高,但收入穩定,福利好,不易失業。他們的通病是不求上進(因為要上進想賺大錢的人不會久留此地),懶散,抱團,官僚主義,愛濫用權利,總想把大眾口袋裏的錢掏給政府,政府的錢多了,他們的錢也就可能水漲船高。當然還有少數人以權謀利,貪汙受賄的。而那些被民眾選舉出來的頭頭為了自己以後的選票和前途,往往要拉攏這一大幫人。所以就形成政府與廣大民眾的利益衝突。

 

 4*。其它的矛盾還有貧富差別,種族差別,以及宗教文化差異等等。這些差別所形成的矛盾激化或機緣巧合地同時集中到某一大地區時,往往會造成社會的局部衝突和動亂。

 

 5*。中小企業主與其職工的矛盾。這種矛盾一般並不大,二者之間多是自由自願合作,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性質。一般難以發展到引起社會衝突。

 

 6*。從全世界來講,還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發展的不平衡的矛盾。這種不平衡表現為:一方麵發展中國能為發達國家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和資源。但另一方麵,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種族文化等矛盾和衝突。並且還有由於貧富懸殊,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掠奪資源和轉嫁危機而產生怨恨衝突恐怖襲擊等。這些複雜的矛盾和衝突可能造成國家間的戰爭。

 

 7*。發達國家之間直接為爭奪他國的能源資源或為轉嫁金融經濟危機而產生的矛盾。這些矛盾的複雜的相互作用的可以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或者戰爭,從而阻滯社會經濟的發展。

 

IV】。 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的能源危機、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

 概括的說,後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4大危機:能源危機,金融經濟危機,道德危機和戰爭危機。4大危機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中所固有的,是躲不開和甩不掉的。後資本主義社會隻有在克服這4大危機中,首先是能源危機中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能源危機是解決一切危機和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的前提。

 下麵先談能源危機和資源危機,環境危機。

 能源向來是保障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由於天然能源不可再生而且非均衡地分布世界各地,導致各個經濟大國都需要透過能源外交或者戰爭來謀取大量天然資源,以保護其經濟和政治利益。一些擁有豐富能源資源的國家,甚至將能源資源作為戰略武器,以獲取國家的額外利益。前資本主義社會與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國際環環境的主要區別在於:

 1*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沒有遇到什麽阻力或者瓶頸的。因為前資本主義社會是在世界上少數國家產生和發展的。在其發展過程中,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幾乎都是未開墾的處女地。雖然資本主義為瓜分市場和殖民地在20世紀發動了2次世界大戰,並出現過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但是在蒸氣機, 內燃機,發電機和電動機4種強大動力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率是快速地向前發展的,這種生產力的發展在世界充足的能源供應下,是沒有遇到什麽阻力或者瓶頸的。

 

 2*。但是在後資本主義社會,世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儲量約供全世界50年的消耗。世界經濟已經全球化,世界已成為世界村。各種微型動力裝置所組成的信息智能器具除了縮短人們的時空距離和使人們工作生活更方便愉快外,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的巨大需求和欲望。由於沒有新的巨大動力裝置和與之配套的新能源。社會和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巨大需求並不容易得到滿足。這就使爭奪能源資源成為國際間衝突和戰爭的根源。雖然,各國正在積極研發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源的利用,風能的利用,生物燃料的利用,甚至將來氫氧發動機的成功使用等都隻可能替代一部份石油天然氣,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對強大動力能源的巨大需求。隻有像可控製的核聚變(包括可控製的冷聚變)的成功使用也許能最終滿足社會人們物質生產對能源的需求。但離成功運用尚遠。

 

 3*。現在,人類工業和生產中所需的合金元素和稀有元素都是隨著太陽係的誕生從宇宙中帶來的,人類尚無法人工製造。隨著人類需求的增加,這些自然資源在無補賞的逐漸減少。因此,爭奪自然資源也成為國際間衝突的原因之一。

 

 4*。任何工業生產都會不同程度地破壞環境和對環境造成汙染。在破壞之後要恢複到原生態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全球的溫室效應,海平麵上升,暴風暴雨洪水幹旱頻繁。臭氧層的大空間被破壞使人類暴曬在高能輻射下。工業和化工所排放廢氣重金屬對水源河流大氣和土地的汙染,原子裂變反應堆的放射性汙染,動植物種類的急劇減少等等,造成了生態的不平衡和動植物物種的大量滅絕,而使人類的生活居住環境持續惡化。

 

 5*。地球人口總數的增加,全球工業化程度的增加,造成了能源資源的日益短缺,環境汙染和生態的不平衡。現在各個國家個人對淡水需求量大大的增加,未來爭奪淡水將可能成為國際爭端之一。 

 而所有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一方麵要取決於人類最後是否有能力完全能夠利用如可控製熱()核聚變的無限能源,以便可以為人類提供所需的更加豐富的生活物質資料。而更為重要的是人類本身應該控製和抑製自己的物質欲望和消費欲望。而這是全社會每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問題. 

 

V】。 發達國家‘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金融經濟危機:

 

 《第一》;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有三種經濟體實體經濟,軟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1* 實體經濟:主要是第一(農業)第二產業(工業)。例如食物,房屋,汽車,飛機,石油,電冰箱,藥品等。由於實體經濟中高技術量現在幾近飽和,勞動量大,利潤較低。發達國家往往將利潤低的產品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降低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這其中多為實體經濟。 

   2*。軟體經濟:即所謂的第三(服務業)和第四(信息業)產業。例如電腦,手機,媒體業,服務業如健身美容等。當然其中的許多硬件也屬於實體經濟。這類產業往往含有許多高新技術,許多產品和服務業的利潤會很高,其總產值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中GDP中的主要部分。

   3*。虛擬經濟:即銀行,股票,保險業等金融經濟。也可以稱之為第五產業吧。發達國家的虛擬經濟現在愈來愈膨脹和發達危機爆發前,美國30%的利潤來自金融業,其實是掠奪本國和外國財富的結果。因為這些國家的平民百姓都有多餘資金用於投資,都想以錢賺錢,獲取暴利,並且過渡消費。但這是一個不生產任何產品,而隻靠吸收投資和分配資金以及倒買倒賣貨幣而可以獲取暴利的高端行業。這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產業。如果把整個世界經濟看成一個人體的話,金融經濟就是整個經濟的心髒和血管。當銀行不能給各個企業提供足夠的金錢流通時,社會的經濟活動就由於“缺血”而死機了。於是,一場金融危機就演變成了經濟危機。      

《第二》;由於現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的主體經濟仍然是‘自由資本主義經濟’,資本的存在就是為了追求最高利潤。各國政府在壟斷集團的背後操控下,高倡“自由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提倡無限製的財富積累。實際上是放縱金融大鱷和壟斷集團無限製地巧取豪奪,無限製地掠奪本國平民和外國的財富,而形成龐大的‘壟斷資本集團’。這就必然會導致一次次地國內外金融經濟危機。而且,發達國家仗著其財大氣粗的金融霸權優勢,再加上(美元或歐元)貨幣本位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可以濫印鈔票,這使得發達國家可以肆意的擴大消費和超額消費以掠奪外國的財產,轉嫁自己的金融經濟危機,這就可能造成國際間的衝突甚至戰爭。雖然發達國家有較獨立的法製和較普遍的民主製度,但無法阻止壟斷集團和財團走向壟斷資本主義,而且這些法製對外國無效。所以,發達國家的壟斷集團和財團可以肆意掠奪本國和發展中國家社會財富,並導致一次又一次的全國甚至全世界金融經濟危機。

 

《第三》;由於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總財富的增加,貧民和平民的基本生活都有較完整的社會福利保障。幾乎人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剩餘金錢可以用於投資。但是大多數民眾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他們還需為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而辛勤勞動、工作和奮鬥。他們眼看少數大款的揮霍無度和一擲千金,這種反差和心態的不平衡幾乎使整個社會充滿貪欲欺詐。人人都想多賺錢,都想不用勞動而用投資來以錢賺錢。這就使得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發達國家的金融經濟成為全國經濟中最活躍又最充滿欺詐和最容易成為泡沫的經濟

 

《第四》;而有關國計民生的實體經濟由於高度機械化,自動化和利潤低而降為全國經濟的次要成分。資本和人力都從製造業轉向知識經濟和服務業。因為實體經濟比較難以弄虛作假,需要實幹苦幹,而且利潤不大,所以那些想發橫才的人不樂意從事於實體經濟。在發達國家,那些高智慧的人都一窩蜂的去學金融經濟,去搞股票投資,坑蒙拐騙。而少有人願意從事於工程師教師醫生技工等的實幹工作。一方麵,法律和監督無法毫無漏洞地每時每刻都能監管他們的經營。另一方麵,這些金融經濟高管們都是為賺大錢而來,道德人格水平原本就低,而貪婪欲望的烈火在其相互攀比下愈燒愈旺。他們隻要用些心機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就能打出花啦啦的一大堆鈔票,何樂而不為。因此,借貸炒股和投資的杠杆越長越長,泡沫經濟一天一天地膨脹,待到泡沫破滅之日,就是金融經濟危機到來之時。這就是這次空前的金融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

 

《第五》雖然各國正在用盡全力化解危機,但由於美歐主導下的過度虛擬經濟積累甚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籍一次行動而全部消腫。可以斷言,21世紀,過度的虛擬經濟將不時(每隔五到十年)會給世界人們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因此,隻要有融資股票炒買炒賣等虛擬經濟存在,就會有泡沫,就會造成危機,就會產生劫貧濟富,就需要對虛擬經濟嚴格調控監管,並在泡沫開始出現時給以預警。

 調控監管虛擬經濟的有效辦法是對在虛擬經濟中獲取暴利的公司和個人征收高額附加稅建立全國性的反泡沫基金,以便在金融經濟泡沫破滅時予以某些可能的必要補救。同時使其利潤不比製造業的利潤高的太多。

 也許完全根除金融經濟領域內的欺詐和泡沫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減少欺詐和減小泡沫應該仍然是可能的。最主要的問題是要破除“自由市場經濟”的“不受任何監管的絕對自由化”的信條,使金融經濟市場不能絕對自由化,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必須平時有嚴格的常規的監管法律和條例。其監管法律和條例的原則應該是金融經濟領域的利潤不能超過實體經濟的利潤太大太多。對其高利潤所得應該征收高額所得稅。同時對金融經濟領域的富豪和高管們的薪金,紅利,和獎金也應該有所規範限製。

 

《第六》;這次空前的金融經濟危機在發達國家會持續多長時間的關鍵在於是否較快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形成新的科技產品,新的市場。否則,很可能會引來一個長達十年八年的經濟衰退。雖然美國現在有科學技術優勢,但是,在短期內能夠開發出有廣大市場和能吸收廣大勞動力的新經濟,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從長遠來看,也許能夠領著世界走出危機的多半可能仍然是美國。但是,未來的新科技產業一定要融資,也就一定會造成某些經濟泡沫和危機: 關鍵問題是:今後新的科技革命隻有發生在實體經濟領域,比如可控製熱()核聚變,汽車業,飛機業等,才能造成廣大的就業人群,才能供給社會的長期需要。因此,才能持續增長。而象半導體、計算機、網絡通訊等高科技的新產業,在開始時,由於其巨大的超額利潤就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經濟泡沫. 因為這些新技術產品所需的勞動量小,易於大量快速地生產,市場很容易就達到飽和。一旦市場飽和,價值即迅速降低而使泡沫破滅以形成危機。再也無法推動經濟的長期發展。未來以新科技所形成的新產業,或者稱之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都有可能步網絡通訊等高科技的後塵,在市場飽和後形成泡沫破滅的危機.

 

《第七》;這次空前的金融經濟危機在發達國家會持續多長時間的另一個關鍵是:是否能夠較快地調整經濟結構。即適當的減少虛擬經濟和增強實體經濟,即奧巴馬提出的再度工業化。調整它們之間的總體比例,調整它們的利潤率。使國家的整體經濟能較均衡的發展。使對外貿易達到總體的平衡,才能降低金融經濟危機的風險。但是,再度工業化非3~5年短期可以完成,必須長期努力。 

  但是隻要存在投資股票銀行等龐大的虛擬經濟,就會有投機欺詐和巧取豪奪,就會有泡沫,就會最後形成周期性的金融經濟危機,隻不過每次危機的大小危害程度不同而已。

 

VI】。 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危機:

  1*。人類欲望是人類的主要精神特征,即所謂人性欲望是人的精神動力它刺激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存發展、為享受快樂和幸福而行動正是為享受和快樂的欲望決定了個人的生活目標。欲望本身是中性的,無善惡之分。為揭露宇宙和自然界的秘密,為了探求科學真理,總是刺激著許多學者終生為發明和運用新科技而奮鬥。其中,新動力(能源)和動力裝置的發明和利用為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形態和生產關係的質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前進。這就是人類“善”的欲望膨脹的結果。但為滿足自己個人的欲望,達到自私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坑蒙拐騙,損人利己,危害社會,這就是人性的“惡性”欲望膨脹。如果社會上許多個人,公司和社會上充滿這種“惡性”欲望,相互攀比成風,就形成了社會的道德危機。而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由於鼓吹無限製地“自由市場經濟”和鼓勵“個人財富無限製地積累”,提倡絕對的‘個人自由’和極端的‘個人主義’,必然導致形成一個充滿欺詐和道德危機的社會。

 2*。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對平民有較完整的基本福利和社會安全的保障體係,但它仍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不受控製的自由市場經濟和個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必然導致貧富極大地懸殊。一方麵是壟斷集團的富人(如華爾街的精英)巧取豪奪,掠奪他人和社會的財富,他們有不受限製地累積個人財富的權利,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麵,平民需要專業特長,勤奮好學,辛勤工作,終身奮鬥,才能維持一般的中產階級平民生活。一遇到失業和經濟危機,日子就更加難過。這種極大的貧富反差是產生道德危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一個貧富極大懸殊的國家裏,有幾個人不會‘見錢眼開’和‘見錢眼紅’的呢。富者巧取豪奪,貧者都想不勞而獲。都不願意從事艱苦的實體工作勞動,金融股票成為全國性的大賭場,金融經濟泡沫和危機就成為必不可免的災難。  

 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爾街某些高級管理人員一個星期的收入都比奧巴馬總統的年薪高。華爾街高管的奢華生活,令人咋舌。AIG高管詹姆斯·哈斯有一座兩層白色別墅。別墅為古典風格,高大門廊與海灣式窗戶盡顯豪華。住宅外是高爾夫球場,可以遠眺長島灣風景。豪宅坐落在獨立的街道終端,有專業保安全天守衛。而就在他的住所不遠,就有因無力還貸而被銀行強行沒收的房子,讓人不禁感歎“天堂和地獄”隻隔咫尺,“天上人間”就在眼前。 

   高盛公司全球董事長兼CEO勞爾德·貝蘭克梵2007年因為拿了6850萬美元而創了投資銀行的薪水紀錄。2003年到2007年,貝蘭克梵一共拿了2.1億美元的薪水。他擁有價值2600萬美元的別墅讓其他人“望塵莫及”。

  前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董事會主席,大騙子麥道夫生活也相當“豪華”,僅四所豪宅就價值約2200萬美元。在棕櫚灘的一處住宅價值1100萬美元, 這座豪宅占地巨大,有5個臥室、7個浴室和室外遊泳池。在華爾街,高管擁有私人遊艇和專門碼頭是常事,更是炫富的必備道具。

 2008年,在金融風暴銀行麵臨倒閉下,華爾街員工分紅的總額是5430億美元。這就是美國文化。這些都是造成美國金融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不顧一切、瘋狂地追逐短期利潤。高風險有什麽好怕的?這些銀行的決策者全都是無所畏懼,因為頂了天就是拿錢走人(grab the money and run),沒什麽大不了.[3]

 美國《金融時報》報道說,在那些千萬身家的華爾街高管中,已醞釀了一種半歇斯底裏的情緒。一些銀行家指責,政府對獎金征收重稅是“我一生所見最反美國的事情”。一名主管堅稱,新措施將“使美國退回石器時代”。有人認為,自金屬工具發明以來,金融精英有能力累積巨額財富而使數百萬人失去職位,這正是人類進步的主要特點。這就是富人的道德觀。超級薪資使得決策者無所畏懼,加上同行之間的競爭,這就造成銀行業高槓杆的運作模式,使泡沫越吹越大。當泡沫破
滅時,就形成巨大的金融經濟危機。
 

 再來看看民眾的憤怒。這種憤怒也是非常合理的。金融機構倒下,竟然要民眾埋單,而且這些高管還堅持自己的生活標準不受影響,這讓人不能接受。

 

 4*。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們對物質享受的欲望容易達到“飽和”,而精神享受就難以“飽和”。我覺得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那些富豪們既然把物質享受當成一種欲望,它就會上癮,一上癮就會層層升級,喜新厭舊,互相攀比,追求新的刺激而無止境。中國古語:“欲豁難填”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看看上麵華爾街的富豪們,有誰是已經滿足了的呢?也許少數人到他們臨死之前躺在床上會有少許的滿足。總之,人們的欲望是其精神麵貌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整個社會的媒體文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應該從小就培養人們要有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美國金融界的文化生的是重病,金融界人士已經沒有羞恥之心。他們居然把經營別人的錢(譬如退休基金)毫無羞愧地以各種名目放進自己的口袋、把政府(納稅人)為他們善後的錢毫無羞愧 

地放進自己的口袋。這些人如此腐敗怎麽能扭轉美國的金融頹勢。[3]
 絕大部份的人和所有的美國人都不希望美國的銀行倒閉,影響太大了。美國政府怎麽幹預呢?就是大量借錢給這些銀行不讓它們倒閉。但是錢從那裏來呢?向國外借錢能解決的機會是零,因為由金融衍生產品所造成的黑洞估計高達50兆到60兆,足以拖垮全世界。美國能借到的錢屬於杯水車薪。唯一的、最可行的、也最容易的解決方桉就是印鈔票,這是隻有美國擁有的特權。[3]

 

 5*但丁:“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其實,但丁這種曆史早期的提法是不符合當今的現實的。這次美國的空前的金融經濟大危機的產生也許是互聯網和知識經濟幫了大忙。也就是說,智慧所引導出來的欺詐和坑蒙拐騙會使人們的道德更加墮落。還是中國2500年前的哲學家老子對人性看得更加透徹。他說:“智慧出,有大偽” 

 其次,貧民的懶惰和個人的縱欲所造成的廣泛的個人犯罪是社會道德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次貸危機也好,美國貿易赤字也好,說穿了,就是美國人消費得太多,生產得太少,形成了缺口。這個缺口怎麽補?一是搶,二是騙。   

 富人的驕奢和貧民的懶惰成為阻滯社會經濟發展的兩極。這都是提倡無限製的個人自由所造成的“個人欲望惡性膨脹”的結果。這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危機產生的根源。 

 

 6*。這次金融經濟危機體現了美國社會從上到下的全麵腐朽。現在美國老百姓群情激憤,都說這次危機是華爾街那幫混蛋和小布什政府的錯。但是我們平心而論,美國老百姓又怎麽樣?你活幹得這麽少,壓根就沒那份錢,你憑什麽住大房子?[3] 整個社會不是靠大力提倡和鼓勵人們用道德規範個人的行為。整個媒體為了追求利潤整天所炫耀的是是非不分的個人英雄主義、暴力和性。而靠浩繁的法律去懲戒犯罪的後果,既增加了巨大的社會成本,隻能懲罰小盜而對大盜無所作為。這次美國震撼世界的金融經濟危機唯一一個人受到了懲罰的人就是:麥道夫(Medoff)。也達不到人們提升道德水平的效果。

 

VII. 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超級大國的霸權和戰爭危機

 由於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能源資源危機,金融經濟危機,特別是道德危機,而且它們又是一個生活水平高、消費高、和福利高的3高國家. 為了維持這3高,特別是壟斷集團及其高管為了獲取最高的利潤,它們一方麵將許多薄利的實體經濟遷移到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麵,無節製地發展虛擬經濟金融經濟,以便操控和掠奪他國和本國平民。為了操控和掠奪他國,就得建立霸權。霸權是靠強大的武力,金融,和能源3大支柱支持的美國金融資本家支撐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軍火商保證美國軍事優勢,強大的武力就不怕外國來逼債. 石油商保證能源供給。 三者支撐起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壟斷地位。隻要美元是主宰性的世界貨幣,美國就什麽都不怕。現在實際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或者集團的勢力想要或有能力控製掠奪或者打敗美國,但是美國為了金融軍火能源壟斷集團,及其高管為了獲取最高的利潤,每個美國總統一上台就對別國發動戰爭這種長期炫耀武力的結果是造成國家財政的巨大虧空,也是引起這次金融經濟危機爆發的重大原因

 為了要使發展中國家順從地接受霸權和對其財富能源的掠奪,美歐國家需要話語權和炫耀其虛偽的價值觀。美國是軟性生產大國,媒體業發達,這樣它就可以通過輿論炫耀其虛偽的價值觀,同時用各種辦法收買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精英,使其順從地接受霸權和掠奪。於丹:“西方壟斷了理論與政治評判的話語權,他們采用偷梁換柱的辦法,將人們對普世性價值的追求,變成對西方資本主義政治製度的追求。他們的公式是:普世性價值等於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模式是普世性的模式。不僅如此,資本主義製度開始對自身進行重新包裝,把自己與平等、自由、民主、公平、繁榮等一切美好的東西聯係起來,並把自己的製度標簽改為“自由民主製度”。這樣一來,資本主義不僅把自己的製度本質深深掩藏起來,而且傳統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就儼然變成了“自由民主製度”與“非自由民主製度”的對立。西方一下子搶占了政治評判和道德評判的製高點,一切不符合西方政治指標的製度都要麵臨政治合法性與道德的雙重批判。”

 美國鼓吹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西方國家的另一個強盜論述.「全球化」基本上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在優勢經濟、財力和科技的情況下堂而皇之入侵開發中國家市場的一種手段。星巴克咖啡、麥當勞漢堡、沃爾瑪零售店....在「全球化」的旗幟下進入全世界,不但搶佔別國的市場,也破壞了當地文化。[3] 美歐發達國家就是用‘資本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虛偽的口號敲開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大門,然後用其雄厚的金融勢力對其它國家的財富冠冕堂皇地大肆掠奪和轉嫁其金融經濟危機的。因為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被掠奪者隻能忍氣吞聲。 

 一旦國家變窮,西方政治製度的缺點全部冒出來了.這次美國發生的百年一遇的大金融經濟危機是其道德危機,戰爭危機(多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和西方政治製度的缺點等等全麵爆發的綜合體現。

 人類社會的進步應該是在公平競爭的機製下優勝劣汰。 [5] 現在美歐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麵都已經走到世界所有國家的前麵,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不害怕與別的國家的公平競爭。那麽,為什麽還要用霸權和武力侵略和掠奪別的國家呢?這完全是這些國家的壟斷集團及其高管為了獲取最高的利潤的惡性欲望無限製地膨脹的結果。他們同時也是瘋狂掠奪本國平民財富的罪魁禍首。廣大受害的平民大眾一定會從今後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經濟危機中認清壟斷集團的邪惡本質。這次G20元首在倫敦聚會時,遊行民眾打出“吊死銀行家”牌子就是明證。

 

VIII. 結論:美歐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將走向何處?

  1* 阻礙美歐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繼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前麵已經談到,美歐發達國家的前資本主義的後期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頂峰。到了新世紀初,由於實體經濟增長的放緩和知識經濟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加上金融經濟的大擴張,美歐發達國家開始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但是後資本主義社會是充滿上述4大危機的社會,所以也是自由資本主義開始下滑的社會。因此,要使後資本主義社會繼續向上向前發展,就必須:第一。最好能先解決能源危機(硬件),第二。逐漸解決道德危機(軟件)。美歐現今社會,隻有狠抓這兩頭,盡快解決這兩種危機,社會經濟才能繼續向前發展。否則,社會經濟的發展就隻能江河日下。

 

 2*首先,必須完滿而徹底的解決能源危機有了充足的能源就有了一切這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要繼續高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因為全球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將在約50年內耗盡,如果沒有足夠強大而充足的新能源及其動力裝置,就不可能生產出全社會所需的豐富的生活物質資料,工業和農業生產和各種軟體經濟中硬件的生產將無法進行。即使各種軟體經濟包括知識智能經濟的大大發展也滿足不了人們對基本生活物質資料的需要。因此,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要繼續發展的根本問題仍然是動力問題。像核(裂變)能發電,再生能源,太陽能技術、水能風能發電,生物燃料技術、太陽熱能等都隻能作為補充的或者附加的能源使用,暫時緩解一下對能源的需求,而不能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要動力也許未來隻有類似可控的冷(熱)核聚變所產生的無限的能量才能替代即將耗盡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如果發達國家不能在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耗盡完以前解決新巨大能源和其動力裝置問題,那麽,為爭奪剩餘的自然能源而引起的國際間的衝突或戰爭將難以避免,長期無法解決能源危機的後果將會導致人類社會退回到《牛馬耕田的鐵器時代 + 智能經濟時代》。人類社會就將進入一個得了軟骨病的時代。

 

 3*。要逐漸的基本上解決道德危機

 第一;以社會平等公正合理的法製有效地限製對財富和權力的壟斷是解決社會道德危機的必要條件。實際上,從2008年下半年起在美國產生的空前的金融經濟大危機主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危機所造成的,是美國式“自由資本主義”“成功”(實為破產)的信條——“不受限製地累積個人財富的權利”的必然結果。現在,這些華爾街精英深信的原則已受到了嚴峻挑戰而破產。世界上沒有不受限製的東西,也不可能永久存在不受限製的權利。美國總統布什在北大演講,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哲理名言:“人類千萬年的曆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為隻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裏向你們講話。

 現在來看,害人的不隻是‘權貴’,還有‘富豪’。誰是美歐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總統嗎?不是,是總統背後的壟斷財團金融軍火石油壟斷財團及其代理人。布什的權力恐怕更多的是被關在這些壟斷財團包括錢尼的籠子裏,更多的是受他們限製,而不是受平民大眾的限製既然總統的權力能夠被限製而被關在籠子裏。那麽,那些壟斷集團及其高管“不受限製地累積個人財富(其實是不受限製地掠奪別人的財富)的權利”為什麽不能被關在籠子裏呢?一個美國總統的年薪一年就隻有$40萬,最傑出的科學家一輩子得一次諾貝爾獎才約$100萬。那些華爾街的高管們憑什麽一年拿走$數千萬甚至上億?他們並不是全部用自己的資本在賺錢,而隻是套用管理投資者的資金巧取豪奪而已。他們的分紅應該按照自己的投資股份的多少與其他的投資者一樣平等,他們的獎金也應該與公司的其他員工獎金的比例相等。這種允許大亨們無限製地掠奪平民的‘沒有良心的’“自由資本主義”製度是造成這次空前的金融經濟大危機的罪魁禍首這種不平等不公正製度不改革行嗎?製度是根據人們的共識的價值觀建立起來的,在這發達國家的民主社會裏,製度的問題就是價值觀的問題

 由此可見,解決道德危機的關鍵在於長期地不停地公正地打擊和懲罰那些貪得無厭的富豪對社會財富的掠奪,並把他們和當權者一起關進籠子裏,減少貧富的懸殊差距,使社會的財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第二;社會愈向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資料愈豐富,它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從事精神文化生活。就愈加需要人們有更加高尚的道德觀價值觀與之相適應。

 第三;社會給人們提供的物質生活資料與豐富,愈要求人們節約來之不易的能源和資源。這就是說,解決道德危機就需要社會絕大多數人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這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才能完成的。

 中國的前首富、現在獄中的牟其中感慨道,“中國人學不會做一個好富人的本領。”“做好一個窮人,有骨氣就行了,而做好一個富人,則需要巨大的智慧和仁慈的靈魂。” [6] 其實,全世界幾乎絕對多數富人都是同樣地貪婪成性的。中國2500年前的孔子早就要求“富而無驕”和“富而好禮”。然而,即使在全社會的有效監管和道德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大概也不可能使100%的富人達到“無驕”而“好禮”。  

 由此可見,在現今的美歐社會,隻有經過全社會長期反複的努力鬥爭解決了道德危機,才能較徹底的解決今後的金融經濟危機和由霸權而引起的國際間的戰爭危機。但是,社會大多數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轉變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的,而是在隨著霸權的逐漸衰落和金融經濟危機的不斷衝擊下,使人們從長期的痛苦的教訓中才能逐漸得以轉變。

 

 4*在後資本主義社會,能源危機與道德危機二者之中,如果隻解決了一個,社會仍然隻能長期地滯留在後資本主義社會。第一;因為如果隻解決了能源危機,雖然社會的總財富大大的增加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但是社會的貧富仍然懸殊,富人的貪婪和對社會平民財富的掠奪仍然會造成周期性的金融經濟危機,也會造成與別國的戰爭。貧民的懶惰也是阻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二;同樣,如果隻解決了道德危機,而沒有解決能源危機,這種社會隻能越過越窮,給人們能夠提供的物質生活資料會越來越少,何談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所以,隻有能源危機和道德危機二者全都解決了之後,後資本主義社會才能長期平穩地向前發展,經過發展後,才有可能最後進入更加公平合理的社會主義社會。

 

 5* 發達國家不能依靠長期掠奪發展中國家以圖促進自己社會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必須真實地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一起發展。現在所謂“全球化”隻是發達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的欺騙口號,而不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的用意。“這種新型殖民主義簡單講就是把過去以實際占領國土而後掠奪資源為目標的老式殖民主義變換成建立以在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國際資本金融生產秩序來不斷攝取全球各種資源的新型經濟掠奪方式。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CEO們代替了舊日的總督們,各種條約代替了加農炮(當然這些條約本身是有強大軍事力量為後盾的),所以美國在強調它的利益時,強調的是用它手中的"秩序"來產生利益---保證自已做老大的秩序”[3]美歐發達國家在經過這次百年一遇的大金融經濟危機之後,隻有逐漸改變其損人利己的極端個人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向著利人利己、互助合作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轉變,使全世界都處於和平互利的發展環境時,才能消除國家間的貿易不平衡,促使國際經濟的長期的良性循環,發達國家本身社會經濟今後才能繼續向前發展。否則,由於種族文化信仰移民以及資源等導致的衝突或戰爭,除了有利於壟斷集團之外,同樣會阻滯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6*老子:“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些擲地有聲的警世恒言正是醫治現在美歐發達國家道德危機的良方。人隻是“天”(自然界)之中的有限時間內的有限存在物,違反天道的人道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不斷懲罰後,而回歸天道。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因為迄今為止的人類社會,還都是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社會製度。財富分配權還不能由社會的大多數人所決定。現在發達國家的財富分配權力被該國壟斷集團在背後操控,而總是采取“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劫貧濟富”政策,是造成金融經濟危機,戰爭危機和最後導致國力衰落的根源。所以,歸根結底,這要取決於未來人類是否能在完全徹底地認識自己控製自己,最終能夠限製自己的“惡性欲望”的膨脹,接受教訓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而回歸“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必須懂得:‘一個“劫貧濟富”的社會是不可能長治久安而持續發展的。’ 

 總而言之,後資本主義社會所有危機產生的總根源是社會製度問題,‘自由資本主義’製度與其它任何製度一樣,不能不受製約而無限製地發展,特別是在後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社會財富的巨量增加,金融經濟已經發展到非常龐大的情況下,無約束的‘自由資本主義’隻能逐步的部分的向更加公正的社會主義轉變。 

 

 7*。既然現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充滿危機的社會,是一個難以繼續發展上升的社會。這次空前的金融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上麵所述4大危機疊加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結果。由上麵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在美歐發達國家長期解決能源危機和道德危機的過程中順理成章地就隻能在後資本主義社會裏逐漸增加更多的社會主義成分,以逐步地向一個更平等更公平型的(即貧富差距縮小型的,更好的維護社會和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社會轉變,向一個節約型的,環保型的,不損人利己型的社會轉變也就是將‘無限製的’“自由資本主義”必然會逐漸的部分的轉向‘更公平的’社會主義,使“自由資本主義”成為‘有限製的’成分。這就是說,後資本主義社會會是一個‘有限製的’ “自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某些成分長期共存相互競爭相互製約以促進後資本主義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的社會。“拉斯穆森報導9日公布一項最新民調顯示,現在美國隻有53%的人認為資本主義優於社會主義,20%的人表示更喜歡社會主義經濟製度,這些令人吃驚的數字說明,當這個‘自由國家’正在與數十年罕見的經濟衰退拚搏時,人們的不滿情緒日趨嚴重。[7[ 拉斯穆森報導上月的民調發現,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大政府和大企業經常勾結起來,損害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7]

 

IX】。現今的發達國家隻能通過民眾的不斷鬥爭,和平地、逐漸地向(初級的)‘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作者所理解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在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自由資本主義”還占絕對的優勢。其社會生產率的水平和社會的道德水平都還不夠高還不足以消除社會中貧富的尖銳對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尖銳對立,管理階層與被管理階層的尖銳對立,以及種族和文化等等的矛盾,這些矛盾的發展和激化,導致前述的4大危機。雖然,現在在發達國家實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但這些隻能說是含有社會主義的因素,因為其出發點還不是建立在人人完全平等和社會財富的公正分配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不足以消除4大危機。因此,隻有後資本主義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消除了4大危機之後,也就是其社會主義成分逐漸增多和自由資本主義相應地減少之後,即到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之後,後資本主義社會即轉入(初級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個社會裏,其社會主義成分大概至少增多到和自由資本主義成分相等或者有所超過而開始占主導地位。但是“自由資本主義”不會消失,它的總量還會增加,因為它仍然能為發展生產力作貢獻,隻是它的“惡性膨脹”和“壟斷”會受到公正有效的和更高級的“民主法製”的限製而不會危害社會和大眾而已。

 這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和特征大致如下:第一。個人私營經濟集體(股份製)經濟 國有經濟3者和其相互混合體會長期共存相互競爭和相互製約地發展。“研究發現,在多數情況下,‘在服務業和在競爭條件下生產的商品中’ 私營企業優於公營。在提供公共服務行業中(如公路,市政汙水處理,國防)公營企業優於私營。在壟斷行業中(如電力,鐵路)公營和私營差不多。” [5] 第二。“自由市場” 這支‘看不見的手’將與宏觀調控和有效管理這隻‘看得見的手’相互製衡。” 使自由市場經濟受到適當的限製。第三。民主和法製:公正的法製應該使社會的財富得以公平合理地分配。一方麵,要用民主和法製緩和調解和解決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和利益衝突。另一方麵,要有效地反對對“財富的壟斷”和對“權力的壟斷”。有效地限製富豪們對財富無限製地掠奪和對市場的操縱壟斷,公平合理的規範他們的一切收入。第四。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要使絕大多數人培養出愛人愛物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無損人”;“愛物無損物”。鼓勵和獎勵人們建立有利於環境,社會和集體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辨別真,善,美與假,惡,醜,使人們的心靈減少汙染。也要用適當的道德和法規抑製平民大眾過度消費的欲望和任性懶惰的習性。

 總結論:究竟社會主義社會是什麽樣呢?如何達到社會主義社會呢?

 本文通過上麵的論證可對社會主義的概括理解是:發達國家後資本主義社會在解決能源危機後,在解決道德危機的過程中,繼續向前發展的結果,當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總資產)逐漸發展到超過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總資產)時,後資本主義社會才可能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並開啟人類社會的一個新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曆史階段。在這樣一個社會裏,一方麵由於有極強大的生產動力(解決了能源危機),能為全社會每個成員提供其所需的足夠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又有公正的法製和健全的民主保證社會財富的公平合理的分配,並且有效地將富豪和當權者一起關進籠子裏。同時,每個成員還應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解決了道德危機)。這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就不會因為缺少了金錢和所需的生活物質資料而失去尊嚴和委屈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同時,當富人們不能單純用金錢能買到可以滿足自己“惡性欲望”的東西時,金錢的作用也大大的降低了,比如當愛和性不能隻有用金錢可以買賣時,人們就會自然地降低掠奪別人和社會財富的邪惡欲望。又比如從前為了爭奪王位可以殺的血流成河。現在有誰還為爭奪王位打仗的嗎?這樣的社會才真正有了人人平等和社會公正的經濟和道德的基礎和法治的保障。但是即使人類社會未來能夠普遍地進入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那個社會也會存在許多重大問題和矛盾:比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個人犯罪;貧者懶惰;社會經濟發展遲緩;道德問題;自然災難;科技災難;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等。

 上麵作者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是不同於所有前人的,包括不同於馬克思斯大林和毛澤東式的社會主義。這提高了社會主義的物質和精神的層次和實現社會主義的難度。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隻能從發達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生長出來,隻能從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後期轉變而來。而所有發展中國家不可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可以在消除工農城鄉和地區3大差別的同時增加一些社會主義的因素,比如各種社會福利保障等。

 請參看對比下麵何新先生最近對“新社會主義”的研究和論斷。何新:“新社會主義應包含科學的計劃經濟,包含對兩極分化的遏製,包含對那批為富不仁者、趁改革中製度的敗壞而掠取國家資源暴富者和冷血剝削者的再剝奪。也應包含恩格斯和列寧論述的人民民主理想和社會主義新民主政治製度的設計!”“我建議你們有信仰有良知的年輕學者研究新社會主義。什麽是社會主義?簡單說就是:公共資源的社會公有和共享,社會產品的公平分配,有長程科學計劃的經濟生產和消費,公民生老病死的社會安全保障。要讓國家政治道路和未來政策設計回歸於“科學的”新社會主義!要知道,這也正是來自億萬人民心聲中的呼喚,是1840年以來千百萬先烈前赴後繼犧牲奮鬥的呼喚,是1921年以來中國共產黨立黨的本來宗旨;而且,這也是從佛陀、耶穌和中國聖賢周公孔孟以來一切有良知的人類聖哲尋求導向曆史正義的終極呼喚!“[4]如按照何新先生的上述理解,似乎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首腦和中央政府隻要有足夠的科學頭腦和智慧,不折不扣地實行上麵的政策和規劃(即科學的計劃,公平的產品分配和資源共享),就可以達到他的“科學的”“新社會主義社會”了。又比如,現在的中國,隻要能夠將現在尚未做到的上述“對兩極分化的遏製”、“社會產品的公平分配”、“ 公民生老病死的社會安全保障”努力補充做到,就達到何新先生的“新社會主義社會”了。這個“新社會主義社會”甚至連工農,城鄉,地區3大差別都用不著消除了,也用不著為全社會每個人提供全麵發展,充分發揮其才能、智慧和自由創造的環境了。更有甚者,從前的斯大林式和毛澤東式社會主義隻要將“公民生老病死的社會安全保障”這一條多加完善,而將“計劃經濟”變成為科學,就成為合格的“新社會主義社會”了。不知我是否誤解了何新先生。我似乎覺得何新先生忽略的恰恰是常識;社會主義社會”隻能建立在高生產力和高道德觀的基礎上。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些常識往往比理論更重要,更接近真理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張洞生:《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產關係發生質變的新觀念》:

 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形態的改變導致生產關係和社會經濟形態的質變.   

 http://www.sciencepub.net/academia/0103

[2].華爾街高管奢華生活揭秘:周薪高過奧巴馬年薪.北京晚報  2009-03-24 15:05:24
[3].YST:
牛年談世界大局:中美的消長。來源: UDN 09-03-26 00:17:48

[4].何新:《用新社會主義取代新國家主義》,wenxuecity.com,2009-3-29.
[5].茅於軾:《中國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10.

[6].牟其中十年獄中生活:密切關注全球金融危機()南方周末2009-04-0120:58:28

[7]美國人開始青睞社會主義 近半數人反對資本主義世界日報 2009-4-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