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釋迦牟尼、耶穌與孔子  

(2010-12-03 03:43:16) 下一個
毛澤東、釋迦牟尼、耶穌與孔子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徐漢成   

    一、釋迦牟尼與耶穌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佛教源於公元前5—6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為該國王子所創,因為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眾國。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後,信者眾多,各地紛紛建起了寺廟,遂流傳於後世。自此,佛教便成為了中國民間的主要宗教。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創始人耶穌。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而為一的上帝。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基督教最初於公元635年(唐朝貞觀九年)傳入中國,由於佛教、道教的打壓,二百多年後又逐步銷聲匿跡,洋務運動前後,西方傳教士紛紛來中國傳教,於是,基督教堂與教徒在中國又日漸增多了起來。  

 

    釋迦牟尼、耶穌的共性就是教化人,佛教講世事輪回,因果報應,慈悲為懷,用大慈大悲來普渡眾生,教化人們一心向善,修身養性。佛教中的《金剛經》、《華嚴經》中就有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奸淫、戒妄語、戒飲酒。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不妄語、不貪、不嗔、不癡。耶穌教與佛教雖不屬於同一教派,但其教義亦有相通相同之處,如基督教有道德十誡: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害人……。  

 

    世人為什麽信佛教與基督教?其根源在於大千世界,一片混沌,時勢紛亂,世事如棋,禍福難料,人生如夢,凶吉難測,人性、人心的善惡參差不齊。人們難以尋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凡人在世,總是希望擁有財富,人生苦短,人們總是希望健康長壽,希望多子多福,大富大貴,其實這些也是無可厚非的人的本性使然。因此,世人信佛、信耶穌的目的無非是為自己,為子女後代祈福、祈壽,求財、消災,所以,求神崇拜佛者本身就是一種欲望與願望。  

 

    然而,求神拜佛、信耶穌就能達到富貴與消災的目的嗎?靠求神拜佛、信耶穌就能擁有財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如果說依靠求神拜佛、信耶穌就能獲得財富,那麽被壓迫與受剝削的勞動人民也就不需要造反了,如果信佛信耶穌就能長生不老,醫學也就失去了意義,生命也就沒有科學而言了,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受到病魔後而求神拜佛,以圖消除病魔降臨的災難,但是,事實與願望正好相反,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喪身於虛假的佛教與基督教的迷幻之中。  

 

    千百年來,信佛、信耶穌者眾多,但是,佛教徒們真的按照佛教的教義去做了嗎?沒有,殺人、偷盜、奸淫、欺詐等人間邪惡從來也沒有消失,基督教徒們聽信耶穌的教誨了嗎?沒有,美國信耶穌教的人就很多,不僅民眾信,總統也信,但是,曆來的美國統治者們從來就沒有一次真正聽從過耶穌的教誨,如果美國人聽眾耶穌的教誨,還會發動侵略別國的戰爭嗎?蔣介石就是一個信耶穌的人,但是,他也沒有聽從耶穌的教誨,如果聽信耶穌的教誨,蔣介石還會屠殺為人民謀利益的共產黨人嗎?還會屠殺人民嗎?耶穌終究沒有能夠教化得了蔣介石,也終究沒有救得了蔣介石,蔣介石終究沒有逃脫失敗的命運!   

 

    毋庸置疑,佛教也好,耶穌也好,其教義均為力求社會和諧,讓人類遠離戰亂與殺戮,人人向善,遠離罪孽,在其產生的社會大背景下,皆有其進步的意義,但是,由於在當時的社會認知與文明的條件下,社會的思想家與政治家們還沒有認識到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不可能用階級鬥爭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社會,因此,宗教的特點就是隻會說不會做,光說不做,有人說而無人去做,譬如釋迦牟尼除了享受人間的香火之外,就是讓人們誦讀諸如《金剛經》《華嚴經》……之類的各種經文,耶穌教除了接受教徒們的祈禱之外,就是讓人誦讀《新約》《舊約》之類的聖經,伊斯蘭教就是誦讀《古蘭經》因此,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沒有改造社會的實際的措施與方法,都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幻泡影,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  

 

    二、孔子與儒術  

 

    儒家學說產生於中國春秋時代,創始人是魯國的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儒家思想主要有“禮治”、“德治”與“人治”三方麵組成,禮治即主張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講究“三綱五常”。認為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推崇“仁、義、禮、智、信”。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製裁所能辦到。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儒教的基礎實際上是起源於周禮,孔子說,克己複禮,唯此為大,所謂“複禮”就是恢複“周禮”。  

 

    儒術不屬於宗教,是一種治世與治國之術,或者說是統治者的一種權術,在儒教產生以後的曆史上,既有過秦始皇時代的焚書坑儒(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亦有過漢武帝時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元前156年—前87年),其後,儒術便作為封建王朝正統的治世指導思想了,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然而,“焚書坑儒”也好,“獨尊儒術”也好,雖然,中國人讀了兩千多年的“四書五經”……。始終沒有能夠改變封建社會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本質特征,始終沒有能夠創造出一個和諧的社會,在儒家產生後的千百年來,社會和諧了嗎?人民幸福了嗎?社會進步了嗎?沒有,不僅沒有進步,最終帶來的卻是大清王朝的壽終正寢。  

 

    儒術的理論基礎是統治階級,其出發點也是為治理國家與統治人民服務的,所以,孔子就像是一個深山裏的牧人,放牧著一群狼和羊,將狼和羊群編排成等級,教它們按君臣、父子、夫妻、天、地、君、親、師……等級行事與生存,時常告誡狼不要吃羊,教誨羊要與狼和平共處,相敬如賓,逆來順受,共享和諧。可是狼的本性決定了不可能聽這個放牧者的話,統治階級對於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從來沒有停息,羊群也不聽孔子的話,照樣去反抗狼,曆代王朝的壓迫與反壓迫的農民起義總是連綿不斷。   

 

    三、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  

 

    二十世紀初的中華大地,鴉片戰爭的炮聲隱約可聞,圓明園的硝煙尚未散盡,八國聯軍的鐵騎尚未走遠,日本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美帝國主義野心勃勃,泱泱中華將再一次陷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辮子軍”一息尚存,國共相煎,軍閥割據,民族紛爭……。中國的內政外交,可謂是亂世紛紛,岌岌可危!雖然,每當國家與民族處於危亡之時,中國曆來就不乏救亡圖存的誌士,曆來就不乏拯救萬民於水火的仁人,但是,中國向何處去!大中華的前途與出路在哪裏?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彼岸的路怎麽走?仁人誌士們一片迷惘。求神拜佛能夠阻擋得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嗎?向耶穌祈禱能夠改變中國的命運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由於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通透了曆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認知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認知了無產階級專政與科學科學社會主義,而毛澤東就不同了,是他為中華民族的航船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從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間,毛澤東以其超人的膽略、深邃的智慧、以其超越於佛教、基督教與儒教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軍事思想、經濟思想、治黨、治軍與治國理念……,用真實的行動創造了中國曆史乃至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的豐功偉績:  

 

    一、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崇信佛教與儒教的清王朝在抵禦外敵的入侵中屢戰屢敗,信基督教的蔣介石在凶殘的日本人麵前也是畏首畏尾,自從中國有了共產黨後,既不信佛、又不信耶穌的毛澤東卻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既趕走了日本鬼子,又打垮了與人民為敵的蔣介石,徹底改變了中國自清王朝後屢戰屢敗的恥辱的局麵。  

 

    二、千萬年來,眾多國家與民族為什麽內戰連綿不斷?這就是因為階級矛盾惡化的結果,如果沒有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沒有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鬥爭,也就沒有了內戰,因此,消除內戰的唯一途徑就是要讓人民共享社會財富,消滅階級差別,但是如何才能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釋迦牟尼、耶穌、孔子等都無法解決這一個人類曆史中由來已久的難題,毛澤東做到了,在新中國成立後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建立了一個人與人之間沒有壓迫與剝削的社會主義公有製的社會製度!  

 

    三、在新中國成立後短短的二十多年間,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舊中國需要幾百上千年才能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鄧小平語)取得了在資本主義需要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成立後短短的十多年後,中國的農民就徹底告別了千萬年來刀耕火種的種植方式,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在建國後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就使一個工業幾乎為零的國度內建成了完整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使一個極端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工業國。在建國短短的十幾年後,“兩彈一星”上了天,中國一躍成為了世界軍事強國。短短的二十多年內,與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所有這些中國曆史上從來也沒有過的巨大成就,釋迦牟尼能做到嗎?耶穌能做到嗎?孔子能做到嗎?沒有做到,當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毛澤東時代製定的各項民生政策是真正的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為本,首先是麵向廣大的工農兵群眾與知識分子,以“人民為本”與以“人”為本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各階級人員的經濟實力為本,我們可以從毛澤東時代的人均壽命的增長與教育的普及這兩項硬指標看出毛澤東時代民生政策的巨大的優越性:  

 

    中國有古語雲“人生七十古來稀”。清朝時代中國人均壽命33歲,解放前為35歲。人類的平均壽命與社會製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社會醫療保健措施及科學技術進展狀況等因素密切相關。解放後,據1978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男性為66.9歲,女性為69歲,經過短短的二十多年,我國的人均壽命比解放前增長了近一倍。1980年,我國多數地區人口平均壽命已超過70歲,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之列。舊中國的人平均壽命為什麽長期在低年限水平上徘徊,除了經濟落後,物質匱乏,人民生活水平差之外,戰亂、饑荒、缺醫少藥是一個至關因素,新中國成立後,在短短的幾年內,各縣、鄉鎮就建立了醫院,特別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在毛澤東的“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下,各大隊均建立健全了合作醫療診所,不僅醫療衛生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建國後短短的十多年間,在全國廣泛開展了結核病、霍亂、麻風、鼠疫、血吸蟲病等各類群體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到了七十年代,這些疾病在中國已基本絕跡。

 

    據中國教育大事典1949-1990及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數據顯示,毛澤東時代,中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取得巨大成就。1952年小學入學率僅為49.25%, 1963年提高為57%,1976年則大幅提高到96%(同期印度小學入學率為1961年40%,1978年則上升為58%)。1963年普通初中招生數為263.5萬,高中招生數43.3萬,1976年普通初中招生數則大升至2344.3萬,普通高中招生數則大升至861.1萬 。1990年初中招生則下降至1369.9萬人;高中下降至 249.8 人(來源:中國教育大事典1949-1990, p337,338. 劉英傑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   

 

    再讓我們來看一看釋迦牟尼的故鄉印度的人平壽命與教育是怎樣的發展的狀況吧,中國和印度同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均超過十億),同為在二十世紀中葉相繼獨立解放、脫離半殖民地枷鎖的文明古國,起點相近,均隻有20%識字率,都是人口眾多農業國家,亦有一定天然資源,所不同的是,新中國建立的是社會主義製度,而印度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雖然,印度在二十世紀90年代前的200年,人均GDP其實都比中國高,但現在印度的平均壽命比中國低7歲,嬰兒、小孩死亡率比中國高2倍。成人文盲率比中國高近3倍,人均收入比中國低30% ,社會現況、前景都大大落後於中國。   

 

    五、毛澤東時代的黨風與政風的清廉了,作為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的過來之人,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國人的精神麵貌是曆史上最積極向上的時期,說一些最簡單而又明顯的道理,對於貪官汙吏,人們用信佛,信耶穌就能消除腐敗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四、人民期盼回歸毛澤東思想  

 

    有人說,毛澤東堪比釋迦牟尼與耶穌,其實,釋迦牟尼與耶穌這一類的“神”與“佛”根本不可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混合一談,一是從教化的意義上來說,佛教、基督教雖然教化人民一心向善,對於創造和諧社會有其積極意義,但隻是一種對於個體人的修身養性的自治,而無治理國家與社會的功能,儒家學說雖然被曆代王朝用以治理國家與社會,由於未有也不可能用階級分析與階級鬥爭的眼光看社會,未有也不可能用曆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無法調整社會各階級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不懂得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也是一種“天賦人權”,因此,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儒家學說也好。充其量隻是一種說教,隻是表現了一種想象,為人們留下了一種精神上的信仰,為後世留下了一種文化。  

 

    毛澤東的一生,不僅創造了一種史無前例的改變人類社會的思想,他不僅用仁義、善良、教化人,譬如教育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鬥私批修,教育國民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育醫務工作者發揚人道主義……。超越於佛教、耶穌、儒術最大的功績在於,他還是這一種成功了的改造世界與社會的實踐者。製定了體現與實現這一種思想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製度。因此,毛澤東思想不是一種說教,不是一種學術,而是一種與國家與民族利益悠關、與億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綱領!社會主義是一種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也需要不斷的完善與改革。毛澤東去世後,曾被批判過的走資派們終於坐不住了,麵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誘惑,當權者們摒棄了毛澤東思想,走精英治國的路線,提出意在補上資本主義一課的改革開放,改革者們為什麽拋棄毛澤東思想?一是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共產黨內真正懂馬列的不多,對於共產黨的宗旨與社會主義的本質缺乏了解;二對毛澤東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的核心與本源缺乏了解;三是由於中國的大多數人沒有經曆過資本主義社會,對資本主義邪惡的本質缺乏了解,三十多年來,中國的所謂經濟體製改革實際上走的是“崇洋”與“複古”道路,所謂“崇洋”就是盲目的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引進西方的自由經濟模式,所謂“複古”就是極力推崇私有製經濟,因此,新中國成立後的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體製被說成為“舊體製”、“舊製度”,而將千百年來的私有製說成為“新體製”與“新製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十多年後,中國人民已嚐到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種種苦果,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嚴重,貪汙腐化橫行不法,社會矛盾烽煙四起,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解放前,中國娼妓遍及各地,盜匪橫行,新中國成立後,黃、賭、毒、土匪、娼妓很快絕跡,自從改革開放後,由於有了私有製,人們的私欲極度膨脹,新中國滅絕了幾十年的暴力、凶殺、強奸、色情淫穢、偷盜、詐騙、拐賣人口、黑社會等如火如荼的發展了起來。封建社會、資本主義乃至奴隸社會才會有的如童工、性奴、黑窯奴等奴隸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也沉渣泛濫。  

 

    毛澤東去世後,有人說毛澤東專製,改革三十年的實踐證明,中國就是幸虧有了毛澤東的“專製”,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專製”,中國可能就難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或者說即使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也老早就在中國複辟,毛澤東的“專製”是對百分之五的人實行的“專政”,這些百分之五的是一些什麽樣的人呢?一類是反共產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一類是因為革命勝利後脫離群眾、想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僚主義者,還有一類就是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因此,毛澤東的“專製”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對於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民群眾,毛澤東實行的則是大眾民主,因此,毛澤東時代的民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民主。千萬年來,皇帝也好,君王也好,總統也好……,有人提出來讓人民造反嗎?又有人敢提出來讓人民造反嗎?沒有!毛澤東喜愛搞群眾運動,毛澤東善於搞群眾運動,毛澤東敢於搞群眾運動,為什麽人民也擁護毛澤東的群眾運動,因為毛澤東發動群眾運動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不吃苦,不受罪,這樣的群眾運動人民焉有不擁護之理?  

 

    “人民至上”是毛澤東思想的本源,,“人民利益至上”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毛澤東思想的真諦!這就是毛澤東的光明的“人道”,就是光明的治世之道,就是光明的治國之道,就是光明的治黨之道,就是光明的治軍之道,就是光明的治民之道,在人類的世界上,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總統也好,總理也好,政黨的書記也好,國家的主席也好,隻要掌握和運用了毛澤東的“人道”就一定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