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史林] 毛主席從來就沒有'迫害'過彭德懷

(2010-11-13 17:45:06) 下一個
近三十年來,有人在彭德懷問題上做了很多文章,把五八年“罷官”說成是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迫害。為了加強此說效果,還過分誇大了彭德懷的軍事才能和功勞。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曾收編了兩支農民武裝,其首領一為袁文才、一為王佐。這兩支武裝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是土匪集團,而是不堪地主壓迫揭竿而起,公開把矛頭指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農民義軍。毛澤東用革命道理對這兩支部隊進行教育改造,收效很大,袁文才與王佐也成長為具有革命理想的軍事幹部。

 

    可是,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彭德懷趁毛澤東不在井岡山的一段時機,捕殺了這兩位同誌。毛澤東獲悉此事時何等憤慨,我們可想而知。但是,毛澤東並沒有對彭德懷作出過半點處置。

 

    解放戰爭剛打響的時候,彭德懷掌握的西北野戰軍不到五萬人,麵對著胡宗南的進攻,不免舉步維艱。所幸毛澤東和周恩來堅持不離開西北,為他牽製了大量敵軍,還時不時用電報指示如何排兵布陣。

 

    此後,決定戰爭命運的三大戰役也並非彭德懷在指揮。

 

    再後來的抗美援朝,毛澤東首先考慮的誌願軍主帥人選是林彪和粟裕。可惜這兩位常勝將軍有病,才退而求其次,請彭德懷掛帥出征。我們從解密的資料發現,朝鮮的每一次大戰役,都是毛澤東不斷用長電進行指揮。凡執行了毛澤東的指示,就打了勝仗;凡違背了毛澤東的指示,我軍就吃了大虧。例如毛澤東曾數次指示搬遷誌願軍司令部,以策安全。結果這一命令一再被延宕,導致誌願軍司令部遭襲,損失不小。毛岸英同誌也是這次犧牲的。毛澤東也沒有批評彭德懷,更沒有半點處罰。

 

    上世紀五十年代上半葉,毛澤東提名彭德懷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遭到不少同誌反對。毛澤東力排眾議,說服大家,最後成功地把彭德懷推上這個高位。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毛澤東一直希望擺脫冗務,到杭州去讀書、研究馬列主義。提議劉少奇代替他出任國家主席並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名義主持工作。這一要求得到中央委員會批準以後,他又進一步要求再退一步,隻保留黨的名譽主席名義,讓劉少奇兼任黨中央主席。這個要求卻被大家駁回了。但他畢竟得遂所願,躲到杭州劉莊讀書去了。

 

    正是這段時間,彭德懷對功勳卓著的名將粟裕實施了打擊,召開大會批判粟裕的“單純軍事觀點”,撤掉了粟裕的總參謀長職務,並且不再做別的安排。

 

    毛澤東聞訊趕回北京。首先是批評彭德懷不應這樣粗暴對待同誌(彭不接受批評);然後找到粟裕,百般安慰,說他們容不下你,我給你另找個地方吧。他問粟裕願不願意去軍事科學院做院長。粟裕愉快地表示服從主席的一切安排。

 

    浮誇風、共產風掀起的時候,毛澤東並未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這個責任理應由主持者和推動者負責——已有解密資料坦露了真實情況,我就不多說了。廬山會議的時候彭德懷的反左發言也並不是隻針對毛澤東,因為他不可能不知道真相。

 

    平心而論,他的發言並未錯到哪裏去,隻不過言辭尖刻罷了;錯的恐怕是所謂“小集團”問題和“向黨要更大權力”的問題吧?於是,一場批判“彭黃張周篡黨集團”的浪潮席卷了廬山。(注:彭黃張周為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

 

    最後到了做政治結論的時候,毛澤東又一次要保護彭德懷,主張批評從嚴,組織處理從寬,反對拿掉他的所有職務。還說彭德懷這人沒什麽壞心眼,就是喜歡吊起嘴巴亂說而已。但是不行,也許彭德懷多年來得罪了很多人吧,反對從寬處理的呼聲很高。有三位職務隻低於毛澤東的官員找到毛澤東,堅決要求把彭德懷清除出去。毛澤東後來讓了一步,同意拿掉職務;但反對“清除出去”,堅持要保留彭德懷的政治局委員以及元帥身份,而且待遇不變。

 

    彭德懷從此在掛甲屯一所大宅院閑住下來。

 

    沒多久,靜極思動,彭德懷向毛澤東要求工作。毛澤東說,馬上恢複舊職,恐怕反對的人多;不如這樣,先到三線建設指揮部去主持工作,待作出了成績,再回到中央,別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毛澤東迫害彭德懷一說,目的在於指摘毛澤東“誅殺功臣”;什麽“功高震主”,什麽“為毛岸英複仇”,都是境外右翼媒體惡意的想當然。而且這種揣測太小兒科了。本不值一駁,而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故下筆撰就這篇短文。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