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彭萬俟軒
2007年夏季,我開始著手撰寫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最後一戰》。在其後的兩年多時間裏,我利用節假和雙休日,先後奔赴湖北宜昌,山東青島、煙台、濰坊,河北石家莊,山西太原,遼寧沈陽等地,實地采訪了40多位曾親自參加“朝鮮最後一戰”的老戰士。他們當中有身經百戰的將軍,有老紅軍、老八路,有企事業單位的離休老幹部,也有下崗工人和仍在深山老林為生計奔波的老農。
確切地說,“朝鮮最後一戰”是指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3年夏季在朝鮮金城地區發起的一次反擊戰。這次戰役史稱“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三階段”,亦稱“金城反擊戰”。該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晚上9時發起,至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結束,曆時14天。之所以稱這次戰役為“朝鮮最後一戰”,是因為7月27日上午10時交戰雙方遵照停戰協議實現全麵停火,“朝鮮戰爭”從形式上已經結束了。
我之所以將該戰役作為切入點描寫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主要是兩個方麵原因。一是參加這次戰役的68軍,戰後駐防徐州,許多健在的老同誌和我熟悉,我這是受他們之托;二是該戰役出現多起經典戰例,其中包括步兵團8大經典戰例之一的“直木洞以南地區進攻戰鬥”,聞名全國的“奇襲白虎團戰鬥”。這些都發生在68軍。正因這些經典戰例的影響實在太大,通過人口相傳,社會上出現眾多版本,以致以訛傳訛。在68軍眾多老同誌的支持下,我感到有責任、有義務將這段曆史完整的、準確地再現給全國廣大讀者。
采訪過程中,我接觸和了解到抗美援朝戰爭中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有些內幕可能無法寫進即將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最後一戰》中,但它卻是整個抗美援朝無法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後人不應該忘記的東西。為了澄清某些事實真相,避免再次以訛傳訛,我決定以“抗美援朝秘聞”的形式陸續在網站發表,以饗關心抗美援朝戰爭曆史的讀者和朋友。全文約30篇,請讀者關注。
抗美援朝秘聞(1)入朝參戰的都有那些部隊?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經過兩年九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鬥,迫使“聯合國軍”於 1953年7月27日 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兩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從 1950年10月25日 至 1951年4月21日 ,首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其中第20軍、第27軍、第26軍首番參戰轄4個師); 1951年4月22日 至6月上旬,第二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和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1951年6月中旬以後,屬於第三番參戰部隊有第67軍、第68軍、第47軍和第12軍、第15軍、第60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63軍、第64軍、第65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共計17個軍51個師,另有第36軍、第37軍兩個軍在朝鮮南市、泰州、院裏三個機場擔任搶修、維護警戒任務。1952年9月,第23軍、第24軍、第46軍入朝,輪換第20軍、第27軍、第42軍回國;同年11月,第33師入朝,擔任東海岸元山地區的防禦任務;為加強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力量,第16軍、第1軍、第54軍、第21軍先後於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鮮停戰前後,大部分部隊先後凱旋回國。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23軍、第54軍暫駐朝鮮執行維護停戰協定實施任務,並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個軍勝利完成任務後,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中國人民誌願軍27個軍參戰概況如下:
誌願軍第38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8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梁興初、江擁輝(代),政治委員劉西元、吳岱(代)。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19日 首批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勝利完成任務後,於 1953年7月10日 回國。該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譽為“萬歲軍”。
誌願軍第39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39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吳信泉、張竭誠(代),政治委員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19日 首批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 1953年5月7日 回國。
誌願軍第4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0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19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1953年7月回國。
誌願軍第42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42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吳瑞林,政治委員周彪、郭成柱。轄第124師、第125師、第126師。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19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 1952年10月30日 回國。
誌願軍第66軍:1950年10月由華北軍區第66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肖新槐,政治委員王紫峰。轄第196師、第197師、第198師。隸屬誌願軍總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25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1951年4月10日 回國。
誌願軍第50軍:1950年10月由東北邊防軍第50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曾澤生,政治委員徐文烈。轄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該軍於 1950年10月26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和遼寧安東(今丹東)兩地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1951年4月12日 回國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擔任朝鮮西海岸防禦及搶修機場任務,11月參加西朝鮮灣渡海攻島作戰。 1955年4月19日 回國。
誌願軍第20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0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張翼翔、政治委員張翼翔(兼)、譚佑銘。轄第58師、第59師、第60師及第89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 1950年11月7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防禦。 1952年10月11日 回國。該軍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27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7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彭德清,政治委員劉浩天、曾如清。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及第9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 1950年11月12日 由吉林臨江入朝,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 1952年10月14日 回國。
誌願軍第26軍:1950年11月由第3野戰軍第26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張仁初,政治委員李耀文。轄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及第88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 1950年11月19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 1952年6月5日 回國。
誌願軍第64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4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員王昭、黃文明。轄第190師、第191師、第192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 1951年2月16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8月回國。
誌願軍第63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3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傅崇碧,政治委員龍道權。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 1951年2月17日 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3年9月回國。
誌願軍第65軍:1951年2月由第1野戰軍第65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肖應堂,政治委員王道邦,後王道邦軍長兼政治委員。轄第193師、第194師、第195師。隸屬第19兵團。該軍於 1951年2月22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10月回國。
誌願軍第60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60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韋傑、張祖諒,政治委員袁子欽。轄第179師、第180師、第181師。先後隸屬第3兵團、第20兵團。該軍於 1951年3月17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1953年9月回國。
誌願軍第12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2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曾紹山,政治委員李震。轄第31師、第34師、第3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 1951年3月21日 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術、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 1954年4月25日 回國。該軍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爆破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04團4連副排長楊春增(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91團5連戰士胡修道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殺敵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15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軍第15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秦基偉、李成芳(代),政治委員穀景生。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於 1951年3月25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及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1954年5月回國。該軍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135團7連排長孫占元(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87團9連邱少雲(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47軍:1951年4月由第4野戰軍第47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曹裏懷、張天雲,政治委員李人林、劉賢權、陳發洪(代)。轄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第9兵團。該軍於 1951年4月11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東山作戰。 1954年9月24日 回國。該軍141師偵察連文書羅盛教(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誌願軍第67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7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李湘、邱蔚,政治委員曠伏兆。轄第199師。第200師、第201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 1951年6月21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 1954年9月29日 回國。該軍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68軍:1951年6月由華北軍區第68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陳仿仁,政治委員李呈瑞。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 1951年6月24日 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和秋季戰術反擊、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 1955年4月9日 回國。該軍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36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6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王建業(代),政治委員康健民。轄第106師、第107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 1951年9月7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 1951年11月30日 回國。
誌願軍第37軍:1951年9月由華北軍區第37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張世珍,政治委員帥榮。轄第109師、第110師。隸屬第23兵團。該軍於 1951年9月7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 1951年11月30日 回國。
誌願軍第23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3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鍾國楚、吳瑞山,政治委員盧勝、謝福林。轄第67師、第69師、第73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 1952年9月5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3月回國。該軍200團9連戰士許家朋(烈士)榮獲“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誌願軍第24軍: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24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兼政治委員皮定均、張震(代)。轄第70師、第72師、第74師。隸屬第9兵團。該軍於 1952年9月12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誌願軍第46軍:1952年9月由第4野戰軍第46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肖全夫,政治委員吳保山。轄第133師、第136師、第137師。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第19兵團。該軍於 1952年9月15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回國。
誌願軍第16軍:1952年12月由第2野戰軍第16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員陳雲開、戴潤生。轄第32師、第46師、第47師。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該軍於 1952年12月28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4月回國。
誌願軍第1軍:1952年12月由第1野戰軍第1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黃新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顏金生。轄第1師、第2師、第7師。先後隸屬第19兵團、誌願軍總部。該軍於 1953年1月22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入朝,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10月回國。
誌願軍第54軍:1952年12月由第4野戰軍第54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丁盛,政治委員謝明、謝家祥。轄第130師、第134師、第135師。先後隸屬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第20兵團。該軍於 1953年2月2日 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恢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誌願軍第21軍:1952年12月由第3野戰軍第21軍編為誌願軍序列。軍長吳泳湘、謝振華,政治委員謝福林、吳融峰。轄第61師、第62師、第63師。隸屬第20兵團。該軍於 1953年3月14日 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和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戰役。停戰後,參加朝鮮經濟複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8年7月回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正義之師中國人民誌願軍用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軍威。同時,我野戰軍部隊(按入朝前隸屬關係,第1野戰軍4個軍、第2野戰軍4個軍另1個師、第3野戰軍6個軍、第4野戰軍3個軍、華北軍區5個軍、東北軍區5個軍)經受了現代條件同世界強敵作戰的考驗和鍛煉,培育了一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提高了我軍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及軍事理論水平。
入朝參戰前各部隊隸屬關係:
第一野戰軍:1軍、63軍、64軍、65軍;第二野戰軍:12軍、1軍、5軍、16軍、60軍;33師;第三野戰軍:20軍、21軍、23軍、24軍、26軍、27軍;第四野戰軍:46軍、47軍、54軍;華北軍區:36軍、37軍、66軍、67軍、68軍;東北邊防軍: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
入朝後各部隊的隸屬關係:
38軍、39軍、40軍(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42軍(先後隸屬第13兵團、誌願軍總部);66軍(隸屬誌願軍總部);50軍(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12軍、15軍(隸屬第3兵團);20軍、24軍、26軍、27軍(隸屬第9兵團);47軍(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第9兵團);16軍、23軍(先後隸屬第9兵團、第19兵團);63軍、64軍、65軍(隸屬第19兵團);第1軍、46軍(先後隸屬誌願軍總部、第19兵團);60軍(先後隸屬第3兵團、第20兵團);21軍、67軍、68軍(隸屬第20兵團);54軍(先後隸屬朝鮮西海岸防禦指揮部、第20兵團);36軍、37軍(隸屬第23兵團)
1953年既參加夏季反擊戰役又參加金城戰役的部隊:67軍、68軍、24軍、60軍、54軍、21軍;其中僅參加夏季反擊戰役的部隊:23軍、46軍、16軍、1軍
唯一兩次入朝參戰的軍隊:
50軍 1950年10月26日 由吉林輯安(今集安)和遼寧安東(今丹東)兩地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1951年4月12日 回國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擔任朝鮮西海岸防禦及搶修機場任務,11月參加西朝鮮灣渡海攻島作戰。 1955年4月19日 回國。
在朝時間最短的部隊:
誌願軍第36軍、37軍於 1951年9月7日 由遼寧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入朝,主要擔負機場的搶修、維護和警戒任務。 1951年11月30日 回國,在朝時間不足3個月。
抗美援朝秘聞(2)最早報道“奇襲白虎團”的人是誰?
國內,“奇襲白虎團”戰鬥聞名遐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期幾乎耳熟能詳、婦孺皆知。但是,多年來沒有人知道誰是第一個報道奇襲“白虎團”的人。其實,第一個報道“奇襲白虎團”的“戰地記者”,就是目前默默無聞生活在煙台郊區的王程遠老人。
總攻6小時後編發號外
2008年9月6日上午,筆者專程趕到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通海路新華小村,采訪當年第一個報道奇襲白虎團的“戰地記者”王程遠先生。時年79歲的老人侃侃而談,向筆者透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王程遠老人首先向記者介紹了他的經曆。王程遠1930年出生於山東省牟平縣寧海鎮西油坊村一個農村家庭。1 9 4 9 年考入華北軍政大學,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提前結業被分配到誌願軍68軍203師任通訊幹事。入朝後,因為他能寫會畫,被委任為203師《戰地傳單》報記者、編輯兼社長,奉命出版八開油印小報,報道國內重大時事、本師戰況和英雄事跡。小報編輯部共3個人,除他之外,還有一個人負責刻蠟紙兼收發,一個人負責收發記錄電訊稿件。小報兩至三天出版一期,每期印刷100份左右,發到連一級。在朝鮮期間,大約出版百期左右。
1953年6月,中朝方麵與聯合國軍已基本達成停戰協議框架。然而,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肆意破壞和談,並把“王牌”部隊首都師放在金城前沿,且不斷越過“三八”線進行挑釁。7月13日晚9時,誌願軍向南朝鮮盤踞的陣地發起猛烈進攻。王程遠所在的203師負責攻殲號稱“白虎團”的南朝鮮首都師第一團。師黨委決定:由607團組成一支化裝奇襲小分隊,配屬609團“穿插營”,在我軍發起總攻炮火並占領敵人前沿表麵陣地後,乘敵人龜縮在掩體內,直插“白虎團”團部,搗毀指揮中樞,以配合大部隊全線發起進攻。“白虎團”原稱首都師第一團,因為戰功卓著,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親自授予該團“白虎團”稱號,並贈於“虎頭旗”一麵。
王程遠說,607團團首長在挑選奇襲小分隊隊長時,首先想到了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此人忠誠老練,藝高膽大,完全勝任。楊育才又在偵察排挑選了10名智勇雙全的偵察員,並配上了兩名朝鮮族聯絡員做翻譯。戰前,化襲班的組成由團政委蘇克負責,具體訓練由偵察股長趙士君負責。他們做了幾個晝夜的模擬演練,最後楊育才化裝成美軍少尉,聯絡員韓淡年化裝成南朝鮮軍少尉小隊長,其他的隊員都化裝成南朝鮮士兵。總攻擊的炮火打響後,楊育才率小分隊於零時左右冒雨越過敵人前沿陣地,直奔“白虎團”團部。
當天晚上,師政治部的同誌沒有一個人休息,一直等待前方的消息。 7月14日淩晨3時,前方傳來消息說,淩晨2時,“白虎團”團部被奇襲小分隊徹底搗毀,敵團長被擊斃,“白虎團”團部已經被搗垮了。王程遠當即將前線傳來的重大喜訊編成“號外”,其中最主要的一篇就是題為《偵察英雄楊育才,化裝奇襲創奇跡》的報道。
冒險采訪“白虎團”團部
14日淩晨7時左右,王程遠編完“號外”後意猶未盡,便請示203師政治部主任惠世榮,想到前線考察采訪。經領導同意,他在偵察員老張的陪同下,與攝影記者謝禮廊一道,沿奇襲小分隊當時的出發路線,一路上躲過敵機十幾次低空轟炸,終於在中午12時前到達“白虎團”團部。途中發現415公路兩側有10多輛被炸毀的敵人汽車,但都不在一起,其中二青洞附近的路口就有四五輛,
敵“白虎團”團部設在山穀間一處開闊地帶,坐北朝南,有一排木結構房屋。他們趕到時發現,房子玻璃都被震碎,地上都是一攤一攤的血跡。在敵人的團部裏,還發現了“虎頭旗”的旗框,但旗子已經沒有了。
後來了解到,這麵旗子是奇襲小分隊的戰士李誌最先拿到手的,後來交給楊育才,楊育才又交給包月祿保管帶回。趙順合帶的一個小組負責打敵人警衛排,因為穿著敵人的服裝,打得非常順手。奇襲小分隊在穿插途中,曾遇到敵人的增援車隊,他們沒有戀戰,而是連打帶衝趁亂混過去。王程遠等人還在敵人的夥房裏看到很多罐頭,甚至還有米飯、牛奶罐頭。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實地采訪,下午2時返回。他們在采訪途中還發現,敵人彈藥庫也被他們自己的飛機炸壞了,因為敵人擔心這些彈藥會落到誌願軍手裏。這次現場采訪,王程遠唯一遺憾的是沒有遇到小分隊的人。
回來後,他分別采訪了楊育才和偵察員、聯絡員。當時采訪時,他把整個化襲班的人都集中在一塊,惟獨缺少趙順合,當時還以為他失蹤了。這個班的戰士有的不大喜歡講話,主要都是楊育才、李培祿、李誌、包月祿等幾個人講。韓淡年和金大柱兩個聯絡員是單獨采訪的,主要是韓淡年講。據他們介紹,小分隊撲到二清洞以後分成3個組,李培祿班長和李誌、趙順合各帶一個組。采訪過後,當年8月份,他寫了一篇2000多字的通訊稿件,名為《奇襲李偽首都師團指揮所》,發表在 1953年10月5日 的《人民日報》上。《誌願軍報》當年7月末也以《奇襲李偽軍團指揮所》為題先行發表。1954年停戰一周年之際,他完成了1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奇襲》,1956年發表在《解放軍報》上。
戰後撰寫長篇紀實文學
1955年,王程遠隨部隊回國。《誌願軍英雄傳》撰寫組領導把他調入編輯組,經過3個多月的專心寫作,完成了6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奇襲白虎團》。此稿被收編在《誌願軍英雄傳》第三輯上,195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1957年5月,長春電影製片廠兩位負責同誌登門拜訪,約請王程遠把《奇襲白虎團》改編成電影劇本。王程遠爽快地答應了。但是,兩個月後“反右”運動開始,王程遠因為提了一些意見被批鬥,電影劇本的事就擱了下來。
王程遠回國後在203師政治部擔任政治助理員,1958年9月,因受到牽連被劃為右派,遣送到山東壽光縣清水泊勞動教養,後調萊蕪鋼鐵廠,1961年摘帽安排當職工,1961年底下放回家當農民。1978年恢複名譽和黨籍,安排到牟平新華書店工作,定行政18級。1982年4月份辦理離休手續,享受副處級待遇。
王程遠說,1995年前後,牟平廣播電視局副局長肖軍前來采訪他,並通過牟平電視台報道了他的經曆。1996年,肖軍又領著煙台日報的一個編輯來他家采訪,寫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在煙台日報發表,後被國內某些報刊轉載。大約是2002年,青島膠縣外事局一位女同誌看到報刊轉載的消息後前來采訪,據說她寫的文章也發表了,但不知刊發在什麽地方。筆者是第四個采訪他的人,王程遠說,除此之外,他再沒有接受過其他人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