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發生在鴨綠江彼岸的那場戰爭,曾經令世界為之深深震動,也對新中國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對這場戰爭,作為中方的最高統帥的毛澤東有著許多重要的指示、精辟的論述,這些指示與論述,對於教育全國人民、統一全黨思想,對於贏得戰爭的勝利,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深遠的政治影響。
“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借朝鮮內戰之機實行武裝幹涉,無理侵入我國領土台灣,隨後又越“三八線”,將戰火擴大到鴨綠江邊。我國的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受到嚴重的威脅。剛滿周歲的新中國,敢不敢、能不能迎戰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這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
毛澤東堅決主張出兵支援朝鮮。他是從全球戰略的高度,從中朝兩國唇齒相依的關係,從我國人民的根本的長遠的利益考慮這個問題。1950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明確表示:“台灣一定要收回,朝鮮必須幫助。”他還說:“如果美帝得勝,他就會得意,他就會威脅我。我們對朝鮮的幫助,要以誌願軍的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選擇。仗打起來以後,有短打,也有長打,還有大打,打原子彈。打原子彈,我們沒有,隻好讓他打,我們還是打手榴彈。但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8月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9次會議上,毛澤東進一步闡明他的意見。他說:“對於朝鮮人民,我們需要給以幫助鼓勵。朝鮮人民對於中國革命是有很大幫助的。中國革命的幾個階段,都有他們的幫助。現在美軍已經增援了他的部隊,戰爭的持久性也就隨之增加了。朝鮮戰爭持久了,不如速決的好。但持久了更可教育朝鮮的人民和世界的人民。他在朝鮮已經幹起來了,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幹起來,他什麽都可能幹起來……我們不準備就不好。我們要準備戰爭打起來的時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長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彈。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準備你打原子彈。我們是不要你打的。你一定要打,就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
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老朋友王季範和周世釗,針對後者的疑慮,毛澤東說:“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麵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1951年10月23日,在抗美援朝進行了一年後,毛澤東又一次談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和正義性,他說:“我們不要去侵犯任何國家,我們隻是反對帝國主義者對於我國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國軍隊占領我國的台灣,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和美國軍隊作戰的。但是,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全國人民都已明白這種必要性和正義性。”
毛澤東這些論述充分說明戰爭是美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進行抗美援朝是必要的、正義的。
“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
既然要抗美援朝,有無取勝把握,在當時是頗受人們關注的問題。眾所周知,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除了裝備大量的飛機、大炮、坦克、軍艦之外,它的武器庫中還有一張令人生畏的王牌--原子彈。麵對美國的核訛詐,不少人對戰爭的前景憂心忡忡。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科學地分析美國的長處與短處,以增強人們打敗美帝國主義侵略的信心。
8月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9次會議上,毛澤東指出:“美帝是有許多困難的,內部爭吵,外部也不一致。美帝在軍事上隻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劫有三個弱點,合起來就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線太遠,要隔兩個大洋(大西洋、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不如德、日軍隊。美帝是不可怕的,但是美帝也可能亂來,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充分估計到。”
在同王季範和周世釗的談話中,毛澤東也說:“你們都知道,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誌願軍出國,雖然是有人不同意的,他們認為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我和中央一些同誌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製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我們估計,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它的鋼鐵多、飛機大炮多,是它唯一的優勢。但它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多,到處樹敵,到處設防,兵源不足,是一短;遠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為侵略而戰,師出無名,士氣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傷;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我們要進行持久戰,一步一步消滅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傷亡,它一天不撤退,我們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這樣一來,它就傷亡多,受不了,到那時,它就隻好心甘情願地進行和平解決。隻要它願意和平解決,我們就可以結束戰爭,我們原來是要和平的。”
要使別人堅定,首先自己要堅定。毛澤東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和魄力,進行科學的分析,說服一些對出兵朝鮮心存疑慮的中央領導同誌,使全黨上下達成共識,團結一致,堅定信心,從而解決了出兵朝鮮的戰略決策問題。
“這麽一翻,那麽一翻,最後還是決定了”
經曆了長期戰爭生涯的毛澤東深深懂得“出兵”二字的分量,也深知“戰爭”意味著什麽。因此,反覆權衡,慎之又慎。毛澤東認真聽取各種不同意見,讓大家擺足出兵的不利條件,對入朝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作了充分估計和分析。他認為,我們確有困難,出兵確要冒很大風險,一些同誌不主張出兵,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是個大國,不打過去,見死不救,總不行。他手上拿著金日成的電報很動情地說:“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危急,我們站在旁邊看,怎樣說,心裏也難過。”
出兵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是毛澤東一生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20年以後的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周恩來會見金日成時,共同回憶了這段曲折的決策過程。
毛澤東說:“那個時候,我們雖然擺了5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麽一翻,那麽一翻,嗯!最後還是決定了。你不幫助,怎麽辦啊?不僅你們沒有發言權,我們也沒有發言權了啊!過去我曾經同跟著你們軍隊到過南朝鮮的中國新聞記者談過話。我問他:究竟美國的炮火和空軍殺傷力哪個大?據他說,主要殺傷力還不是空軍,還是陸軍。我說這樣就好辦了,因為我們沒有空軍哪,有的隻是陸軍啊。再有呢,那無非是進去了又被美國人趕了出來。那我總進去跟你打過一回了吧。被你們趕出來回到鴨綠江以西,那以後你美國人占領了鴨綠江以東,他總是不放心的,我們總還可以進去嘛,以後我們兩家合起來組織遊擊隊再可以鑽進去占領鴨綠江以東嘛。你如果按兵不動,以後就沒有理由了嘛!”
毛澤東還說:“事情總是這麽彎彎曲曲的。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史達林也就泄了氣了,說:算了吧!後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了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說:“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援我們。”
毛澤東說:“我們隻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
周恩來說:“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讚成了,以後史達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援,空軍隻能到鴨綠江邊。”
毛澤東說:“最後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
這個談話記錄,說明毛澤東和當時的中央政治局關於出兵朝鮮的決策是何等艱難!對於抗美援朝的決策,彭德懷曾作過這樣的評價:“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曆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
“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
“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是激發軍隊士氣、保障戰爭勝利的基礎。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領導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不斷以弱勝強,戰勝國內外強敵,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十分重視人民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的發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麵臨的對手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美國,毛澤東更加注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中指出,必須“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1951年1月19日,他又指示:“中朝兩國同誌要親如兄弟般的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的敵人奮鬥到底。中國同誌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員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隻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後勝利就一定會得到。”毛澤東的指示迅速傳達到各入朝參戰部隊,並得到認真的執行,從而加強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為打敗美帝國主義奠定了政治基礎。一位誌願軍戰士這樣回憶:“聽到毛主席的這些指導我們赴朝作戰的重要指示,當時我是多麽興奮、多麽激動啊!我利用行軍的間隙時間,把毛主席的指示一字一句地寫在小本子上,稍有時間,我總要看上幾遍,盡管早已背熟了,可我還是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和同誌們一樣,決心牢記毛主席的諄諄教誨,無論走到哪,打到哪,都堅決按照毛主席指示辦事,因為這就是我們赴朝作戰的偉大方針和‘勝利的政治基礎’啊!”
“把國際主義跟愛國主義結合起來,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朝鮮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及時地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指出:“帝國主義者的侵略野心是無止境的”,“他們的陰謀絕對不止於摧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他們要吞並朝鮮,他們要侵略中國,他們要統治亞洲,他們要征服世界”;“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隻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救鄰即自救,保衛祖國必須支援朝鮮人民。”因此,中國“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把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在當時極大地發揮了政治動員的作用。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周恩來會見金日成時,曾談到這個口號的重要作用。
毛澤東說:“那些人有百分之二十的戰士、幹部是積極的、願意打的。這是根據他們當時的調查。動員了以後,他們作了一個調查,說有百分之二十的戰士、幹部是願意打的,有百分之二十是不願意打的。”
周恩來插話:“那是在開始的時候。”
毛澤東說:“除了這百分之四十,還有百分之六十,是打可以,不打也可以,隨大流。我說這就可以了嘛,因為有百分之六十可以隨大流,可以讚成打,再加上百分之二十願打的,這不是百分之八十了嗎?就可以打了嘛。又把國際主義跟愛國主義結合起來,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你如果不提‘保家衛國’,他也不讚成啊。他說,隻為了朝鮮人,不為中國人還行啊?所以我說,是為了保家衛國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衛國,要到那個地方去保、那個地方去衛。”
金日成表示讚成:“是的。當時提出這個口號很好,很正確。”
毛澤東說:“你不去支援朝鮮人民保衛朝鮮,還能保自己的家,衛自己的國?這樣戰士就理解了。”
“零敲牛皮糖”:製敵死命的法寶
經過第一、二、三次戰役的戰略進攻,又經曆了第四次戰役的積極防禦,在中朝軍隊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的反覆較量中,毛澤東對朝鮮戰爭的規律的認識逐步加深,準備長期作戰的思想更加明確。他對抗美援朝戰爭總的指導方針,被概括為“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
1951年5月26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曆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式師,甚至一個團,都很難達到殲滅任務。這是因為美軍在現時還有頗強的戰鬥意誌和自信心。為了打落敵人的這種自信心以達到最後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隻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這是毛澤東對誌願軍所進行的持久陣地戰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他還有個通俗的說法,就是“零敲牛皮糖”。實踐證明:這是“製敵死命”的一個法寶。
在上甘嶺一戰成名的誌願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在總結上甘嶺戰役勝利的原因時,也指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主席英明的戰略指導思想的勝利,是誌司、兵團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禦”方針的勝利。五次戰役後,我們落實毛主席的指示“零敲牛皮糖”,不斷地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爭取時間。毛主席的這個指示通過實踐證明是很英明的,特別是在1952年以後,朝鮮戰場上不斷成排、成連、成營地殲滅敵人,不僅從實力上削弱了敵人,更從心理上威懾了敵人,為上甘嶺戰役取得全勝奠定了基礎。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
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朝鮮人民一起,以劣勢裝備戰勝了優勢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鮮停戰終於實現了。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毛澤東對抗美援朝戰爭做了總結,他首先闡述了勝利的原因。他說: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麽得來的呢?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於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
我們同美帝國主義這樣的敵人作戰,他們的武器比我們強許多倍,而我們能夠打勝,迫使他們不能不和下來。為什麽能夠和下來呢?
第一,軍事方麵,美國侵略者處於不利狀態,挨打狀態。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夏季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作戰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線稱為銅牆鐵壁。在我們這方麵,確實是銅牆鐵壁。我們的戰士和幹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劫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麽靈活。他們的戰線不鞏固,並不是銅牆鐵壁。我們方麵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後來是能不能守,再後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後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越強。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一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麵21公裏的陣地,能夠集中發射幾十萬發炮彈,能夠打進去18公裏。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麵,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
第三,經濟方麵,敵人在侵朝戰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
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剛才大家講到領導這個因素,我說領導是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幹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麽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後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麵丟炸彈,我們在下麵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隻要大家想辦法,並不是那麽了不起。
毛澤東最後說:“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這是毛澤東對抗美援朝勝利原因最精辟的總結,也是對中國革命與建設規律的高度概括。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隻要堅持這兩點,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毛澤東還總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他說: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瀋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33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麽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由於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這個的講話中,毛澤東還非常自信地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國人民有這麽一條:和平是讚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幹。我們有人民的支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裏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毛澤東的這番話說出了中國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堅強決心。
經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中國人民更加自信。我們愛好和平,但也不懼怕戰爭。倘若帝國主義膽敢將戰爭強加於我,一定讓它有來無回!
“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來源:福建黨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