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心中的“神壇”:紀念偉大導師毛主席誕辰116周年

(2010-01-02 20:19:13) 下一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心中的“神壇”:紀念偉大導師毛主席誕辰116周年

雲淡水暖


據說,“作為曠古絕世的偉人,毛澤東被無數文人墨客謳歌過。但因寫毛澤東而一舉成名的,恐怕要數權延赤。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作品讓偉人走下了神壇,卻使自己走上了被告席。”(《中華讀書報》1999年),的確,1989年,時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員的權延赤所著的《走下神壇的毛澤東》著實火了一把,但是,權先生後來被兩個人起訴了,一位是毛主席原來的衛士長李銀橋,一位是著有《東行漫記》的河北作家閻濤。

據《中華讀書報》報道,閻濤先生認為,權庭赤先生對其所著《東行漫記》在“…《走下神壇的毛澤東》大段生搬5處,抄原話18處,共抄襲38610字;《走向神壇的毛澤東》大段生搬2處,抄原話23處,共抄襲35259字…”。這兩個官司都已經成為過去。其中“名人李銀橋、權延赤之間兩年多的爭執終於有了結果:法院日前決定公開刊登終審判決書,並認定這是權延赤向李銀橋道歉的一種方式。”(《勞動報》2001年)

但是,草民以為,權庭赤先生用“神壇”二字,提出了一個命題:毛澤東主席真的走上過“神壇”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拋開宗教概念上的“神壇”,如果把現在所流行的偶像崇拜也算是一種“神”的話,那可以說大大小小的“神壇”多了去了。比如,媒體上說過有的小青年像著了魔似的崇拜某位明星歌手,滿屋子貼滿了人家的照片,凡是與人家有關的產品如T恤之類見一樣買一樣,搞得家貧如洗還是癡心不改,這就可以叫做一種“神化”的崇拜了。

如果把敬仰、崇拜毛主席的現象姑且稱其為“走上神壇”,那麽,是不是也可以把去敬仰、去崇拜的現象稱其為“走下神壇”。有趣的是,這種敬仰和崇拜,有一個悄然變化的過程,《湖南日報》2009年9月1日有一篇報道《韶山:萬眾心儀》,報道中說:

“1951年,韶山毛澤東同誌舊居正式對外開放。1953年至1963年10年間,到韶山參觀者共達40餘萬人,年平均4萬人左右。1959年也就是毛澤東回韶山的那一年,有4.77萬人參觀了韶山。從1964年開始,到韶山參觀的人數迅速增長,當年達到7.46萬人,次年突破20萬,1966年更劇增到290萬。1977年後,‘韶山熱’開始降溫。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來韶山參觀的人數又逐年增多。特別是近幾年,海內外遊客對韶山的關注迅速升溫。”

應該注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來韶山參觀的人數又逐年增多”,是與一股去崇拜、去敬仰的風氣的日益活躍直至熾熱同步的,而且,是在這些以海內外所謂“精英階層”為主體的非崇拜、非敬仰群體的以哭訴、“理性”、“真話”為武器的強大的話語權中同步的。

比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寫到“我回國的時候,經常聽到司機發牢騷、罵娘,說改革怎麽樣怎麽樣,很多人都在車裏掛了以前領導人(毛主席)的像。有好幾次在出租車上我都跟他們講,你呀要是認為今天的中國不如改革以前的中國的話,你知道不知道,過去你有開出租車的機會嗎?那時候賣幾個雞蛋都是投機倒把,就會被抓起來。你這樣把革命領袖的像當菩薩掛著‘避邪’,更會拖去被專政八年、十年!”(《經濟觀察報》2005年11月14日)

但是沒有辦法的是,知識精英們恐怕沒有意識到,這種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哭訴、“理性”、“真話”,極有可能從反麵起到了“神化”的作用,在這個群體的嘴裏,毛澤東主席簡直是個無所不能的、無所不在的超自然存在,他們的一切負麵體驗、一切苦痛,都是這個超自然的存在造成的。比如,丁學良教授嘴裏的“那時候賣幾個雞蛋都是投機倒把,就會被抓起來”,就極為神奇,因為草民在“那時候”買雞蛋是自由自在地在集市上與農民侃價的,何至於“神化”到因為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政策會賣幾個雞蛋都“就會被抓起來”?誰“抓”?誰管飯?

但是,毛澤東時代的“神”好像又確乎存在著,央視在國慶60周年的係列節目中,有一則關於泉州“惠女水庫”的故事,據《東南日報》報道,惠女水庫“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結合防洪、供水、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泉州市第二大水庫。”、“由惠安縣當時的飛躍、上遊、紅旗和東紅四個公社聯合興建。承擔建壩任務的1.5萬人中,婦女占85%以上,她們當中年紀大的五六十歲,最小的隻有十五六歲。…民眾自帶工具和幹糧,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為了表彰惠安婦女建設水庫的功績,1959年水庫更名為‘惠女水庫’。”(“惠女水庫:那些不能忘懷的感動”)

在央視的節目中,一位當年的水庫修建者,上了年紀的老阿婆,指著牆上的照片、獎旗說,當年她們以一種如今看來不可想象的獻身精神在勞動,那位阿婆說,她們就是獻出生命也是“心甘情願”的(大意)。《東南早報》還以“毛主席接見的惠女水庫‘鐵娘子’”為題報道說“半個世紀前,20歲的楊亞賞進京參加民兵代表大會並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爭取下一次再來見您。’當晚,她在日記中寫道。”,值得指出的是,惠女水庫修建於1958年,竣工於1960年,至今仍然是當地的主要水源。惠安女說“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爭取下一次再來見您(毛主席)。”,這是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建立在崇拜、敬仰基礎上的“神壇”?

前幾周某天央視還播送過一個關於克拉瑪依油田的訪談節目,節目中幾位維族歌手演唱了那首著名的《克拉瑪依之歌》,聽到一個老大媽聲淚俱下地在講當年的艱苦,看到觀眾席上的小青年們聽得抹眼抹淚的,說到當年太苦,她們都是當了母親的人,丈夫們哭著求她們別幹了,家裏不缺她們掙的那點錢。那位大媽流著眼淚說,她們當年隻有20幾元(大意)工資,但她們不是為別的,因為“我們也是油田的主人!”,要體現作為主人的責任和貢獻。

想象一下,當一個偉人領導下的時代,能夠令這些極為普通的勞動者感到自己是“主人”,而這個“主人”並不是“老爺”,更不是“弱勢群體”,而心甘情願地去奮鬥、去吃苦、去奉獻的時候,以今日的現狀,今日的標準,算不算得是“神”?“人民萬歲”、“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主席語),這種把人民當“神”的理念,換來人民群眾心中的神聖的評價,是不是一種“神壇”?而且,這種精神財富的感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是無法完全“去”掉的。

曆史一直在,還將繼續在各種各樣的嘈雜中、喧囂中反複地非崇拜、非敬仰,這並不奇怪,有人因之將這個當作一種事業,有人因此還財源滾滾。

12月26日的起點即將開始,“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6周年紀念日,…本次紀念活動將以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籃•萬人同唱東方紅、萬人長跑、萬人同吃福壽麵等活動為主。其中,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籃•萬人同唱東方紅活動,將於12月26日上午8:00—8:30在韶山毛澤東廣場舉行,由湖南衛視現場直播。”(《湖南在線》“紀念毛澤東誕辰116周年 韶山萬人再唱《東方紅》”)。

而毛主席本人、毛澤東思想的被“圖騰化”,已經是一個潮流,一種慣例。已經一種一脈相承的時代事物,新中國60周年遊行隊伍最前列的“毛澤東思想萬歲”方陣,伴隨著千人合唱團以行進速度演唱《東方紅》的節奏氣勢磅礴地前進,“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可以聽到畫麵內各種背景音中最熱烈的掌聲,一種神聖和敬意,油然而起。

媒體說,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通往韶山的公路都擁擠非常,行車緩慢,“在韶山核心景區內,毛澤東廣場上人山人海,毛澤東遺物館等景點門口排起長龍。毛澤東故居前,兩隊等待進場的遊客隊伍甚至蜿蜒過清水塘直到小路。”(張家界網)、“來自陝西渭南的劉先生說,…他們這一代人,對毛主席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特別懷念他。一路走來,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在毛澤東銅像廣場,劉先生獻上早已準備好的鮮花,虔誠地向毛澤東銅像深深三鞠躬,眼裏淚光閃爍。”(《湖南日報》“韶山:萬眾心儀”)

如果要說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神壇”,這就是人們心中的“神壇”,您已經再上“神壇”,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下”過“神壇”。
 
 
 
 
 
 
 
 
 
 
 
 
 
 
 
 
 
 
 
 
 
 
 
 
 
 
 
 
 
 
 
 
 
 
 
 
 
 
 
 
 
 
 
 
 
 
 
 
 
 
 
 
 
 
 
 
 
 
 
 
 
 
 
 
 
 
 
 
 
 
 
 
 
 
 
 
 
 
 
 
 
 
 
 
 
 
 
 
 
 
 
 
 
 
 
 
 
 
 
 
 
 
 
 
 
 
 
 
 
 
 
 
 
 
 
 
 
 
 
 
 
 
 
 
 

更多作品級別:一級士官等級3等級3等級3積分:246

頂!

 

 

 

順便問候樓上的媽媽!


更多作品級別:一級士官等級3等級3等級3積分:247
打錯了,是問候1樓的媽媽,對不起樓上的。

更多作品勳章:版麵先鋒勳章級別:大元帥等級20等級20積分:20973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