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倩妹有問,和尚焉能不答?就說說“專氣至柔,能嬰兒乎”!
喜見美眉由學佛而入道,思考很深興趣很濃,就此料想今後還會再有論道機會,故曰“其一” :)
【討論正文】
以唐智深的狂禪派眼光看,“能嬰兒乎”是不必甚至是不可過度解讀的。
請賢弟注意於這四個字:專氣至柔 :)
老子提倡向嬰兒學習的,不是別的,就隻是這個專氣至柔。
什麽叫專氣至柔呢?無糾結無衝突之謂也。請三弟試感受此意象!
專氣者,無糾結,無衝突,因而柔與和。
無糾結無衝突,因而柔。要做到的話,隻有兩種情況下可能:
一是空。嬰兒之天真無智,在古人看來是專氣至柔了;但這個嬰兒態,混沌不開,並非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人人都有過的,可又是人人都走過了的。
由嬰兒成長起來,腦子裏裝了智識,裝了價值觀。為有為,生產生活實踐。萬物並作,萬類霜天競自由。。。必須地!
所以,空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行的。空相不可著,著也著不了!作態作勢要否定一切建構的為反而反,那是妖孽作怪一時 :P
二是化。 腦子裏有了內容,伸展天性踏實做人,是無可指責的,是不該被壓製和否定的。而一切的宗教和修煉,無非修的就是個當世,就是為了個身心知行等等的無糾結無衝突啊。
怎麽做到呢?對人對己的慈悲,有容,達到化境,由此做到無糾結無衝突。
聯想我中華文化與文明數千年綿延不絕,也是因為寬厚有容。近日聽講:西人之國傳統上就是種族之界;中國因文化文明而包容超越了種族概念 (C-SPAN)
專氣至柔能嬰兒乎?這個修煉,不可強矯,強矯正是違背於道!王守仁當年尋訪名師,與一傳說中的得道高僧論道很久(數年數月?),問及高僧是否想媽媽,高僧哭了。高僧很為自己修煉一生之後還保留俗世人性而羞愧。(你想象這高僧多少衝突多少糾結!柔不了!需要多少意誌力的剛硬!一歎~)
【王由此悟出:人性即天理!而朱熹的理學是“吃人”的。這是題外話 :)】
三弟明鑒:我們切切不可給自己都設置理學的框框。不是隻有嬰兒能專氣至柔!
腦子裏麵裝過了智識,在世間踏實做人,也不失堅守的立場的,如果能夠做到內心無糾結無衝突,有容而化,溫柔和煦,才是難能可貴,才能利己利人的。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