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寶寶的便便

(2010-02-17 16:55:10) 下一個

嬰幼兒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嬰兒之外,顏色均為黃色或淡黃色,外形為軟長條或膏狀,均勻一致,不帶膿血、粘液、泡沫。與此相反,患病之後的孩子的糞便就會有所變化。家長應善於觀察和比較,從中發現問題並且盡快加以解決。

1.蛋花樣便。如果出現蛋花樣便,則最大可能為消化係統不正常,如消化不良導致的腸炎,等等。這種糞便伴隨著多便(每天排5次以上),糞有酸臭味,並且含有少量粘液。

2水樣便。出現水樣便,多數原因是得了秋季腹瀉,學名為輪狀病毒性腸炎。這時,患兒就會排出淡黃色的水樣便或者白色水樣便,與上述情況不同,患兒便次少,但數量相對較多,無腥臭味。患兒可伴有發熱、咳、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3.海水樣便。糞便呈暗綠色,如海水樣。出現這種糞便的原因,可能是嬰兒患了膜性腸炎。腹瀉次數頻而且量也較多,並且帶有腐敗臭味,其中還會包括膜樣組織和粘液。如果患兒的發病較急,並伴有嘔吐和高熱現象,則可能出現脫水,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必須迅速送到醫院進行急救。

4.米泔水樣便。如果嬰兒的糞便如同米泔水樣,且次數較多,則要考慮到霍亂或者副霍亂。霍亂和副霍亂起病較急,伴有頻繁的嘔吐,會出現脫水、肌肉痙攣疼痛和循環衰竭症狀,十分危險。出現這種狀況,要立即把孩子送入醫院搶救。

5.泡沫便。這種便呈棕黃色水樣,帶有大量泡沫,並且有強烈的酸味。這是由於嬰兒吃了過多的澱粉類食物,例如米糊、蛋糕等,由於細菌的作用,腸內發酵產生了較多的二氧化碳氣所造成的。這些氣體造成腸部蠕動而發生腹瀉。

6.豆腐渣樣便。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嬰幼兒,常排出黃色帶粘液的便,有時排豆腐渣樣便。

7.粘液便。嬰幼兒糞便中混有膿血和粘液,可見於致病性大腸杆菌腸炎、結腸炎或慢性細菌性痢疾

8.膿血粘液便。嬰幼兒的糞便中混有膿血和粘液,這說明可能孩子患有細菌性痢疾。此時,患病兒的排便次數多而量並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還伴有高熱和驚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9.鮮血便。糞便表麵或大便之後附有鮮血,或便末滴血,這可能為肛裂,或者直腸息肉造成的。

10.果醬樣便。大便為血和粘液混合的紅色粘凍樣糞便,常見於阿米巴痢疾和腸套疊。後者為510個月的嬰兒常得的急腹症,除了排果醬樣大便(其中大便質較少),還伴有陣發性哭鬧。因為患兒腹痛,嬰兒反複嘔吐,有時會出現休克樣的麵容。

11.血水樣便。大便呈棕色血水便,如紅豆湯樣,多見於嬰幼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患兒常出現腹痛、嘔吐、高燒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狀。

12.暗紅色血便、柏油樣便。大便暗紅或漆黑如柏油狀,又稱為黑便,提示我們嬰兒的上腸胃道可能大量出血,其原因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美克氏憩室炎引起的出血。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立即送患兒去醫院診斷和治療。

13.白陶土樣便。患兒的糞便如白色土樣,原因是膽道部分發生梗阻,以致於膽汁不能進入腸道,結果膽紅素代謝產物膽綠素和膽原不能形成,糞便就不能成為正常的淡黃色,呈現為白陶土樣甚至石灰樣(膽完全梗阻),這是十分危險的。家長要立即帶孩子到急救中心去搶救。

14.脂肪便。膽汁和胰液能夠幫助脂肪消化與吸收。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過多,嬰幼兒的膽、肝、胰腺機能出現障礙,食物中的脂肪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和吸收,就會出現脂肪性腹瀉,這樣,每次排便量很多,呈灰白色糊狀或液狀,外觀如同奶油,具有油光色彩。同時,脂肪便還有腐臭味。

大便的外觀是了解嬰幼兒消化係統功能的窗口,家長應通過對嬰幼兒大便的觀察,初步判斷孩子是否有疾病,以便早期發現,及時診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