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冰的博客

壞人總能找到武器,不管是槍還是匕首.在中國,目前治安管理條理(或類似法規)把稍大一點的刀都定義為凶器,實際是束縛了老百姓的手腳.強調見義勇為,可所有的見義勇為者幾乎都是赤手空拳,最後不死即傷.持槍權在中國不現實,因為社會矛盾太激烈,真要擁槍,估計馬上就會烽
正文

再論薄的動機和中央的動機

(2012-03-20 19:26:19) 下一個

王立軍事件突發至今, 我的思想也經曆了一波三折. 開始, 我直覺認為, 這是政治鬥爭. 29日我在時勢述評發了一篇博文"薄的動機和中央的動機",主要觀點如下


1. 薄的打黑,可能確實存在不和程序的地方, 這是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都難以避免的現實. 但它給了重慶"全國最安全城市"的實實在在的稱號, 這是老百姓最歡迎的. 可能有個別"黑老大"是被冤枉的, 但相信絕不會是大部分. 想想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的欺行霸市, 盜匪橫行(廣東是重災區), 當無數的普通老百姓被打, 被殺, 不要說什麽程序正義, 他們可能連什麽是程序都不知道, 他們在還根本見不到任何程序的時候就已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那麽是保護廣大老百姓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還是保護少數富豪的程序正義, 如何取舍? 不錯, 程序正義也適用於普通老百姓,沒有程序正義,老百姓也會受傷害. 但中國目前真正的程序正義, 還沒有整體環境的基礎. 它是一個美好的目標, 但不是一個可把握的現實..


2. 不管薄的私德如何, 動機如何, 薄在重慶的作為有目共睹.唱紅隻是招牌麵子, 打黑,民生,共富才是裏子, 也是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受到擁護的政績,也是走出中國目前社會困境,化解社會矛盾,避免暴力革命發生的可能途徑,也是挽救中國共產黨,保持和平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不管王有沒有問題, 在十八大前夕這個時候中紀委要動王立軍,無論如何對薄的傷害最大, 這是白癡都懂的道理. 但中紀委還是動了. 而且是逼薄動手.這充分表現出中國政治現狀的冠冕堂皇和厚顏無恥.高層已經罔顧什麽是國家前途, 完全陷入政治鬥爭, 權利鬥爭的泥潭


但後來, 兩會召開, 期間薄雖然時有落漠表情,但總體狀態不錯. 而周永康, 賀國強對重慶的表態, 特別是重慶開放日的狀況, 更是讓我感覺鼓舞. 這個鼓舞不單是為薄熙來個人,甚至不單是為重慶實踐而發. 而是為我們黨中央, 為九常委, 為領導核心具有的開明務實的政治理念, 開放寬廣的政治胸懷而感到高興. 甚至從心底生出愧疚, 覺得自己以前的言論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14 ,溫家寶記者招待會, 以三個小時的鋪墊, 終於等來了對重慶表態的機會.這篇講話對重慶在薄的領導下所取得的不同凡響的成績和進步之字不提, 卻蠻橫地扣上一頂文革大大帽子, 要求薄反思. 批評之意溢於言表. 當時我寫下了如下評論:


在中央調查小組正式結論出來之前,對沒有調查清楚的事件作出這樣帶有強烈傾向性的講話, 不但違背組織原則, 而且暴露出其個人的明顯好惡. 作為一個大國總理, 官場老宦, 這種有悖常理的舉動, 難以用失誤, 不成熟等等來解釋. 如果大家注意到此次記者招待會可能是溫卸任前最後一次公開的, 層次最高的露麵機會, 那麽就不難看出, 唯一的理由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優勢, 先發製人, 試圖製造輿論, 挾輿論進而影響中央的調查和結論.  通過這一幕, 也完全暴露出溫對重慶模式的看法, 對薄本人的厭惡. 這種情緒化的表現可能出於兩點因素:


1.  溫是權貴官僚資本主義的代表, 是當前既得利益集團的保護傘. 其經濟立場決定了他對重慶民生共富等等涉及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基本價值觀的否定. 重慶實踐深得人心, 直接批判,無疑將自己處於人民利益對立麵的麵目暴露無遺. 因此, 才拉虎皮扯大旗, [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重新抬出來作為尚方寶劍. 好象一劍在手,就可以萬世獨尊. 其實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確是我黨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獻, 但它隻是一個階段性文獻, 而決不是萬世不移的真理. 它有其進步的一麵, 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同樣需要揚棄. 可歎這樣一篇決議20多年後竟被我們的溫相拿來做打人的大棒, 而且打那指那, . 重慶發展與文革風馬牛不相及. 這不過是所謂普世精英們別有用心扣上的大帽子. 而溫竟拿來作為處理薄的依據, 這種動輒上綱上線, 欲加之罪, 正是典型的文革遺風. 可以看出, 不管溫口口聲聲如何告白, 其階級立場, 昭然若揭. 其為誰人代言, 何需多論?


1.       溫多年來一直以人民的兒子自居. 周遊全國訪貧問苦, 此點可說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總理中的翹楚. 淚灑一切出事現場, 誓言定有滿意答複, 過後通通不了了之. 主政十年, 成績寥寥無幾, 問題層出不窮. 自己除了作秀, 基本沒有可行之道. 比較之下,重慶的發展, 有思想, 有措施, 有實效. 人民群眾擁護. 而這正是溫想得而沒有得到的政聲. 心中滋味, 一句妒火中燒也不為過. 作為當朝首輔, 不去認真踏實地檢討自己的德能,卻四處煽風點火, 高叫政治改革, 大言煌煌, 好象不改革, 就什麽也幹不成. 把自己的無能通通推給體製因素. 而重慶實踐, 恰恰用事實, 給了溫相一記響亮的耳光, 表明就在現存體製下, 在現存政治環境,經濟水平上,隻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意願, 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我不相信薄比溫聰明, 論政治手腕, 無疑溫要高明的得多, 否則也不會在6.4之後, 20年不倒, 甚至更上層樓, 位及人臣. 但我相信, 薄無疑要比溫真誠, 要比溫單純, 要比溫有理想. 這一點在如今的中國官場,難能可貴.


當時,我隻是幼稚地把溫的表現看做其個人表現(溫不是強調其有獨立的人格嗎?, 經常說些出格的話嗎?). 其他常委, 還是抱有相當的期望. 315日免薄的決定及其實施的方式和時機, 讓我目瞪口呆, 相信不管左派右派, 全國大多數人都會感同身受, 與我一樣. 原來兩會上的一切, 不過都是表演. 現在, 我真的無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