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舊事(1)
(2009-09-05 18:55:21)
下一個
從前,這裏是一座座落在繁華的大都市西北角的一個寧靜的青磚瓦房的小鎮,小鎮雖小,卻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該小鎮處於長江的一個支流上,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是東西南北兩條街組成,稱為東街,西街,南街,北街。東西向一條河流橫貫整個鎮。以前夏天孩子們經常在河裏遊泳,遊完泳就打撈一些魚蝦。解放前,這裏各種魚蝦非常豐富,由於水資源充沛,小鎮上稻穀總是豐收,人們曆來不愁生計。曆史上這裏人才輩出,人傑地靈。清朝年間,這裏有幾家有名的學堂,春暉草堂就是這裏最大的一個學堂,一直延續至今, 該學堂曾經出過著名的清朝史學家錢大盺。
陳家是這裏的一個大戶人家,1930年代,陳家的大兒子陳大明在大城市做生意,掙了一些銀子,便回來小鎮,買了小鎮附近的大片農田,雇用了10來個長工,這樣使得家底更加深厚了。顧家是書香門第,祖上曾當過舉人,春暉草堂就是由顧家經營的。迄今為止家裏的客堂正牆上還掛著祖上的畫像和皇帝賜的一副畫。陳家和顧家的奶奶都是慈眉善目,心地善良的小腳老太太。小鎮上很多家裏有困難的人家都受過這兩家的幫助。
1935年正月十八,,陳家大少爺, 也就是陳大明的兒子陳書堂要結婚了, 這是陳家把大少爺和準新娘的生辰八字拿到鎮上一個會算命的老先生那裏算出的黃道吉日。陳書堂在上海的一個銀行任職,有著不錯的收入,一兩個月回小鎮一次。陳家婚事是鎮上的一件大事。婚事一年前就開始在各家傳開了,隨著婚事的臨近,人們對婚事的關注更密切了,什麽時候夫家送了兩匹新布,什麽時候陳大少爺又去準新娘家送塊深藍色洋絲巾等,沒有一樣可以逃過鎮上百姓的眼。人們的這種關心有點累人,但是也不含惡意,給了小鎮增添了一些人情味。準新娘姓王,是王家老幺,叫王英娟,家住在東街的尾部,家裏比較清苦一些,父親早年得了傷寒,在英娟三歲時過世了。英娟長得眉清目秀,由於身世清苦,大家都可憐她,陳書堂有一次在鎮上看一個雜耍團表演節目時,看上了這個可憐的姑娘,那時小姑娘撲閃著大眼睛,看著表演,舞台上走鋼絲的女孩不小心掉下來時,英娟擔心得兩眼淚花,這一切給陳書堂看見了,覺得女孩心地善良,便下定決心要愛她,保護她,讓她不再受苦。英娟娘年輕守寡,帶著三個孩子,起早貪黑的勞作,現在最小的一個孩子也馬上要出嫁了,而且要嫁一個好人家,英娟娘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顧家生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顧世明今年50了,在春暉草堂教書,三十二歲時和妻子中年得女,女兒叫顧秀秀,秀秀是世明唯一的女兒,但是夫婦倆從來不嬌寵女兒,所以秀秀從小知書達理,人也長得端莊。顧家二少爺顧世鼎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當文學教授,偶爾回來小鎮,小鎮的人們對這位顧教授都非常尊敬,隻要顧二少爺在小鎮,那是沒有幾天在自己家吃飯的, 到哪家串門,哪家就必定挽留一起吃飯, 臨時殺雞,再到小河裏抓條魚來,就可以做頓不錯的晚飯了, 席間還要教育自家的小囡好好讀書,長大了要像顧教授那樣做知名學堂的大教授。
人們茶餘飯後議論著的陳大少爺的婚事今天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