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檳郎詩歌例析

(2015-03-25 07:07:47) 下一個

檳郎詩歌例析
  11文秘 顧帆

  在大學生涯中,我聽過許多老師的課,有許多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其中一位是檳郎。檳郎是老師的筆名,原名是李檳,我曾上過他的現當代文學課和旅遊文學,他除了老師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個詩人。
  從前在旅遊文學的課堂上,當李老師為我們介紹完風景之後,接下來他就會和我們交流他有關那個景區的詩文。先前通過他給出的景區資料,我們對景區的認識隻是停留在比較抽象的層麵,隻是對景物名稱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這時我們再讀李老師給出的詩文,我們對景物的了解程度就會加深。透過詩文典故,我們能夠了解到景物的曆史淵源以及它的一些有趣的傳聞,而詩人對景色的敘述也讓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時我們還能從詩中讀到詩人表達出的情感,有些寄托了他對曆史的哀歎,有些則表達對景色的熱烈讚美。
  這次,我有幸能夠再次上李老師的課,不過內容是欣賞現代的新詩,因此,較之從前,我會有更多詩歌供我去閱讀,尤其是李老師寫的詩歌,我也能讀到更多了。當我大致閱讀李老師的詩歌以後,首先令我驚訝的是李老師居然會有如此多的詩,他詩歌的內容非常的廣泛,有借景抒情的,有描繪景物的,有記錄生活中的重大事項,有尋求精神寄托的等等,這裏的每首詩歌讀來都耐人尋味,細細品味總是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發現。
  李老師是個非常愛國的人,他對我們祖國的發展時刻關注著,因此,當我翻看李老師的詩歌時,我就看到了《聲援果敢華人》和《哀悼大水桑村民》。
  此時此刻,果敢華人的“家園”、“文化”和“生命”都受到緬甸軍政府的侵害。他們的先輩曾經避難於此是不想臣服於清廷統治,他們在那繁衍生息,“固守漢家威儀”,傳承著中華文明,但是戰爭逼迫他們又重新與中華大陸分裂,他們不得不在緬甸生活,處於“身在緬甸心在漢”處境。後來果敢人民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獲得高度自治,可是由於漢奸的破壞,果敢人民又失去了難得獲得的自由。檳郎老師對這些為自由而奮戰的國外華人們竭力聲援。在這場戰爭中,中國雲南的大水桑樹村的居民也受到了波及與傷害,詩人見狀後無比悲痛。他首先要請聯合國主持公道,他們這些平民過著自己平靜的生活,可是這飛來橫禍將他們帶到萬丈深淵,他們的死太不值得了。反思這事情的背後,就是那場該死的戰爭,緬甸政府為了自己的私利,違反協議和人道,將果敢人民限於水深火熱之中。在事情發生之後,國內的行為令詩人大失所望,他們完全不管國外華人的生死,一直是在坐看他們的死,而更可氣的是那些人,對內是“暴狠”,對外“無能”,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守衛人民的責任。詩人發出哀嚎,要讓緬甸法西斯主義者血債血償,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報應,
  《朱元璋見李自成》則深刻地揭示我國傳統專製的虛偽性以及民族的劣根性。詩人借明王朝的創始人同明王朝終結者的對話,諷刺了專製集權的虛偽性以及自私,他們表麵上為了天下蒼生,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個人利益。因此當李自成說“你我本是同一類人”時,朱元璋卻反而說“反我朱家的江山,我恨不得將你滿門抄斬”,由此將朱元璋的本性完全暴露出來,這也說明專製的本質是利己,而非為民。正當這兩人爭論不休時,日本天皇和美國總統過來“湊熱鬧”了,日本雖然也是專製統治,但是它並不像中國換姓那麽頻繁,日本天皇是“萬世一係不換庭”,而美國早已實行民主選舉了,當看到這些後,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和解由不可能成為可能,並且還托夢子孫——莫違祖製,這些舉動體現了中國人的愚昧與固執,他們的視野變得狹窄不願接受外界的變化,他們也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采納別人的意見,詩人借朱李二人將中國人的劣根揭露出來。
  我也發現有不少詩是李老師對自己的一種反省。
  《夜間行路》是詩人對自己的一種審視。詩人認為人生路是黑黯而又漫長的,在路的周圍充滿著各種恐怖的“群魔”,但是詩人心中的目標卻並不會被周遭的這些所迷失掉,反而變得更加的堅定了。在行路過程中,詩人聽到各種人因社會的不公發出的怨訴聲,心中雖然害怕,但仍然咀嚼著這些人“哀痛的靈魂”。詩人在咀嚼後呼喊出內心的感受,可是不管他如何地努力,始終都無法得到回應,在他周圍的人對他的呼喊漠不關心,而他內心的孤獨也沒人能夠幫他消除,他雖有不甘,也隻能無奈地孤獨地繼續往下走去。可是再當他看向周圍人的時候,發現這群人正在進行著對個人偶像的頌聖活動,人群的呼喊聲越來越響,而原本心中的恐懼卻因這聲聲呼喊消失了,相反整個人變得特別不舒服,是一種特別惡心的感覺。這種感覺讓自己的視覺也變得遲鈍,甚至都無法看見日月,隻能依稀地覺得那些是“星光鬼火”在閃爍。正當他在昏迷的時候,那些心懷不軌的惡人想要對他下黑手,可是目標明確的詩人在這種情形下,意識到了危險,於是就急忙離開這種是非之地,朝著心中的目標疾行。
  《詠韭菜蘭》也是詩人自我反思的一首詩,詩人看到路旁的韭菜蘭,韭菜蘭雖然不能食用,但是它的花朵很漂亮,它成片地生長在在小區的行道邊,美麗的花朵“讓綠草慚愧地低首”。韭菜蘭與韭菜很像,它勾起了詩人的感慨,詩人也像韭菜蘭一樣是“鄉土族裔”,可是他還是“陰差陽錯地進了城市”,詩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無可奈何,但是即便如此,詩人認為“既然已飄落到新天地,那就增加卑微的美”,以此來振奮自己,使自己能夠繼續向前進。
  詩人通過審視自己,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著,可是他也發現他是孤獨的,於是他就想不斷地去尋找著自己的知己,《雨花台的梅花》、《臘梅花開》、《秋病念菊》、《多情的薩福》和《平安夜想念耶穌》則很好地體現了這點,詩人借助梅花、菊花以及曆史上的名人來寄托自己的情思,他希望與這些知己一起朝著自己的目標奔去。
  《雨花台的梅花》裏,雨花台東北崗的梅花色彩鮮豔,可惜卻無人欣賞,隻能孤獨的開放著,詩人此時是孤身一人,此地寂寞綻放的梅花給孤獨的詩人帶來暖意。詩人望著這片花海,想到了曆史上的楊邦乂和方孝孺,他們如同這梅花一樣孤傲地綻放在曆史的長河邊,在曆史上他們舍生取義,傲骨錚錚,詩人要以他們為榜樣為人類的自由解放而拚命奮鬥,並希望能夠將這份精神繼續傳遞下去。《秋病念菊》裏,詩人時刻想著菊花,盡管他還處在養病當中,在菊花盛開的秋季,詩人四周尋找它,他找遍小區仍無收獲。詩人就開始想念鄉下生活,在鄉下的草舍邊,有大片金燦燦的菊花等待著他,那些隱逸之士是能夠慰藉他“寂寞的年華”,讓他的生活充滿樂趣。
  薩福是古希臘的女詩人,詩人在《多情的薩福》裏想象著和她在深夜相望,詩人被她的琴聲深深地吸引,甜美的歌聲在滋潤著他的喉嚨,詩人也期望能和她在另一個世界中相會。《平安夜想念耶穌》裏,耶穌為了拯救人類而犧牲,對耶穌的死,詩人認為他說出了世間的真相,他的死變得更有意義。詩人檳郎為自己置身上帝的使者的行列其中感到欣喜,並希望借助詩歌創作來“走向命運中的各各它”。
  細細閱讀詩人的詩,我發現有大量的詩篇是描寫景物的,這些景物都貼近我們的生活,有些甚至是我們學校的景物,通過這些詩歌,讓我對校園的景物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請吃海棠果》裏,詩人偶然發現教學樓邊的美麗花朵,他在詢問許多人之後才知道那是海棠花,等到它結果之後,貪嘴的詩人嚐後覺得不錯,以後就不斷地像人推薦,詩人認為這是人與自然親密的表現。《解溪河堤的楊樹林》中,詩人對學校旁邊的解溪河原本不在意,可是當他認真回望這河上的楊樹林時,他為那些楊樹的精神品質所“感喟”,這些樹孤獨地樹立在河道上,它們周圍有許多人經過卻被人們立刻忽視,他們在四季更迭中頑強地生長,詩人為這堅韌的生命深深折服。《道旁桂花香》中,開在教學樓邊的桂花香氣撲鼻,它們深深吸引了詩人匆匆的腳步,詩人稱它是“平民的花朵”,而桂樹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詩人誤以為進入傳說中的月宮。
  有些作品是詩人的思鄉之作品。詩人看到經過現代化改造後的故鄉,從前記憶中的景物早已不存在了,詩人通過回憶故鄉的景物來懷念從前的生活。《懷念大力寺水庫》中,詩人回憶兒時放牛戲水的場所正是大力寺水庫,兒時的美好回憶始終在大腦中存在著,每次回到故鄉,詩人總是要到那裏去尋求安慰,觀賞大力寺水庫的景物來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然而,隨著故鄉的飛速發展,曾經的美景早已不複存在,詩人對此感到吃驚,也對此感到深深的惋惜。《故鄉的洗耳池》中,洗耳池是故鄉傳說中的一個景物,詩人在大學期間曾探尋過,但是沒能找到,等到三十年以後再回去看時,其他的景物也在逐漸的消失,詩人對此傷感不已,在他記憶深處,最令他難忘的是洗耳池,麵對這逐漸陌生的世界,詩人想要隱逸來擺脫現實。
  檳郎老師還有許多作品,我隻是選取其中一部分來分析。在閱讀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李檳老師不同常人的想法,這些想法體現了他不同尋常的人格。我希望李老師的詩歌成就越來越大。
  2015-3-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