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檳郎隨筆選7

(2015-03-25 05:08:50) 下一個

 

我將對不起兒子和祖國母親


--------------------------------------------------------------------------------

 


  親人又在身邊嘮叨:“這樣下去,孩子學校都上不起!”是呀,我也承認這是大實話,可我又能怎樣呢?讀了半輩子的書,還是一個貧賤
文人,教書掙的一點工錢剛夠日常開支,房子不要說買不起,孩子念書的錢都成問題。房子先不談了吧,貧賤的左翼文人,從“紅色的三十年
代”起,不就是住“亭子間”的命麽?隻是連累妻子和孩子受委屈。孩子上不起學,那就做文盲好了,隻是我對不起兒子和祖國母親!

  難道貧窮是我的宿命?爺爺奶奶生了六個孩子,因為貧窮最小的送人,最大的入贅到別人家;父母生了六個孩子,因為貧窮,餓死了一半
。而今,應該趕上“富民政策”的好時候了,我隻養了一個孩子,書也會念不起!想想滿街都是新富人,我隻能怪自己無能。父母好歹是個農
民,又趕上了社會主義優越性時代,餓死了一半,剩下的三個還能上得起學,雖然隻培養成我一個上了大學。那時,畢竟孩子多上學能免學費
,考上大學就是公家人,國家養起來。而今,我是真正的無產階級,狹小的房子是單位租住的,我除了上班掙點工錢外,一無所有,還不是真
正的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又怎樣,在時代的觀念中,早已抹去了道德優勢的含義,成了被人憐憫的“弱勢群體”。

  雖然早就讀過鬱達夫寫給沈從文的信,他勸告沈從文,學點仕途經濟,千萬別當文人,因為文人在這個社會裏就是窮的命,可我後悔已遲
又有什麽用。高中時是巴爾紮克的崇拜者,後來又崇拜起魯迅為精神導師,讀書考研,再讀書考博,三十多歲,業未成家倒成了,一切都來不
及了,一切都是命。還是怪自己沒本事,雖然鬱達夫指給了沈從文一條路,就是去偷去搶去殺人去放火,可是我本弱不禁風的瘦弱文人,黑道
上的飯那麽好吃的,雞飛蛋打,還不是白送一條命。我自己倒想過一個辦法,就是到伊拉克去做人肉炸彈,小孩子都能做,我當然就能勝任。
可是,那麽多“一夜美國兵”同胞又嘲笑我,出師未成先成笑柄,人言可畏,一猶豫,時機便過去了。想想,既然貧窮是宿命,我幾代人的宿
命,還是安於現狀、知足常樂為好。

  畢竟,感謝國家的好領導,我雖然窮一點,日子還能過,隻要不與人攀比,兒子還一時餓不死吧。我不會再想什麽拿錢出書的餿主意了,
放在網上照樣有讀者,同事不是說了出書為賠錢麽,我不出書,賠不了也算某種意義上賺了。想當年,杜甫住草廬,還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
天下寒士俱歡顏,他自己屋破受凍死也沒關係。我也是一個左翼文人,為什麽就沒有這樣博愛的胸襟?看看那些夫妻雙下崗的,幹了一年活拿
不到工資隻好跳樓的,那些房子被強行拆遷鬧自焚的,我的生活還算安定吧。

  再來看看,元旦前,焦作市化工三廠的工人參加了由多家工廠舉行的大規模活動。焦作市化工三廠和其屬下的市化學製藥廠,自從去年被
賣給私人企業後,從焦作市的利稅大戶一下變成了“問題戶”,生產基本陷於停頓、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拖欠職工失業保險金和養老保險金70
多萬元。活動工人希望政府和廠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問題。為了安撫工人們的不滿情緒,防止工人們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廠方除了阻止工人
上訪外,還在春節前給每家發了200元錢過年。工人們無奈地說,物價這麽高,這點錢夠幹什麽的?我比他們要好一點呀。憂己轉到憂人,我便
可做詩了:兒子做文盲,隻怪老爸窮,他人比更差,慚愧對母親(祖國)!

  當然,我雖暫時想不出辦法,我還是在等機會呀。我不是做過一個發財夢麽,夢中我發財了,有錢了,兒子上學不用愁了,我好歡喜啊。
這個夢不是好的征兆麽,等吧,這個夢可能很快會實現呢。那時,因為將要讓兒子做文盲而對不起兒子和祖國母親的我,會不再深感自責了吧

  2005年2月18日星期五

散落在民間裏的精神兄弟於仲達


--------------------------------------------------------------------------------

 


  於仲達說:“我一直想做一件事情,就是給散落在民間裏的精神兄弟做個精神檔案。這些兄弟大都活躍於網絡”。他在“散落在民間裏的
精神兄弟”總題下陸陸續續地寫下了關於十多位網友的係列文章,我榮幸忝列其中,便也共鳴於他的用心:“多個同道者,多幾個言說常識做
人真誠的精神兄弟,解除心靈自封的路就多些,不是嗎?思想深度還是廣度都厲害的,在當下有不少,我更關注那些言說常識做人真誠的精神
兄弟”。

  我與於仲達相識在民間網絡思想論壇,近兩年他以眾多高質量的文章在網絡思想界引起廣泛注意,博得眾多好評。我最初關注他,是在
2003年底,他在檳榔園文學書院發貼了兩篇關於魯迅的文章,以成熟的文字和厚實的內容引起我的注意。他又在那裏發貼了長篇日記體隨筆,
我熱情地回了貼。後來,在許多論壇讀到他更多的文字,並相互有了多次的交流。新近,他的新書《堅守與突圍——一個民間知識分子的生命
體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了,我有幸先睹為快,便寫下對它的觀感,但不限本書收錄的文章。實際上這本書收錄的文章
在他發表於網絡的文字中隻占一部分,我盼望他以後將剩下和新寫的文字再陸續收集出版。

  李永輝說“生活中的仲達是一個文弱安靜的男孩,寬容、善良、單純、熱拗,對外部的世界有著超常的敏銳的認識。”通過網絡與我交流
的於仲達是個熱情的人,對別人滿腔熱情,也獲得網友的廣泛喜愛,許多人稱他為“於才子”。我與他還是安徽老鄉,都在華東這個中國中部
省份貧瘠的鄉村長大,通過讀書吸收現代文明的氣息,韌性的奮鬥和艱辛的思考中帶有草根的泥土味。我虛長他八歲,深為自己的浮薄焦慮,
便也羨慕他的才華,祝願他美好地成長。他在蕪湖一家省級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皖北的小城當電視記者,誌存高遠而環境庸閉,努力著到遠
方更大的世界中去。他一度想通過考研進入學院,終於定心於暫在學院外的奮鬥,以民間化的自由寫作表達自己的精神人生的追求。

  於仲達以自由寫作表達了他的精神人生的追求,他的豐富的成果也使他成為網絡思想論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網友南朵(網絡上一個讓人喜
愛的人)評價於仲達,“一個執著於思想耕耘的勤勉的勞作者。在這個思想者落寞讀書人落魄的慘淡年月,正是仲達這樣的一批產生於互聯網
時代的青年思想者的崛起,醞釀著中國民間思想的雛形與成熟!我為他以及他們的自覺、為我以及我們的喚醒鼓與呼!!”我完全讚同。我深
切地感受到,於仲達是一個物質化和庸俗化時代的精神追求者,一個純粹的人、執著的人,在人文精神世界裏直麵社會人生的幽暗,痛苦著而
又堅強地探索著文明的新生與希望,承擔虛無反抗絕望,堅守人文理想,突圍虛妄與暗夜,盡一份災變社會中知識分子的責任,在精神廢墟中
探尋理想與希望之光。

  於仲達的文字讓我感到親切,我們同有以中文係出身為文化基礎的背景,共同麵對一個文學和人文思想的豐厚資源和廣闊空間。當然由於
年齡和個性的差異,我們也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都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核心專業,以20世紀中國第一等的思想文化聖人魯迅為精神導師,致
力於知識分子個人的精神追求和外爍於社會的為文明進步的奮鬥。於仲達比較注意闡釋魯迅的“立人”和“曆史中間物”思想:“魯迅作為一
個思想家,最深刻的思想是中間物思想。魯迅的立人思想是中國本位的,而中間物意識是作為知識分子的立場的一種思考。立人思想也是魯迅
始終關注的,但是立人來源於強烈的懷疑意識,也就是那種清醒的中間物意識”。我認為他的這種把握是準確的,睿智的。

  於仲達鍾情於體現中間物意識和精神界之戰士的“過客”形象,分明與他本人從事艱苦精神探索的現實人生相通,他寫出了他的“一個人
的魯迅”。我則有“魯迅左派”言說,隻是一家角度,有兩個特點:一是將魯迅——胡風、瞿秋白、馮雪峰——其他人及檳郎作為一個學派譜
係,依此來言說魯迅左派中的魯迅;二是將魯迅左派放入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來言說,為社會主義運動新發展創出一條新路,最終目的,建立
一個為勞苦大眾解放服務的學理係統。我們都對自由右派的自由主義化魯迅或者抬胡適抑魯迅墊腳不滿,遭受攻擊,頑強辯難,以至於他發出
“給‘自由主義者’做‘藥渣子’”的憤慨之語。

  翻開於仲達的《堅守和突圍》這本書,點擊他網絡文集上沒收入書的文字,最觸目的就是談論魯迅。除了上麵簡單說及的這方麵的見解的
深刻和個性化特征,就是他對魯迅研究領域內的情況十分熟悉,知識淵博,稍有影響的魯迅研究者他都關注熟悉。在一些論壇,他常常挑起或
參與關於魯迅的爭論,熱心為魯迅辯護,捍衛魯迅的積極意義,對一些膚淺的或歪曲的非魯言論予以駁斥。我們之間的網絡交流也基本上以魯
迅為主題,彼此觀點有同有異,相互理解和支持。顯然的,我也發現年輕的於仲達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摩羅和餘傑給他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
他的啟蒙老師,他的許多文字都是談論這兩個人的,他的文體的特征、問題的探討也與這兩個人有密切關係,他既學習他們,也不斷地反詰他
們,從而獲得自己的獨特精神內容。我對這兩個人則毫不在意,對餘傑還抨擊過他的媚美挺戰姿態。

  我非常佩服於仲達對中國現當代的文學與知識分子的精神分析的文字。很慚愧,身在高校以現當代文學為職業的我,不願再寫曾為學位寫
的純學術文字,材料壓沒思想,越來越偏重社會評論,將本行冷落了,而尚在學院外的於仲達卻能將文學史材料與新穎活潑的思想結合得非常
好。《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通病》、《當代中國文學的精神缺陷》、《匱乏時代的閱讀》、《“荒寒和冷硬”:一條黑暗的精神線索》都是這
方麵的代表,思想清理與精神求索、理性與情性相得益彰,文采斐然,才氣靈動,不愧網友贈送的“才子”、“思想者”的稱讚。

  除了文學史的思想清理,於仲達也在思考獨具個性的思想理論框架,《作為存在的詩學》重建敞亮“存在的暗夜”的詩性光輝;《正午的
思想》裏他“感到一個強大的自我正在悄悄生長。這個自我不想淹沒於世俗、功利的現實之中,而是要超越於此舉世界,覓一種天上的聖光來
照耀大地的荒寒,不斷在抵製誘惑與重壓的努力中壯大自己,療救衰萎的人格和意誌。”當然,他的自我創造的理論框架更多來自對魯迅的思
考。於仲達尋求魯迅的“思想原點”,確定“精神”與“個人”才是魯迅根本性的東西,可以說是魯迅也是他自己的“思想原點”,但在他心
詣的“過客”的去向上還心存矛盾,他既肯定了中國“基督徒”們為中國人移植來的基督教信仰,又在一些文字裏質疑這種信仰的是否必要性
和可能性。我的左翼魯迅執著於現實的鬥爭,但顯然也沒有忽視終極關懷問題,曾經經受過基督使徒靈修訓練的我終無緣“聖靈”的充滿,也
知道他們鄙視“文化基督徒”的偽信仰。在《我的宗教之旅》中,我終究與魯迅共享了一個彼岸的情人“女吊”,共通了中國化宗教禪宗的此
岸與彼岸互在的終極真理。

  散落在民間裏的精神兄弟於仲達,是我所關注並祝福的。他還僅近三十歲,思想終究要與人生一道成長,我注視他“在路上”的生命體驗
和精神的不懈追求,他畢竟已在個體存在的艱難和困惑中獲得了某種靈魂的承諾和精神擔當。我祝賀他的《堅守與突圍——一個民間知識分子
的生命體驗》的出版,並預祝他的民間思想者的精神寫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一次交流中,他說以後來南京時與我喝茶談天,我期待這個美好
的日子,也更關注他目前的現實處境,祝願他到遠方更大的世界中去的心願能盡快實現。
  2005-03-18 

 

朋友景祥和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
  與景祥相識很久了,我倆和一些網友,是一群可以稱為“自由左派”的網絡思想者,在網絡上大家思想有相近之處,但也因為某種差異而
沒有抱成一個明確的群體。所謂自由左派(我的魯迅左派便屬此類),是將民主與社會主義結合,自由、民主、正義與平等結合;在梳理社會
主義運動史上,將蘇式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並列地批判繼承。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旗幟:民主社會主義。我與景祥的關係也是相近又有差異
的關係。我以馬克思主義為社會主義運動正宗和主潮,景祥強調伯恩施坦修正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區別,而以後者為他的繼承譜係。我們在網
絡論壇幾次交流,同異明顯,終是各行其是。

  今年春節前,景祥忽然說來南京看我,我當然很高興,他也如約前來。我想,我們又要談民主社會主義的正宗是馬克思還是伯恩施坦的問
題了。二月四日上午,景祥從揚州來南京,從火車站坐13路車,到莫愁湖站下;我也坐了兩站路的公交車,我們在莫愁湖站台上相見,彼此雖
是初次現實中見麵,一看便知是對方。與我在網上看到的照片一樣,與我年紀相仿,他方臉平頭,身材高大過一點八米,而體格魁梧勻稱。我
一米七不到,瘦弱書生,我們倆走在一起,正是天設地造,十分般配,隻是天地委屈我了。一見麵問他這次來南京除了見我還有什麽事,他說
專門來找我,我便抱歉地解釋說,我家太小,我們到夫子廟找個地方聊聊。坐車到夫子廟,我引他到南京名店“回味”鴨血粉絲湯分店,請他
吃鴨血粉絲湯,正是中飯時間,又各人加了一碗咖喱炒飯。結果發現,他沒有完成任務,我的飯量比他大。後來到秦淮河畔茶社,一壺雨花茶
一碟葵花籽招待他,邊吃邊聊,窗外便是美麗的秦淮河。

  這次見麵,我們當然又爭論起了馬克思與伯恩施坦誰是民主社會主義正統問題,兩人返根溯源,回顧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至今來的國際社
會主義運動史,期待說服對方,終感還是各行其是的結局,便索性不爭論了,談點別的。景祥便談起了“工友服務中心”。作為左派,社會主
義者,社會解放是我們的宗旨,而勞工階級解放又是社會解放的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我局限在大學校園裏,但也在一些文章中表達對勞工階級
解放的熱情。在介紹韓國的勞工階級解放之路文中,我非常激動地描述了由於小裁縫全泰壹的自焚,激起了韓國大學生自發到工廠打工,啟發
階級覺悟,引發勞工運動的情形。但我畢竟隻是身在學府,而景祥已經到工人中去了,在廣州創辦了一家工友服務中心,為勞工階級解放做著
實事,這是以前我通過網絡與他交往所不知道的。他介紹了廣州工友服務中心的創辦情況,給我看了一本影集,是工友服務中心活動的照片,
有景祥在上課,有教師在教唱歌,有我深感親切的勞工們的學習、唱歌、演出……。我對景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為我們理想的奮鬥中,
他的到勞工中實踐,是我向往的,也是左翼人士應該下大力氣做的。工友服務中心為工友提供各種服務全部免費,隻靠社會捐款。景祥此時說
明來意,我貧賤文人,囊中羞澀,隻能表示遺憾。我說可否在南京創辦工友服務中心,他說有此想法,我說那我可以無報酬參加一切活動,我
是教師,給工友們講解勞工階級解放之路,也可以教他們寫作等。下午三點多,他要回揚州了,我送上1路車,車走了,我好久不願離去。

  景祥的家在揚州,他是一個人到廣州的,這次他是回揚州度春節,特地來看我的,也抱著我能捐款的想法。我感謝他來南京看我,也知曉
並敬佩他創辦工友服務中心的活動。我雖因貧困沒能捐款,卻感到他的事業正是我的事業,“工友服務中心”是“我們”的。我希望他能早點
來南京,也辦個工友服務中心,我便更能為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做實事了,作為一個左翼知識分子,社會主義者,還有什麽能比這更有意義的
呢?

  最近,景祥寄來了他們的近期《工作簡報》,我很高興地看了,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在發展,我們的左翼事業也充滿希望。正如景祥所說
:我們所追求的社會主義,它是民主的社會形式。它並不反對私人擁有財產,並用這些財產謀取利潤。它反對的隻是資本相對於勞動的特權。
它明確宣言:人類的發展在現階段不能缺少資本和利潤。社會主義追求勞動和資本的平等,即在政治、社會和經濟諸方麵的平等,和為了實現
上述平等而應有的分配的公正。社會主義允許資本享有權利,正如要求勞動享有權利一樣;但是反對資本成為權力,也反對權力成為資本!

  工友服務中心告訴中國苦難的勞工:我們沒有理由自卑,我們更應該有足夠的勇氣對我們自己說:夠了,我們已經自卑得太久!一切我們
創造,我們沒有欠過誰的。我們創造價值的過程,為何不能提出我們的安排?我們創造價值的成果,分配時為何隻能聽任他人賞賜?我們何不
自強,從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發出這樣的信念:企業雖然不是我們開的,但是我們不是生產的奴隸,不是勞動的工具。我們其實是生產的主人,
我們其實是產品的主人!所以產品的生產和分配不能隻由他人說了算,我們必須要有發言權!我們不能再聽任自己的薪水被肆意的克扣,我們
不能再聽任勞動者的權益被肆意地踐踏!我們呼籲法律的保護,我們也決意在法的精神下自我保衛!我們堅信,每個人之間的互助帶給我們的
是強大的力量,我們每個勞動者需要這強大的力量,去提升我們的信心,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提供中國勞工“法律谘詢、法律講座、文化活動、各種講座”等服務內容,“所有服務和活動免費”。並且,從2004
年11月開始,廣州工友服務中心與番禺打工族服務部合作,推出了“工友合唱團”活動,自給工友講授音樂知識和歌唱技術,教唱鼓舞工人階
級的勁歌。請看這份工友服務中心最近課程表:分上午、下午、晚上:星期日,書報電視開放、各類講座培訓、主題聯誼晚會;星期一,休息
、休息、生活工作技能培訓;星期二,書報電視開放、書報電視開放、讀書寫作沙龍;星期三,書報電視開放、書報電視開放、工友藝術團活
動;星期四,書報電視開放、書報電視開放、新女性趣味講座;星期五,書報電視開放、書報電視開放、工友同鄉聯誼;星期六,書報電視開
放、表演節目排練、公民社會講座。

  景祥現在是他一手創辦的廣州工友服務中心總幹事。作者光明在一篇《記我第一次來工友服務中心》中寫到了他第一次到遷到石溪新址的
廣州工友服務中心見到景祥的情形。景祥在回答他的“所有服務和活動免費”的可能性時說:“我就知道你有這個疑問!我就告訴你吧,工友
服務中心雖是我創建的,但是,它是在很多很多關愛勞工、關愛社會進步的人士的支持下建立和生存的!它的經費現在全部來自一些學者、律
師、白領人士的個人捐助!這些學者、律師、白領人士和我建立這個機構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當前我們勞動工人社會地位低下,權益很難得
到保障的狀況,從根本上提升勞工的社會地位。當然,這些學者、律師、白領人士的財力畢竟有限,所以我們有很多活動、很多工作無法更為
有效的開展,我們常常感到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周圍很多工廠的工友還不了解我們機構個性質和服務內容,我們由於經費奇缺,想印一點
宣傳品對他們宣傳都囊中羞澀;我們這裏很多最起碼的設施都缺乏,你看,這些書架、書櫃和廳中的會議桌都是我自己胡亂打的。大家的錢來
之不易,所以要盡量地省,這樣就可能多幫助一位工友。我也很難說工友服務中心能不能長期生存下去,不過我們從工友服務中心打算成立之
時起,就抱著‘死而後已’的想法,隻要工友服務中心還有可能生存一天,就要為社會進步,為社會公正努力不停!”

  近期廣州工友服務中心《工作簡報》說:遷入石溪新址工作以後,工友服務中心不久即投入法律谘詢、工傷工友醫院探訪工作。機構印製
了兩千份的宣傳資料,由機構幹事和義工四處散發,宣傳本機構的使命和工作內容,呼籲勞工經常性地與本機構接觸。3月中旬開始,總幹事景
祥和幹事唐華、黃超以及義工李支菊、賓豔芳等人走進醫院,向醫院中的工傷工友派發宣傳資料、名片,講述與工傷相關的法律,引導工傷工
友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法定權益。廣大工友對於廣東出現這樣敢於維護他們尊嚴與權益的且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機構,先是不信,繼而將信
將疑,工友們普遍認為,現在哪兒會有幫你辦事不要錢的好事!眾幹事並不氣餒,景祥總幹事對其他幹事和義工們說:“工友們越是對社會絕
望,社會就越需要我們!”一開始隻有很少的工友來谘詢,機構所有幹事就非常熱情地接待,不厭其詳地講解,在使來訪者十分滿意的基礎上
,解釋本機構成立的緣由和它的使命,並請來訪者回去向身邊的工友現身說法,打消工友們心中的困惑和疑慮。至4月中旬,每天來本機構谘詢
、活動的人數已由每天的一兩人增加至數十人,並且人數的增加勢頭還在繼續。活動場所已經有時候顯得狹小。

  廣州工友活動中心不但越來越引起社會的支持,也引起國際左翼人士的關注。2005年3月7~8日,景祥應邀參加了由英國住廣州領事館主辦
的“NPO、NGO能力建設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蘇格蘭的約翰?費格遜先生全麵介紹了蘇格蘭的NPO、NGO現狀。景祥參與了討論,並有幸請教
了約翰?費格遜先生一些他所關心的問題。4月5日下午,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謝漢偉先生來廣州工友服務中心訪問。景祥向客人介紹了
機構的現狀,並表示本機構願意加強國際交流,並請謝漢偉先生向國際友人和相關國際機構介紹工友服務中心。整個訪問過程十分愉快。

  目前,我隻是通過與景祥個人的“同誌”友誼,與廣州的工友服務中心保持一種聯係,但在我,從在南京見到他聽到他介紹的那一天起,
“工友服務中心”就是景祥及他的在廣州的戰友們和我共同的事業了。我祝願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事業在廣州發展順利,不斷取得更大的成績
。我更企盼工友服務中心能在南京,乃至全國到處開花結果。最後也希望引起更多的左翼誌士和進步人士來關注和支持中國勞工階級解放事業
,關注我們的工友服務中心!
  2005-04-24,於南京

 

與徐沛MM談魯迅和劉路


--------------------------------------------------------------------------------

 

徐沛MM:你好!
收到來信,很意外,也很高興。
之前我已讀過你的大作《誰有“毛”病?(袁紅冰—劉路)》,蒙親賜,我又讀了。
1,你說你“自視魯迅天敵,上網的一大目的就是清除魯迅流毒”,與我正相對。
這沒有什麽,自從文壇有個魯迅,擁者和反者不絕,我們也不過是這魯學史上的兩朵小浪花而已。
我愛的是魯迅反專製追求民族民主解放的不畏艱險的硬骨頭精神,反對他的人無非認為現實就是合理的不該反對而已,基本上都是權貴或權貴
派,而我站在勞苦大眾一邊憎惡權貴,以魯迅為精神導師。
你反魯迅的文章未見,不好具體評論。我想到網上曾有個“雲兒”,可能就是你,有人推薦給我看,我也沒讀過。有個“清水君”,我同情他
的政治遭遇,但他攻擊魯迅是什麽“漢奸”,完全是低能陰暗心理作怪的胡扯。
2,關於劉路與袁紅冰,我對後者一無所知,不談吧。劉路是我的朋友,我們在南京見過麵,談了一晚,我非常敬重他。至於他倆爭論的事,我
是關注的,但隻是保持沉默。我覺得有些事是可以做最好不說的,與此相關的是我寫了兩首詩:《祖國,請餓我一天》和《為蘭州的學生呼求
》,“博訊”上都有。你此文是明顯拉偏架的。我不說袁。劉路我了解,是個好律師,好作家,有道德良知,有對真理的信仰,為中國的進步
做出了實績。你對劉路的議論是我不能接受的。
3,聽說你是什麽功(純粹因網絡原因這樣說,請諒解)的人,這沒有什麽。信仰自由,不信仰也自由,關鍵是作為中國人,要為國為民做一點
有意義的事。
祝好!
檳郎
3-12

階級鬥爭、憲政與社會解放


--------------------------------------------------------------------------------

 

  魯迅派左翼知識分子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從階級鬥爭到社會解放,從而建設一個自由民主的民族共同體國家社會。馬克思科學地論斷:
自古以來的文明曆史,正是階級鬥爭的曆史。魯迅說:麵對階級壓迫,“為什麽不鬥爭?”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
中確立,資產階級的虛偽意識形態便被撕破,階級鬥爭學說正是質麵階級壓迫的現實,將階級鬥爭上升到社會解放的高度,從而為被壓迫階級
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從馬克思到魯迅,中國左翼知識分子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從階級鬥爭到社會解放正是左翼知
識分子和勞動階級的正確選擇的道路。
  
  人類的文明史是一部階級壓迫和階級反抗的曆史。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和奴隸,封建社會的地主和農民,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和工人,他
們之間的壓迫和反抗的矛盾,不管維護壓迫製度的禦用正人君子者流怎麽大罵“偏激”之可惡,以為人應該相愛,都不能否認文明史以來的鐵
的事實,隻能在他們頑固的粉飾太平中暴露出資產階級禦用知識分子的嘴臉。英國的圈地運動,正是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都是血淋淋的見證
。工人對資產階級的反抗,從原始的路德破壞機器運動開始,無不遭到滿口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的統治機器的殘酷鎮壓。德國的西裏西亞
紡織工人起義、法國的裏昂工人運動、巴黎公社鬥爭,到中國的省港大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安源煤礦工人鬥爭,勞工階級對階級壓迫的反
抗和慘遭迫害的鐵的事實,正是抽在資產階級禦用知識分子臉上的響亮耳光,請他們將自由平等博愛的幌子吞進自己的肚子裏去。
  
  哪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正是被壓迫階級的反抗運動促進人類文明史的發展,促進向民主、自由、和平的社會的改進。從歐文、傅利
葉到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到馬克思主義登上曆史的舞台,勞工階級的反抗壓迫道路便有了科學的指明燈,左翼知識分子和勞苦大
眾便有了階級鬥爭的理論武器。勞苦階級的反抗既是對資產階級的反抗,也是對由資產階級統治的壓迫的不合理的社會的反抗,對異化人性的
病態社會的反抗。由此,從階級鬥爭到社會解放,從而確立一個沒有壓迫、自由平等的和諧、和平、民主的社會。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勞
工階級的反抗取得的文明成就是輝煌的。設想沒有社會主義運動,我們今天可能還生活在“羊吃人”的野蠻的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漫長的每天
十八小時的工作時間,簡陋和隨時發生工傷事故的工作條件,童工和兼作性奴隸。稍有不滿,便遭受工頭和資產階級專政機器的殘酷迫害。我
們今天的文明社會比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時期進步多了,這不能不說是左翼知識分子和勞工階級運動的功績。勞工階級反抗階級壓迫,自己解
放也是社會解放,人類的解放。
  
  資產階級的自由憲政製度因為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它的天然宗旨,從來就不是真正民主的。維護資產階級自由憲政,還是促進建立立足
於社會階級平等的民主憲政?或者說,憲政,自由的還是民主的?這是資產階級右翼自由憲政派與社會主義左翼民主憲政派的根本分歧所在。
自由憲政派維護階級不平等和階級壓迫製度;左翼民主憲政派強調反抗階級壓迫和階級平等。自由憲政派要維護資產階級在勞工階級的貧困上
建立起自己的榮光,左翼民主憲政派要實現階級平等和社會和解。在左翼知識分子和勞工階級的反抗鬥爭中,自由憲政派的陰謀不得不破產,
自由憲政向現代自由民主憲政製度進步,工人階級終於有了組織工會的自由,有了議會的競選權,有了維護自己階級利益的左翼政黨的執政機
會。自由資本主義製度,因為有了左翼知識分子和勞工的反抗,終於被社會主義運動逐漸改造為帶有民主社會主義因素的現代自由民主社會。
  
  通過曆史回顧我們可以看到,勞工階級的運動在馬克思主義誕生後,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的建立,勞工階級的鬥爭
越加自覺和顯示出強大的力量,資產階級反動勢力不得不退讓妥協,勞工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越來越高,經濟和文化條件也越來越得到改善。
階級鬥爭取得成績的關鍵是建立現代自由民主憲政製度和實現普選權,由於東西方國情的不同,在這個關鍵鬥爭目標上,第二國際後期社會主
義運動發生了分化,出現了民主社會主義和蘇式社會主義分裂發展的局麵。西歐由於資產階級對勞工運動的退讓,自由民主憲政基礎較好,並
通過鬥爭實現了普選權,出現了新的大好局麵。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在第二國際中右翼的引領下,走上了和平方式的議會鬥爭。通過議會
席位和政黨選舉,乃至左翼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執政,不斷維護了勞工階級權益,縮小著資產階級對勞工階級的壓迫程度和社會不平等程度,向
著和解雙贏的結果互動。即使發展到這樣,工人階級也不能放棄階級鬥爭,階級鬥爭促進和保障階級和解和雙贏,階級投降隻會帶來屈辱和更
大壓迫。
  
  由於建立了現代自由民主憲政製度和實現普選權,西方的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出現了向著和解雙贏的結果互動的新局麵。在東方,社會主
義運動在出現了另一種情況。第二國際的左翼,以俄羅斯的社會主義力量為代表,在沒有自由民主憲政製度和普選權的東方,推翻了舊的階級
統治,建立了曆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蘇式現實社會主義製度,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成為世界性的新的社會主義運動,與民族獨立運動
相結合,摧跨了資本帝國主義的世界殖民體係。新的現實社會主義運動在一些國家通過暴力革命取得了政權,仿效蘇聯斯大林主義建立的社會
製度雖然在消除階級壓迫建立階級平等社會上做了新的探索,但卻存在官僚主義專製,社會高度集中統一,缺乏自由度等製度問題。民主社會
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本是馬克思主義和工人第二國際運動的父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卻互有差異。在六十年代,資本主義陣營和現實社會主義
陣營都發生了社會動蕩,資本主義陣營的民主社會主義運動取得的成就基本定型,向著和解雙贏互動的成果也終是有限。而現實社會主義到了
七十年代內部矛盾加劇,中國在這個年代末開始了改革;蘇聯和東歐則到八十年代末發生巨變,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政黨短暫執政後,現在也基
本是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掌權。
  
  從大的視野來看,當今天下的社會製度,美國和它扶植的幾個小國家如日本、韓國,是獨特的民主資本主義製度,老西歐和新東歐實行的
是帶有民主社會主義因素的資本主義製度。中國則是從蘇式社會主義起步開始自身改革,摸著石頭過河和方向未明。未來的中國向何處去?美
式資本主義道路?歐式民主社會主義因素為特色的道路?還是一條獨特的第三條道路——完全的民主社會主義?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毛澤東時
代的現實社會主義消除了階級壓迫卻加強了官僚主義專製,鄧小平以來的改革社會主義恢複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階級壓迫和階級反抗又出
現,但又還沒有確立現代自由民主憲政製度和實現普選權,中國新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中的階級壓迫超過了前兩種製度社會。
  
  中國左翼知識分子和中國勞工階級放眼歐美,直麵中國的政治國情,探索由階級鬥爭到社會解放的道路,有兩個步驟要走。第一個步驟,
追趕歐美,為確立現代自由民主憲政製度和實現普選權而奮鬥,縮小階級差別,向著和解雙贏的結果互動。這一階段,自由主義憲政派是我們
的同路人。第二個步驟,超越歐美,實現完全的民主社會主義,實現社會的徹底解放。
  
  2004年10月23日星期六於南京

 

魯迅左派論綱


--------------------------------------------------------------------------------

 

魯迅在30年代,參與成立和領導“左聯”,接受馬克思主義和成為社會主義革命政黨的“同路人”,這是不爭的事實。回應自由主義對此一魯
迅的批評,本文首先確定魯迅“左翼”的性質。“左翼”與“自由主義”正是20世紀思想論戰的一個對子。“魯迅左翼”或“魯迅左派”正是
繼承和發揚、發展以30年代為集中體現的魯迅精神的思想派別。“魯迅左派”有四個關鍵詞,上麵都已提到,正是“魯迅”、“左翼(左派)
”、“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以這四個關鍵詞確立本文思想的單元,由此發展思路,樹立“魯迅左派”或“魯迅派左翼知識分子”的
旗幟。 同時,麵對當代活躍的民族主義思潮,魯迅左派反對自由主義的全盤打殺的傾向,確立左翼民族主義的觀念。最後,談談作為學派譜係
的“魯迅左派”情況。

一般而言,“社會主義”在20世紀的思想言說中有兩種所指,一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簡稱蘇式社會主義,一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社
會民主政黨的社會主義。蘇式社會主義模式已經崩潰,肯定其曆史存在的一定的合理性,更要批判這種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病,揭示其曆史存在
及最終崩潰的經驗和教訓。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民主政黨的社會主義,兩者之間有點差異,前者偏重於文化和審美,仍是烏托邦理想和批
判現實資本主義的價值參照;後者偏重於政治和經濟,由於社會民主政黨的執政而現實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改良政治形態。
中國走的是蘇式社會主義的道路,毛澤東時代非常明顯,鄧小平時代開始漸漸發生變化,處在不斷發展的改革進程之中。加上中國不同於前蘇
聯和西方的國情,中國的改革社會主義仍有著生命力。改革社會主義畢竟是一種過渡形態,未來怎樣發展?放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實行
資本主義形態,還是繼續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這關鍵取決於獲得統治合法性和執政地位的政黨。現在能探討的是兩點。首先,將自由民主社
會製度的建立作為中國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種社會製度政治上民主,混合經濟,文化思想上多元化。在這樣的現代民主社會結構上,社會主
義與非社會主義的區別不在根本的社會製度上的變化,而在執政黨的政策上的偏向。在一種自由民主社會製度上,社會主義政黨執政,推行社
會主義政策,便是社會主義。其次,將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可稱為“民主社會主義”,是當下中國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和理想,
也可作為對現實批判的理想價值形態。這兩點思考既總結了蘇式社會主義失敗的教訓,又沒有放棄社會主義的理想,且有對西方馬克思主義者
和社會民主政黨的社會主義的某種程度的溝通。這兩點結合的民主社會主義也是現實和理想的兩麵的統一。
社會主義思潮中,有一些直接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有一些與馬克思主義既有某種程度的聯係,又有某種程度的疏離,還有一些社會主義與馬克
思主義毫無關係。蘇式社會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有直接聯係。西方社會民主政黨的社會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則是若即若離,這由於伯恩施坦、考茨基等第二國際的中右派與馬克思主義的既聯係又背離的複雜關係,和社會民主政黨在
曆史發展上對自己與馬克思主義關係的定性上的變化。我強調的社會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必須與馬克思主義有直接聯係,但又批判蘇式社會主
義和某種程度上肯定社會民主政黨的社會主義,並且較多接受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特指馬克思和恩格斯)
的社會主義思想則需要修正、變通、發展。社會主義首先被人們當作一種社會製度和社會政策,而馬克思主義則是全麵的思想文化體係,作為
知識分子,作為思想文化體係、世界觀與方法論、價值觀與認識論的馬克思主義更重要。
我將站在被壓迫階級一邊,為反抗社會壓迫、實現自由民主平等的人類社會理想的立場和思想追求作為左翼思潮的本質性規定。人類自有文明
以來,這種為被壓迫者的左翼文化傳統便一直存在。但我強調的是,進入現代文明以來,有形形色色的左翼文化思潮,但馬克思主義無疑是最
深厚博大的、影響最大的和最有生命力的。我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為我所更高肯定的“左翼”。
接下來,談對以魯迅為旗手的“魯迅左派”的內涵的確認。“魯迅左派”,是魯迅與左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結合體。魯迅既是左翼文
化工作者,30年代左翼文化領袖,又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至於魯迅本人思想的獨特性,不能與左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任何
一個劃等號,但可以與魯迅左派、“魯迅主義”劃等號。有人說,魯迅本人的思想是發展變化的,曾有的又放棄,矛盾性存在,有一些方麵思
考不多或缺失,這是存在的。魯迅左派的看法是,魯迅思想的本質特征是等於魯迅左派或魯迅主義的,他放棄的或存在的錯誤需要修正,他的
矛盾性需要在變通中統一,他一些思考不多或缺失的方麵需要補充和發展。
“魯迅左派”一詞是我在網絡思想論壇與自由主義派學友、毛左派學友交流、辯論中確立的,因此,魯迅左派的思想與自由主義和毛左派共處
一個當下網絡思想語境,相互聯係而又彼此不同。有人,例如英國BBC中文網記者魏城,說我確立“魯迅左派”是為區別於“毛左派”, 我承
認這種說法符合一定實情。不過,“魯迅左派”思想的更大思路是從30年代魯迅的評價開始和發展的,與自由主義針鋒相對,為此一魯迅與左
翼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的關係辯護,是一個直接的原因。


    
魯迅一生經曆了清朝和民國兩個時代,他對這兩個時代都是不滿的。正如清末和民國正是中國社會激烈動蕩、變革的時期,魯迅作為時代的先
進的知識分子,思想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展著。魯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他是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出現在中國思想界的,即所謂“精神界之戰
士”,這使他不同於刻板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和善變的從事實際工作的社會活動家。
魯迅的思想發展經曆了與社會發展相聯係的三個階段。早期留學日本時,他以“文化偏至”說貶斥盲目崇拜西方物質文明,熱心介紹西方以施
蒂納、尼采和克爾凱廓爾為代表的“新神思宗”,即現代非理性人本主以思潮,倡導以拜倫為“宗主”的摩羅詩派。曲高和寡,魯迅嚐到了呐
喊於生人中的寂寞。五四時代,中國社會思想發生大變局,魯迅以個性主義和啟蒙主義思想從事文學創作和社會文明批評,取得成功,一躍而
成為思想界的領袖級人物。隨著國民大革命的失敗和社會主義思潮在世界和中國的流行,魯迅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目光被吸引到蘇聯,他走
向了馬克思主義。
魯迅曾說清朝時,他隻是一個異族的奴隸,而這個朝代是中國漫長封建傳統社會的一部分,充滿了禮教“吃人”的悲劇。辛亥革命後,建立的
中華民國在複辟和軍閥爭奪中動蕩著,魯迅也說覺得久沒有中華民國,革命前是奴隸,革命後變成革命新貴們的奴隸了。“革命”是動蕩變革
時代的常用詞匯,魯迅的思想也不例外地與革命複雜地結合著。“革命”一詞的破舊立新的含義,在中國的實際社會變革中,首先被用來指不
同於康有為梁啟超和平改良派的孫中山等人的暴力推翻清朝政權建立民國的政治活動。民國建立後的十多年裏,政權變動而社會結構依舊,革
命在政治意義上逐漸失去了光澤,雖然在文化意義上獲得了更加的流行。在20年代中期,魯迅對“革命”的理解是複雜的,但隨著革命與社會
主義運動結合,革命獲得了新的意義,走向馬克思主義的魯迅也終於明確了有關革命與文學的思想,這成為他後期思想的一個核心內容。
20年代中期,在辛亥革命十多年後,孫中山聯俄聯共,發動了國民大革命。南下廣州一度卷入這場革命的魯迅,對此抱著喜憂參半的態度。他
認為廣東可以成為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成為反革命的策源地,而群眾並沒有掌握自己的命運,“奉旨革命”現象含著這場革命的危機和膚淺
。魯迅肯定革命對社會變革的巨大作用,但認為革命前隻有對現狀不平的文學,革命中無文學,革命後的文學已經不是革命,這時他對革命文
學基本上是不承認的態度。隨著大革命的失敗和蔣介石獨裁政權的建立,一出革命成鬧劇和悲劇收場,民國招牌依舊。被這場革命嚇了膽,差
點丟了性命,魯迅轉而移居上海半租界,得到的教訓是文藝與政治對立,前者要變革後者要維持現狀,革命一旦勝利變成維持現狀的政治,文
學被政治家壓迫。
中國社會變革不斷,“革命”不斷。當1928年魯迅受到創造社太陽社圍攻時,魯迅躲不開的革命又以新的麵目出現了。這次革命不同於辛亥革
命和國民大革命,現在批評他的是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文學的倡導,背後與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與馬克思主義學說、與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聯係
在一起。魯迅走向馬克思主義,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對前兩個革命失望過,但這次革命他抱了信心到最後。
社會主義運動本源於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到馬克思主義確立,成為世界性的社會思潮和運動。作為一種批判資本主義的社會理想,馬克思恩格
斯等經典作家卻未看到其實現。但在20世紀,這種理想終於在現實中開花結果,卻都含著對馬克思主義原創者設想的偏離。社會主義運動首先
在東方誕生了蘇聯式社會主義政權,接著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也有了執政的機會,但兩種社會主義在一般人的看法中區別是很大的,又有
著深層的共同點和聯係。魯迅和中國社會主義運動直接受到蘇聯的影響,魯迅作為一個作家,是經由蘇聯文學,走向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早在1925年為《蘇俄的文藝論戰》一書寫《前記》,魯迅就一直未間斷地關注蘇聯文學。在1928年前,魯迅對蘇聯文學的認識和理解主要受托
洛茨基和沃隆斯基的影響,可以說,後來在中國社會主義者中名聲很臭的托洛茨基是魯迅學習蘇聯文學和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導師。魯迅對革
命與文學三階段的認識,對革命“同路人”的關注和好感,對革命內容和藝術特性的統一的強調,都明顯受著托洛茨基的影響。在托洛茨基被
蘇聯政權放逐後,為進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也為促成中國左翼力量建立統一戰線的需要,魯迅在1929年後將注意力轉到了普列漢諾夫和盧那
察爾斯基,並翻譯出版了兩人的著作;30年代後,魯迅直接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
作為將社會主義運動落實為一個國家的社會製度的第一次嚐試,蘇聯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曆了摸索和曲折的曆程。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
有兩條發展的線索。魯迅關注和介紹的托洛茨基、沃隆斯基、普列漢諾夫、盧那察爾斯基,都可稱為非正統派或“自由派”,他們在蘇聯的政
治舞台上都遭受挫折打擊,思想上受到批判,但他們對文藝的理解更接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而“崗位派”、“無產階級文化派”、“拉普
”可稱為正統派、激進派,他們更富有蘇聯式原創特色,更背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1932年,斯大林解散了“拉普”而代之以蘇聯作家協會
,文藝從此完全由政黨控製,斯大林式專製也漸漸成為蘇式社會主義的代名詞。
蘇式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運動在現實社會落實的兩種主要方式。現在,蘇式社會主義陣營已經
瓦解,民主社會主義在歐洲的議會鬥爭中遭到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及形形色色右翼勢力的打壓。有人說中國的搞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式社會主義
或者可成為社會主義的第三種形式,這需要以政治的民主改革的最終成功來確證。
魯迅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走向了馬克思主義,參與了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是中國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文化巨人。魯迅是經由蘇聯文學走
向社會主義的,但他吸收的是蘇聯的“自由派”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拉普”和斯大林的正統派的列寧斯大林主義,後者才代表了蘇聯式社
會主義的特點。因此,魯迅雖經由蘇聯走向馬克思主義,他不同於斯大林主義和蘇式社會主義,而直接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歐洲的民主社
會主義相通。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理想仍有著巨大的生命力,未來發展前景樂觀而光明。政治上,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和中國改革
社會主義仍有著生命力;思想文化戰線上,馬克思主義美學仍是歐美高等學府和學術研究機構裏的顯學。魯迅走向馬克思主義,是他的後期的
思想的偉大的發展,他的這個思想發展煥發著有意義的曆史光彩。當然,魯迅走向馬克思主義,或者可被稱為馬克思主義者,不能忽視的是,
他是有著獨立而豐富思想內涵的思想家,稱他為魯迅主義者更恰當。馬克思和魯迅都是國際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的大師和巨人。


  
“左翼文學”既是指作家的立場,又是指與這種立場相聯係的文學思潮。這立場便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為被壓迫者服務。因此,左翼文學的最
簡單明確的定義便是為被壓迫者、勞苦大眾的文學。
對於文學,有著不同的理解,但顯然的,左翼文學不同於遊戲娛樂的文學,他強調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同於宣揚超階級的抽象人性的文學
,它明確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對立;不同於為藝術而藝術的神秘主義,它關注現實生活的真實的社會關係。左翼文學是勞苦大眾的精神食糧,
遊戲娛樂的文學功能仍然發揮著作用。被壓迫者的人性見證著壓迫社會的非人性,左翼文學便是根紮於更廣大的人群的人性的文學,左翼文學
當然是文學,藝術特性被保持和強調。左翼文學以為被壓迫者服務為宗旨,目的是為了促進廣大勞動人民的社會解放,這涉及三方麵相關的內
容:一是對被壓迫者命運的揭示和對壓迫社會的批判;二是呼喚被壓迫者的覺醒和反抗,以改變被壓迫的命運;三是探索由階級解放到社會解
放,由壓迫社會到無壓迫社會的進化的道路。
魯迅是現代中國的左翼文學的奠基人和大師,他的文學探索道路是中國現代左翼文學思潮的前進道路。從《詩經•國風》、樂府文學,到《紅
樓夢》,為被壓迫者的文學雖遭封建正統文學篡改和壓製,仍然不絕如縷地堅持和發展下來,與現代中國左翼文學相通。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
現代左翼文學,既是中國傳統為被壓迫者的左翼文學的優秀民族遺產的繼承,又是對世界左翼文學的豐富營養的吸收和發展。19世紀末和20世
紀,傳統封建中國向現代文明中國轉型,世界文明日益一體化、全球化,中國現代左翼文學當然有了不同於傳統階段的新的特點。魯迅作為中
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他同時也確立了中國左翼文學的階段性成果和未來方向,左翼文學是20世紀中國的主導文學思潮。不論是從進
化論到階級論,從國民性批判到提倡革命文學,魯迅關注的重心始終是被壓迫的勞苦大眾,這正是左翼文學的最深層本質的規定。
魯迅出生在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作為破落戶子弟,在更容易感受到的社會炎涼中清楚地看到壓迫階層的腐朽和被壓迫者的苦難。在他從事
文學工作後,他逐步確立了為被壓迫者服務的誌向。他說:“其實,我當時的意思,不過要傳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聲和激發國人對於強權者
的憎惡和憤怒而已” 。
魯迅由翻譯介紹外國文學開始他的文學活動,一開始便表現出左翼文學的特征,這便是不大關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學,而將注意力集中在
落後的俄國和東歐等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世界上的被壓迫民族和一國之內的被壓迫勞動大眾是相通的,被壓迫人民的命運也正是被壓迫民族的
命運,這裏,魯迅的左翼立場與愛國主義、世界主義是互為一體的。世界被壓迫民族和為被壓迫人民的文學使魯迅觀照自己本民族和人民的命
運,他說“我看到一些外國的小說,尤其是俄國、波蘭和巴爾幹諸小國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這許多和我們的勞苦大眾同一運命的人,而有
些作家正為此而呼號,而戰鬥。而曆來所見的農村之類的景況,也更加分明地再現於的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個可寫文章的機會,我便將所謂
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陸續用短篇小說的形式發表出來了”。 可以說,一開始魯迅的文學活動和文學思想便是左翼的,上流社會
與下層社會的對立以及對勞苦大眾命運的關懷,正是魯迅為代表的中國左翼文學的本質性規定,而這與魯迅翻譯介紹的世界左翼文學是相通的
,後者強化了前者。而魯迅後來創作的小說散文和雜文無不是豐富著中國左翼文學的這個本質性規定。
魯迅對俄羅斯民族文學的愛好經曆了他的兩個時期,前期作為個性主義者和啟蒙主義者,他關注19世紀的俄羅斯現實文學;後期作為社會主義
者關注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文學。不管是個性主義者和啟蒙主義者,還是社會主義者,前後期的魯迅都是左翼文學者。魯迅的《祝中俄文字之交
》便是獻給偉大肥沃的“黑土”的讚美詩:“俄國文學是我們的導師和朋友。因為從那裏麵,看見了被壓迫者的善良的靈魂,的辛酸,的掙紮
”,“希望”和“悲哀”,“從文學裏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兩種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魯迅的左翼文學思想同樣從民主革命時期
的俄羅斯和社會主義蘇聯得到營養:“十五年前,被西歐的所謂文明國人看作半開化的俄國,那文學,在世界文壇上,是勝利的;十五年以來
,被帝國主義者看作惡魔的蘇聯,那文學,在世界文壇上,是勝利的”,“給我們親見了:忍受,呻吟,掙紮,反抗,戰鬥,變革,戰鬥,建
設,戰鬥,成功。” 
魯迅文學創作前期主要受果戈理、契訶夫、安特萊夫、阿爾誌跋綏夫等俄羅斯作家的影響,後期在思想上受托洛茨基、普列漢諾夫、盧那察爾
斯基的影響,經由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喜愛《毀滅》、《靜靜的頓河》、《鐵流》等蘇聯革命文學作品。魯迅的早期左翼啟蒙主義向後
期的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蘇聯文學擔當了橋梁作用。雖然30年代斯大林專製使蘇聯式社會主義蒙羞,而80、90年代之交蘇東巨變,蘇聯式社
會主義製度解體,原因是很複雜的,但不能由此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許多嚐試之一的蘇聯十月革命的意義全盤否定。魯迅的左翼思想與俄羅
斯和蘇聯文學的聯係更不該受到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的指責,因為,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魯迅所接受的俄蘇是正麵的積極的,而蘇聯式社會主義
的失敗歸因於與魯迅接受的無關的或反麵的因素。
魯迅後期參與了中國革命文學的浪潮,對於他,革命文學有著實在的內容,這便是勞苦大眾的反抗。革命文學不管它與什麽政黨的目標一致,
對於左翼魯迅來說,隻要與為被壓迫者服務的目標一致,不怕成為革命政黨的同路人,僅僅因為革命文學“這是屬於革命的廣大勞苦大眾的”
,“我們同誌的血,已經證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革命的勞苦大眾是在受一樣的壓迫,一樣的殘殺,作一樣的戰鬥,有一樣的運命,是革命
的勞苦大眾的文學” 。因此,對於後期的魯迅來說,仍然是“勞苦大眾”,而不是政黨政治及革命,是他的關注重心。對於魯迅來說,為被壓
迫的勞苦大眾服務的目標是一貫的,作為一個革命政黨的同路人是次要的和從屬他的左翼文學一貫的目標的。當他發現自己受到革命的政黨的
一些人物壓製時,他是憤怒的,他始終是獨立的,堅守著他的左翼文學的原則。
海外學者林毓生認為,魯迅為被壓迫者的文學擔當是紮根於一種道德感情,因此不容許任何的機變權詐和實用主義;李歐梵先生讚同他的這個
看法, 認為這種道德傾向的內在邏輯必然會使他反對那種職業的政治家,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對於後者就發生了兩個口號之爭。他們
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廣大勞動人民,為被壓迫者,這左翼文學的立場,正是他的道德使命和擔當。
正如魯迅開創的中國現代文學必會發展下去,他開創的左翼文學傳統也將必有後來人。為被壓迫者、勞苦大眾的左翼文學,在魯迅之前有著中
國的傳統和世界的同類,而在魯迅取得巨大成就之後,在魯迅的豐碑確立方向之後,中國現代左翼文學必將繼續開拓未來的前程。

民族主義是近代以來一直強烈存在的社會思潮,雖然每一個民族進入文明史以來便有對自己本民族的自覺意識,但現代民族主義無疑是西方文
明全球化的產物。西方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殖民侵略,不但引起了中國與帝國主義的民族矛盾,也激化了封建統治者與被壓迫民眾的矛盾。在東
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致力於民族覺醒和現代化的先進知識分子學習西方強國經驗,西方的現代民族國家意識便被中國所接受。與西方一些單純
民族的國家不同,中國的現代民族觀念,實際上指多民族共同體的國家。中國的現代民族主義意識,便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體國家
的意識,體現為中國人對本民族國家的情感、意識和觀念,便包括對民族國家內部矛盾和與外部矛盾的看法兩個方麵。
現代中國曆史上的民族主義,表現出多樣的複雜的形態。因為要談魯迅,我們可重點考察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民族主義。以魯迅為代表的30年
代左翼民族主義,便與自由主義的右翼民族主義,國民黨政權的民族主義有著不同。從內外兩個矛盾的視角來看,左翼民族主義強調民族民主
革命,即反帝反封建,既反對帝國主義,又追求階級解放。自由主義的右翼的民族主義不讚同左翼民族主義的反帝和階級鬥爭,強調模仿西方
,在維護現政權的穩定基礎上確立現代自由憲政製度。國民黨政權的民族主義有兩種表現,一是以蔣介石為代表,推行法西斯主義的民族主義
,一是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民族投降主義。國民黨政權的民族主義的兩種表現在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間也有反映,30年代的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和40
年代初的戰國策派相似於前一種,周作人等“附逆”知識分子屬於後一種。顯然的,左翼民族主義是中國30年代的多樣民族主義中的主導性思
潮,這也是中國抗日反帝鬥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左翼文化巨人魯迅有著非常成熟而又先進的現代民族主義觀,這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左翼文化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魯迅不但是現代中國文化的一個巨人,也是中國左翼文化的永遠的旗幟。在當前,民族主義思潮非常活躍,並且表現形態極其多樣並且複雜,
重新學習和弘揚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觀,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從內外兩個矛盾及其關係角度來分析,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表現為三個特點。
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首先是被壓迫階級的民族主義,指向著由階級解放到社會解放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魯迅的青年留學時期,懷抱著“我以
我血薦軒轅”的救國理想的魯迅確立了現代“立人”的思想,由“立人”而建立“人國”,由此確立民族的振興道路。但這一思想過於玄虛,
沒有在現實中落實的可能,魯迅於是陷入了思想的迷茫。在五四時期,魯迅猛烈地批判中國傳統文明的“吃人”本質,但喊出的“救救孩子”
的呼聲畢竟空洞,伴隨他的是“與黑暗搗亂”的虛無而絕望的情緒。雖然魯迅很早就由俄羅斯文學認識到國家內部是分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兩個
階層的,隻有到二十年代後期,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才終於找到了自己確信並為之奮鬥的青年理想的踏實的道路,這就是獻身於階級解放,
由階級解放到社會解放,這正是他的“立人”到“人國”玄虛理想的可行的現實選擇。從這個意義上,魯迅主義,當是指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
後的魯迅思想,這是魯迅思想發展的高潮和成熟階段,30年代的魯迅由此成為左翼文化的大師和旗幟。魯迅由批判國民性到批判社會的階級壓
迫,揭露統治者的反動和社會黑暗,熱切地為新興的階級解放的鬥爭而擲出他的像匕首、像投槍的筆。正如他所說:“左翼作家們正和一樣在
被壓迫被殺戮的無產者負著同一的運命,唯有左翼文藝現在和無產者一同受難(passion),將來也將和無產者一同起來。”
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其次是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指向著反帝和團結被壓迫民族共同發展國際主義的道路。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生活在帝國
主義對第三世界的瘋狂壓迫和被壓迫民族奮起反抗民族救亡的時代,民族救亡既指向對國內封建統治者的反抗,也指向著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對
帝國主義的共同鬥爭。在魯迅深受幻燈片事件的刺激,棄醫從文,致力於思想啟蒙之初,魯迅便大量翻譯世界上被壓迫國家的作品,他感到深
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中國與世界弱小民族的心靈是相通的。也由此,他在《摩羅詩力說》中表達了對英國詩人拜倫對被壓迫民族反帝鬥爭的支持
的敬意。30年代,第一個現實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擔當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反帝鬥爭的導師的角色,魯迅與國際左翼革命力量相呼應,便也對蘇聯
表達了他的敬意。在社會主義運動的打擊下,帝國主義的世界殖民體係被打破,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獲得了民族獨立。盡管蘇式社會主義後來由
於內部問題而瓦解,蘇聯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為第三世界國家打退帝國主義獲得民族獨立所做出的貢獻是無法抹殺的。魯迅既為中國的反對帝
國主義鬥爭做出偉大的貢獻,也對世界弱小國家的反帝鬥爭熱心支持,表現出左翼民族主義所包含的國際主義精神。魯迅稱讚密茨凱維支,“
是波蘭在異族壓迫之下的時代的詩人,所鼓吹的是複仇,所希求的是解放”。他積極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營救被國民黨法西斯政府逮捕的
國際左翼人士牛蘭夫婦等人。他撰文猛烈地揭示和批判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友邦驚詫論》便是這樣主題的眾多的名篇之一。
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還表現在同形形色色的錯誤的民族主義作鬥爭。針對狹隘的自大的民族主義,魯迅作了尖銳地批判,指出它是“合群的愛
國的自大”,於反帝無補,反而有害,因為它將無理性的由於外國強權的壓迫所產生的憤恨無例外地要發泄到本民族的獨異之士和弱者身上。
自大民族主義推崇國粹,盲目地仇視外國一切東西;魯迅卻批判國粹中的封建性糟粕,堅持“拿來主義”,以西方為師,“即使那老師是我們
的仇敵罷,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拿來當以利我為主,所以魯迅又反對“被描寫”,反對帝國主義話語對中國的醜化。他特別指出一種“西
崽”的民族主義,“依徙華洋之間,往來主奴之界”,為洋人的狗腿子,又罵洋人,更為虎作倀地歧視同胞。對30年代以國民黨政權為依靠的
民族主義文學運動,魯迅更是加以深刻地揭露它是“流屍文學仍將與流氓政治同在”,實際上是國內的反動統治者勾結帝國主義鎮壓本國勞動
人民和為帝國主義前驅欺負其他被壓迫民族的流氓政治在文學上的反映。魯迅也同自由主義的右翼的民族主義作鬥爭。後者對左翼民族主義的
反帝和階級鬥爭不予理解和表示反對,實際地維護著當時反動的壓迫人民的國民黨政權,不自覺地充當著壓迫階級的“乏走狗”。魯迅並不反
對現代憲政製度,他一則認為與虎謀皮,無實現的可能也就沒有積極意義,反而充當了統治者壓迫人民的“劊子手”,二則他認為平等和自由
很難兩者得兼,階級解放的民主比抽象的自由實際上是統治者壓迫人民的自由更重要。自由主義者憧憬著擠入國際帝國主義俱樂部,他們不反
帝並往往與帝國主義一樣歧視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
學習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具有極大的時代意義。魯迅的民族主義是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是被壓迫民族的國際主義。在當下
的中國,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並沒有消除;當下中國民族主義思潮仍非常活躍,並且思潮內部各種民族主義非常複雜。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觀
便仍是值得學習和弘揚的可貴的精神資源。
學習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首先要反對民族自大主義。民族自大主義盲目排外,於反帝無補,又將反彈力打到民族內部,亂給人扣“漢奸”帽
子。其次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這種民族主義將民族語言和民族精神褻瀆,否定一切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在他們的眼裏,本來是中性詞的“
民族主義”成了完全的貶義詞,還創造了“愛國賊”一詞,糟踏“愛國主義”的積極精神。再次,反對自由主義的右翼的民族主義。這種民族
主義常常以敵視左翼的追求階級解放的民族主義為己任,並且為帝國主義作悵,欺負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在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的對伊
拉克的侵略戰爭中,一部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從“一夜美國人”,到“一夜美國兵”,站在如狼似虎的強者一邊支持非法侵略第三世界弱小國
家,狐假虎威,實際上重演了魯迅所嚴厲批評過的30年代右翼民族主義者黃震遐小說中所表現的為帝國主義前驅的滑稽劇。
學習魯迅的左翼民族主義,就要支持民族內部的反對階級壓迫的鬥爭,也要支持世界上被壓迫民族的反帝鬥爭,這是左翼民族主義的兩個核心
定性。首先要由階級解放到民族解放,建立“人的國”,從而振興和繁榮我們的民族共同體國家。其次要支持世界人民的反帝反霸鬥爭,這是
與作為第三世界的中國的民族振興分不開的,也是國際人道主義和國際正義的體現。以魯迅為開創者和奠基者的魯迅左派必繼續將這種為被壓
迫階級和民族而奮鬥的左翼民族主義進行到底。

魯迅左派之所以為“派”,當然是有許多學人構成的。魯迅作為以他的不朽名字命名的思想派別的當然的開山祖師和奠基者,享有至高無上的
至尊地位。從20世紀30年代左翼魯迅,到21世紀初有人開始“魯迅左派”譜係的整理和言說,正式打出這一派別的旗號,至今已有了七十年左
右的曆史。在這之間,魯迅左派還有重要的學人,如胡風、瞿秋白、馮雪峰等。胡風,無疑是魯迅左派從魯迅到後來者的最重要的橋梁,是魯
迅的最重要的親傳弟子和第二代繼承人,為魯迅左派的延續和中國左翼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苦難人生也為魯迅左派增添了
悲劇的意味。
胡風,20年代在日本留學期間,接受了蘇聯和日本的左翼文化影響,成為日本文化界如小林多喜二等左翼文化戰士的朋友,開始了他的為左翼
文化事業而奮鬥的人生曆程。顯然的,在人類曆史發展的資本主義階段,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是作為左翼文化發展的最偉大成果
,很難想象,在以後的一個非常相當長的階段,談左翼文化不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不是直線型單純的,由於馬克思主義經典
作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為生命個體的曆史限製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複雜性,在他們去世後,社會主義發生了嚴重的分裂。第二國際的中右派的
社會黨人發展出社會民主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改良思潮,而其左翼由列寧過渡,發展出斯大林主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現實的蘇式社
會主義國家政權。從今天的我來看,兩種社會主義是平等的,都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仍在發展著的曆史遺產,但無疑,對於中國和日本
,對於魯迅和胡風,蘇式社會主義的影響是占絕對重要的地位。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初,還未走到一起的魯迅和胡風有著不一樣的情況。魯迅
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接受從來都與他對中國現實的深刻洞識和對黑暗現實的戰鬥結合在一起,因而一開始就超越了蘇式社會主義,而有
魯迅左派自己的高度和特色。胡風則此時還深受蘇式社會主義的極左教條的影響,思想視野有著嚴重的不足,不過他已經在出國前聽過魯迅的
講課,一直崇拜著魯迅。
日本帝國主義政府對國內的左翼社會運動進行了瘋狂的鎮壓,介入日本左翼鬥爭的胡風被捕入獄,1933年6月,被遣回祖國。此時,中國左翼大
聯合組織“左聯”內部,從1928年關於革命文學爭論開始就存在的魯迅和青年才子們的思想差異和矛盾並沒有消除,魯迅從維護左翼統一戰線
大局出發,忍辱負重,胡風的歸來並表現出對魯迅的趨近,無疑給魯迅帶來極大的安慰。盡管30年代的魯迅在與以周揚為代表的對蘇式社會主
義食而不化的才子們的左翼內部矛盾鬥爭中,還有瞿秋白和馮雪峰支持他,胡風無疑是魯迅的最得意的門生弟子和戰友。胡風回國後不幾天,
魯迅就親自出門看望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後來還在酒樓宴請祝賀胡風夫婦新生嬰兒的“滿月”,請茅盾、蕭軍蕭紅夫婦等人作陪,隻是胡
風因故臨時未到。在30年代胡風與魯迅的並肩戰鬥中,胡風從導師那裏受益良多,思想進步很快,清算了蘇式社會主義的極左教條,領會了魯
迅左派開創者的超越性的思想精華。魯迅去世不久,人們就將胡風看作魯迅的正宗嫡係傳人了。胡風在這一時期擔任過“左聯”行政書記,在
魯迅指導下編印過刊物《文學生活》、《木屑文存》和《海燕》,還長時間擔任魯迅和中國左翼革命政黨中央特科的中間聯絡人。他寫出傑出
的魯迅左派反對自由主義和左翼教條主義的文獻《林語堂論》和《張天翼論》,與中國的蘇式社會主義教條派代表周揚展開關於馬克思主義文
論重要概念“典型”問題的論爭,與魯迅、馮雪峰共同提倡“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與周揚派的“國防文學”展開論戰。1936年10月19日
,偉大的魯迅在國民黨的大資產階級反動政權的殘酷迫害下,在他嘔心瀝血地為中國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的奮鬥中身體嚴重損耗,因病不幸逝
世,中國當時執政黨的左翼人士和反政府的左翼革命政黨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胡風為導師起草了訃告用的傳記,擔當治喪辦事處主任,與
其他左翼戰友一道為魯迅守靈,為魯迅抬棺。那幅上海民眾代表敬獻的“民族魂”大旗覆蓋在魯迅的靈柩上下葬,這是對魯迅左派開創者的當
時最清醒的評定,胡風悲傷永久失去自己的導師,他意識到他以後的神聖使命,那就是繼承魯迅左派傳統。
魯迅去世以後,階級鬥爭,特別是民族解放鬥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成為左翼的重要時代任務。胡風團結魯迅生前身邊的其他弟子,創辦
了取名紀念全麵抗戰爆發的《七月》雜誌,後又創辦《希望》雜誌,出版《七月文從》、《七月詩叢》等,繼續為左翼文化的發展和參與時代
的戰鬥而奮鬥。抗戰以後,中國左翼陣線發生著複雜而重大的變化。一方麵,魯迅成為當時執政黨的反動政府直接控製區的左翼文化界的光輝
的旗幟,魯迅的方向是他們追求進步的唯一方向。另一方麵,左翼革命政黨反政府的地方割據政權在抗戰中發展壯大,經過1942年整風運動,
毛澤東在黨內獲得了無比鞏固的領導地位,創建了革命政黨的全麵的意識形態。毛文化思想與魯迅一樣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革命實踐相結
合的產物,但毛作為政黨政治的領導者更多地接受了蘇式社會主義政權建設而不是文化創造的部分,打上了濃厚的斯大林主義的烙印,雖然為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帶來了勝利,但其弊端是明顯存在的,這在整風期間對王實味、蕭軍等受魯迅影響的左翼知識分子的錯誤批判,特別是在
1949年後一係列的錯誤直到“文革”為最高潮中顯示出來。在30年代上海就與魯迅、胡風有著思想差異和矛盾的周揚派進入延安之後,融合進
毛的革命政黨意識形態之中。毛的延安派革命政黨意識形態在軍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但他的文化旗幟卻不能不與左翼的已存在的魯迅的旗
幟相衝突。40年代,隨著革命政黨的軍事上的不斷勝利直至解放全國,中國左翼知識分子相當多人隨著大勢所趨,紛紛地“延安化”並取得了
主流地位。他們反過來給繼續高舉魯迅旗幟的知識分子很大的壓力,甚至要強迫後者“革心洗麵”,擺出“唯我獨革”的架勢。繼續高舉魯迅
旗幟的魯迅左派胡風的後來的悲劇命運就這樣不可避免地臨近了。
40年代的胡風以繼承魯迅左派傳統為己任,高舉魯迅旗幟,發揚魯迅精神,在為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文化戰線上繼續前進。然而麵臨著延安
派的主流的左翼話語的壓力,他不能不困惑,但固執的胡風頑強地表現了對魯迅左派傳統的忠誠,在盡可能的範圍裏捍衛魯迅,針鋒相對地還
擊。顯然的一個難題是,左翼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裏一個遺留的弊病便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政黨的政治運動二位一體地
緊密結合在一起,當中國的革命政黨還不夠壯大,中國左翼文化相對獨立地發展時,魯迅作為一個非黨知識分子能夠成為左翼文化的旗幟。但
當左翼革命政黨強大到一定程度,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地方乃至全國性的政權後,以蘇式社會主義為榜樣的中國左翼政黨領導人必然要確立自己
的意識形態全麵統治的地位,他隻能將關於魯迅的言說進行改寫而納入自己的權威之下。左翼知識分子如周揚和香港才子們在“延安化”之後
,自覺地維護這個權威。作為左翼學人的胡風在政治上也自然地接受了這個權威。在接受左翼革命政黨權威的政治領導上,胡風別無選擇地,
也是當時的左翼文化邏輯使然,他對毛澤東的尊敬和信賴是真誠的,從來就未有意識地質疑過。這種情況下,他對魯迅左派傳統的堅守就以一
種奇特的方式顯示出來。他不由自主地誤解著毛的魯迅言說,將毛的文化思想看成與魯迅一致的, 二位一體的,而將毛的本來的蘇式的社會主
義意識形態隻看成是周揚和香港才子一幫宗派主義者的。關於民族形式問題的論爭、1945年關於舒蕪《論主觀》的討論、1948年香港才子們對
胡風和路翎的批判和胡風派們的反擊,使延安派與胡風們的矛盾越來越大,而胡風卻仍認為自己與革命政黨的權威並不衝突。
對於胡風1955年的悲劇事件,各種派別的學人探討得夠多的了,在我看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在經典作家這裏就存在著弊端,上文已經指出過
。要看到第二國際後期社會黨的社會主義和蘇式社會主義的分化,我當然對這兩派都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辯證地看待。蘇式社會主義在落後
國家,包括毛時代的中國,建立了現實社會主義,功績大矣,卻是專製社會主義,有著致命的缺陷,終於要麽走上像中國現在這樣改革的道路
,要麽像蘇聯在七十年後發生劇變解體。而社會黨的社會民主主義雖然至今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改良形態,卻在發達和具有深厚民主基礎的西
方從另一個方麵修正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帶有突出的民主社會主義性質。魯迅和胡風超越了蘇式社會主義,結合中國的實際社會鬥
爭,從另一個落後國家發展出民主社會主義形態。因此,胡風的悲劇是主流的專製社會主義與處於弱勢的民主社會主義相衝突的悲劇。專製社
會主義製造了“胡風反革命集團”悲劇,自己也咽下了專製的苦果。60年代,毛反起了蘇式社會主義,發動了比蘇聯更“左”的“文革”,注
定了中國毛式社會主義比蘇聯更糟。因此,毛逝世,鄧小平上台後,全麵否定了文革,開始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由於鄧氏的及早改革,中國
社會主義也避免了蘇式社會主義的崩潰。胡風的悲劇是中國左翼社會主義運動曲折過程中的悲劇,胡風的方向正是魯迅左派的民主社會主義方
向,這個方向最終由魯迅左派的第三代後來者明確地發展清晰出來。
胡風作為魯迅左派開創者的親傳弟子和繼承人在第二代魯迅左派學人中享有第一等的地位。他對魯迅左派的堅守,對中國左翼文化的貢獻,為
中國社會主義運動民主化的努力,都具有思想和人格上的意義。他雖然遭到同一左翼陣營的專製社會主義勢力的迫害,但並未屈服,這種為真
理殉難精神也是魯迅左派的寶貴精神財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魯迅為第一代開創者,胡風為代表包括瞿秋白和馮雪峰等人為第二代,
現在,魯迅左派新世紀的後來者繼續高舉派別旗幟,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走向民主社會主義正在繼續前進。魯迅左派大有後來人!
最後順便談談王曉明先生。王曉明先生在中國當代學人中研究魯迅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當然,與王富仁、錢理群、汪暉等一樣,他們是在魯
迅左派外研究魯迅的,其局限性可想而知。汪暉的《反抗絕望》幾乎是與魯迅左派對著幹的,著作裏竟然避而不談三十年代的左翼魯迅。王曉
明呢,一本《魯迅傳》將魯迅的自覺的左翼選擇歪曲,在他的筆下,魯迅倒像盲人一般,被曆史的詭計糊塗地帶到左翼陣營,左支右絀,非常
滑稽。當然,王曉明先生的魯迅觀雖然與我不同,他對魯迅的理解有相當一部分我是讚賞的。

“魯迅左派”,是魯迅與左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結合體。魯迅既是左翼文化工作者,30年代左翼文化領袖,又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
主義者。魯迅是經由蘇聯文學走向社會主義的,但他吸收的是蘇聯的“自由派”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拉普”和斯大林的正統派的列寧斯大
林主義,後者才代表了蘇聯式社會主義的特點。因此,魯迅雖經由蘇聯走向馬克思主義,他不同於斯大林主義和蘇式社會主義,而直接與馬克
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相通。不論是從進化論到階級論,從國民性批判到提倡革命文學,魯迅關注的重心始終是被壓迫的勞苦
大眾,這正是左翼文學的最深層本質的規定。魯迅的民族主義支持民族內部的反對階級壓迫的鬥爭,也要支持世界上被壓迫民族的反帝鬥爭,
這是左翼民族主義的兩個核心定性;是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是被壓迫民族的國際主義。魯迅左派之所以為“派”,當然是有
許多學人構成的。魯迅作為以他的不朽名字命名的思想派別的當然的開山祖師和奠基者,享有至高無上的至尊地位。魯迅左派有重要的學人,
如胡風、瞿秋白、馮雪峰等。胡風,無疑是魯迅左派從魯迅到新世紀後來者的最重要的橋梁,是魯迅的最重要的親傳弟子和第二代繼承人,為
魯迅左派的延續和中國左翼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苦難人生也為魯迅左派增添了悲劇的意味。

  魏城:《BBC透視:私產入憲與左右之爭》,檳榔園文學書院網站  http://libins.xilubbs.com
  魯迅:《雜議》,《魯迅全集》,第1卷第22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魯迅:《英譯本〈短篇小說集〉自序》,《魯迅全集》,第7卷第38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魯迅:《祝中俄文字之交》,《魯迅全集》,第4卷第459、460、46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魯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魯迅全集》,第4卷第28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李歐梵:《鐵屋中的呐喊》,嶽麓書社1999年版,第156頁。
   魯迅:《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魯迅全集》,第4卷第28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年三十貧賤人生的隨想
  
  今天年三十了,早上在床上就有念頭,今天一定早起,在這中國舊年的最後一天,我要寫點東西。盡管我不知道自己將寫些什麽,但我想到魯迅也說他常常腦子空空地坐在桌邊,隻要拿起筆也就會自然地寫出文字來,我想我也能。生命是流逝的,文字卻可以固定住每一個瞬間的思緒。曾要求自己寒假裏多寫點文章,卻抱著圖書館借來的和新買的書一本本胡亂地看,將短暫的寒假打發得很快。
  
  年三十,不能不想到全家團圓。父母活著在的時候,我每年都是回老家過年的。在巢湖城裏工作的時候,回郊區鄉下老家很方便;後來到南京讀書工作,離巢湖也隻兩三個小時的汽車路。隻是,98年4月母親去世,99年春節,團圓的過年已是有了缺憾,但也親到了母親墳上祭拜。父親99年12月8日去世,沒有挺到下一個新年。在他去世八天,我的孩子在另一地的南陵縣醫院來到人世,在蕪湖弋磯山醫院躺了一個多月,終於年前出院回南陵愛人老家過了年。現在想來,帶有團圓之意的過年,除了89年2月有一次孤身春節遊北京外,我99年前都是在安徽巢湖老家過的。
  
  父母相繼過世,2000年之後,我已是失去父母的遊子,注定此生在異鄉漂泊了。近幾年來,過年都是地方不確定的。2003年春節,我是遠離國內親人,一人在韓國過的;2004年春節,愛人已跟來了韓國,算夫妻小團圓,孩子仍留在國內。我在韓國大田的又鬆情報大學的一個叫青雲館的六樓宿舍裏度過了我的兩個春節,也算為自己的平凡人生增添了一點異域的色彩。其它過年,都是跟著孩子跑。孩子一直由外婆照顧,除在同城南京的一個姐姐家外,帶他到安徽南陵、合肥等處過年,我和妻子都跟著,雖然在親戚家,所謂的核心家庭,自己的三口小家還是在一起團圓的。很大原因是我至今沒有房子,單位租住的房子小似亭子間,不能請親戚來我家過年。今天這個年, 愛人仍要上班,便隻能我們夫妻留在家裏,孩子幼兒園一放假,嶽母便帶到南陵去了,小家也不能團圓了。我想,與父母團圓是根本的,父母不在,夫妻團圓是根本了,至於孩子,他長大後會遠走高飛,另有一個天地和家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逢春節,就是“團圓”二字也有千番人生況味。
  
  近三十七年的人生,便在一次次的過年中,經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而今已是接近“不惑”的中年。唐代詩人李賀說“我當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謝如枯蘭”,我似乎從來就沒有“得意”過,我的人生不悲哀地說是“如枯蘭”吧,總之是平凡,更可以說是平庸,還可以說是我一些文章中常提到的“貧賤”。自從尋求以皈依宗教方式超脫凡世失敗之後,目睹父母在貧病中相繼離世之後,我對人生就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抱著活一天是一天的態度苟活著,絕望為底,反抗絕望為麵,而對終不可戰勝的“死亡”,則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有時妻子管我太嚴,我就不自覺地說出話來:我還能活幾年?你就讓我放縱一下自己吧。
  
  我曾在一首詩裏說過:你不活也沒有什麽,你活著便是活著,你活著便覺得世界與你相幹,你活著是一種狀態。這與人生狀態相關的“世界”很豐富多彩,而對一般人來說,所謂“事業”便是裏麵一個重要內容。作為我來說事業是什麽呢?我也不知道。小時候在農村做“人民公社小社員”,為生產隊放牛、打秧草,還幹過其它一些農活。共產主義現實的夢破滅以後,分田到戶,我犁田耙地栽秧割稻打農藥都幹過,但我後來還是完全離開農村了。讀書對我這樣的窮人孩子是幸運的事,許多小時候的玩伴在小學和中學階段便相繼告別了校園,我卻幸運地考上大學,還能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讀書算什麽事業呢?我成了一個大學教師,教書可以說是謀生的手段。“著書都為稻粱謀”,我也是不咋樣的。雖然積了一些文字想出書,也聯係了幾家出版社,就因為拿不出幾萬元錢,至今未出一本書。高校的任務除教學外,便是“科研”,所謂學術研究,唯為了讀學位好像認真地弄過一段段時間,但我至今不知道“學問”二字真正的含義是什麽。我好像從來沒有想在學問上多大投入,我卻陰錯陽差在網絡時代裏,寫了一些根本不算科研成果的網絡文章,甚至被一些網友稱為“網絡作家”。當年底向單位交不出“科研成果”時,我覺得這“稱號”簡直帶有諷刺意味。
  
  可能因為出世太深,以出世之心入世便入世更深,我無法玩味書齋的學問,我中了精神導師魯迅先生的毒,執著地關懷現實人生,這使我寫出一些“網絡文章”來,也很深地介入了人間的“是非”。因為熱愛魯迅的“反抗絕望”的入世精神,我整理出“魯迅左派”的譜係,自認是魯迅左派的傳人,笨嘴笨舌地闡釋魯迅,以魯迅為榜樣,憂國憂民,站在勞苦大眾一邊,執著現實批判,探索社會理想,居然也寫出了二百多篇文章。自古文人是非多,結果給我帶來稀奇古怪的事。除了GA請我喝茶外,便是我“左右不是人”。我本繼承魯迅左派傳統,當然自認為是左派了,卻有很多自認是鐵幹真正左派的人否認我的左派立場。一個秀龍山人說我是與吳敬璉同樣的右派;劉路在主人公論壇發貼他對我的評論文章,引起許多“真正的”左派的圍攻,大都否認我的左派。一個自稱是賣菜的石秋更是不厭其煩地以攻擊我為“右派”為得意事。昨天無意中看到一個自稱是退休老幹部的藍橋春雪的文章,除了胡編我的經曆外,還說什麽攻擊我使“廣大網友也從中明辯了是非,提高了認識,提高了理論水平”。右派呢?我不否認我有許多網友,但我就與他們思想有著明顯差異,杜導斌在《想念檳郎》一文中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點。當我由樸素左翼論階段進入民主社會主義左翼論階段(見我文章《我關於魯迅左派思考的三個階段》),我與他們的差異就更明顯。
  
  大年三十寫些無聊的話,意識胡亂流動,寫到哪裏是哪裏。總之,作為一個平庸又貧賤的人生,我出世又入世,絕望又反抗絕望。對於過年,表明了我又活過了一年,不知是喜是憂,總是有意義的。難說不愧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為人師,總之隨俗而作。隻有在自己的隨心所欲的網絡文字裏,我緊抓住一個“真我”,那就是繼承魯迅左派的傳統,繼續做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左派,魯迅先生不也是左右都挨罵嗎?他不屈服,繼續自己的方向,我也是。並且我也和他一樣,在左右派別的兩麵之間“橫站”。
  
  魯迅左派學人瞿秋白在臨死遺言的《多餘的話》結尾深情地說“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我沒到他說“告別了,這世界的一切”的地步,我也愛吃世界第一中國的豆腐,愛生活,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也喜歡這個新年。
  魯迅125年(2005)2月8日於南京莫愁湖畔

 

我接受法國費加羅報關於中日關係采訪記略

  昨天上午打開電子信箱,便看到一封來信,裏麵主要內容是:“你能同我們聯係一下嗎?我們想就當前的中日關係采訪你一下。我們是法
國費加羅報北京記者站,計劃明天到南京。謝謝。”後麵附有梅莉的署名和聯係電話。信件是昨天發出的,我今天才收到,那麽他們今天來南
京了。

  接受外國記者采訪在我已不是頭一回了,但談中日關係問題,卻是我感到詫異的。網絡文章寫了兩百多篇,中日關係問題僅僅寫了一篇
1300字左右的短文,還是因為最近被燕南網社區特邀為“反法西斯勝利60年”論壇版主之一而作,由此開始更大地關注中日關係問題,但由於
工作繁忙,沒有再寫這方麵的文章。法國費加羅報從來沒有接觸過,但人家既然找上門來,我當熱情響應。我便於昨天中午打了回複電話,是
梅莉記者接的。我說:我歡迎你們呀,但我不是日本問題專家,談不出什麽來,怕要叫你們失望喲。聽到梅莉在電話中的聲音:日本問題專家
北京這裏有的是,我們就是想聽聽不是專家的民間的聲音,我們通過網絡了解了你的情況,很感興趣,希望你接受我們的采訪。我說那很高興
,我願意同你們聊聊。梅莉說他們晚上坐飛機來南京,明天我有空的時間找一個地方聊聊。我家就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附
近,在這裏接受法國記者的關於當前的中日關係問題的采訪不是特別有地域意義嗎。與梅莉說了。她說他們也想去紀念館參觀,就在附近找一
家茶館接受采訪。最後約定今天上午九點前彼此電話聯係。

  今天早上八點半不到,我還正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看書,梅莉便打來了電話。她告訴我,他們昨天晚上已到南京,下榻在古南都飯店,問怎
麽與我見麵。我問明他們將打的來,便叫她可告訴司機到水西門外茶南的48路車拓園站下,我在站牌下等他們。她告訴我他們是一男一女,是
真正的法國人。我則說我的特征是戴眼鏡。匆忙洗刷完畢,我去等他們,來不及吃早飯,早點去約定地點,也顯示我作為中國東道方的熱情來
。路上,我想這個梅莉記者是法國人嗎,她的漢語可太好了。等我在48路車拓園站等來了他們,才發現,梅莉是中等個的華人,男的是人高馬
大、金發碧眼的純種法國人,都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模樣。我帶他們到附近的明清園茶社,服務員請我們到樓上,尚沒有一個客人,非常安靜
,我們便找了靠街的窗口邊桌子坐下,我和法國記者坐在北邊,梅莉對坐在南邊。他們兩人送上名片,我看了看,法國人中文名米偉文,是法
國費加羅報住北京的中國和遠東地區首席記者;梅莉是首席記者助理,便明白與上次美國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我的是華人不同,這次是真正的外
國記者,梅莉是他的中文翻譯和采訪助手。法國記者沒有與我說過中文,實際上整個采訪過程中,都是通過梅莉轉譯在交談。服務員拿來茶單
,我對梅莉說,外國大記者是嘉賓,你了解他的口味,你來點茶吧。她便叫了一壺綠茶和一碟葵花籽。我們便開始了采訪工作,沒有攝像機和
錄音機,我說,經翻譯後,法國記者有選擇性地記錄。

  從九點到十點四十,我接受法國記者米偉文先生和其助手梅莉女士關於當前的中日關係問題的采訪,進行了一個半多小時,由於翻譯,我
們談得並不多。現在憑著記憶來轉述,更覺得能轉述出來的內容很少。在我自己,這篇記略主要是記述這件事,我關於中日關係的談論是不重
要的,我本不是中日關係專家,我對相關的情況了解有限,看法也肯定不高明。將來的法國費加羅報上出現的關於我的采訪文字會是什麽樣的
,我不得而知,也與我無關了。梅莉已經知道我的單位和我的專業,他們再問起,我現在順便為單位做廣告了。我介紹說,我的單位南京某某
高校,1927年3月由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陶行知先生留學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是美國著名學者杜威先生的弟子。學校左翼政治勢力
很活躍,引起國民黨政權的注意,於1930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遊行後,被政府勒令關閉,陶行知先生遭到通緝,流亡日本。1951年學校在
周恩來關心下恢複,陶行知先生已去世多年了。我最後說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學校。梅莉說她有所了解,剛才打的來,經過我的學校大門口了。

  現在想來,關於當前的中日關係問題,他們采訪我的實際是最近中國民間掀起反日浪潮的情況。他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對此有什麽看
法。我說的是,前一段時間的反日遊行是一次高潮,現在已進入一個平緩期,八、九月才會有另一個高潮。主要原因從三個方麵分析。一是最
近的上街反日遊行總體上是理性的,有序的,但也存在一些因情緒激動導致的如砸日本超市門窗玻璃等不好的行為,遊行隻是表達民意的一種
形式,總不能長期進行下去,在最近的成都、深圳、廣州、北京遊行後,可能反日會采用新的方式。再就是,據我了解,社會努力引導反日情
緒不致導致社會失序。第二,反日浪潮因多種原因,但最直接的導火線是日本入常和安南的支持日本的講話,現在已出現新的形勢,日本入常
的希望基本上沒有了,反日入常活動的一部分目的已達到,其他如要日本正視和認識侵華罪行的目的,是長期的事。最近,中美俄相繼提議對
增加常任理事國不設限;咖啡俱樂部一百多個國家聚會反對擴大常任理事國,隻支持擴大安理會;還有安南的支持日本的話也得到矯正,安南
本意是日本和其他申請入常的國家都有希望入常,日本記者誤解成安南特別支持日本入常,後來安南又特別要求日本處理好與鄰國的關係,反
省二戰時的侵略行為。這都說明日本入常已近無望,反日活動最迫近的目標雖然還要看發展情況,但也幾已實現。第三,反日還有一些更好的
方式,如理性的本著個人意願對日貨有選擇地抵製;我的網友與我便有建議台海兩岸共同修編抗日戰史,兩岸二戰老兵聚會等活動計劃,這是
務實的有長期影響的事。當然,也有另一種形式的活動,如中日雙邊的黑客在攻擊對方網絡。最後也不排除一些新因素再次引起激烈的街頭反
日行為,如日本右翼寄送子彈威脅我駐日大阪使館,打砸我駐日銀行的門窗玻璃;還有日本政府對因日本原因導致的中國反日浪潮毫不反省,
蠻橫要中國政府道歉、賠償損失,卻不提日本右翼的野蠻行為,這些因素的進一步發展也可能導致再次出現激進的反日活動。總之,我認為,
在前一段時間和八九月份之間,現在開始,反日街頭活動將進入低潮,但不排除特殊情況出現。

  現在回憶著記述當初說的話,許多話都想不起來了,記出來也沒多大意思,也感到很痛苦。第一個問題我是談得最多的,後麵越說越短了
。法國記者又問起高校學生的反日情況,我說現在大學生比較務實,工作和學習壓力很大,不大關心社會運動,他們即使關注,也基本上接受
主流輿論影響;現在中國的社會活動主要與網民有關,中國的真相在網絡。法國記者說,據他的了解中日關係情況的朋友說,日本給中國長期
低息或無息貸款,中國在這方麵沒有讓民眾知曉。我說不然,中國政府沒有必要大肆宣傳日本這種行為,媒體也基本上告訴了這些信息。記者
提出下一個問題:日本領導人曾多次反省,道歉,法國人現在也不強迫德國人道歉,為什麽中國人糾纏日本過去的曆史不放?我說主要是日本
並沒有真心地和長期一以貫之地認識曆史的罪行,中國人強調以史為鑒,著眼現在和未來,而日本右翼在台灣問題上幹涉中國內政,強占釣魚
島,在新編教科書中將日本侵華的責任推給中方,還有其它等等現實問題和矛盾與曆史問題交織,所以曆史問題還需要強調;德國一以貫之地
真誠為過去曆史悔過,現在法德關係又很好,這和中日關係不同。法國記者來到南京,特別關心南京,問為什麽發生侵華日軍大屠殺的南京沒
有遊行反對日本的行為,我說可能南京缺少活躍的團體來組織,不像其他地區網友團體很活躍,但紀念館參觀的人非常多,南京人的反日隻是
未采取上街的方式罷了。我也提到有一些右派人士與主流的反日聲音不一樣,但這次他們遭到網友的強大的反擊,比美國侵伊時期的挺戰情形
要狼狽得多,我是中國自由左派類的魯迅左派,與我一致的聲音在中國占主流。還交談了一些什麽,一時想不起來了。十點四十左右,便結束
了采訪。我的記略隻能這樣太簡略了,看記述的文字,我很汗顏。我安慰自己:我當時說得比現在記述的應該不知精彩多少倍。

  下樓來,我搶先付賬,說很高興他們來南京采訪我。梅莉說他們也很高興能采訪到我,他們很有收獲,不虛此行,他們可報銷,堅持她來
付賬。我隻好順從了。他們決定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我送他們一段路。我得知他們明天就回北京,好像除了參觀紀念
館,此行便是采訪我了,但願他們采訪我的任務是如願完成的。路上我說,對法國費加羅報,我不熟悉,但“費加羅”一詞使我想起一部著名
的戲劇《費加羅的婚禮》;法中兩國非常友好,中法文化年活動轟轟烈烈,影響很大。作為我個人,一個社會主義者、左派,對巴黎的“左岸
”非常向往,希望以後機會去;世界左翼都被我當作朋友,法國的社會黨、日本的左翼、美國的勞聯—產聯等等都是如此。我注意到梅莉翻譯
過去,法國記者米偉文先生露出動人的笑。到了水西門外大街,我說你們向西走兩三百米便到紀念館。他們與我握手再見。我一個人回附近的
家,忽然感到早飯還沒有吃,我得回家找東西填肚子。

  我接受法國費加羅報采訪記略寫完了,隻是我個人的憑記憶和心情的極簡略的印象記,寫起來比我原創文章痛苦多了。本文有誤之處還請
梅莉女士諒解指正,她幹練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2005年4月15日晚於南京

 
與hc的筆談我的部分
檳郎

hc:
一直關注你,大陸上的托洛茨基派。魯迅受過托氏影響不小,還翻譯介紹過他。至於那份答陳仲山的信,(馮雪峰也算我魯迅左派),是受當
時某些言論的騙,今天應該道歉的。對我來說,曆史上的托派不說了,我有王凡西和鄭超麟的書。泛左派中,當下的托派比老毛派更使我感到
親切一些。常上你的網站,轉收了不少國外的左派動態資料,我很需要了解這些。托派與社會黨一樣是國際性的團體,它現在分成數支,你與
他們有聯係嗎?祝好!檳郎
hc:
關於托派資料,除王鄭的書外,我隻有一些當代社會主義教材裏涉及。隨便談談,想你都已知道。40年代中國托派分裂為兩支。一支移香港,
領導人為彭述之。這一支我沒看到進一步資料。
另一支在大陸,除王凡西出國辦事漏網外,全部於52年被中共政府逮捕,不判不放,一直到1979年。鄭超齡放出後寫了回憶資料,已經去世。
王凡西在海外流落澳門,寫了回憶錄,現在英國,可能是僅存老輩大陸一支的老人。
現在的問題是:
1,79年釋放的托派老人有多少?是否還有活著的?不過,他們不可能再發展了。
2,像你這樣的大陸新一代托主義者,與他們有否來往與承繼關係。
據趙明義編《當代社會主義〉(貴州大學圖書館可以借閱這方麵的有關教材)介紹,到1969年,托派第四國際分為六支: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
,總部在巴黎;第四國際馬克思主義革命傾向;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總部在倫敦;拉丁美洲第四國際書記處,總部在墨西哥;爭取重建第四
國際組織;國際托洛茨基主義傾向,又名斯巴達克同盟。此外還有一些不自稱第四國際的托派組織,最大的是“國際社會主義”,美國為中心

學者一般把你傾向的第一書記處派當作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的中心。世界著名學者去世不久的曼德爾(也翻譯為芒代爾)曾是這派的主要領導人
。這一組織英國支部叫“國際馬克思主義小組”。“工人國際委員會”此教材沒提到。
我想,托派在大陸能否恢複組織,可能很難,或者可能與香港一支合一,以個人身份加入香港的組織(發現網站但沒看),這樣中國托派便統
一有組織了。國際托派能否統一起來不好說。
聽你說大陸有不少托派傾向的人,在我是第一次,我至今隻知道新一代托派自稱的是你和施曉渝。
工人網被關,你我的網站聲援了,在我隻力盡此。可能兩會後有轉機。你網站好像有人在破壞,我上不去了。
你的泛左派兩點共識我讚同,不過第二點有點抽象,能否用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限定一下?社會民主黨也承認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來源之一
,也承認社會主義,但他們反對共產主義,也算是左派。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標準可以排斥開自由主義的左派。
在我自己,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是中心詞。
托派在列寧主義基礎上發展的,與斯大林派分道,雖然是與斯大林派鬥爭的失敗者和受害者,但斯大林主義因統治者形象而完全敗壞。托派無
機會執政,曆史倒是清白的,便有隨時代不斷發展的機會,我最滿意的是他們接受了多黨自由民主製度,不滿的是曆史上重工人輕視農民,不
適合第三世界國家情況,所以毛主義農民路線取得勝利。不知當下大陸政府能接受托派到什麽程度。
檳郎

hc兄:
首先關注你的安全。在目前環境下,你還是要含蓄或妥協,強調自己主要研究社會主義學說,偏重於托派,是研究者。至於你的針對現實的觀
點,不能以明顯刺激他們為宜。主要還是政治與學術不一樣,保持自由身,不作無謂的犧牲。
關於農民問題,我指的是過去,也同意你的分析。解放農民仍然需要引導到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合作經濟上來。
不知你對工人階級有什麽看法?隨著藍領工人減少,工人階級作為資本雇用者出現了新工人階級,新知識分子工人,新中產工人。社會推進的
動力當然首先要考慮藍領工人,解放他們,但我逐步傾向新工人階級才是最大的動力。
施曉渝是托派的錯誤看法,可能還是讀你的文章引起的。我不是托派,但也可以算上托派同情者和關注者把。我也關注一切社會主義者,社會
黨是社會主義的右翼,托派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左翼,兩極?現在環境,大陸不知還能算作官僚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從目前情況和個人安全
上,都不要強調暴力革命,我是這樣想的。我想,在目前以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多黨自由民主,混合經濟,文化多元是自由派與左翼民主派的
共識,但左派同時做另一件事,保護已經取得的社會主義成果,在自由製度下,爭取更大的社會主義勢力和階級利益。完全公有製(與國有製
的區別?),消滅雇用勞動,還在非常遠的未來。
我看到你在聖博上的新站,希望不再被破壞。
祝好!
檳郎

hc兄:
既有了交往,對朋友的安全不能不關注的。我有網友被判了刑,我本人也在另類名單上。
很高興在新工人階級上和自由民主製度上,我們基本沒有分歧。
至於目前環境下,在推進自由民主製度和社會主義因素、勢力爭取上風上,暴力與改良上,我們也沒有分歧。
關於什麽是私有製的反麵和我們取代私有製的理想?還有必要討論。
1,“社會主義就是計劃經濟加國有製”這樣的斯大林主義教條必須拋棄。生產者的聯合自治(工人實際領導一切),具體地說在目前可設想的
是包括集體合作經濟、國有經濟(?)和無雇傭的個人所有製(《共產黨宣言》裏提到,我這裏指前兩種製的附屬延伸,不給算進小資)三種
。其社會主義保證便是在政治上還要想你所說的,“還要生產者的 聯合自治,即民主地製定經濟計劃”。
你說的“在工業方麵實行國有製,不斷提高社會化生產的程度。這就是我理解的最起碼的社會主義”,沒有提集體合作經濟、無雇傭的個人所
有製,可能更要長遠。因為民主製的爭取和保證程度還待觀察。
2,我在最近一首詩《救救我們的工廠》(主人公和烏有之鄉網站都有)裏提到,是我很久就有的想法,就是當下實際出發的毛式公有製改革問
題。原來叫公有製和全民所有製,國營經濟,但後來才出現“國有”經濟或企業或資產,裏麵有蹊蹺,一下使職工和企業分離了。我大膽設想
,它不是國有而是職工集體所有,可以承認與國家有特殊關係。因此,它的改革最好的努力不是變成國有和下崗再賣給資本家,應是交給工人
自治,為公有製集體合作企業,不屬國有,但可以給國家一點補償。我非常想聽聽你的看法。
托洛茨基就是在經典馬克思主義意義上提出“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隻有在國際範圍內才能建成 ”的。在我現在看來,唯一的意義
是左翼要關注世界社會主義命運。至於更現實的問題是國內問題,也即一國問題,就是如何增加社會主義成分和勢力。上麵正是在此領域探討
的。
“要保護已經取得的社會主義成果”——保護什麽呢?現在國有財產已經被私有化得差不多了,還有什麽“社會主義的”東西可以保護呢?還
有一些國營(不說國有)大中型企業存在;執政黨還打著社會主義改革旗號。還有在如此私有化浪潮中糾偏,也要探討目前非理想的社會主義
一國內,如何增加社會主義因素的問題,必須在此思路下才更好地談保護已經取得的社會主義成果和發展更大的成果。
檳郎

hc兄:
你那份信被丟了,好在已看過了。
我在韓國期間寫了不少時評文章,回國定居後被抄家抓去審問,夜12點才放回,從此常被喝茶。
以後有什麽問題我隨時與你交流。
關注你。
檳郎
2006-2


 偶然筆談雪爪殘泥——答W


--------------------------------------------------------------------------------

 


既能考上古代文學研究生,有三年學習時間,你的古代文學將讓人刮目相看的。
對於瞎子算命,一般人即使不信,也不能不承認他們有自己的知識,也即算命也是一門學問,有讓人敬服的東西,不然這一行也傳不下來。我
算是無神論者,但對不懂的與玄學或宗教沾邊的東西還是有敬畏之心。
你這一個算命故事可以寫到小說裏了。瞎子說你有做官太太的命,官太太的命是什麽命?當下當官的十之七八有二奶、有腐敗,你可要小心點
,起點真正的紀檢委的作用喲,開玩笑。
網絡上的人知道網名也算知道名字了,姓W的好像不多,平時很少聽說人有此姓。姓W好,學問學問嘛。
我在小學五年級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孤僻,不願或笨拙於與人交往,從此孤寂成為宿命。不過,除了間隙的抑鬱症外,其他時間都能正常,隻
是人很平庸,混人際關係的路是徹底死心了。現在有了妻兒,事業上也很忙碌,抑鬱症才少見了。現在最大的不滿足是事業如何取得成績,所
謂一般人說中年事業感最強,但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你未來的五件事設想得很有意思,第五點說什麽做一號領導的情人,監督他不腐敗,是不是後宮戲看多了呀;為什麽要到韓國去學佛呀?學佛
在中國即可,韓國佛教還是以中國為師的。你一想隱居在深山老林,與高山流水為伴,和四想做寫字兼畫畫的,到處流浪,直到找到我的樂土
。也是“與我心有戚戚矣”,隻是很難實現,也很難有古人的情調了。我想,太現實的話,三年古代文學研究生,畢業後找個盡可能滿意的工
作。你還養魚呀,這可是鍛煉自己某方麵能力好方式。
我在我的網絡文字中將自己暴露得太厲害了,我甚至認為對任何人都是透明了,GA就是根據我的文字傳訊我關於網事,我的網絡文字可以拚出
我的前半生人生傳記的。當然,我知道讀的人畢竟很少也不會全麵,我以後會聊點自己的事。
你不要誤解,我不能經常上網,今天是將你五次信一起讀的。你隻要願意,盡可聊來,我已說過不能及時回,但遲早會回的(如我永不回了,
我會告知的)。一切隨緣。
2002至2005是我寫作的高潮期,曾在網絡產生一點影響,近兩年多種原因,網絡活動和寫作都少了,非常落寞,不同過去。我還夢想著哪一天
開始,再進入一個創作高潮,現在在等待。


建正式網站需要技術和資金,我隻能玩點免費的論壇和博客。你想建綠色環保網站?綠色環保有關的網站好像網上已有一些。對於一般網站來
說,最難的是積聚人氣。
你工作狀態不佳,我看主要原因是臨時打工心態,如是長期正式的工作,不會如此吧。反正熬到九月就上學了。
人到中年,絢爛歸於平淡,所謂“浪漫的愛情”已經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段人的詞語了。換成關係親密的親人,自己父母已經去世,兄弟妹在安
徽老家農村,妻與子是核心家庭的另兩個成員,有著儒家人倫的和諧和溫馨吧。
事業和思想上,我最推崇的是魯迅,我給學生開了選修課“魯迅學史”,其次是馬克思和耶穌(非宗教意義上的),我認為他們的共同特點都
是:與窮人站在一起憎惡權貴的左派。
在你的筆下所呈現的,你與你的朋友很有意思的一對,一個務實經濟、一個務虛文學,一個愛教訓人的大姐姐,一個固執於自我中心的小妹妹

養魚能培養什麽能力,也是順口說說,非要解題,也就是一能使生活規律化,定期喂食,二是會關心別人(物),隨便說說。
你曾說的時間與等待引起我的興趣,寫了一新詩《時間與等待我們的愛》,後又吟了一首舊體詩,見網絡上。我興奮點在憂國憂民,而觀念又
不新潮,議論說理直白,藝術性更差。我想以後還是多寫點隨筆文字吧。
照已收覽,很好呀,謝謝。


這次我寫的新詩《時間與等待我們的愛》正是近兩年我追求的風格,左翼政治詩歌,這樣的創作有三十首左右吧,在我的全部詩中占八分之一
吧。
我們可以談這些詩的美學追求及其與現實的關係,可是怎麽涉及到找男朋友不找我這樣寫敏感社會批判文章的、 我對不起愛人不能給她安全感
之類的話題呢?我想這正這說明了這個社會有問題,並不完美,文學應具有人文精神和社會批判性,有人道之光。文學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
否則會像你所說的“讓自己整天處在擔驚受怕中,那簡直就是地獄生活”?你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的文字的現實批判意義呀。
從現實功利來考慮,沒有社會批判性當然不承擔文字風險,有所顧及,某種程度放棄文學的人文批判精神,我能理解。如果與以上的放棄無關
,可稱這種另類趣味為“小資情調”吧?那麽,我是中年的“憤青”,正好錯位。我自己不能小資,但小資的女性總是更可愛。
我讓自己的愛人因為我而擔驚受怕,非常自責,真的,我的詩《情人哪,我們隻能忍受》表達了這點。
關於文學的城市題材,我身在學院,精神卻在下層普羅階級身上,這主要是受左翼思潮的影響吧?我就不大關注後現代的或新新人類的都市。
因為電腦經常壞,通信的文字已經丟了一部分。你既不願意留存這些,我當隻是保存自己的文字於博客,不會公開你的文字的。網絡閑聊,一
切隨緣,可隨時終止。


關於《呈獻給中國的賣淫女》一詩。你說:“老師你太偏激了,現在的妓女並不是如你想的那樣,其實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自己自願的,現在好
多的女人都不把這當作一回事,認為這種掙錢又多又快,又不累。我並不同情。老師並不了解!”網絡上的跟貼評論與你的看法不大一樣。我
從三處論壇摘錄幾條來:
 
柴大官人:檳郎先生的作品與丁友星的風格很像。概念詩比較難寫好,誠然。寫出悲憤氣息更難。時時刻刻:同情弱者的精神值得發揚,在很
多地方。
吹笛在湖北:“我嚴重同意樓上三位美M的說法,“賣淫女”這詞太社會性,此情此景中用這三個字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這是修辭的需要,
如果說“性工作者”什麽的,鋒芒就差多了。
richard :文思巧妙。
苗子 :好詩!!!很少能夠聽見這樣憤怒的清醒的呐喊!
panpan0248 :好貼,閱。
祭園守園人 :悠遠的哀婉,人性的憤怒。
遊仁尋覓:社會體裁.反映社會現狀。值得提倡。先問聲好。其實也想寫這種~~笑貧不笑娼~~的題材。一直寫不出來.讀了你的作品。感覺表達
了我的大半想法。先問聲。其實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根源是什麽呢? 一方麵有些人找錢太容易。另一方麵有些人找錢太難,錢多的人錢多的沒地
用。錢少的人糊不了口。隻好走上這條路。並不是自己願意當娼。而是生活所迫.被逼無耐。
小羽:說實話,我接觸過她們,共同生活了半年多。她們很多人雖然那樣做,可我仍認為他們是純潔的。一次,一個女孩醉了,流著淚,說:每天
麵對無恥的變態狂,虛偽的人,我在脫下衣服的時候,誰又知道我內心的掙紮?誰又知道沒有快感的呻吟有多麽痛苦。不過,有的人可就是好吃
懶做了。好了,欣賞。

對於我來說,喜歡讚美的言辭,更喜歡你的批評意見,並不表示讚同你,但多聽批評意見一般來說對人的進步有好處。我這詩隻能說有人道主
義的呼喚,關心弱勢群體,把他們當人看,但詩中使用的卻是民族主義的扇情話語。我為詩文的確有點偏激,主要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追
求震驚效應和力度美。
 人生會有許多不如意,消極情緒也常常不請自來。怎麽辦呢?這本是正常的人生狀態吧,那就學會自我排解,明天的太陽會是新的。
寫信是很難控製的交往方式?主要還是語言的表達,所謂第二自然,一個語言符號建構的世界,不同於第一現實,因而對人的現實生活影響要
小,可以少現實交往的顧忌。
 我的《魯迅學史》選修課本來是培養魯迅的粉絲的,昨晚該到一個學生的論文作業,竟然象個蘇雪林亂罵魯迅,一氣之下給他40分,即不及格
拿不到學分。今天氣消了,準備明天找他要他重寫,再給他一個機會。


怎麽會主動不請自來去看你呢?上份信講了,我不知道你的名字和單位呀。
我之所以願意接受你對我的“老師”稱呼,除了我歲數大的確是教師身份外,也是避免誤解,本來隻是師生文友交流嗎,無別的意思。我倒認
為通信比現實交往好,留下的是文字,其他什麽都會雲散,也即一旦停止通信,我連對方的社會特征幾無所知,不會給對方帶來實際影響,這
也是網絡交往的特點。你的文筆很好,研究生讀下來,前景會無限美好。
工作忙,隻能在周末寫點詩文了,我在冥思苦想下一篇。上次,你說的時間與等待不是給我靈感了嗎,謝謝你呀,小問!


我又看了看網絡上的一些反映,《賣淫女》那首詩確實太過了,對她們可以悲憫同情,但要讚美,說什麽民族魂,太過了。謝謝你的直言,有
道理,我很喜歡,感謝。
 說什麽想出名,太俗,名聲大小,非常虛。我就想寫出好詩吧,帶有創新性的,有成就感。
內容上當然與我的魯迅左派思想立場有密切關係。因此你說我的思想太陰暗了,我目前尚不能接受,我的詩學關鍵詞:人文精神——介入現實
——批判性。
我剛從當當網上訂購了五本中國新詩史論方麵的書,我的已有藏書詩歌集為主,現在要加強史論方麵的學習。我曾開過新詩賞析選修課,下學
期也開,改為《新詩研究》。對於我,詩有緣。
在網絡寫作無收入,也不被主流詩界承認,卻有寫作的動力和樂趣。我另靠教書養活自己。
 又寫了一首《中國黑窯漢》,在幾個論壇都被刪了,因為相關的新聞散文較多,反響會冷淡,我隻能說在眾多的良心中表示自己沒有缺席。


我怎麽“保守又虛偽”的人呢?我文字也沒有出格之處,“虛偽”不知從何說起。
對你說的發短信的男子,早有公開的女朋友,卻給別的女子談情話,這是我的道德觀所反對的。男女之間有多樣的關係,但愛情隻是唯一的,
不能同一時間複數化。你的態度我用一個詞曖昧,放縱了他的行為。或者這在功利上對你有好處,但如果不能把握分寸,也容易受到傷害。
你也關注台灣的政治呀,大陸人幾乎都親近國民黨,忘了解放前的如何詛咒國民黨“反動派”,政治嗎,太容易變化。避開台獨不談,台灣的
自由民主製還是讓人羨慕。我最近倒是有空則讀一些關於山西黑窯的貼子。
 

端午節既沒置艾草,也沒吃粽子,家人說是南京市場粽子質量有疑問,孤兒我尊重民族傳統習俗的心情便有遺憾了。那天上了一天課,晚上讀
一位年輕詩友的電子版詩集,時間過得快,一天一晃就過去了。倒是沒有想到屈原,罪過呀,多虧你提醒,但也沒有為他專寫一首詩的興致。
我以前曾寫過一首關於這節日的短詩。他是中國大詩人,天才詩人、人民詩人和民族詩人。文竹叫雪芹,也夠文氣的。
那位君兄質問詩能學會嗎,的確有道理,不過有詩友相談,腦子裏有談詩做詩的念頭,顯然比沒有更容易寫出詩歌。
我也奇怪,你既事後提起,我就問問,那天有什麽人找你不遇,你已弄清他是誰吧。
接到錄取通知書了,還是該祝賀你,畢竟是學業和人生的進步的標誌嘛。
古代文學博大精深,相比之下我的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則短近而淺顯,難稱學問,古代文學專業因此自豪。而且,外國文學在我的專業麵前也
感自傲,中國現代以來都不如外國的。我想,可安慰的,都是中國的當代的人,更切身。


天蠍座性格真的那麽厲害嗎?我是巨蟹座,也不知道相書上怎麽說,我不大相信算命之類的,不過,你的自我性格分析很精彩,很生動,我相
信,更想到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時都有比普通人有性格分析能力的特長。君玩的是商場,可能壞男人特別多吧,即使她話對,99%的男人都不是好
東西,那畢竟還有1%,對全體人口來說,也是個大數字嘛。愛好廣泛,對生活和搞創作都有好處,女專家一詞容易給人以怪異的感覺呀。
他對你那樣,這對你的人生倒是一次考驗,一般是個人才智把握自己的能力,另一半就是宿命了。
關於黑窯事件這個實際新聞,我的詩體品點看樣子就隻這兩篇了。寫的的確憤激,我承認,但我有我的文學觀呀,文學總是要擴大的、典型化
的,扇情的,以小見大,見頭測尾的,見偏概全的。
我不能說“心中一片黑暗”之說就一點不適當,我想到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來尋找光明。寫一些純文學的詩多些陽光
?過去寫過:《秦淮女郎》、《致愛妻》、《祖國的愛人最美》。
自稱孤兒?絕對沒有的事吧,我的文字應該沒有呀。幸福? 絕對家庭很幸福,但事業和憂國憂民心懷的確很痛苦,每每有自殺或出家的衝動。你
問的讀博事,我隻寫過一首短詩《別南大》,也不想再談。
學算命,如師傅收你便說明你有他們專業的慧心,即使不能靠著技術謀生,起碼自己的人生從此盡在掌握之中吧。


我哪能輕易生氣呀,關於虛偽,不想說有,當然就沒有了。不過,往深處層次說,人都有,我也有,也即人心中有許多矛盾,還會變化,為人
處世有許多顧忌,這些或許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虛偽吧。
我也覺得朋友間說些傷人的話也在所難免,不過我並沒有看到你說。我是把你當作交往有益的朋友的,我們在電腦上一字一字地敲打很辛苦,當
然是因為這樣或有所收益吧。
你對我的詩歌創作的題材和主題傾向很反對,甚至要我不要浪費在那些無謂的寫作上,我也感到自己內心過於灰暗,可是,既有的我已經定型
,要麽繼續這樣寫,要麽不寫,或許還有第三條路?繼續探索吧。下學期的詩歌研究選修課還要開的。
你聰明有才華,不管是以後讀博還是進行文學創作,未來的發展在我之上完全可預料。當然我也不甘落後,盡自己所能,教師的教書就那麽回
事,隻想在寫作上有所大成績了。
無意中在網上搜到一個曾是我的過去學生的貼子《記中文係李檳老師》,文中有一些信息有誤,博你一笑。

十一
星書上說天蠍座的情況可是的確有道理呀,你能考上研究生,就說明智商不低,至於外貌,我不好評論,反正你要有自信吧。
你與“那男的”的故事在繼續,這便是現實的人生,而人生微妙難測,希望他對你人生的成長是個有益的促進。
太務實不好,太務虛,也不好。張愛玲在小說裏看別人太實,缺乏詩意,在現實生活中她看待愛情又太虛,不能穩定長久,那兩個男人胡蘭成
和賴雅,都選得太草率,但她顯然不是白流蘇的身世和環境。
專業的選擇對人有影響,李白,陶淵明,雪芹我也喜歡,但無暇細讀,魯迅是當成了飯碗(本學期開了選修課,超過一百人選),卻也精神上共
鳴。魯迅重感情,責任性強,活得很累,但他主動承擔著一般人不願承擔的,他的弟弟可以傷害哥哥,不奉養母親,而他卻不但對家庭承擔責
任,還為階級、民族、國家而憂心憤激,文字上很深沉,為人生卻單純和熱情。有人說魯迅是二十世紀中國最痛苦的靈魂,就是他家事國事天
下事承擔得太多。承擔和奉獻可能就是使一個人默默中便成偉大的要素吧。
古代文學的唐詩宋詞專業也很好呀,元明清小說對21世紀的新小說創作也不會有多大幫助。可以設想,三年研究生畢業,到高校工作都有點難
度,再讀博,主要也是走女學者的道路。如去新聞界,更多時間是跑采訪和寫通訊。這兩方麵可以預測,而寫小說卻是如自然天成的,行就行
不行就不行。因此,你在詩文創作上不要勉強自己,多讀點書打學問基礎,承接9月份的研究生學習任務。
人間有太多的情感故事,為此,可以作家,也可以有研究家(學者),也可以有一般的單純的讀者,做電影明星或歌星的粉絲,也能盡情揮灑
個人情感之力的。我的意思是,你這人情感豐富,但不一定以此作為要寫小說的理由!
我們的關係很單純的,也是我得巧的,單純的師生關係,我有幸作老師,不強調師生尊嚴,隻是使人際關係更加明確和單純。你的來信文字充
滿著性情和靈氣,可能整理(必須整理)出來就是不錯的“女研究生手記”呢。或許你寫散文更能造出篇章呢。
中文係本科學下來,當然有收獲,如學到很多知識,培養出寫論文技能。就成功學來說,成就大事業的人總是極少,並且與知識、性情、環境
、天生後天多種因素的關係實在太複雜。
我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寫小說,寫詩外,再考慮寫的當是學術或思想性隨筆或論文。

十二
我們師生的網絡郵件交往,我一直是清醒的,沒有過頭的話。
你聰明美麗善良多情,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你會不斷成熟起來的,你可能以後會為你的現在和未來驕傲的。忽然想到,我連你的真名和單位還
不知道呢,這沒關係。
隨時歡迎你來信進行純潔的師生閑聊,小問!祝你不斷進步,研究生時期學業上取得好成績!

十三
人有時不能按著自己的愛好來,社會體製強迫人務實地適應社會的分工。
比如,你將讀古代文學研究生,最直接的社會分工職責便是,關於唐詩宋詞,重新整理出版,注解、賞析,研究。你的讀研雖畢業後的職業並
不能固定,但最直接的指向還是上麵像我說的。如果你符合體製的要求,你的前途就更容易順利和光明。否則,興趣與專業、社會事業期待於
自己職業追求就會發生矛盾,引來許多人生煩憂。
因此,為九月讀研作準備,外語關,專業資料、論文寫作,可能應該是你近三年的三大重要方麵。
唐詩宋詞都有婉約和豪放之分,還有高下之分嗎?不過,作為兩個朝代的時代精神的反應,大唐氣象與宋的精致還是有區別,從詩歌來講,唐
宋是兩個高峰,唐宋詩詞精透了,古典詩學也就精透了。而小問你,從唐詩宋此中走來,或者又是身著偏偏漢服,那該是一個古文化孕育的千
年一歎的奇女子呀。
我這邊忙個停課考試,到7月20日左右才能結束考試事宜放假。南京夏天很熱呀。
人生在隨時間遞進而展開,你完全應該以開放包容期待的胸懷等待南師大讀研校園中可能遇到的情緣。

2007-06

 

再答徐沛君關於魯迅信


--------------------------------------------------------------------------------

 

感謝你的來信,使我有幸拜讀你的文章《尋找陽光男孩》。前兩節對柏林大會的介紹,讓我這個限在國內的人開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文中的第
三節《魯迅狂徒》,與我有關,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就這一部分作點回應。瑣事纏身,生命在空虛與無奈中消耗,隻能寫得簡短,敬請諒解。

1,我前一段時間曾回應你《答徐沛MM關於魯迅與劉路》,沒有看到你對我此回應的回應,今天才有幸在你的文章中看到。

我原來有點懷疑你就是在網上罵魯迅的“雲兒”,你明確說不是,我本來也是猜測,從此明白便是。你說已經打算接“清水君”班,研讀過各
方人士包括她雲兒和我檳郎對魯迅的看法,你得出的結果恰巧和我相反,而與雲兒相近,這沒有什麽關係。對於漫長的近百年的中國魯迅學通
史來說,各種各樣的對魯迅的看法、觀點或言說可謂百花亂放,百家隨鳴。就傾向上來說,你姑且可以被我稱為“反魯派”,而我不但是“挺
魯派”,而且自以魯迅為精神導師,自創“魯迅左派”言說,以魯迅為此學派創始人和奠基人,自勵為第三代傳人。我們可謂在對魯迅的立場
上正好相反,這是有趣的事,並且我自感能心平氣和地與你在關於此話題上進行交流。而你也說“我正是覺得你和劉路人不錯才加以評說”,
我們可謂“道不同,也可相與謀”,這應該算是一個好的境界。

2,我們對魯迅的看法不同,完全可以在一些問題上交流,當然最終結果不是說服,而是理解對方和求同存異。

你認為一眼就能看出我的思想在ccp的“牢籠”裏,而你相反。我對你的相反當然尊重,但我並不認同你對我與它關係的判斷。我是社會主義者
,與它共有一個馬克思、恩格斯和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傳統,但作為魯迅左派,我以三十年代的左翼魯迅和他的弟子胡風等人為直接精神資
源。馬列毛主義是可以批評借鑒的左翼資源,被馬列毛主義否定甚至遭受其打擊的西方民主社會主義,國際和中國的托派,還有南美洲的新社
會主義,美國左翼思潮都是我引為左派“左家莊”的老鄉。如此可以說我與它存在精神資源上的部分聯係,但我們應是相互獨立的,有明顯差
異的,並且它的不同階段差異非常大,決不存在誰在誰的“牢籠”裏的問題。

還是要落實到魯迅本人,一是魯迅與任何政黨都是互相獨立的。他不是任何狹義政黨的黨員,雖曾經與當時的激進左翼革命政黨派別有過同路
人的關係,那是為了更好地反帝反封建,為了更好地救國救民,使中國早日走向現代自由民主之路。至於那些政黨後來有著變化,甚至有著嚴
重過失,與魯迅有什麽關係呢?國民黨進步時,魯迅支持它;國民黨殺友賣國,實行反動的法西斯專製獨裁,魯迅反對它。實際上魯迅對於任
何政黨都是如此,進步時引為同路,反動時對之批判。國民黨1927年後的反動難道要辛亥革命時支持過國民黨的魯迅來負責嗎?

二是對你說的魯迅“好與人鬥”,我不認為是缺點。首先,魯迅是為了救國救民和中華民族建立“人國”的偉大理想而與人鬥的,雖在論戰中
有混戰現象,他視為敵人的,的確都是中國走向現代自由民主和高度文明的障礙和絆腳石,第二,魯迅的偉大鬥爭經曆,不但貢獻與中華民族
寶貴的文化思想財富,而且見證了他的偉大人格和精神情操,兩樣都是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第三,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魯迅攻
擊“不平”,“助”的是中華民族的新生。你說“誰一旦以魯迅為師,必然會象魯迅一樣自以為是、好與人鬥”,我從反義理解,當作對我的
激勵。遺憾我經濟地位差,謀飯瑣事纏身,生命在空虛與無奈中消耗,並且又天資愚鈍,影響寫作上取得更大成績。我在力所能及情況下,不
會“路見不平”而一味沉默不鬥的。

3,你文中引用了“一位大陸作家回信”:“在餘王拒郭事件上,我與你一樣站在郭一邊的。至於你因批餘而批魯迅,我是反對的。……他與魯
迅何幹?魯迅該為他負責嗎?我認為不。”說的是我,慚愧不是什麽作家,的確在大陸。你意在反駁我:“其實,讀過餘傑作品的人不難看出
餘的魯迅風”。我不想做長辯,隻是說說三點,一是一個人接受偉大人物的影響可能是各種層次的,多種多樣,甚至誤讀的。餘傑說他受魯迅
影響,在我這個魯迅左派看來,他接受的影響是很淺的,並且有嚴重的誤讀和委屈。二是,我與餘傑同受魯迅影響,我卻對他完全否定,從反
對美國侵伊戰爭時抨擊他“一夜美國兵”,到現在我們一樣在餘王拒郭事件上站在郭一邊。可見,同受魯迅影響,也會出現影響的結果相反。
三是餘傑的基督附體時欺負同道,與魯迅何幹?餘傑悍然鼓吹為帝國主義前驅,對第三世界被壓迫國家侵略施暴,不正與魯迅的精神相反?

最後針對你說的“似乎想打著紅旗反紅旗,表示‘愛的是魯迅反專製追求民族民主解放的不畏艱險的硬骨頭精神’,因而拒絕兼聽則明,並把
清水君對魯迅的批判說成‘完全是低能陰暗心理作怪的胡扯’”。我的回答是,“打著紅旗反紅旗”,我不知什麽意思,我是社會主義者和魯
迅左派,堅信什麽和反對什麽非常明確並不矛盾。“愛的是魯迅反專製追求民族民主解放的不畏艱險的硬骨頭精神”,是我對魯迅的真實情感
。我並不拒絕“兼聽則明”,在我認為可以“兼聽則明”的情況下。至於在給你的信中說了“完全是低能陰暗心理作怪的胡扯”,隻是針對清
水君罵魯迅是漢奸的特定文章而言的,那信中也說了我對他的政治遭遇深表同情。

拉拉雜雜寫了這些,是對一個觀點有異卻可以交流的朋友說的。你的信是文章,我此信也是公開發表的文章。祝好!

2006、6、12


跟貼隨談朱鄢之爭的意義


--------------------------------------------------------------------------------


感謝朱先生賜稿!

檳榔園地偏人稀,除了張揚“魯迅左派”外,更多是我收藏網絡資料的倉庫,讓朱先生大作受冷,還請見諒。在我是“足不出戶”便能讀到大
作,十分榮幸。

一個時期,除了闡釋魯迅左派,我更關注社會批評評論,看我近期的幾篇寫作可知。對文化評論不大關注。為網站論壇增貼,也是因為涉及到
魯迅,我對朱鄢之爭稍加關注了一下,但也隻讀了有限的三四篇而已。

老實說,我是支持朱先生的。隨便列舉兩點理由吧:


一、我堅持認為知識分子的可貴精神在於批判性。朱鄢之爭,特別在涉及時代看法上(所謂盛世和人權論),朱的積極批判性意義(有人說朱
偏激,我認為偏激與批判本來就沒有什麽界限,中庸會給批判性變調)是顯而易見的,而這對於時代進步和思想史來說最寶貴的,價值更大。


二、鄢拿魯迅獎時批魯迅,對於魯迷之一的我來說,極不能好感。還有,我一貫反對自由主義者批魯迅,鄢以“公民寫作”揚胡抑魯,與反魯
自由主義同調,我本有與他們對著幹的高揚三十年代左翼魯迅,所以在思想觀點上也深不以鄢為然,而更接近朱。

所謂“公民寫作”的意義,在我看來,如果不說是妥協的話,其批判性的意義總要打折扣。內涵上也似是而非。我對所謂“公民寫作”很不讚
賞。

關於體製問題,我認為高校的單純教師和純粹的科研機關文化人也算是在民間。另外,關鍵是有沒有廟堂趨向,無論在民間還是在官場。

總結:朱鄢之爭的意義在於知識分子在當今情況下,批判精神還要不要保持一個勁頭,而積極的意義隻會在朱這邊。

05-3-3

與三秦兄關於魯迅左派的對話


--------------------------------------------------------------------------------

與三秦兄關於魯迅左派的對話 (2005-02-16 13:35)
發言人:編輯
以下為內容:

三秦:

恭喜檳榔先生成為魯迅左派的新一代傳人。
向檳榔先生請教幾個問題:“魯迅和胡風超越了蘇式社會主義,結合中國的實際社會鬥爭,從另一個落後國家發展出民主社會主義形態。”請
問,這種民主社會主義形態和西方的民主社會主義區別在什麽地方?“60年代,毛反起了蘇式社會主義,發動了比蘇聯更“左”的“文革”,
注定了中國毛式社會主義比蘇聯更糟。”晚年毛的社會主義實踐與蘇式的社會主義的區別在哪裏?
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挺重要的,不知道檳榔先生願意回答否?

檳郎:

謝謝三秦兄:
傳人雲雲,噱頭而已,兄見笑了呀。
兩個問題我在許多文章裏都涉及過,這裏簡單說說。
1,西方的民主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改良形態,議會道路。東方則經過暴力革命建立專製社會主義,再經過改革或蛻變,進入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是帶有理想世界的未來的方向,全球是一致的,自由民主。
2,毛與蘇式的決裂是中蘇大論戰之後,改稱蘇修了。毛式社會主義以文革為最典型。
請諒解,回答簡單。

三秦:

回檳榔先生:專製兩字有待商量。我不否認傳統社會主義裏有專製的問題,但是,如何歸納,還需要去除總體判斷。毛式的社會主義與文革為
最典型,這話大概沒錯。問題是,什麽是文革。一個月前,有人對我說,他的一個親戚,文革的時候,因為成份不好,被迫害了。我說,這裏
有兩種關於文革的定義,第一種,有人迫害成份不好的人,這叫做文革;第二種,成份不好的人起來造反了,這叫做文革。籠統地,把66年到
76年所有的災難,都稱為文革,可能妨礙了我們對文革時期內在的緊張和衝突的進一步了解。
民主的社會主義,自由民主,好啊。如果我反對,大概會被人唾罵的。戈爾巴喬夫是比較典型的,用西方民主社會主義來改造蘇式社會主義。
也許,在你看來,是成功的?
馬克思主義經過俄國和中國,得到了根本的改變。一般來說,人們都認為,這個改變是錯了的。果真錯了嗎?

檳郎:

三秦兄:
看來你也是左翼呀。
文革的確複雜,但從毛的專權掌控來看是專製的,當然,更是從整個世界現實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狀況來判斷的。
對蘇東劇變,我的看法很滑頭的:比現實專製社會主義進步,但離民主社會主義還差得很遠。這一點看法與毛左派差異很大。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專製社會主義發展,是了不起的進步,特別是改革由專製走向權威社會主義。不過,走向民主社會主義的變革現在
很急迫。
我們把雙方的看法交流出來,就是一個收獲呀。

 

 

0八年春時事之我見——答烏有之鄉網的采訪

  先羅嗦幾句。近幾年來,我已經不再像客居韓國期間那樣熱衷於寫時評隨筆或雜文了。雖然詩歌寫了不少,反響很小,可能由於文體的限
製,或詩歌對藝術有更高的要求。盡管如此,我對民間思想界和時事一如既往地關注,不少詩作就是感應時事而寫的,對0八年春圍繞奧運的社
會風雲激蕩,也以詩歌形式表達了自己的零碎看法。
我與烏有之鄉網的交往曆史已經很長了。多少年前,也是在客居韓國時期,先是烏有之鄉網轉貼我的雜文,特別注明作者為魯迅左派檳郎,引
起我的好感。我發現它可以稱為泛左派的網站,但以毛左派為主流,與我這樣的被托洛茨基左派紅草先生稱為魯迅左派又歸類到自由派的人,
在關心下層勞苦大眾利益、程度不同地繼承或吸收世界和曆史的左翼文化資源上有共同之處,便注冊成為了會員。近幾年都是一些詩歌在上麵
發表,反響並不大,但我感謝範景剛先生和烏有之鄉網編輯對我絕大多數文章的審帖放行。我與範兄直接通過信,遺憾我一直沒有機會去北京
,不能因此而去烏有之鄉實體書店拜訪麵談和參加那裏經常舉辦的講座活動。
  這次接到烏有之鄉網的采訪提綱,又惶恐又高興。與其他同時接受采訪的名人、大學者相比,我是最微不足道的小文人,而我作為“魯迅
左派”的詞匯創造人,的確與毛左派和自由派的看法都有點不同,加上我思想深度和閱曆的欠缺,我怕我談不好烏有之鄉網的采訪問題。下麵
我就不顧自己的淺陋,隨意地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吧,不引經據典,完全直說。


  1、最近,中國國內民眾自發號召抵製法國超市家樂福,遭到中國百家媒體百位名人為代表的中國精英階層部分人士的反對,您如何看待這
些民眾的抵製和精英的反對現象?您是支持還是反對民眾抵製家樂福的行為?
  答:中國大陸民眾抵製法國企業超市家樂福成為當下的浪潮,我在網上看到過它的曆史由來,也了解到當下的最新情況。
  為什麽抵製家樂福?背景為北京奧運聖火在法國傳遞的遭遇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原因是它是法國企業;而在法企中它首當其衝
,則由於傳說它的背後股東支持藏獨。現在家樂福高層已經表態沒有支持藏獨,法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做了一定程度的善意的回應。這種情況
下,我認為民間自發的抵製家樂福的浪潮的出現仍有它的意義,對方的澄清和釋放善意一定程度上正是抵製的積極結果,又該影響到浪潮的後
續發展,就是應有針對新情況的新的調整和理由。
  中國的街頭社會活動或者說街頭政治不是多了,而是少得可憐,使人覺得中國人民在政治上隻是嬰兒而不是成人。有街頭活動總比沒有好
,前者正是正常公民社會的正常現象。我視此次街頭抵製活動為中國人不可缺少的走向自由民主的政治民族過程中的一次鍛煉。當然,任何事
物在抽象的評價上都以中庸、中道為最理想,抵製家樂福的社會活動一不能過火和失控,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和外交危機,二不能沒有現代進步
觀念對愛國激情的引導。
  由於大陸的曆史積澱的影響和現實製度的不足,街頭活動合法地進行難以得到法律的批準,民眾又有如此的訴求,便成了當下中國社會的
街頭活動都是非法的,合情合理但不合法,這次抵製家樂福的街頭活動也不例外。政府基本上采取機會主義的態度,於自己有利的,不合法也
不計較;於自己無利的,正好借其非合法性來打擊。這實際上對創建法製國家沒有好處。與政府的態度相對應,公民的街頭活動常常是匿名的
,沒有組織和個人負責,容易失序。良好的街頭政治需要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而政府更要更新政治觀念和管理方式。
  中國百家媒體百位名人為代表的中國精英階層部分人士反對抵製家樂福,在具體理由上他們並不是一致的,由於中國街頭政治的如此尷尬
現狀,各種反對都應得到尊重,也是促使其鍛煉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2、圍繞著揭露西方媒體歪曲報道西藏事件、抵製西方幹擾奧運聖火傳遞、反對西方支持藏獨勢力、抗議西方媒體侮辱中國人的行為,中國
海內外華人從民間自發地掀起了一場愛國主義運動,從整體上來說,您如何評價這場運動?您怎樣看待這場運動的前景走向?您希望這場運動
承載怎樣的曆史使命?
  答:西方部分媒體歪曲報道西藏暴力事件,已經是鐵的事實,他們的采訪自由被限製,不能接觸到真實信息是一個原因,他們的外國意識
形態偏見更是一個原因。而西方媒體在對中國境外的奧運火炬傳遞、藏獨勢力作為上的報道,應該可以真實而沒有做到,意識形態偏見更是昭
著。這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中國海內外華人從民間自發地掀起了一場愛國主義運動,從整體上來說,我支持和肯定,的確是愛國主義運動,表達了中華民族的追求真
理的態度和愛國的熱情,保證了奧運火炬的更好傳遞,有力地支持了北京奧運。它有利於澄清事實真相,有利於世界了解中國,有利於中國人
在國際上的積極形象,也有利於這些外國媒體反省和改變他們的意識形態偏見。
  這場運動有它特定的背景和原因,它也就有特定的曆史使命,使命完成了,運動當然就將會結束。但作為對上段的補充和總結,我可以將
它的使命簡要概括為:愛國挺奧運,辯誣求真理,中華謀自強。這場運動還在繼續,在國外都是理性合法的;在國內,則更需要政府和民間各
方麵力量的良性互動來保證它的健康發展。這場運動所培養出來的團結、自強、進步精神對於中國自由民主的發展,對於中國的自強於世界民
族之林將會產生積極的意義,在以後的其他背景下發生的社會運動會從中得到有力的營養。


  3、西藏發生打砸搶燒事件後,西方主流媒體進行了歪曲報道,遭到海內外華人的揭露和批駁,與此同時,國內自由派知識分子發表了《關
於處理西藏局勢的十二點意見》,《南方都市報》發表了《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一文,最近《商務周刊》發表了社論《致西方人的一封
信》,對於這些情況您有何評論?關於西藏事件發生的國際背景已經有媒體披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蓄意策劃和支持了此事,您如何看待
其行為及其意圖?另外,這次事件發生的國內因素您認為該做怎樣的分析?中國應當從這次事件中汲取哪些教訓?
  答:中國西藏發生民間部分藏人製造的暴力事件,是很令人痛心的事。對受害者深表同情和悲憫,政府和民間應該關心他們。對違法分子
,應該根據法律懲罰,應該公開公正,社會也應給以關注和監督。西方部分媒體歪曲報道西藏暴力事件,已經是鐵的事實,他們的采訪自由被
限製,不能接觸到真實信息是一個原因,他們的外國意識形態偏見更是一個原因。
  自由派的《關於處理西藏局勢的十二點意見》,大部分不能讚同,但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地方。《商務周刊》社論《致西方人的一封信》
則多數都讚同,也有一些地方需要再思考。它們體現了兩種相對立的觀點,都有存在的合法性,是否合理則要經過社會的廣泛交流。一個健康
的社會允許各種意見表達和爭論,各種觀點都是社會發展和思想資源的財富,在交流中得到共識或求同存異,國家的民主和進步應是他們共同
的目標。
  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近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和殖民破壞著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關係,破壞著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團結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西藏地方的部分原農奴製社會的貴族追求獨立,並不能代表藏民族全體。1949年後,新中國的政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但它代表的近代民主主義思想和政策,對還處於野蠻的中世紀農奴製的西藏的改造是具有完全的進步意義的,使西藏地區,特別是廣大藏族
勞動人民獲得了新生,他們支持中華一統,擁護中央政府,反對民族分裂。
  藏族少數人的藏獨追求不能代表大多數藏人;大西藏完全自治也缺少曆史的依據,目前隻能是空幻的肥皂泡。至於西藏也存在一些現實性
問題,與中國其他地區沒有實質性區別,就是中國的自由民主和現代化程度還不夠高,這需要中華民族全中國人民共同努力。我想,在中國自
由民主社會確立以後,民族問題的處理會有更好的方式,但西藏能否獨立仍要取決於藏人內部的主流意見和與中國其他民族特別是主體民族漢
族的互動的結果。
  曹常青的鼓吹西藏現在獨立的主張完全不能讚同。而茉莉對薩蘭達拉的描寫,使我產生了好奇;對她與達賴喇嘛見麵的敘寫,贏得了我對
他的一定的好感,但我還是不能接受茉莉的基本傾向。達賴喇嘛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是一部分原農奴主貴族的悲劇,他們自己的悲劇性選
擇既有他們自己的階級原因,也有外國帝國主義反華的原因。而今,這是一個因誤入歧途而晚年頹唐無奈的老人,我希望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大
西藏實質性自治的念頭,接受中央政府的條件,回歸故裏,安度晚年,落葉歸根。順便說一下,我關於西藏少女尼娜的兩首民歌體新詩,都是
在讀了茉莉的那篇文章受到觸動而創作的。
  目前西方還沒有哪個國家否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他們的民間組織和個人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利用國家機器的方式支持西藏獨立,
歪曲西藏曆史,歪曲報道這次暴力事件,都是不得人心,應被反對的。他們的動機,主要是出於西方人的自我中心和以此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
見,深層的根源是他們自身的利益至上原則,也因此產生了意識形態上的偏見。特別在“人權”問題上,西方比我們的社會基礎更好,觀念更
進步,值得我們學習和努力,但不能脫離中國社會基礎的實際情況,不能以實際地傷害中國人來求得不切實際的指標。隻能促進中國人權狀況
一步步好轉,而這主要工作由中國自己來從實際出發地做。
  從國內來說,我們的現代文明的程度發展得還不夠,給西方以偏見的土壤,使少數人盲目地推崇西方。中國政府在對待西藏地方少數人的
不滿上應對不周,沒有成功地防患於未然,應該被批評。總之,一是提高政治文明程度,擴大民主與自由,使政府能得到治下人民的擁護,也
在國際形象上占有道義高點;二是政府提高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水平。


  4、中國學者一談維護國家利益就被某些自由派知識精英扣以狹隘民族主義或極端民族主義,一談維護人民利益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問題
就被某些自由派知識精英扣以民粹主義?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答:美國人也非常認真地談論他們的美國民族利益,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當然是存在的。作為中國人,發展和維護本民族的共同利益天經
地義。至於民族主義這個詞,歧義很多,需要辨析以後使用,不能一棍打死。
  促進中華民族富強文明,就是好的民族主義。當然,維護民族既有的缺點和不足、阻礙本民族進步的,如也被當作民族主義的話,就應該
反對。民族利益,歸根結蒂是本民族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民族國家利益的實質代表。而一個民族對弱勢群體(應為少數人,
否則不正常)關懷的程度也是它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它的知識分子人文關懷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指標。
  相比於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更能得到我的好感,以人民為國粹,有何錯誤?我想,反對者對這個詞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加以反對,無非就是
把人民當作一群愚昧之眾,不能自立,隻會做害己害人的事。這種理解的背景是貴族與人民利益分野,實質是貴族知識分子代表他們的階層對
人民反對他們的不公正和既得利益感到恐懼和敵視。


  5、中國政府花費巨力舉辦奧運會,您如何看待這個決策?西方反華勢力趁機幹擾聖火傳遞、抵製北京奧運、醜化中國形象、侮辱中華民族
,您如何看待這些舉動?海內外華人自發起來護衛聖火、支持奧運、祝福中國,您又如何看待這些舉動?在今天這樣複雜的背景下,您如何看
待今年的奧運會?
  答:我支持中國申辦奧運會。海內外華人自發起來護衛聖火、支持奧運、祝福中國,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天這樣複雜的背景下,今年的奧
運會要繼續辦下去,爭取辦好。
  對於政府為成功舉辦奧運會付出的努力給以一定程度的支持,對它為此傷害民族內部一部分人的利益則加以反對。對北京奧運會有關的問
題應兩麵看,一是它隻是體育的會,不要看得過重,自己先把它政治化,壓倒一切,本有的其他社會問題矛盾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更激化。二是
藏獨與人權是兩個層麵上的問題,捆綁在一起,不利於人權,容易造成反感。西方借奧運會的政治化,批評中國國內人權狀況,中國自己應該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誠心誠意與他們交朋友,增加理解和互信。我相信西方人的偏見是有的,但將他們大多數人當作敵人則是錯誤的,徹底
的一心要害中國的隻是極少數。與他們的鬥爭應該有理有利有節。
  2008-4-26


現代漢詩教學的體會
  
  摘要:筆者從事現代漢詩教學,不論是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的一部分的現代漢詩教學,還是專業選修課“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
和外專業通識課“新詩賞析”,都有著教學實踐,在精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強化寫作訓練等方麵都有一些體會心得,願與讀者交流。
  關鍵詞:現代漢詩;中國現當代詩歌;教學;體會
  
  “五四”文學革命以來,出現了用白話創作的新體詩歌,這就是現代漢詩,這是中國詩歌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現代漢詩眾多的詩歌創作
流派,各具風姿的代表詩人,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都激發我們學習、誦讀、研究的積極性。
  現代漢詩教學,既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以作為專業選修課,在新詩領域深入學習,
也可以作為普通高校通識教育的一門任選課程,供全校外專業學生選修。現代漢詩的教學使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充分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的基礎上,深入了解詩歌這一體裁上的創作成績;使學生準確理解每一首代表詩作的主題內涵和藝術風格,充分認識中國新詩民族現代化主題
的時代意義和抒情藝術風格的審美價值。而作為全校公選通識教育課,旨在提升青年學生的詩歌愛好與熱情,培育學習者的人文素質。在一個
商品經濟持續升溫的年代,大力倡導人文精神,全麵完善人格心理,更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接受、整理這份民族文化資源,不論是對學生的
文化熏陶,甚至對繁榮詩歌創作研究,都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筆者任職高校,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出於個人對詩歌的愛好,並且也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在現代漢詩領域有一定的
學力和創造力,毅然在專業基礎課的現代漢詩部分從事教學以外,還在係內開設了“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任選課,對外係學生開設“新詩
賞析”任選課,都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在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中有一些體會,願與大方之家交流探討。就從下麵三個方麵談談體會。
  
  一 精選教學內容
  
  現代漢詩發展已有近一百年的曆史,出現了許多詩歌創作社團流派,有著眾多的詩人,數不清的具體詩歌作品,關於現代漢詩的研究和評
論成果也數量巨大。對於高校現代漢詩教學來說,課時有限,必須精選教學內容。學院性的教學也有自身的特點,當下一些詩壇現象還沒有經
過時間沉澱,不宜作為教學內容,如在新世紀,主要是網絡詩歌界,所謂“下半身寫作”、“垃圾詩派”等都隻在詩歌創作思潮概說中簡單提
及,不作為具體精講的詩派。而20世紀20、30年代的左翼詩歌思潮跨度比較長,有影響的作品卻不是很多,隻能略講。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
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在教學內容上也當然有所不同,有所側重,不過,從詩歌思潮流派角度出發,從一個大的知識框架包含三門課內容、通觀現
代漢詩史還是可能的(具體詩歌作品選目從略):
  
  現代部分:
  1、早期白話詩和小詩派:胡適、劉半農;冰心等。
  2、浪漫派詩歌:郭沫若等。
  3、淺草—沉鍾社:馮至等。
  4、湖畔詩派:汪靜之、應修人等。
  5、新月詩派:聞一多、徐誌摩、朱湘等。
  6、早期象征詩派:李金發、創造社三詩人(馮乃超、穆木天、王獨清)等。
  7、左翼政治詩歌:蔣光慈、殷夫、中國詩歌會(蒲風、王亞平等)等。
  8、京派詩歌:林徽音、何其芳、卞之琳等。
  9、現代派詩歌:戴望舒等。
  10、抗戰詩歌:田間、艾青、高蘭等。
  11、七月詩派:胡風、阿壟、綠原等。
  12、九葉詩派:穆旦、辛笛、鄭敏等。
  13、解放區詩歌:何其芳、田間、艾青、晉察冀詩派(陳輝等)。
  當代部分:
  14、政治抒情詩:郭小川、賀敬之等。
  15、十七年青年詩人:聞捷、公劉等。
  16、文革地下詩歌:黃翔、食指、白洋澱詩群、天安門詩歌運動等。
  17、歸來派詩人:艾青、公劉、流沙河、七月派、九葉派等。
  18、中年詩人與新邊塞詩派:雷抒雁;周濤、章德益、楊牧等。
  19、朦朧詩派: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等。
  20、後朦朧詩派(民間立場派詩歌活躍):海子、於堅、李亞偉等、女性詩歌(翟永明、唐亞平、伊蕾)等。
  21、九十年代以來詩歌(知識分子派詩歌活躍):王家新、歐陽江河等。
  
  筆者這樣的現代漢詩史流派框架概述,可能不一定被普遍接受,自己認為做到既要全麵又要簡明的要求。筆者的現代漢詩教學以流派為經
,以具體詩歌作品為緯,密切兩者的聯係,又以具體作品的講讀為重點。精講的詩歌作品既要考慮流派創作特征的代表性,更要考慮審美和藝
術價值。這樣,按流派劃分的教學單元又可分為三個方麵或三個步驟:某一詩歌創作思潮的特征和意義;代表詩人的生平創作概述;具體作品
的精讀,這最為重點。
  對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來說,結合教材的有關章節,作適當調整,便於學生精學教材,有利於全麵把握現代漢詩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中的位置和意義,但講課的深淺程度和所花的課時都不及兩門選修課,這是由現代漢詩隻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
的一門課程的地位決定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一般都配有“作品選”,但由於編者的誌趣和目標的差異,或純粹是為了求異,不同的“作
品選”中的詩歌選目千差萬別。筆者一般要學生通讀“作品選”上的詩歌,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講義,都給以講解,但詳略有異
,筆者還要補充上麵現代漢詩史流派框架概述上重視而被教材和“作品選”或略的詩人和詩歌。
  兩門選修課,即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都可以不采用社會上的同類教材或參考書,隻按筆者自己的講義上課,以上麵現代漢詩史流
派框架概述為課程的簡綱,作品選也自己編選,更帶有教師自己的特點,更能發揮自己的創作研究心得。專業選修課與外專業通識課相比,前
者對思潮流派更為重視,而後者詩歌史和流派盡量簡略,以賞析作品為主。專業選修課麵向的學生已經從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上學過一遍現
代漢詩史,有些作品也讀講過,因此,作為中國現當代詩歌領域的專業深化學習,代表作家作品要再講,要比基礎課講得深刻、新穎,而且要
講基礎課沒有講過的優秀詩歌作品,擴大閱讀量。外專業通識課麵向的學生沒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基礎,並且學習是為了
擴大知識麵和提高文藝修養,而不是專業深化學習,對他們的教學,詩歌思潮流派略講,作為教學重點的具體詩歌作品賞析也以代表詩人作品
為主,這部分內容對於他們也是近乎全新的。
  
  二 豐富教學方式
  
  教學作為完整的過程還包括課前預習準備和課後複習作業,但教學的重點環節無疑是在課堂上,由一節節課時或學時來承擔。課堂教學被
人們反複批評的是灌輸式教學,所謂“上課滿堂灌,考試抄筆記”。本人從事多年的教學實踐,也在不斷地探索著本校特色的教學改革。教學
的最重要方式應是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適度的教學互動中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為此,主要采
用了下麵三種教學方式。
  一為使用多媒體。隨著高校教學設施的現代化,現在一般上課用的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內容可以以文件形式輸入電腦,通過投影儀
投影在講台右邊的幕布上,文件一般用Powerpoint(簡稱PPT)。不過,對於文學教學的詩歌教學來說,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因為文學的四大
體裁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後三者體裁作品都可以用講授的語言轉述內容,而詩歌太精煉、作品文本自身語言必須高度重視,教學
時大都不是脫離原著作轉述性講解,而是邊讀原著邊講解。再說,具體作品的全篇可以在多媒體上、短時間裏一覽無餘,無疑隻有分行排列、
篇幅短小的詩歌才能做到。PPT可以製作出精美的圖文,放映方便生動,當然是教學多媒體文件形式的首選。筆者在現代漢詩教學中感到PPT每
張幻燈片空間有限,一首詩歌作品要多個幻燈片才能放完,不如Word普通視圖可以連貫地將一首一定長度的詩歌投影出來。筆者不讚同關於
Word不算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觀點,認為各種文件形式可以互為補充來使用。
  二為麵對原著讀解。上麵講到的多媒體的使用比過去的單純黑板板書豐富、生動,更能吸引學生,就現代漢詩教學來說,更對師生互動、
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具有重要意義。上麵說到,詩歌可以具體作品全部在多媒體上展示,而筆者的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
課和外專業通識課,都要補充或提供學生手頭沒有的詩歌作品,過去隻能老師讀學生聽,現在多媒體將詩作品投影在幕布上,老師負責控製升
降條,就可以將示範朗讀(範讀)作品的任務交給學生了,一位學生範讀作品,其他學生同步默讀。師生討論作品時,大家都可以看著多媒體
上的原著討論,學生參與程度和教學效果都大大提高了。
  三為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在學習具體詩歌作品時,在一位學生範讀和其他學生默讀完之後,首先采用學生自發發言和點名發言相結合,請
兩三位學生試解作品,可以從三個方麵入手:第一印象如何,思想藝術特征,與詩人及思潮流派的關係。他們分別發言的時候,之間可以構成
討論,老師可以插話誘導,其他學生也可以插話辯論。如果說範讀是第一個步驟,學生主導發言和討論則是第二個步驟,最後步驟則為老師針
對討論情況和教學要求來補充和總結。詩歌作品討論的各個具體內容方麵很多,除了知識獲得,審美陶冶無疑也是重要的目標。
  現代漢詩教學的要求是向學生傳授新詩思潮流派相關知識和講析精選代表性詩作的作者情況、思想內容、藝術特色,文學史意義,要求學
生對有關情況作更全麵、深入的了解。通過教學,采用多樣的豐富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掌握賞析新詩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在一個時代裏
看一首詩歌和通過一首詩歌看一部文學史。筆者的現代漢詩的三種教學,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在教學方式上基本相同,
隻是兩門任選課教學時間多,具體作品讀解多,討論可以更加充分。多媒體放映代表詩作,學生朗讀、討論有關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並最後
補充總結,保證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 強化寫作訓練
  
  高校文學課程沒有理工科的實驗操作方麵的要求,培養的綜合能力主要通過寫作水平綜合體現出來。現代漢詩教學課作為文學課程的一部
分,培養的學生閱讀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寫作水平體現出來。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要求學生有期末閉卷考試,分客觀題和主觀題
,學生要掌握基礎知識,並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主觀題中的“論述題”近乎做命題小論文,平時則要做多篇小論文或讀書筆記交上來,算
作平時成績,這是最後評定成績的一部分。專業基礎課裏的現代漢詩教學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部分,除了考試,與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
課一樣要寫小論文,兩門選修課用一篇一定長度的小論文取代了考試,平時小論文作業要求比基礎課少。一般看來,基礎課的教學比選修課任
務重。
  現代漢詩教學的論文或小論文寫作,與所屬的文學論文一樣,可在這幾個方麵選題:作家論、作品論,思潮流派論,其他現象理論或比較
研究。作家論、作品論兩方麵是本科生最適用的選題方式,作家論偏向於作家或詩人的創作主體研究;作品論偏向於單篇作品或一組作品的創
作客體研究。筆者在現代漢詩的三門課程教學上,都要求學生寫作數量不等的論文作業,給予選題方麵的指導,並對論文的寫作給以範文來學
習,學生既能按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論題,又能保證論文保有學術特色,保證一定的質量。
  雖然現在高校文學課,普遍的風氣是隻培養學者不培養作家詩人,明顯在學文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讀的多是創作,寫的卻隻要求是論
文。不說古代有詩賦取士,民國的大學也有過沈從文教小說習作,培養出汪曾祺等作家。現在,文學創作似乎成了學文學的學生的提不到台麵
上來的業餘愛好,或者是文學社團才玩的遊戲。這種現象也有一定道理,知識可以傳授,而作家卻另靠別才,高校的教學目標不同於作家班,
可以理解。但這樣也帶來消極和不足,高校隻培養學者和評論家,他們整天談文學,卻是除了論文還是論文,沒有創作實踐便難知作家創作的
真滋味。就筆者的三門現代漢詩教學課來說,專業基礎課裏的現代漢詩教學不要求,而兩門任選課都有要求,就是學生必須交自己的詩作上來
作為作業。在詩歌研究外,筆者從初中開始就寫詩,大學以後的創作才有留存,至今的詩作數量已達270首。發表的少,主要放在網絡博客供自
我和網友欣賞,不能算在詩歌創作上有多大成績,卻也有創作實踐的許多經驗之談。
  筆者在兩門現代漢詩選修課上,布置學生寫詩作為一次平時作業時,已經從詩歌創作角度給學生講習大量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詩歌,也
講習了一部分自己的詩歌,並傳授關於詩歌創作的一些技巧。至於題材和內容則放手隨學生自己。等學生的詩歌習作陸續交上來後,我的現代
漢詩教學的兩門任選課,專業選修課和外專業通識課可以說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了:一是現代漢詩史上的名篇詩歌作品,這是絕對的主業,二是
筆者從自己詩創作博客中精選來的內容積極藝術性好的詩作,三便是學生交上來作為作業的詩歌習作。對學生詩歌習作,筆者作為教師都要給
他們一首一首地分析評點,對於寫得特別好的還要贈以“才子”、“才女”光榮稱號。學生為此有了詩歌創作實踐經驗,雖然評論他們自己的
作品是他們最喜歡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也有學生開玩笑說“學李老師的詩比學文學史上的詩還帶勁”,學生更愛詩歌課的學習了,現代漢詩知
識的掌握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自然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現代漢詩教學作為專業選修課與必修課“中國現當代文學”關聯甚密,是對該課程的延伸與深化,又可作為全校公選的通識教育課,具有
獨立性,旨在提升人們的詩歌愛好與熱情,培育學習者的人文素質。筆者作為一個愛好詩歌、既創作詩歌又研究詩歌的高校教師,熱心從事現
代漢詩教學,不論是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課的一部分的現代漢詩教學,還是專業選修課“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講”和外專業通識課“新詩
賞析”,都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因而有了上麵的體會,願與熱愛現代漢詩的朋友分享,也願得專家指正。
  2007-10-26

 

魯迅與鶴見祐輔

一 魯迅對鶴見祐輔的譯介

魯迅不僅是著名的創作家,也是著名的翻譯家。魯迅在許多文章和與友人的書信中探討翻譯理論,他的翻譯文字更是占了“魯迅全集”近乎一
半的篇幅,達三百萬字。魯迅對外國著作的翻譯有自然科學、美術等方麵,與他的愛好有關。文藝是魯迅的誌業,是魯迅翻譯的主導方麵,前
期以俄國和歐洲小國為主,後期則重點翻譯社會主義蘇聯的理論和作品。日本作為魯迅的留學國,作為中國人通向西方文化的一道重要橋梁,
雖然不是魯迅翻譯的重點,魯迅仍然翻譯了不少作品和理論文章,除小說作品外,有廚川白村的理論和思想隨筆,有日本的左翼無產階級文學
的理論等。
在對日本人著作的翻譯中,還有就是鶴見祐輔的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這樣顯得特別的著作。隻所以特別,是鶴見祐輔被作為一個政治家
,而且是自由主義者,被魯迅翻譯介紹的,後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政府的官員,這在魯迅的翻譯中絕對是個例。1958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譯文集》雖然收在其中,但有重要的《出版說明》:“這些譯文,現在看來,其中有一些已經失去了譯者介紹它們
時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或者甚至變成為有害的東西了。如廚川白村的文藝論文、鶴見佑輔的隨筆、阿爾誌跋綏夫的小說,以及收入《文藝政
策》一書中的某些發言記錄等;我們隻把它們作為一種供給研究者參考的資料,收編入這部譯文集中,不另單獨出版。”主流意識形態對曆史
文本的不寬容,涉及麵很大,《思想?山水?人物》赫然在其中。而至今大陸出版的魯迅與日本人關係方麵的著作,也幾乎不涉及作為日本侵華
政府重要官員,戰後受到懲罰的鶴見祐輔其人。
鶴見祐輔出生於1885年,他的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在大正十三年,也就是1924年三十九歲時成書。比他大四歲的魯迅很快就收藏了他的
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要譯介全書給中國。魯迅1925年4月到1928年3月選譯完本書中的二十篇便停止,1928年5月由北新書局出版。魯迅最
先譯書中的一篇是《自以為是》,談一個民族如果傲慢自大,就必然會落後挨打,主要以美洲印第安人和歐洲猶太人作為分析的實例,但也談
到來中國:“現在的支那的衰運,也就是中華民國的自負心的結果嗬,這不隻是亞美利加印第安人單獨的運命而已”,顯然能得到魯迅的共鳴
,譯介來促成國人的警覺反省。魯迅又在創作的雜文《燈下漫筆》時,批判“我們的古聖賢既給與我們保古守舊的格言,但同時也排好了用子
女玉帛所做的奉獻於征服者的大宴”,譯引了書中文章《北京的魅力》的一段,寫鶴見祐輔和他的白人朋友“被魅於支那人費六千年而建築起
來的生活的美”,在半殖民地中國樂而忘返。顯然魯迅是作為反麵材料來引用的。在翻譯和單獨發表《書齋生活與其危險》時,魯迅特地寫了
《譯者附記》,對比鶴見祐輔文中關於學者書齋中的思考撰述易與社會實生活隔膜不相關的觀點,不點名地批評胡適之流“教青年們躲進書齋
去”的運動,和中國黑暗社會中青年在實生活中“略有言動”的遭受災禍。可見魯迅開始雖沒有譯全書的打算,僅選譯的單篇文章都是對中國
思想界有借鑒意義的,魯迅對鶴見祐輔的翻譯是認真的,也是對中國有價值的。
鶴見祐輔的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原書共有三十一篇,前二十二篇是感想,後八篇是遊記。魯迅開始隻是挑選書中的單篇文章翻譯發表,
逐漸積累了十二篇,便有了出版成一本書的想法,“在上海的‘革命文學’的潮聲中,在玻璃窗下,再譯添八篇,湊成一本付印了”。那篇《
說自由主義》,並非魯迅注意的文字,為了“不失這書的本色起見”,便特地翻譯了;鶴見祐輔的遊記寫得“過於輕妙”,魯迅沒有了翻譯的
興趣,也不影響書的本色,選譯了四篇,這樣成了漢語選譯本原題書《思想?山水?人物》。對出版非常講究的魯迅嫌原書中的三幅插圖不好,
改換了九幅新插圖,充分顯示了魯迅的認真和熱心。魯迅為本書除了寫成《〈書齋生活與其危險〉譯者附記》,還寫了《題記》和賣書《廣告
》,介紹了這本翻譯著作的成書情況,借此發揮地批評文壇對他譯介外國書的指責,說“我的譯述和紹介,原不過想一部分讀者知道或古或今
有這樣的事或這樣的人,思想,言論;並非要大家拿來做言動的南針”,“以為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
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他先前翻譯廚川白村的書《出了象牙之塔》也是這麽想的。魯迅介紹原作者鶴見祐輔,“作者的專門是法學,這書的歸
趣是政治,所提倡的是自由主義”。筆者再做點補充介紹。當時的鶴見祐輔在英美等國從事政治遊學近三年結束回國後不久,書中的內容便與
此經曆有關。鶴見祐輔曾任當時日本國鐵道部運輸局總務科長,參議院議員,多次出席太平洋會議為日本外交做貢獻。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
麵爆發後,他代表日本去美國等西方國家遊說謀取支持,後任內務政務次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鶴見祐輔被審判有期放逐,滿期後當過
日本進步黨幹事長,1973年去世。

二 魯迅與鶴見祐輔的比較

魯迅雖然向中國翻譯介紹了鶴見祐輔的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兩個人的思想誌趣肯定有相投的地方,但不同處更多,差異更大。任何兩
個事物都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看似不同的事物放在更廣大的背景上,也能夠比較同異處來,而開闊視野,拓寬知識域,引發出新的知識和看法
,是魯迅與鶴見祐輔的比較的意義之所在。
魯迅能從鶴見祐輔的書中得到不少共鳴。魯迅最先從書中選譯的是《自以為是》,鶴見祐輔對印第安人曆史命運的疑問“如此優良的人種,何
以竟這樣慘淡地滅亡了呢?”肯定打動了有著輝煌的曆史卻又已經衰敗的中國的子民魯迅。書中批評印第安人的驕慢,“他們確信著自己是世
界唯一的優良人種,那結果,就對於別的人種,尤其是白色人種,都非常蔑視了”,雖然每個民族都有優點和缺點,“無論什麽時候,總是生
活在自己的種族所有的傳統的範疇裏。於是,他們也就毫不進步了”,還聯係到中國:“現在的支那的衰運,也就是中華民國的自負心的結果
嗬,這不隻是亞美利加印第安人單獨的運命而已”。這也是魯迅自己的認識,他正在同民族傳統守舊派和複古派作鬥爭,寫出了一係列的精彩
文章。在《書齋生活與其危險》翻譯和單獨發表時,魯迅特地寫了《譯者附記》,對比鶴見祐輔文中關於學者書齋中的思考撰述易與社會實生
活隔膜不相關的勸告,正與魯迅反對胡適之流“教青年們躲進書齋去”相同,而中國社會中青年在實生活中“略有言動”便遭受災禍,使他感
到當時大正民主時期的日本比中國自由。魯迅在書的《題記》中特地提到了《論辦事法》,說“很給了我許多益處”,“人必須不凝滯於物”
。此外,《說幽默》中關於幽默不是冷嘲,以同情做底子,《閑談》中關於閑談之可貴等,都是與魯迅相關文章的看法相近的。魯迅也在本書
《題記》和《廣告》中稱讚了原作者關於英美現勢和國民性的觀察及人物的評論,“都有明快切中的地方,滔滔然如瓶泄水,使人不覺終卷”

雖然同是東方人,鶴見祐輔是強大帝國的人,日本是欺侮中國的列強之一,魯迅則是落後受欺淩的中國的人,因而對同一件事情的觀感會截然
相反。上文提到魯迅的雜文《燈下漫筆》中引用《北京的魅力》的一段,寫鶴見祐輔和他的白人帝國的朋友在中國北京的享樂,“被魅於支那
人費六千年而建築起來的生活的美”,“大風時候的萬丈的沙塵,每三月一回的督軍們的開戰,都不能抹去支那生活的魅力”。顯然是作為反
麵材料來引用的,帝國的榮耀是以半殖民地的屈辱為代價的。還有一個例子則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的。鶴見祐輔在書中《斷想
》篇中,對威爾遜的敬仰溢於言表,鋪敘了華美極致之言詞,如“政治上的功績太顯著”。其中說到,威爾遜從巴黎和會半途回美國,在反對
黨的根據地演說“倘有和我的主義政策宣戰的人,我很喜歡應戰。因為在我的皮膚一分之下跳動著的血液的一滴一滴,都是我祖先的傳統底戰
鬥精神的餘瀝”,日本作者鶴見祐輔讚歎道:“那鬥誌滿幅之狀,真可以說是他的全人的麵目,躍然入見了”。作為中國的愛國者魯迅,對此
的看法與他不會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實際上,中國一開始作為戰勝國被主持會議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公理戰勝強權”所激動,對會議充滿
了期待,但巴黎和會將戰敗國德國在中國的不平等權益不是取消,而是轉讓給另一個戰勝國日本,激起中國人對威爾遜和巴黎和會的憤慨,由
此爆發了五四愛國政治運動。在中國的強烈抗議下,繼巴黎和會召開的太平洋會議仍是帝國主義列強就在中國的權益討價還價,而鶴見祐輔是
為日本謀取在中國的不平等權益的會議參加者。
我們更感興趣的不同是魯迅與“自由主義”者鶴見祐輔的區別。魯迅在1928年遭到轉向後的創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陽社的左翼無產階級文學派的
聯合圍剿,被他們批判為小資產階級趣味主義者,甚至是封建遺孽和法西斯蒂的“雙重反革命”。正是“在上海的‘革命文學’的潮聲中”,
魯迅譯添八篇,付印了鶴見祐輔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在本書《題記》中提到的這個背景顯然是對“唯我獨革”、脫離實際的青年浪漫
主義革命文人的諷刺。魯迅也說明他與鶴見祐輔的區別:“作者的專門是法學,這書的歸趣是政治,所提倡的是自由主義。我對於這些都不了
然”,與其說魯迅謙虛和兩人職業不同,不如說在共同的交叉的思想領域裏,雙方誌趣不同。魯迅特地在說明為什麽添譯《說自由主義》一文
時強調:“也並非我所注意的文字。我自己,倒以為瞿提所說,自由和平等不能並求,也不能並得的話,更有見地,所以人們隻得先取其一的
。然而那卻正是作者所研究和神往的東西”。《說自由主義》對鶴見祐輔來說,是《思想?山水?人物》的文眼或題旨,“倘非姑且記下現在自
己所想的自由主義的輪廓來,放在裏麵,則此書全體的意思,便不貫徹,所以試行寫出來了”,但隻是未定稿,不是自由主義的細致的研究。
文中說作者到美國留學,喜歡政治,特別關注美國總統的選舉,因為研究美國現在總統威爾遜,“一個崇拜著自由主義政治家的少年”“就和
自由主義的研究相遇了”。與魯迅上麵的說明有關的是,鶴見祐輔反對這樣的說法,“凡自由主義者,對於別的人們,常欲給以和自己均等的
機會,俾得自己表現及自己發展”,認為“像這樣,便將自由主義的中心思想,弄成平等主義的思想了。自由一轉而成平等,倒是派生的結果
,並不是中心思想”。從哲學上,魯迅與鶴見祐輔都把握了自由主義的真諦,兩人對自由和平等的取舍截然相反,兩者不可得兼的情況下,魯
迅為平等,鶴見祐輔取自由;如果兩者可兼得,雙方倒可作友軍。強調自由,容易導致貴族主義,多樣化和差別;強調平等,容易導致平民主
義,一致化和均等;當然,從政治上,特別是作為政治家的自由主義,內涵要複雜得多。

三 與《思想?山水?人物》相關

以《思想?山水?人物》的日譯漢為紐帶,魯迅與鶴見祐輔發生了關聯。原書體現了鶴見祐輔的思想,漢譯本打上了魯迅的烙印。接下來談論與
本書及兩個著譯者有關的話題,主要涉及政治自由主義、英國費邊社的社會主義與蕭伯納。
本書的大部分篇幅與英美的政治界人物有關。最長的第一篇《斷想》,原作者說“在論述威爾遜、穆來和英國勞動黨,以見為英美兩國政界的
基調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往訪的心》和《舊遊之地》兩篇長文也是關於歐美政跡的地點的訪問的。作者的政治自由主義思想表現在對英美
自由憲政製度的推崇,對在這種製度下追逐權力和榮譽的西方名政治家的熱愛。鶴見祐輔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幾個國家的比較,可以看
到他的政治傾向:“我覺得亡德國者,並不是軍國主義者,而是自由主義的缺如;俄國的跑向社會革命的極端,也就為了自由主義的不存在。
尤其是當歐洲戰後的各國,內部漸苦於極端的武斷專製派和極端的社會革命派的爭鬥的時候,就使我更其切實地覺得,將這兩極端的思想,加
以中和的自由主義的思想之重要了。”原作者推崇的是英美的社會製度和這種製度的文化基礎,他把這當作自由主義。當然,在鶴見祐輔看來
,英美的政治製度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廣泛的,是多種社會思潮合力的結果,社會主義思潮便是合力中的一股力量,相比於蘇聯的思想極端一元
化,則談不上多元思想的合力,這也是被當作是自由主義的環境。因而自由主義既可以指多種思潮包括社會主義思潮的並存的政治環境,也狹
義地指與社會主義思潮相反對的一種思潮。
鶴見祐輔的此書著於二十年代,正是日本大正民主時期,各種思想非常活躍,社會主義思潮也非常流行。雖然不如社會主義思潮激進,但在帶
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日本,他的自由主義仍是有進步意義的。然而到三十年代,日本的左翼社會主義、中間自由主義、右翼軍國主義三
種力量的對比中,軍國主義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發動九一八事件的石原、板垣征四郎等都是軍國主義者的代表,而日本政府中的自由主義中間
溫和派的代表鶴見佑輔,幣原喜重郎等相對理智的力量逐漸失去分量,但鶴見佑輔仍然參加了軍國主義法西斯政府。有一則說到鶴見祐輔在侵
華戰爭中的作為的故事也扯上了中國人胡適,非常有意思,兩人分別是兩國的自由主義政治學者的代表,卻成了對頭。愛談政治卻不輕易參加
本國政府的胡適終於接受國民黨政府的委托成為駐美大使,爭取美國的對華援助。《日本評論》體現的社會輿論驚呼:日本需要派出三個人一
同使美,才可低擋得住胡適。那三個人是鶴見佑輔、石井菊次郎和鬆剛洋佑。鶴見是文學的,石井是經濟的,鬆剛則是雄辯的,日本政府也這
麽做了。胡適與鶴見佑輔都留學美國,熱心關注美國總統選舉,都是作為東方的自由主義者與強度不同的本國專製政府合作,但畢竟強弱不同
,相互為侵略國與被侵略國,便在最大的自由主義立國的美國作為對手較量起來。魯迅自稱對自由主義“不了然”,“並非我所注意”,除了
他的誌趣在文藝不在政治,主要還是他反感以自由主義為價值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迫。
上麵提到魯迅反對自由主義,是從自由與平等不能兩得方麵立論的,那麽處在可能“兩得”的中間模糊地帶呢?書中《斷想》長文有五六節談
英國費邊社的社會主義。費邊社(魯迅譯為:菲賓協會)的社會主義思想來自英國的工聯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後來成為英國工黨的指導思
想。是馬列主義之外的社會主義的一種,屬於民主社會主義範疇。鶴見佑輔在《序言》中說:“在論述威爾遜、穆來和英國勞動黨,以見為英
美兩國政界的基調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勞動黨”現在譯為“工黨”,鶴見佑輔顯然將社會主義的工黨也納入他的自由主義範圍內。魯迅時
代的中國馬列社會主義者誇大了兩大社會主義思潮的分歧與對立,但現在大陸的“國際社會主義史”中基本都將民主社會主義包括工聯主義和
英國費邊社包括在內,設置章節,作為社會主義的重要部分。帝國主義與被壓迫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矛盾,使魯迅與同代人對西方民主社會主義
隔膜,但魯迅與鶴見佑輔還是有交集,就是對費邊社的社會主義者蕭伯納的好感。
鶴見佑輔在書中談費邊社時談到蕭伯納,稱讚蕭伯納的文章“是有誌於政治和社會運動者所當熟讀玩味的”,“蕭是生在英國那樣的民眾政治
的國度裏,磨煉了他的文章和辯論的武器,風靡著一世”,還特別介紹了蕭伯納與威爾士在費邊社內的大論戰,“菲賓協會是幾乎被新來的威
爾士所蹂躪,因蕭的雄辯而得救的。人說,假使威爾士是雄辯家,則英國的社會主義是怕要完全兩樣了吧”。當魯迅在1933年與蕭伯納見麵和
寫關於蕭的文章時,他當會記得他翻譯的鶴見佑輔書中的這些文字。魯迅在三十年代可稱為左派,但說他是馬列主義左派並不準確,魯迅應當
是國共兩黨的左派的共同戰友。雖然魯迅和自由主義者胡適都參加了國民黨左派的民間人權組織中國民主保障同盟,但胡適因與負責人宋慶齡
和蔡元培的分歧而被開除。魯迅去世後的熱鬧葬禮也主要是國民黨左派主持的。在國民黨左派宋慶齡的寓所,魯迅與蕭伯納的見麵,由於林語
堂的出風頭,隻有極短的交流機會。蕭伯納對魯迅說:“他們稱你為中國的高爾基。但是你比高爾基漂亮!”魯迅答說:“我更老時,將來還
會更漂亮。”當時的報刊還虛構出他們的這樣對話:蕭伯納說他姓蕭也姓費(即費邊社的社會主義),而魯迅答說自己姓周又姓魯,還姓社(
中國的社會主義),倒是讓中西不同的兩種社會主義和諧友好地相處了。
魯迅和自由主義者鶴見佑輔都對蕭伯納好感並視為自己方的戰友,這也是出乎愛搞思想派別對立的人所料吧。魯迅不但和蕭伯納在國民黨人家
裏友好地見麵,還與共產黨人瞿秋白編成了《蕭伯納在上海》一書,親自寫了序言。之外,魯迅還寫了兩篇關於蕭伯納的文章《誰的矛盾》、
《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給予蕭伯納高度評價。魯迅揭示了一些反左翼的文人看待蕭伯納的矛盾:“有的看不起他,因為他不是一個馬
克思主義文學者,然而倘是馬克思主義文學者,看不起他的人可就不要看他了”。魯迅稱讚蕭伯納:“他有錢,他偏講社會主義,他偏不去做
工,他偏來遊曆,他偏到上海,他偏講革命,他偏談蘇聯,他偏不給人們舒服……”,這不也幾乎是說魯迅自己嗎,中西方兩個不同類型的社
會主義者在這段話裏得到驚人的一致。
2008年9月16日


 論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


--------------------------------------------------------------------------------

 

內容摘要: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以四篇文言論文為主要成果,國民、精神和文藝三個方麵疊合成為他的問題指向。以精神啟蒙為理想目標,從科學進化論到文明形態論,最後落實在文藝的使命,這是他的思想探索過程和內容的三個組成部分,由此顯現魯迅青年時期思想的大致的體係。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對百年後的中國思想界仍有啟示。

關鍵詞:青年魯迅;思想探索;科學;文明;文藝

 

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到東京從事文藝運動,是青年魯迅思想探索的起點。魯迅自己在後來的《〈呐喊〉自序》① 中特別說明了這一時期的思想變化。少年的魯迅到南京進洋學堂學洋務,主要是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由水師學堂到路礦學堂的學習,雖然沒有把他培養成中國未來的海軍或礦路工程師,卻使他有了對維新的信仰,和對自然科學的愛好。加上對父親的病的心結和對日本維新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認識,魯迅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從學醫到從文的契機,魯迅自己描述了著名的“幻燈片事件”,那就是愚弱的國民最需要的是改變他們的精神,而這不能憑醫學,而是靠文藝。由此少年魯迅的對科學的學習轉到青年魯迅對精神和文藝的思想探索,雖然後來有著思想發展,對精神的注重和對文藝事業的堅守一直是他的主業,再沒發生變化。青年魯迅的文藝事業,主要集中在他離開仙台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的時期,行動上他主要是出版《新生》雜誌流產和翻譯《域外小說集》,思想著述上主要便是四篇文言論文《人之曆史》、《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本文論述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便是以這四篇文言論文為重要文獻。如上所說,愚弱國民、注重精神和從事文藝三個方麵疊合成為青年魯迅思想探索的問題指向。反思和批判當時思想界的各種言說,以精神啟蒙為理想目標,他的這一時期的思想探索有其重要的特征。


一、  科學進化論


魯迅後來提及一個詞語“思想革命”,這和本文采用的“精神啟蒙”意思相近,但兩者顯然也有著某種程度的差別,思想偏重於認知,精神包含思想,但偏重於情感意誌,魯迅五篇文言論文的關鍵詞恰恰不是思想而是精神。魯迅在精神的下麵建構了科學和文明的邏輯基礎。把五篇論文整體上把握,從邏輯理路而不是拘泥於寫作時間順序,可以發現魯迅青年時期思想探索的三個步驟,那就是從科學進化論到文明形態論,最後落實在文藝的使命上,由此顯現魯迅青年時期思想的大致的體係。

科學進化論是對青年魯迅思想探索的第一個步驟的概括。從棄醫從文開始,魯迅進入他思想的青年階段,但新階段的思想探索的第一個步驟常常也有必要回顧過去的思想基礎並整理反思。魯迅從小時候起就有著對文藝的愛好,但他的專業誌業一度在自然科學上。他在南京時期就受其影響的進化論便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科研成果。向精神啟蒙方向求索,魯迅首先對生物進化論和自然科學進行回顧性的反思,這主要體現在他的《人之曆史》和《科學史教篇》兩篇文言論文中。魯迅在這兩篇論文中思考了相關的兩個問題,自然科學最新認識上的人是怎樣的?自然科學本身是怎樣的?魯迅討論這兩個問題不是局限在自然科學論域內部,它們以人學為指向,以人的精神為歸宿。

自然科學在19世紀關於生物學上的最高成就是生物進化論,人作為高等動物隻有在生物科學中認識自己的科學內涵。生物進化論是關於整個生物界的,但它的思想意義對魯迅來說為人學提供生物科學的基礎。正因為如此,魯迅談論進化論的論文名為《人之曆史》②,他重點談的不是達爾文的純生物進化論,而是海克爾的人類種係發生學,“乃言人類發生及其係統之學,職所治理,在動物種族,何所由昉”。論文梳理進化論學說,從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開始,到達爾文正式確立,海克爾像赫胥黎一樣擁護進化論學說,並從多方麵加以發揚光大,他的一個重要的新貢獻正是魯迅所重點強調的,就是人類的發生及其係統成了一門科學。海克爾的《人類起源》繼承了達爾文和赫胥黎的成果,以古生物學、個體發生學和形態學來論證人類進化的係統,破除了中國古代和西方關於人的種種神話和迷信,還人以生物學上的真相。論文的落腳點是關於人的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人性:“人類進化之說,實未嚐瀆靈長也,自卑而高,日進無既,斯亦見人類之能,超乎群動,係統何昉,寧足恥乎?”魯迅對生物進化論的論說的主題是人,將人在生物科學上確立一個牢固基礎,人來自生物進化,但“人類之能,超乎群動”。

生物進化論是自然科學,魯迅探討了生物進化論後,在《科學史教篇》③ 中還深入探討了科學發展史,這是對生物學的擴大,也是對少年魯迅科學愛好的總結。這篇論文梳理了西方自然科學發展的曆史,源頭也追溯到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古阿拉伯的模仿而缺少創新,經過漫長的中世紀後,經過培根、笛卡爾等的努力,到17世紀形成巨流至今。同《人之曆史》一樣,青年魯迅進入科學又出乎科學,他的探討走向人和人的精神。魯迅在這篇論文中既強調科學在求真理,反迷信,不以實用為功利,卻助益人類文明發展,又強調科學中人的重要性,那就是在求真理中的“理想”、“聖覺”與“道德”因素的重要作用。最後歸結到人的精神的主題:不能推崇科學而忽略“美上之感情”、“明敏之思想”,應該“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由科學進化論引向了精神人學。

《人之曆史》和《科學史教篇》對科學進化論的思考,為人學和人的精神的探討確立了踏實的科學基礎和現代性觀念,又成為魯迅青年時期思想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步驟的思想探索是魯迅對少年時期自然科學愛好的總結,又是以青年時期確立的精神啟蒙為指引方向,由此魯迅青年時期的思想探索進入第二步驟,我概括為文明形態論。

 二、文明形態論


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的第二步驟是文明形態論,以《文化偏至論》④ 為代表。如果說第一步驟魯迅主要在自然科學論域裏探討,這一步驟則移置到社會文化文明的社會科學論域的探討。所謂“文化偏至”,這裏的“文化”意思等同於“文明”,用後者來描述更為準確,而“偏至”可直譯為“偏頗”,有矯枉過正的意思,文明內部包含多種互補的形態,相互矛盾,一種形態過分發展,便有另一種形態來矯正。

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認為中國人不能盲目學習西方,應該認識到西方文明的發展有個偏至的特點,特別要了解西方最新的文明形態。從曆史發展上,從羅馬帝國統一歐洲和基督教控製歐洲起,魯迅將西方文明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教皇控製歐洲各國,思想被宗教嚴重束縛。宗教的發展過度導致反抗,經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君主製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英、美、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19世紀在物質文明和以平等為追求與民眾為主體的製度文明上發展為新的偏至,這是第二階段。從19世紀末開始,一種反抗主流文明的新的文明成為新思潮。文明形態一般可劃分為物質文明、製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魯迅這裏,19世紀的文明,物質文明上高度發展,製度文明以“眾治”為特點,兩者的偏至壓抑了精神文明的發展,而反叛19世紀主流文明的“新神思宗”正是作為矯正而出現的,它還在發展之中,但可貴的品質已經出現。魯迅重點論述的正是第三階段的新的文明形態,魯迅稱為“新神思宗”,它的源頭可追溯到19世紀初的理想主義,作為矯正19世紀物質和“眾治”的偏至而出現的新的文明形態,魯迅從非物質和重個人兩方麵詳加論說。

對於文化偏至發展新產生的“新神思宗”,雖然魯迅在論文中說“非雲已盡西方最近思想之全,以不為中國將來立則”,倒很能看到魯迅的思想興趣,並且也與青年魯迅確立的精神啟蒙思想相貫通。西方的“新神思宗”,現在一般稱為非理性主義思潮,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提及的有施蒂納的個人主義,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叔本華、尼采的意誌主義,還有推崇個性的戲劇家易卜生。他們分屬不同的思想派別,之間也有區別,大致上施蒂納推崇個人自我的絕對性,“唯此自性,即造物主,唯有此我,本屬自由”,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而克爾凱郭爾、叔本華、尼采主要是對庸眾的鄙棄對天才及其個性的推崇。但在重視人的精神上有共同之處,這種精神人學重視人的情感意誌,提倡個性、特異的品質,反對物質的崇拜和以眾數壓迫個人。魯迅讚同新神思宗的非物質主義,弘揚人之“主觀之內麵精神”,因為物質主義“使性靈之光,日益就於黯淡,19世紀文明一麵之通弊,蓋如此矣”。這不但體現魯迅對西方文明形態的看法,也是他拿來在中國進行精神啟蒙的重要思想資源。

魯迅所理想的思想建設是“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複古,別立新宗”,而它的精神啟蒙理想藍圖便是:“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個性張,沙聚之邦,於是轉為人國”。這便是魯迅的著名的“立人”命題,偏重於精神上改造人充實人,從而既成就人,又改良了社會和國家,民族救亡之目的和途徑自在其中。


三、文藝的使命


魯迅青年時期思想探索的三個步驟,最終要落實在最後一個步驟上,那就是精神啟蒙的武器是文藝、“從事文藝運動”。從魯迅個人理解,精神界之啟蒙戰士,也必定是文藝界之戰士。

在《摩羅詩力說》⑤ 中,魯迅充分肯定了文藝的價值和作用,這裏文藝以詩歌為代表。“蓋人文之流遺後世者,最有力莫如心聲。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宮,冥契萬有,與之靈會,道其能道,爰為詩歌”。文明的盛衰與詩歌的盛衰有著一致性,幾大文明古國衰敗了,他們的詩歌也黯啞了;但詩歌的興盛也能振興民族的精神,如阿恩特和柯爾納德的詩歌在激發普魯士人民反抗拿破侖的侵略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魯迅對文藝並不是純粹的工具論的,他充分認識到文學的本質“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又“實力離盡”,這本身便是“不用之用”,“涵養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職與用也”。魯迅正是將文藝“興感怡悅”、“涵養神思”的精神作用與精神啟蒙之目標結合起來,很好地處理了文藝的本質與作用之間的關係。對於詩歌來講,與魯迅的精神啟蒙目標的一致,也承接他的從科學進化論到文明形態論,最後落實在文藝的使命的思想探索理路。魯迅在科學進化論中重視“人類之能”,在哲學領域對西方非理性主義思潮的推崇是為弘揚人之“主觀之內麵精神”,文藝領域則推崇以拜倫為“宗主”的摩羅詩派。按照魯迅的理解,在拜倫之外,這一派詩人還有雪萊、普希金、萊蒙托夫、密茨凱維支、斯沃瓦茨基、克拉辛斯基和裴多菲等。他們雖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但有作為摩羅詩派的共同特點:“大都不為順世和樂之音,動吭一呼,聞者興起,爭天拒俗,而精神複深感後世人心”。

為精神啟蒙,改造愚弱的國民,魯迅特別推崇的文藝便是這種激烈反抗傳統和世俗的文藝,而這有他的進化論和文明觀基礎,“平和為物,不見於人間”,文明的生機在於爭勝和進步。中國文明的衰落與傳統的“不攖人心”思想、專製社會壓迫自由,及對此的反抗有關。魯迅在對每個摩羅詩人的具體介紹中都突出了反抗的激情。以談論最多的詩人作為“宗主”的拜倫為例,“破壞複仇,無所顧忌,而義俠之性,亦即伏此烈火之中,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於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拜倫不但在英國國內反抗保守和世俗,而且幫助弱小國家意大利和希臘反對異族統治者,這是最使當時弱下國家的魯迅“神旺”的。

魯迅的激勵個人的反抗和自強,注重人的精神,與他的人道主義是統一的。他的理想裏含有對弱國和愚民的關愛,這從他談論拜倫與尼采的異同可以看出來:尼采“欲自強,而並頌強者”,拜倫則“欲自強,而力抗強者,好惡至不同,特圖強則一而已”。個人主義與人道主義,個人自強和改良社會在魯迅的論說中有著統一性,當然具體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針對中國問題,魯迅希望出現“第二維新之聲”,呼喚“精神界之戰士”,“破中國之蕭條”,通過文藝對愚弱的國民性進行精神改造。


四、結論和啟示


魯迅青年時期思想從科學進化論到文明形態論,最後落實在文藝的使命上,三部分既可看作思想探索的三個步驟,在共時性上也可看作青年魯迅思想的大致的體係。科學進化論主要立足自然科學領域,文明形態論主要立足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生物進化與文明發展、精神提升有著同構,廣義的進化論可以貫穿這三個領域,成為魯迅思想最突出的特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眾數與個人,在文明形態的發展中有著偏至性,而時代更需要突現後者的文明形態,不管是西方還是中國。如果說魯迅思想探索的主題是人,目標是“立人”而“人國”,中國國家民族自強的願望自在其中,而文藝是精神啟蒙的路徑。

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的具體曆史語境是我們評價魯迅這一時期的思想內容不能不充分理解的。棄醫從文是在1906年,四篇文言論文的寫作和發表隻是在短短的1907-1908兩年,1909年回國後他的思想狀態便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過渡期了。這一時期中國的先進社會思潮已經經過了洋務派“競言武師”、“圖富強”的失敗,鼓吹“立憲國會”的維新派戊戌變法的流產,對這兩派的經驗教訓的反思使魯迅認識到在當時的國情下,“金鐵國會立憲之雲”不過是“抱枝拾葉”,經濟發展、軍事強盛,製度創新都需要人來做,人來維持,如果人不能成為現代的人,那麽,現代文明的工商業和社會製度就建不起來,或者隻是西方文明在中國複製的贗品,解決不了中國的時代實際問題。在維新派和革命派之間,青年魯迅是支持革命派的,但革命派的目標與維新派一樣主要隻是在製度變革,兩者隻是在排滿共和與君主(滿清的)立憲上有所不同,革命派更激進。魯迅與革命者有交往,還加入過光複會,但他獨特的心智抱負使他與革命派的政治活動保持了距離,他的“立人”的精神啟蒙路徑與革命派的政治革命不但不相衝突還相得益彰,在精神文明和製度文明的兩方麵的文明形態上分別努力,致力於一個全麵的中國社會改造。政治革命成為時代的主潮,魯迅的文藝的精神啟蒙思想超越了時代因而寂寞和沒有產生實際的社會影響。待到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凱手裏,他既恢複帝製又掀起傳統封建文化的糟粕,精神文明的改造便成為時代呼喚的主潮了,這便有了五四新文化運動,而魯迅在這場運動中成為思想家和文藝戰士。魯迅後來的思想發展大致為,20年代他的精神改造中加深了對國民性包括自己的精神內部的剖析⑥,而他的後期,則將人的精神的改造,與馬克思主義運動的社會改造呼應起來⑦。

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對百年後的中國思想界仍有啟示。科學進化論、文明形態論使我們著眼於社會的整體改造和變革。科學發展觀和認知論是我們認識社會和思考改革方案和實踐的基礎,而物質文明、製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作為文明形態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內在的聯係,又構成一個整體,必須有個整體的把握。魯迅著眼於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在物器和製度上的失敗,尊重文明偏至的發展規律,突出精神文明改造上的作用,但魯迅並沒有否定器物和製度上的努力的作用。當下21世紀初的中國在物質、製度和精神三大文明形態上哪個形態更是問題的關鍵,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見仁見智,會有不同的回答,但立足於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經驗和教訓的反思,更多的人以製度問題為三種形態中最關鍵,這又是不同於相隔百年的魯迅在上個世紀初的情況⑧。文明發展有偏至,個人何嚐沒有,具體個人隻是社會眾多個人的一員,有人偏重器物建設,有人偏重製度建設,有人偏重精神文明建設,魯迅為致力於精神啟蒙而選擇從事文藝工作,今日更多的人選擇器物建設、製度建設而從事科學發明和社會製度研究實踐工作,一樣得到尊重。對於從事文藝工作的包括我在內的人來說,文藝所致力的精神文明改造,既是社會整體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立足於個人自己崗位的意義的實踐,並且對魯迅更有體會和崇敬。


注釋:

①《魯迅全集》第1卷,第415頁。本文參考的《魯迅全集》為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下同。

②《魯迅全集》第1卷,第8頁。

③《魯迅全集》第1卷,第25頁。

④《魯迅全集》第1卷,第44頁。

⑤《魯迅全集》第1卷,第63頁。

⑥參考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⑦參考竹潛民《魯迅晚年思想的當代解讀》,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版。

⑧參考李世濤主編《知識分子立場》,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論青年魯迅對時代思潮的批評


--------------------------------------------------------------------------------

 

 

內容摘要: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既體現在他的思想倡導上,也體現在他對時代思潮的反思批評上。本文以魯迅早期文言論文為主要考察對象,分析魯迅在反複古、掊物質排眾數和破惡聲三個方麵對清末時代思潮的批評,由此歸納出魯迅相關思考的特點及意義。

關鍵詞:青年魯迅;時代思潮;批評;立人

 

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主要在日本留學時期,當時清朝末年隨時代而激蕩,由中西文化衝突引發了中國社會新思潮蜂起和爭鳴,而日本又是中國近代社會思潮聚集之地。滿懷啟蒙救國理想的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成為當時的獨特而新銳的言說,既體現在他的思想倡導上,也體現在他對時代思潮的反思批評上,而立足時代語境和問題來思考正是魯迅思想的特點。魯迅對時代思潮的主流觀點,主要來自複古派、洋務派、維新派和部分革命派以及一般的知識界,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反饋。本文以魯迅早期文言論文為主要考察對象,分析魯迅在反複古、掊物質排眾數和破惡聲三個方麵對清末時代思潮的批評,由此歸納出魯迅相關思考的特點及意義。

 

一 反複古,辨國粹

在清末的中國危亡的困局中,傳統守舊派在時代思潮中的聲音仍然很大,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曆史的曾經輝煌,以及傳統的華夏上國觀念的影響。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所打擊,他們失去睜眼看世界和正視現實的勇氣,如鴕鳥遇到危險而埋頭沙中一般,躲進傳統文化的虛幻光影中麻醉自己。魯迅在五四時期針對這些人作了尖銳激烈的批評,正是他在五四時期的最大成績。實際上,早在留日時期的青年魯迅,在對清末社會思潮的回應中,就對傳統守舊派的複古主義進行了批評,並且相應地對傳統文化的糟粕進行了深刻的解剖。五四時期的魯迅對傳統落後麵的批判更加全麵和徹底,而青年魯迅與晚年魯迅較多地肯定了傳統文化的優秀麵。青年時期的反複古,辨國粹的精神被後來的魯迅一直延續。

時代思潮中的傳統守舊派的複古主義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一味排斥新思潮,堅持守舊。魯迅在《人之曆史》中批評他們對近代進化論先進思想的排斥:“中國抱殘守闋之輩,耳新聲而疾走”,“病儕人類與獼猴,輒沮遏以全力”。魯迅針鋒相對地批評他們的守舊與偏見:“人類進化之說,實未嚐瀆靈長也,自卑而高,日進無既,斯益見人類之能,超乎群動,係統何昉,寧足恥乎?”。另一種複古主義是雖然看到世界和新事物,但卻毫不求進步,以中國“古已有之”,化新為舊。正如魯迅在《科學史教篇》所指出:“震旦死抱國粹之士”“惟張皇近世學術,無不本之古人,一切新聲,胥為紹述”,“一若今之學術藝文,皆我數千載前所已具”。魯迅質問他們“不知意之所在,將如天竺造說之人,聊弄術以入新學,抑誠屍祝往時,視為全能而不可越也?雖然,非是不協不聽之社會,亦有罪焉已”。

魯迅絕不是曆史虛無主義者,他理解和尊重一個民族對自己曆史的感情,關鍵是要正確認識曆史,回顧曆史不是美化過去借以逃避現實,而是為了現在的發展進步,辨國粹的精神在他青年時期非常明顯。在《摩羅詩力說》中便說明:“夫國民發展,功雖有在於懷古,然其懷也,思理朗然,如鑒明鏡,時時上征,時時返顧,時時進光明之長途,時時念輝煌之舊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若不知所以然,漫誇耀以自悅,則長夜之始,即在斯時”。而當時中國的傳統守舊派的複古主義思潮與魯迅的傳統觀相反,拒絕現代世界文明,“獨不與西方同,心神所注,遼遠在於唐虞,或逕入古初,遊於人獸雜居之世;謂其時萬禍不作,人安其天,不如斯世之惡濁阽危,無以生活。其說照之人類進化史實,事正背馳”,“故作此念者,為無希望,為無上征,為無努力,較以西方思理,猶水火然;非自殺以從古人,將終其身更無可希冀經營,致人我於所儀之主的,束手浩歎,神質同隳焉而已。且更為忖度其言,又將見古之思士,決不以華土為可樂,如今人所張皇;惟自知良懦無可為,乃獨圖脫屣塵埃,惝恍古國,任人群墮於蟲獸,而已身以隱逸終”,這樣必然阻礙中國的救亡要求和民族進步。

青年魯迅在早期文言論文中對複古主義思潮進行了直麵的批評,與此相應,他也在對“國粹”的辨析中,對所謂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糟粕一麵進行了深入的批評。與當時的民族救亡所需要的進取精神相一致,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抓住傳統文化的“不攖”的性質進行了批評,矛頭直指封建專製主義和愚民政策:“中國之治,理想在不攖,而意異於前說。有人攖人,或有人得攖者,為帝大禁,其意在保位,使子孫王千萬世,無有底止,故性解(Genius)之出,必竭全力死之;有人攖我,或有能攖人者,為民大禁,其意在安生,寧蜷伏墮落而惡進取,故性解之出,亦必竭全力死之”。對於傳統文化中的諸學派,魯迅最為批評體現上麵特征的道家思想:“老子書五千語,要在不攖人心;以不攖人心故,則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無為之治”。這樣必然導致民族的退化和積貧積弱。相反,魯迅倡導以拜倫為宗主的西方積極浪漫主義美學精神,“摩羅宗之為至偉也。人得是力,乃以發生,乃以曼衍,乃以上征,乃至於人所能至之極點”,以人心之攖,激發民族進取和進步。

 

二 掊物質,排眾數

清末的中國民族危機,迫使更多的國人睜眼看世界,接受西方現代文明。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如何學習西方,新派的各種思潮有著分歧。青年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將流行的這些時代思潮概括為三方麵的思潮:一為“競言武事”,發展軍事力量;一為“製造商估”,發展工商業;一為“立憲國會之說”,即建立近憲政民主製度。它們“素見重於中國青年間,縱不主張,治之者亦將不可縷數”。對於這三方麵的時代新思潮,很難說魯迅從完全意義上反對,但魯迅的確給予了批評性的回應,他主要是指斥一些提倡者的不良動機和以“根本之圖”來對各家思潮糾偏。

在《文化偏至論》中,魯迅首先批評了偏麵強調發展軍事力量的觀點。“有新國林起於西,以其殊異之方術來向,一施吹拂,塊然踣傹,人心始自危,而輇才小慧之徒,於是競言武事。”這些軍事強國論者以為西方文明的先進性單純地體現在軍事侵略力量的強大上,魯迅駁斥了這種觀點。他認為印度波蘭雖然是被西方軍事力量所征服,但不能推導出任何的軍事強大即文明先進,正如中國曆史上,中國的宋朝敗於蒙古族和女真族,失敗者的文明程度實際上更高。因此戰爭的勝負不能成為民族文明間的落後或先進的標準。西方文明的先進性根本地體現在“啟人智而開發其性靈”,如果中國人不如此學習西方,反而“喋喋譽白人肉攫之心,以為極世界之文明者”,隻能“舉國猶孱,授之巨兵,奚能勝任,仍有僵死而已矣”,他們“後有學於殊域者,近不知中國之情,遠複不察歐美之實,以所拾塵芥,羅列人前,謂鉤爪鋸牙,為國家首事”,必然是錯誤的認識。再加上他們一些人存在的謀私利的不良動機,“以習兵事為生,故不根本之圖,而僅提所學以幹天下;雖兜牟深隱其麵,威武若不可陵,而幹祿之色,固灼然現於外矣!”魯迅所批評的這股思潮與洋務派的單純發展軍事力量有關,而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中國慘敗,洋務派的慘淡經營宣告破產,但作為文化思潮還在延續。魯迅不是完全地反對發展軍事,隻是指出在正當的動機下要以“立人”作為根本支撐。

其次,魯迅對“製造商估”的批評也是從提倡者的不良動機和以“根本之圖”對之糾偏來進行的。魯迅指斥了他們一些人的自私的不良動機:“蓋國若一日存,固足以假力圖富強之名,博誌士之譽,即有不幸,宗社為墟,而廣有金資,大能溫飽,即使怙恃既失,或被虐殺如猶太遺黎⑾,然善自退藏,或不至於身受;縱大禍垂及矣,而幸免者非無人,其人又適為己,則能得溫飽又如故也”。在《摩羅詩力說》中,魯迅認為,片麵地發展工商業,所謂“黃金黑鐵,斷不足以興國家”,救國的根本之圖在於人的解放以獲得“誠善美偉強力”。

再次,魯迅對於鼓吹近代憲政民主製度的思潮也進行了批評。這方麵使許多當代讀者難以理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沒有深入青年魯迅麵對的時代語境來理解魯迅。對於魯迅來說,一是不久前的戊戌維新變法運動失敗了,接下來的總結失敗的教訓應該從憲政民主運動的背後來找,而不是在失敗了的憲政運動上空談憲政,就是社會進步力量會還很弱小,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思想進步得不夠,這需要精神啟蒙,魯迅的藥方是“立人”,正是針對憲政民主運動失敗的“治病之藥”。二是後來清朝政府被迫頒布“預備仿行憲政”的預旨,企圖以假立憲維持腐朽崩潰的清政權。進步人士遭到清政府打擊,能參與“欽定”憲政的大都是清統治集團內部的人和外來投機分子,這樣的情況下,在民間進步人士中,革命派比維新派更受歡迎,魯迅當然羞於迎合清政府的“憲政”吧。就是從後來發生的辛亥革命來看,新建立的國民政府有著現代憲政民主製度的特征,而袁世凱扭曲政體,廢除約法,又一次憲政夢想便宣告破滅,倒是應合了青年魯迅的診斷,五四新文化運動正是補上這個藥方。當然,與批評“製造商估”一樣,魯迅“立憲國會之說”也除了質疑不良動機外,也是從“根本之圖”上來糾偏,這使他成為最早的西方意誌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生命哲學的介紹者和鼓吹者。

魯迅更多場合是將二三兩個方麵放到一起批評,所謂“黃金黑鐵國會立憲”,又與“物質”、“眾數”兩個詞對應,有著更廣大的視野。魯迅立足於西方文明發展演變的規律,即文化偏至理論,認識到西方在19世紀工商業的物質文明和憲政民主的製度文明得到極大的發展,發展有偏至,結果“物質也,眾數也,19世紀末葉文明之一麵或在茲,而論者不以為有當。蓋今所成就,無一不繩前時之遺跡,則文明必日有其遷流,又或抗往代之大潮,則文明亦不能無偏至。”,因此,抓住現代文明的最進步動態,趕超世界,也是做“根本之圖”,魯迅批評“金鐵國會立憲之雲”,不過是“抱枝拾葉”,最重要是“立人”。當然,“枝葉”也自有其本有價值。還有,現實中的憲政民主製度雖比封建等級製度先進,但仍有缺陷,不能理想化,特別是近代憲政民主也有所謂“多數人的暴政”;也會變形為比封建專製更加禁錮的現代極權製度,因此魯迅下麵的兩段話不能不說是一種有價值的警告:“見異己者興,必借眾以淩寡,托言眾治,壓製乃尤烈於暴君”,“嗚呼,古之淩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則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與興國究何與焉”。魯迅針對它們的偏頗的“根本之圖”是“誠若為今立計,所當稽求既往,相度方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尊個性而張精神”,“張大個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義也”,“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

 

三 破惡聲,去偽士

青年魯迅的思想探索直麵時代思潮,有破有立,有著深刻的見解。除了對傳統守舊派的複古主義和封建文化的國粹糟粕批評外,他當然更多精力用在審視批判種種新思潮上。如果說“掊物質,排眾數”所針對的“金鐵國會立憲之雲”,主要是維新派和革命派的時代運動主潮的觀點,他們在憲政理想上雖有改良與革命,君主製與共和製之分,“國會立憲”上是大同的;那麽,在《破惡聲論》中,魯迅對一般的非主潮的新派觀點也進行了批判。很遺憾的是,魯迅這篇文言論文沒有寫完,我們看到的隻是原計劃的小部分。

《破惡聲論》首先向我們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可怕的現狀。首先是“寂漠境”:“本根剝喪,神氣旁皇,華國將自槁於子孫之攻伐,而舉天下無違言,寂漠為政,天地閉矣。狂蠱中於人心,妄行者日昌熾,進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而舉天下無違言,寂漠為政,天地閉矣”。這裏並不是“無聲”,隻是“若其靡然合趣,萬喙同鳴,鳴又不揆諸心,僅從人而發若機栝;林籟也,鳥聲也,惡濁擾攘,不若此也,此其增悲,蓋視寂漠且愈甚矣。而今之中國,則正一寂漠境哉”。其次,也是“擾攘世”:國門被打開之後,新思潮蜂起,“胡寂漠之雲雲也。若如是,則今之中國,其正一擾攘世哉!”“寂漠境”與“擾攘世”之所以是同一個當時中國,是因為在魯迅看來,“思聆知者之心聲而相觀其內曜。內曜者,破[黑甚]暗者也;心聲者,離偽詐者也”而不得。接著魯迅分析了當時中國思想界如此現狀的原因和解救方法。時人的擾攘議論既不高明,“靈府荒穢”;許多人也存在不良動機,以“新”謀私:“掣維新之衣,用蔽其自私之體”,“徒炫耀耳食以罔當時”,“至尤下而居多數者,乃無故假是空名,隨其私欲”。結果便“故縱唱者萬千,和者億兆,亦絕不足破人界之荒涼;而鴆毒日投,適益以速中國之隳敗,則其增悲,不較寂漠且愈甚與”。這樣的時代中國需要“心聲”“內曜”俱佳,“蘇古掇新,精神闓徹”的“不和眾囂,獨具我見之士,洞矚幽隱,評[阝少馬]文明,弗與妄惑者同其是非,惟向所信是詣,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破人界之荒涼”,使“聲發自心,朕歸於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覺近矣”。在青年魯迅看來,這樣的最為時代所真正需要的人隻能“大冀於方來”,但他自己正是這樣的時代先覺者。

青年魯迅寫作《破惡聲論》,主要是為了批評當時社會和一般思想界的錯誤的言論。文中他將這些錯誤的思潮歸納為兩大類:“聚今人之所張主,理而察之,假名之曰類,則其為類之大較二:一曰汝其為國民,一曰汝其為世界人。前者懾以不如是則亡中國,後者懾以不如是則畔文明”,它們本質上都是錯誤的並且專製霸道:“尋其立意,雖都無條貫主的,而皆滅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別異,泯於大群,如掩諸色以晦黑,假不隨駙,乃即以大群為鞭筍,攻擊迫拶,俾之靡聘。” 這“滅裂個性也大同”的兩類“舉其大端,則甲之說曰,破迷信也,崇侵略也,盡義務也;乙之說曰,同文字也,棄祖國也,尚齊一也,非然者將不足生存於二十世紀”,他們說著所學來西方的詞語,並不能真正理解,觀點都是錯誤的,並且動機上主要為謀私利。

《破惡聲論》未完稿中,魯迅隻批評了“甲之說曰,破迷信也,崇侵略也,盡義務也”的前兩個。首先是關於“破迷信”的言論。魯迅認為宗教、神話和民間賽會習俗活動所謂“迷信”有其存在的意義:“此乃向上之民,欲離是有限相對之現世,以趣無限絕對之至上者也。人心必有所馮依,非信無以立,宗教之作,不可已矣”,至於多神的中國古代宗教和西方一元神基督教,“縱對象有多一虛實之別,而足充人心向上之需要則同然”,不能以此判優劣。“破迷信”者出於落後國的民族虛無主義和對西方科學的淺薄理解,“精神窒塞,惟膚薄之功利是尚,軀殼雖存,靈覺且失。於是昧人生有趣神閟之事,天物羅列,不關其心,自惟為稻粱折腰;則執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為大怪,舉喪師辱國之罪,悉以歸之,造作?言,必盡顛其隱依乃快”。所以“偽士當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魯迅早在《科學史教篇》中便指出:“世有哂神話為迷信,斥古教為譾陋者,胥自迷之徒耳,足憫諫也”。青年魯迅辨析民族文化傳統,有明顯肯定的方麵。其次是關於“崇侵略”的言論。魯迅反對西方列強恃強力侵略壓迫弱國並以庸俗的進化競爭說美化侵略為愛國,稱之為“獸性愛國”。而中國卻是愛和平的國家和弱國。那些“崇侵略”的國人對西方獸性愛國的推崇,對於像中國一樣被壓迫國家如印度和波蘭的敵意,“崇強國”,“侮勝民”,真是“舊性失,同情漓,靈台之中,滿以勢利,因迷謬亡識而為此與!”而成因是“故總度今日佳兵之士,自屈於強暴久,因漸成奴子之性,忘本來而崇侵略者最下;人雲亦雲,不持自見者上也”。魯迅的人類共同繁榮的理想是:“凡有危邦,鹹與扶掖,先起友國,次及其他,令人間世,自繇具足”。魯迅對上麵兩種錯誤言論的批評,見出他對時代思潮的深刻認識,可以看出魯迅對精神問題複雜性的認識,並很早就對唯科學主義崇拜有警惕,而他的愛國主義是與反壓迫的國際主義,人類各文明的共同繁榮的美好理想結合在一起的。

 

青年魯迅對時代思潮的回應和批評,在他的早期的文言論文中涉及麵非常廣泛。就以上文所概括的三方麵來看,魯迅對時代思潮的認識和把握是準確的,批判是深刻的,而自己的獨立見解超越眾思潮之上,就是“立人”思想,精神界的改造。魯迅將個人的時代選擇落實到文藝的運動和使命上。就魯迅的具體觀點來說,有些已經隨時代的變化而不覺新鮮,有些與當下的人的側重麵有不同,但整體上在今天看來仍有深刻啟迪人處,特別是裏麵的思想如對傳統文化的辯證看法,對宗教神話習俗活動的尊重,對物質文明和製度文明背後的人自身的精神文明的強調,對唯科學主義崇拜的警惕,對現代極權主義的預告,將被壓迫民族的愛國主義與反侵略的人類文明共同繁榮理想相結合等。

由此,我們也可以發現青年魯迅相關思考的特點:首先,魯迅看問題的全麵性、辯證性。如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看法,強調“蘇古掇新”,既有對不攖人心的國粹的批評,也有對古代宗教神話風俗的肯定,不同於複古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對科學、戰爭等問題的看法,魯迅也是如此。其次,魯迅看問題的深刻性和超越性。對清末種種社會思潮的批評,魯迅看到它們共同的缺陷,就是不尊重個人,甚至“滅裂個性”,而魯迅的時代問題方案批評、涵蓋又超越了它們,這就是“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再次,魯迅看問題的針對性和考察動機。魯迅的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立足於時代語境,與之開放性對話性地進行思考,很少做書齋裏空洞的思辨和抽象的議論,由此,他批評時代思潮,也質疑思潮提倡者的動機,改用莊子的話來講,就是所謂明於義理也精於知人心。魯迅的思想後來有發展和階段性的偏重,但基本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不存在如一些學人所闡解的青年時期思想被後來魯迅從本質上否定的情況,這是筆者堅持的。青年魯迅對時代思潮的批評的內容和方式對我們今天的思考仍有著啟示的意義。

2008年9月1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