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喜愛的檳郎詩歌

(2014-11-06 05:04:05) 下一個
我喜愛的檳郎詩歌
  11文秘胡婷
  讀了網絡上的檳郎詩歌,便不忍釋手。“檳郎詩歌”裏麵的各首詩歌風格迥異,亦古亦今,或是溫婉細膩,或是氣吞山河。詩集給人一種亦記亦詩的感覺,既記錄著作者的日常,也是作者用心創造的有著文學價值的現代詩歌。
  在檳郎老師眾多的詩歌中,《朱元璋見李自成》形式新穎,借古諷今;《情人的雨傘》意境纏綿,情深似海;《鴨綠江口大勢》氣勢逼人,顯示了作者對國土分離的憤慨;《巢湖水神謠》以詩歌的形式闡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文字樸實,卻見真純;《中秋桂花月》寓情於典,飽含深意。詩集中的各首詩歌看似毫無關係,卻都有作者在詩中抒發胸臆,是作者平日生活心境的真實寫照。詩集中的詩各有千秋,各有所長,由於篇幅有限,特選取其中幾首本人比較推崇的詩來做賞析。
  在詩人2014年8月前詩作中的《方山的月亮》感情真摯,文字優美婉轉,飽含深情。先是第一段落,“輕輕地打開窗戶,深情地仰望”表現出了作者的虔誠,“愛撫”二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體現了月亮溫柔似水,也襯托出了作者對於月光的那份摯愛。第二段落中,寫月亮“皎潔地掛在天上,星星稀疏而黯淡,雲的薄紗從月亮周邊拂過”,描繪出了一幅美妙的輕雲月夜圖,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這份月夜的寧靜。最後兩句話“而你隻是靜靜地/靜靜地聽我的訴說”,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月亮比作人,月亮好像人一樣能聽懂作者的話,能與作者交流。表現出了作者對月亮的感情,就像老友一樣能夠聆聽訴說,字裏行間充滿了作者對月亮的愛意。第三段落寫出作者的磨難和快樂都被月亮看在眼中,作者的過去和現在都是在月亮的關注之下,作者的一舉一動都被月亮看著,並有著月亮的庇護。最後一句“而我現在得默默的掙紮,也分明有你的祝福”,表現了作者因為眼前的月亮而充滿了信心,也表現出了作者雖然身陷囹圄,但是依然樂觀的心態。第四段落寫到“屈原的月亮,李白的月亮,唐伯虎的月亮,檳郎的月亮”,體現了古往今來,月亮作為一個詩歌中經常出現的形象,推動也見證了詩歌的發展,月亮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伴隨著詩歌的發展。第五段落寫到了方山,作者在月光下欣賞方山的夜景,感慨萬千,在寂靜的月夜中思考著人生,思考著自己後半生的寄托。最後一段寫到了月亮作為神靈,“天國的神座已經預留,還計較我紅塵中的孤獨和憂傷?”說是問月,實則問己,提醒自己不要計較塵世間的悲苦,因為每個人早晚有一天都要離開這個塵世,到時候不變的是山水,明月還會守望著撒有骨灰的揚子江和埋有衣冠的方山。由此表現出了作者當時憂鬱的心境,但是經過幾番思量,隨之又豁然開朗的心態。本首詩意境深遠,用詞精準,反映了作者方山看月的心境,也體現了作者豁達的心態。
  作者最近的一首《朱元璋見李自成》體裁新穎,立意獨特,初看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雖是寫詩,卻有著小說般的精彩內容。前麵寫到在另一個世界,本不該有什麽交集的朱元璋和李自成湊到了一起,他們之間發生了爭論。朱元璋斥責李自成推翻了朱家的江山,李自成反諷朱元璋也同樣推翻了元朝,他和朱元璋一樣是因為朝廷腐敗官逼民反。後麵寫道兩人爭論中日天皇和美國總統也摻和了進來,分別炫耀了日本的天皇製度和美國的民主選舉,而最終朱元璋和李自成達成和解,得出共同的結論,美帝亡我中華之心不死。縱觀全詩,作者語言詼諧幽默,儼然是一部穿越的曆史劇,各種形象分明。朱元璋作為一個典型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固步自封;而李自成作為一個“反叛者”,語言上也盡是激進之辭;日本天皇製和美國總統製代表著不同於中國的另兩種製度。最後朱元璋和李自成托夢子孫莫忘祖製和以美國為敵,反映了不思進取的傳統習慣,表達了詩人對曆史和現實的悲觀,也體現了作者的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作於2014年10月的《秋病念菊》讓我印象頗深,作者雖臥病在床,卻不甘寂寞,寄意高遠。第一段點明時間,在秋雨時分,作者著涼感冒,不得不臥床養病。第二段寫作者強撐著上樓頂散心,看到的周邊的景色,描寫的景物非常傳神,“矮矮的方山犬伏著打盹,太陽醉眼標出下午四點鍾”,既點明了作者觀景的時間地點,又刻畫出了作者大病未愈的慵懶病態,看到山都在打盹、太陽都是醉眼迷離。第三段甚是精彩,作者先寫一陣涼風吹來,暗示著這段患病的日子裏作者的無奈與憂傷,然後筆鋒一轉,“我怕貧瘠的泥土長不出詩行”,作者雖處於病中,但是卻心係文學,還是想著自己的詩歌創造。最後兩句寫出作者的態度,靜下心閉門苦讀,就不怕這種孤獨,生活一樣能活得有新意。表現出了作者雖然久病未愈,但是仍不忘在無趣的生活中創造樂趣,體現了作者豁達的胸襟和積極的態度。第四段文采斐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作者想到了這個時節的菊花,想象著在鄉下菊花盛開的景象,便幻想著自己也置身其中,倚窗觀菊,和南山的秋菊共度寂寞年華。對於菊花,用了一個“她”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秋菊人格化,賦予了菊花生命,將其與作者的生命聯係在了一起。最後一段,作者承接開篇首段,回歸到了自己臥病在床,作者在病中仍思念著金燦燦的秋菊,表現了作者對於秋菊的喜愛。最後寫到病好後去山野尋找秋菊的身影,表現了作者對於這份執著的追求。這首詩歌是作者創於病中,作者雖處於病中,但是不失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欲像五柳先生那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尋找那份閑適悠然。
  翻看檳郎詩歌前幾年的詩作,還有兩篇令我印象比較深刻,一首是作於2005年的《今天我們死去》,另一首是作於2008年的《多情的中國雪》。
  《今天我們死去》是一首難得的好詩,作者為紀念死者飽含深情,在每一段的首句都用“今天我們死去”起頭,既有氣勢,又有感染力。既然是為紀念死者而作,卻又要寫“我們死去”,表現了作者與死者的深厚情誼,也表現出了他們的精神共存。作者寫死去是“靈魂獲得自由”,是“告別塵世的歹毒狡計”,是“從苦難的牢籠掙脫”,體現了作者對於社會束縛的不滿與反抗,是對死者的一種慰藉。每段的最後兩句,都有著作者在殘酷的現實環境下,對於美好的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尤其是末段的最後幾句“在淡綠色的天幕上/折射和諧甜美的家園/那是我們企盼的眼睛”,用的最為傳神,天空中的浩瀚星海,一直注視著這紛繁的社會,表現了作者對於未來的美好生活的企盼。全詩感情真摯,既表現了作者對於死者的情誼,又體現出作者對於這個殘酷的社會的不滿。但是作者並未拘泥於此,還是表現出了曠達的情懷,寄語未來,體現了作者對於未來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檳郎詩集在2008年有好幾首都寫到雪,其中我認為最好的要屬《多情的中國雪》了。雪也多情,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對這中國雪產生情感。第一段寫到雪花飛舞的景象,中國雪滋養莊稼,不斷孕育新的希望。第二段寫到雪地中情人之間的愛情,多情的中國雪見證了年輕男女之間的愛情。第三段寫農忙之後,農民們聚在一起,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多情的中國雪為人們帶去希望,見證生命的生生不息。第四段寫冬雪迎接著外出的兒女歸來,寫到了城市和鄉村的境況,表現了作者對於鄉村發展的憧憬。第五段寫到城市裏的雪景,與前文鄉村裏的雪景作對比,襯托出城市發展的弊病,體現了作者對於當代城市發展的思考和對於未來的希冀。末段寫到了是這多情的中國雪“蕩滌著人間所有的困苦、陰暗和貪婪”,在人間描摹了天堂,帶給人世間美麗的正義的啟示和溫馨的關懷。作者將這多情的中國雪進一步擬人化,顯示了在作者心中中國雪的美好,這多情的雪是作者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本首詩歌在每節中反複用到“是不是多情的中國雪這句話”,看似冗餘,卻著實強調了作者對於這多情的中國雪的深厚感情,是作者當時不平靜的內心的寫照。詩歌中還寫到了城市和鄉村的發展現狀,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於中國現在城鄉發展的思考,以及作者對於未來城鄉發展的美好祝願。全詩給予中國雪充分的人格力量,表達了作者想要像中國雪一樣洗滌這社會的陰暗麵,創造美好的城鄉生活的美好願望。
  “檳郎詩歌”多達二千首,散布在網絡各處,也有博客上的專輯,是一本記錄著作者所見所感的詩集,其中還有許多不錯的詩篇,但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細述。檳郎老師的文字除了詩歌還有散文和論文,但詩歌創作無疑是他的重心,他本質上是個詩人。他於能夠通過日常的見聞感悟人生,於平凡中悟出真理,並能通過優美的詩歌語言表達出來,實屬不易。詩歌中還充滿了他對於生活的積極態度,對於美好的未來的追求,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2014-1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