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63)
2012 (143)
2013 (111)
2014 (136)
2015 (150)
2016 (105)
2017 (95)
2020 (5)
又有誰人識檳郎
南鐵院 丁穎
回想第一次見檳郎的樣子,戴著副眼鏡,頭發有點蓬亂,衣著樸素甚至有點簡陋,個子不高,很和藹,在人群中很難被認出是位在大學教文學的老師。但就是這位其貌不揚的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為他的平易近人,所以上他的課我總是坐在第一排。老師上課富有激情,為我們介紹人文地理,自然風情。老師將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到其中,很好帶動了課堂氣氛。靜坐在教室,細細品味他的“旅遊文學”,他的傳奇。
檳郎老師人很好,請假也特別容易,但前提是你必須得有正當理由的。還記得五一前的一天下午,在火車站遇到老師,他急急忙忙地出地鐵站,跑去坐公交,來給我們上課。我們在那裏跟他請假時,他說隻要發信息跟他說下就好。其實那天時間還有很多,他完全沒必要那麽急。老師做事趕早、認真。有時,我上課去得比較早,都能看到老師已經經過長路而坐在教師休息室了。
檳郎老師對他的學生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也許是因為旅遊讓他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從而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上課時,老師會給我們看他與學生拍的照片。在《大學的夾竹桃》一詩中,我更進一步的認識了他對學生的那份愛,文中老師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將學生比喻為夾竹桃,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情。暑假的大學城空空蕩蕩,老師期待暑假能趕緊結束,在新的一學期老師又將會迎來下一屆學生。
檳郎對事物的理解與常人不大一樣,我們大多數的人崇拜孫中山,而在詩歌近作《永慕廬獨坐》中,老師則同情中山先生。兩位夫人,最後無一陪伴在身邊,而唯一的兒子孫科,客死在離島。萬綠叢中的永慕廬已了無人煙,隻有二月蘭在等著守陵人的歸來,但卻不知守陵人何時歸來。
這學期裏,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兩篇外國旅遊文學散文,都是關於韓國的。一篇是《師生春遊韓國茂朱滑雪場》,在這篇文章中展示了韓國大學生集體活動中那種活躍氛圍,在我們中國是很少見得,我感覺自己已經融入了那種歡快的氣氛中了。難怪老師最後會說在韓國的旅遊使他重新做回了孩子。我們幻想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像韓國大學生那樣,與老師肆無忌憚地在一起做遊戲。在《濟州島記遊》的最後,檳郎老師雖然生活在異鄉,但卻時刻心係祖國。他希望可以回到祖國,回到自己愛妻的身邊。也許隻有在祖國,在親人身邊,檳郎老師才會感到安心。
要問哪首詩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當屬近作詩歌《飛上紫金山》。因為在他的課上,我有幸上講台對著對媒體為全班同學朗讀了這首詩。這首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詩的開頭老師將自己比作禦風而行的詩人。老師站在紫金山眺望,城區環山而建。滾滾長江東逝水,心心念想的故鄉遠在雲霧之中。紫金山是江東第一名山,守護著六朝古都。
檳郎老師是位守望者,他有關於故鄉的許多的詩文。檳郎老師出生在巢湖,隨後來到南京。我總是猜想檳郎寫詩時的情景,推測他那時的心境。夜深人靜的時候,檳郎趴在窗前,眺望那閃耀的街市,想到故鄉(巢湖)那火柴盒似的屋子冒著嫋嫋煙灰,想到故鄉醉人的姥山島,想到從前的種種。是孤獨還是懷念?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故鄉依舊,最愛的人在身邊,什麽都不缺。他靜靜的守望故鄉,願故鄉一切安好。
南京是老師的第二故鄉,但檳郎老師似乎與這種快節奏的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歡遊蕩在脫離世俗的地方。但讀完《詩人檳郎之墓》,心裏不免有一絲傷感,一種遺世獨立無人解的落寞。我不知道如何去揣度檳郎的寂寞,他熱愛生活,思考人生,總希望能找到知音。但苦於人生百態,世態炎涼,身邊的人追名逐利,忙碌生活,可憐那綠肥紅瘦無人問津。詩人是孤獨的,是憂慮的。檳郎臆想死亡,心中千種風情無人訴說。陪伴他的隻能是詩稿,那落寞,那等待了千年的黃葉。
誰會哀歎花謝花飛花滿天,誰會哀歎紅消香斷有誰憐,誰又會對故土情不自禁地流淚?我想檳郎是一個。他默默書寫人生,讚美河山,感歎四季流轉。他可能不隻是單純樂觀地熱愛生活,我想他隻是怕,怕荒蕪人生,暗淡記憶。他隻能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希望時光定格在那美麗的瞬間、在那分行押韻的文字中。仔細品味他的詩文,午後時光多了些寧靜,多了些充實。
大學裏能讓老師記住的學生並不多,而檳郎老師卻是一個能讓所有學生記住的好老師。他當之無愧是我們的好老師,我們永遠的好先生。可是大千世界中,又有誰人識檳郎?
201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