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63)
2012 (143)
2013 (111)
2014 (136)
2015 (150)
2016 (105)
2017 (95)
2020 (5)
我認識的檳郎老師
12物理 韓琴
我和檳郎老師最初認識是因為選修了他的“現代散文思潮”這門課,初次上課,眼前的檳郎個不高,沒有帥氣的麵容,很平常的樣子。除了那副厚重的眼鏡其餘的一點都不是我印象中的文人模樣。後來我又選修了他的“新詩賞析”課,因為個人原因和檳郎老師有了更多的接觸,漸漸地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慢慢喜歡他的課。
老師經常自嘲說自己是詩壇門外漢,但是去過老師博客的人就會知道老師真的是個才子,他寫了兩百多篇散文和兩千首詩,有幾年他每年作詩數量超過百首,這意味著他作詩近乎瘋狂到平均三天一作。老師在《詩人檳郎之墓》中他這樣寫道:“落了一千年的寂寞的/黃葉知道,這人默默無聞/他的詩稿散逸在網絡的旮旯/被人看到卻從未收集成冊/他的眼淚溢滿詩行間/漂流著苦難大眾的哀吟/和一顆脆弱靈魂愛的顫栗”,“落了一千年的黃葉寂寞/又寂寞了一千年之後/終於看到一群青年尋到這裏/他們興奮地歡呼然後讀詩/打印稿上有檳文書院的字樣/又搬來許多石頭圈在墓座/一個少女哭得暈了過去。”希望在自己死後有人將自己的作品收集成冊,流傳下去。詩中的黃葉象征老師不變的追求和執著的夢想,曆經千年落寞卻依然不變,而少女作為詩人的知音延續了老師的追求與夢想。還記得老師在課堂上講老師希望死後可以化灰撒江,學習明末畫僧髡殘,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揚子江,滋潤兩岸的花草。
檳郎老師出生於巢湖邊的貧窮的山村。老師在詩中寫道“故鄉有一汪大湖,古巢國人的發祥地;形似鳥巢,或鳥巢形的茶壺。”雖然我沒有去過,不過可以從老師的詩中可以想象它的美。身在異鄉的老師寫下了好多關於故鄉的詩:《巢湖西壩口》、《拜謁巢湖力寺村李黼公狀元祠堂》描寫故鄉的美景;《中秋思故鄉 》、《老樹 》、《端午》、《車過半湯 》、《母愛 》則表現了老師對故鄉的濃濃愛意。
不知道是不是工作的原因,老師似乎對校園附近的方山格外感興趣,寫下了好多關於方山的詩,《躺在方山上》《方山道姑》《方山千秋嶺上》《方山洞玄觀遺址懷古》《初冬的方山》《方山仙子》《我在方山迷路》等。老師還曾在《詩人檳郎之墓》中寫到:願自己死後能在方山或故鄉巢湖能有一方衣冠塚。還記得老師說過自己曾在方山有過一片菜園,老師在園間勞作,我想那該是怎樣的意境啊,似乎都可以趕上“種豆南山下“的那種閑適了,他把這一些寫進詩歌《方山記事》。老實說後來那篇園子沒了,語氣似乎有點遺憾,滿含著對那片土地的不舍,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對那種閑適生活的不舍吧,這應該就是詩人的那種生活態度。
老師很熱情,很樸實,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歡出去玩,並且他經常會邀自己的學生一起出去玩,一起遊玩方山、紫金山、中山陵、青龍山、牛首山、將軍山、解溪河、淳化梅龍湖等等。老師的很多作品都是記錄遊玩是的所見所聞所感。在老師筆下多次被提及的江寧的青龍山,他寫有散文《江寧青龍山中遊玩》,詩歌《登青龍山瞭望台》《青龍山的野柿子》《青龍山中的三湖走廊》《我在黃龍墊》等,後來我對這座山產生了無限的遐想,真希望有一日能夠親自去山上看看。最讓我羨慕的是老師曾在韓國居住了一年半,我想那是老師心理一定很想家吧,想念家裏的親人,那個讓他日夜思念的人,不要問我是怎麽知道的,我隻能說老師在他的詩中盡顯了他的這份深情,檳郎老師因為想念佳人而難以入睡,寫下了《不寐人的鄉思》、《祖國的愛人最美》等詩,在詩中抒發自己對家鄉以及佳人的思念之情。
前段時間是櫻花綻放的季節,老師先後寫了《雞鳴寺路的櫻花》、《櫻花的原鄉》、《李後主的櫻花》、《文學院樓旁的晚櫻林》。我想老師一定是個惜花之人,才會情不自禁地為櫻花寫下如此之多的詩篇。老師曾在課堂上說:“櫻花本該是中國的,唐代李煜就有詩作顯示櫻花的原產地是中國。”為此還寫下了《李後主的櫻花》、和《櫻花的原鄉》這兩首詩來表達內心對櫻花不能“恢複國籍”,不能在故國的土地上大放異彩的懷惜之情。而《文學院樓邊的晚櫻林》這首詩則是檳郎作為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善於觀察身邊的美,這恰恰是我們這些理科生所做不到的。“就在不知不覺間/我所在的城市遍布櫻花/再也不用去傳說中的異國了/櫻花在原鄉燦爛綻放/我陶醉在文學院樓邊的晚櫻林/我陶醉在櫻花下的漫步神遊。”檳郎老師隻因隨時都能看見這大片的櫻花而感到欣喜而感到滿足,可見那份真性情。
檳郎老師的詩淺顯易懂,不像有些詩人故作高深,用一些晦澀難懂的字眼講述著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他喜愛隨手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平滑樸實。
我隻是一位理科生,不敢對檳郎老師的詩妄加評論,以上都是自己的愚見。其實檳郎老師本身的經曆就是一首詩,是一首值得細細品味的詩,老師是一個很有內涵的人,想要更多的了解老師可以多多拜讀老師的作品。
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