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詩壇門外漢檳郎老師

(2012-12-09 18:03:40) 下一個
詩壇門外漢檳郎老師
   10文秘轉本 閆偉偉
  
   很早開始詩歌創作,如今年過四十,詩歌上千首飄散在網絡各處,也寫有兩百多篇散雜文,多年來一直為大學生開設“新詩賞析”課,可詩壇的大門依舊對他緊閉。
   很少有同學稱他真姓名,李檳近乎被遺忘,大家私下都叫他的筆名和網名“檳郎”。我對檳郎老師零散的認識全靠他的新詩研究選修課。本想更多的拜讀他的作品,更徹底地了解他的人、他的事,但總覺得如實的反映我在課堂上對他的記錄更顯真實。
   檳郎老師出生於巢湖邊的貧窮的山村,我不曾去過,卻能在他的詩中想象它的美麗。工作在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曆史悠久的學院,附近的江寧方山和解溪河聆聽了他多少傾訴和讚美。出生在近三世貧農之家,卻有著常人難懂的桀驁,大學期間曾因感情失利,獨自到南京棲霞寺出家,塵緣未了,暫留人間,計六十歲後再續佛緣。他太不馴太張揚太浪漫,他太不懂得適應這個社會適應時代潮流,卻仍舊感歎不能按照內心寫作,更不能按照內心生活的困頓。
   他的詩歌創作經過早期的絢爛,到中年以後歸於平淡,風格有明顯的變化。樸實無華,以敘事為主,更趨向散文,這是我對他的後期詩歌的看法。他自己也總說不夠押韻不夠簡練,寫成散文更好,卻始終寫成詩。他曾在課堂上透露希望死後墓碑上刻著“詩人李檳之墓”,分列在故鄉巢湖和江寧大學城的方山,毫不遮掩自己要“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雄心。
   他的詩歌作品多多,僅舉幾例。《情係釣魚島》、《在彭佳嶼眺望釣魚島》把釣魚島視作第二故鄉;《釣魚島之戀》當老師讀到“你的照片與我同看並熱吻”時激情澎湃,忘我到拿著課本為我們表演,用表演太不恰當,給我覺得那隻是瞬間,不自覺的動作。《巢湖與澎湖的戀曲》那種情分明無法割舍,台灣和大陸亦是如此。《歡迎來南京》第一次作詞的歌曲寄托了他無限期望。詩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我的公主小妹》、《法師的彩巾》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揭露世間百態,表達愛恨情仇。“國在山河破”是他對時代本質的高度概括,含有多少辛酸和無奈,卻不能使他的詩作發表在傳統詩歌刊物上。他的《愛滿亭邊有座橋》被貼上太曖昧的標簽,不予紙媒發表。他的詩作隻能沉浮在互聯網絡上,還常常被刪除,被禁閉用戶名。
   在《無用的石頭》和《賈寶玉出家》等詩中,他自謂是無用的石頭,從大荒山青梗峰無稽崖下來到人間,自視為寶玉的難兄難弟,一前一後來紅塵曆劫,而如今曹雪芹已在窮苦中死去,化為灰燼,又有誰為他再續作新石頭記?比之寶玉更悲痛更決絕。讀完他的詩歌《紀念詩人海子》和女學生寫他的評論《檳郎老師和海子》,總懷疑他對安徽老鄉詩人海子的分析為什麽會如此透徹,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同一種人,走的是相似的道路,隻不過一個到25歲即止,一個還在人間磕絆。當他在課堂上講解海子和他的詩歌時,他有太多感慨;他說自己已活了44歲了,比起海子永遠的25歲算是賺了,即使現在死去也可含笑。
   檳郎老師和現在的主流詩壇毫無關係,他寫詩不算科研成果,無名無利,他卻總給自己壓力。他說別人都不在意你,自己就必須“自戀”,事實上他作詩是因他自己無法控製的強迫症。有幾年他每年作詩數量超過百首,這意味著他作詩近乎瘋狂到平均三天一作。他的詩風是魯迅精神和七月派的左翼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戰鬥傳統的延續,盡管引來陣陣嘲笑,他願心不改。今年九月自從給我們上課以來,他的私人電腦一直無法用,有兩個多月無新作,但終於忍不住在十一月底就單位辦公室的電腦寫了《初冬的方山》,晚上就拿來和我們分享,詩中紀遊了與他有特殊感情的江寧方山的美景名勝,感歎自己的衰老和學生的一直年輕,並浪漫地設想了死後在這座山上有自己的衣冠塚。
   老師“情到深處人孤獨”,但他教學有熱情,也真誠地樂意與同學們交往。他自創了百度檳郎吧,誌同的常踩踩,道異的交了選修課的作業匆匆而去。他在“新詩賞析”的課堂上主要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詩歌,也偶爾選講一些自己的新詩和同學們的習作。逃課學生不少,願意聽的卻終能堅持聽課,前麵幾排坐位空得多,他會因為學生聽他課坐在最前麵而感動,我就是因為和班長張丹丹堅持坐在前排而被老師關注,問我手機號,主動聯係我交談。在他和同學寫他的一些詩文裏,可以看到他和同學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遊玩方山、紫金山、中山陵、青龍山、牛首山、將軍山、解溪河、淳化梅龍湖的記載,老師就是這樣的好接觸,與同學們做朋友。
   僅僅偶然地選修了一門課,我認識了這位詩壇門外漢,然而的確是一位詩人,千年後他的詩歌能流傳,他便是我們尊敬的檳郎老師。
   2012-1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