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檳郎感受自我
(2011-09-04 01:23:24)
下一個
讀檳郎感受自我
解佩佩
有時候,常常顧念,心中想說而不得說,想寫而不敢寫,你不知道那個閃念會給你帶來什麽。於是把這些時間花在了看電影或者是發呆。任時光老去,無所追惜。詩人總是比我們有更多的觸點和勇敢,他們所迸發出的創作靈感可以抵禦各種匪夷,不需要別人懂你,哪怕隻有自己欣賞自己。這也是詩人獨到的氣質,向世人展示一個最完整的自己。
多少年後,會不會有一個女孩,像檳郎老師詩中動人地描繪出的,能夠抱著《檳郎文集》,在他的空空的詩人檳郎之墓中幸福地沉睡?這一刻,誰也無法預料,因為不朽總是離我們遠去,似乎才會值得追尋,真正感悟到它的價值。我會是以一種什麽姿態活在這個世界上呢,是不是應該雖然平凡卻不乏趣味和執著呢。留一些東西讓後人去遐想去感念。這個世界,每張圖片,每幅畫麵需要附著彼時的心境才會完滿,這些文字也會伴著我們微笑著淌過苦難的長河。
當然,現實也常會讓文字變得無力,於是,人到中年的檳郎會在詩歌裏漫想六十歲後出家,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該是怎麽的無奈,才會萌生此想法。往往能看清真相的人總是被當做歇斯底裏無用的咆哮,所以糊塗也是一種讓自己快樂的方式,清醒隻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和失落。詩人無論你是多麽的熱愛著生活或是國家,你的付出似乎永遠換不回來等價的報酬。歇歇吧,把最後的才情留給那個知曉你的人。每天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不要期望你的文字能讓人性發生太大的改善,或是說這個世界也不會再壞。良心呢?理想呢?遠比不上房子,車子這些更具體實際的東西。假使有一天,我們煩透了,不再肩負其責任,不再擔當起義務,這也是可以的,這也是這個世界回報給我們的最大禮物。她不叫我們相信,不叫我們感念。
如果現實多少有那麽一點的不給力,我還是喜歡關於家鄉的回憶的。那至少能讓我們在回憶的那一刻暫存人情的美好。我很感謝我出生的時代,沒有再早也沒有再晚。小時候的鄉下,使我至今對一切保留著善念。鄰居的大姑奶奶總會招手讓我去吃好吃的,哪怕一塊麵又或是一塊肉呢,沒有血緣聯係卻覺親切。將來,我給帶我的孩子去哪兒尋找這種溫暖與關切呢。於是,關於這所有的一切努力完整的記下來,向他展現遺失的美好。
常覺得能捕捉到奇妙文字的人,必也有一顆敏銳的心。在遊樂場玩刺激的項目,我們會叫,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安全措施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證,卻也不能足夠安心,原來隻有幻滅的那一刻,我們才更真切的知道,活著比什麽都好。檳郎老師的課堂就像這些個今天,坐在教室裏,平淡無奇,就在明天,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會無比的懷念和感傷。曾經,有這樣一個老師,出現在我們的大學回憶裏,不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地授課,課下熱情地與學生交流,還會推薦學生讀自己的詩,被一些同學聯想為活到這個時代的海子。年輕的我們的激情卻將如何尋覓,也許早已埋葬在青春的墳墓裏。有時候孤獨是自己帶給自己的,如果自己有一個自己的小世界,哪怕沒有房子,沒有夥伴,沒有……,這也就是我的寂寞從不在荒郊野外,而在寂寞的人群裏。《第十一種孤獨》就是講我們這一群膽怯而不自知的孩子。明天,我也會試著用真誠而樸實的語言去記錄著這個世界,哪怕是隻言片語,也總比老無所憶強。明天,我不會在排斥周圍的一切,去包容這個不太美好的世界。改變現在的自己,給自己一個完整的交代。
我希望我還是我,以後改變的隻是心情卻不是心意,人生就是這樣美好卻不完滿。這樣的話你會接受嗎?我會吧。僅此小記贈予我的大學時代的檳郎老師,希望在詩人的道路裏可以永遠保持激情和靈感,同時也鼓勵自己勇敢的寫作,不要懶,也不要害怕。
20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