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關構圖的理論,皆可以氣韻二字統而領之。畫麵如果缺乏以氣貫注的和諧與完整,那麽這個萬象紛呈的畫麵就會先得支離破碎,就會影響氣效應。
又如畫中景物及線條忌對稱,十字,米字形交叉,或並列平行等,其中道理也是因為這些形狀太平穩,均衡,缺乏不平衡感,因而難以引發氣機律動的視覺印象。但如果變對稱為不對稱,變十字,米字形交叉以斜勢或女字形,變並列平行為參差交錯,則可因其中形式的不平衡態勢,而使原本太多的秩序感中增加了反秩序感的變化,於是便形成了有秩序的律動,也就是氣韻生動,而構圖學中的所謂“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奧秘也在乎此。
又比如:畫中主體最忌居畫麵正中間,為什麽呢?如果我們用上述的思路去研究,便可以明白原來正中這個位置何時字形交叉的交叉點一樣使畫麵切割均等,因而缺乏對比變化而影響了氣機的運動態勢。因此,畫之主體一般都擺在中間偏上,或者偏下的位置和偏左,偏右的部位。而正中間乃構圖死地,絕不可為。順便說一句,孔子所主張的“中庸之道”的中切不可理解為中心,或者正中的中,應該是適中的中,是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就像是秤枰上的提係一樣,從理論上講,中是不存在的,隻是因為有了陰陽,有了前後,左右,上下的對立,才在比較中顯現了中的存在。所以,對比雙方的位置,分量的消長進退,而中則亦在相應的變換移位,這個適中的中才是協調運動雙方最為積極的因素。因為如果離開了它,則陰陽失調,天地易位,萬物生生之妙也就不存在了。畫同此理,聰明舉一可以反三。
其他如賓主,虛實,剛柔,強弱,大小,輕重,動靜,冷暖等等諸多對比關係其表麵看來形式也許不盡相同,但如果從理上分析,都無非是陰陽二氣相反相成的基本規律的體現,都本著“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原則,相互摩蕩,製約,進退,消長,就像我們量物的秤,不管所量物和秤砣之間的大小有多懸殊,隻有重心偏移適當位置,或經過雙方位置適當的調整安排,便可以取得畫麵氣機律動的和諧與平衡。
總之,所有有關構圖的理論,皆可以氣韻二字統而領之。畫麵如果缺乏以氣貫注的和諧與完整,那麽這個萬象紛呈的畫麵就會先得支離破碎,就會影響氣效應。因此,必需協調上述諸多對比關係,使之有回環,有呼應,有關聯,有揖拱,不惟求其開,終必使之合,不惟造其險,終當令其穩,不惟求其奇,終須歸乎正也。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過分地強調了整體和統一而忽略了其間的諸多對立,變化的因素,畫麵就會顯得單調和乏味。這就因此影響了畫麵氣機運行的節奏感,傷了韻。所以不惟求其剛,必當濟以柔,不惟求其動,必當參以靜,使剛柔相濟,動靜相依,黑白相間,冷暖相成……尤其在於掌握統一和對比關係間的分寸感,使不過,無不及,則繪畫形式構成之秘庶幾可窺而得之。
作者:陳玉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