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在美國的博士後生涯(序)

(2011-11-10 06:51:39) 下一個

我在美國的博士後生涯(序)

 

我第一次回國時,偶然遇到北京的一位名醫。在寒喧過後,這位老醫生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在美國讀生物博士,苦,累,掙得又少,出路也不好,你學它幹嘛。當時我聽了,心裏翻騰不止,卻又無可奈何。這就好比女人出嫁多年後,才知道自己嫁錯人了。那是什麽心情,真是難以言語。兩年後,當我從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位資深博士後口中聽到類似的聲音時,我幾乎失語。

 

明知道做生物博士後的出路並不好,我為什麽還會在美國大學的實驗室先後做了七年多的博士後呢?這事兒現在想起來很讓人費解,但當年當我陷在沒有選擇的漩渦中時,我覺得我做博士後屬於天經地義之事,我並沒犯什麽大錯兒。為了維持生活,為了等美國合法身份(綠卡),當時我隻能做博士後。

 

一般來說,無論是哪個專業的留學生,戴上博士帽的美國博士們,通常都需要一個畢業後的培訓過程。經過幾年的培訓之後,博士後們大致有幾大出路;

1。去美國大學做教授,

2。去美國公司做科研人員,

3。滯留博士後培訓之地,做永遠的博士後,

4。形形色色的改行,另謀生路。

 

假如你要問,張三,你的博士後什麽時候畢業呀?這話一聽就很外行。需要指出的是,博士後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學位,而是博士拿到學位畢業後的一個訓練階段。

 

從上述博士後的工作前景來看,第三種博士後處境最尷尬,內心最不平。他們像剩男剩女一樣,很難找到待嫁的人家;他們像貶值的股票一樣,越來越不值錢;他們像中國足球一樣,誰都能踢兩腳,但就是射不進那可愛的足球大門。遺憾的是,美國生物領域裏的博士後,大部分人均屬於第三種博士後。

 

有句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用這句話來形容美國生物博士後的處境,最恰當不過了。我離開生物研究領域之後,算是成了死在生物沙灘上的前浪,而後繼的生物博士後則依然層出不窮。別看這些新浪來勢凶猛,搞不好新來的後生們也會成為默默消失的浪花。

 

總有讀者向我谘詢美國生物領域的職業特點,也總有小留學生問我,我到底該不該讀生物博士呀?毫不誇張地說,隻要美國生物係不關門,這種問題現在有,將來也會有。要想回答這種或取或舍的問題,其實很難。這就如同你問我,我該嫁張郎還是李郎一樣。該嫁誰,隻有自己心裏最清楚。該學什麽專業,也隻有自己才能給自己做主。

 

說實話,在美國做生物博士後的這些年來,我經曆了人生的榮枯與無奈,我目睹了職場中的爾虞我詐,見識了國人之間的互相傾軋,也感受到了美國教授和商人一般唯利是圖的嘴臉。我的這些經曆,本來是想融進我未來的小說裏的。但我的文學夢依然模糊,在文學之路上我何時起步尚不清楚。

 

當我看到那麽多留學生為生物學位糾結時,我覺得心裏有份責任,我應該讓小留學生們詳細了解一下美國大學裏生物博士後的真實處境。於是,今天我開始動筆,希望我能用我笨拙的文字還原真實。並不是我所有的經曆都是鮮花,回憶過去也並非因為心靈空虛。我隻希望,如果我的經曆能讓未來的生物留學生們少走些彎路,這將讓我無比欣慰。分享經驗是寶貴的,分享挫折也同樣寶貴。在習慣於報喜不報冤的年代裏,我們更需要聽到真實的聲音。

10/31/11  10:35AM

 附注:

1。最近有讀者來信問我這個話題,又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本來我是想寫美國博士後故事的,但我發現我眼下實在沒有激情寫這個故事。我把這個序帖出來露一臉而已。什麽時候我想寫了,我會開寫。

2。美國生物博士後的尷尬處境,已經得到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詳情在這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cefc10102du5r.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ouyang62 回複 悄悄話 Sure, you can do something else, you can write. I see the potential.
蘭木花 回複 悄悄話 腦子裏有文學夢的人,不適合做生物博士後,做不出來;想掙高工資的,也不成,哪怕做到終身拿到教授,工資高的也少;承受不了壓力的,更不行,發文章拿funding,博士後隻是個開始。 簡單一句話,不是真正喜歡這個的,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社會的金錢。 生物研究是很昂貴的,投資多,見效慢,七年下來不知道是多少錢,如果自己痛苦不說,還沒弄出什麽名堂,是浪費金錢時間。很多人做生物博士後,就是為了出國,拿身份,自己並不真心喜歡,也因此並不真心投入,不是一句入錯行那麽簡單,其實對幾方都不公平。建議也看看做得成功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在美國很多,公司大學,做的好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建議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盡量公正,避免誤導,讓真正有天分有能力的人錯過這個也可以幹得風聲水起的領域。大家都去學計算機,金融,誰來做基礎科學,開發新藥等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