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81)
2011 (207)
2012 (226)
2015 (1)
我不是美國典型的亞洲媽媽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一直時時提醒著自己,我這個做媽媽的,並不一定事事正確。平時我和孩子們聊天兒交談時,常常讓他們給我提意見:“孩兒們,媽媽哪裏做得不好,別客氣,你們盡管批評娘就是了。”
孩子們內心純淨,他們的眼光相對客觀,孩子們提出的建議,肯定值得我重視。退一步說,不管他們怎麽評論我,我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
你想知道我家三個寶兒給我的高度評價嗎?經過反複多次的討論,孩子們一致認為:“媽媽,你不是典型的亞洲媽媽呀。你不生氣的時候,特別幽默風趣!”
在我的孩子們說出“亞洲媽媽”這個字眼兒時,世上還沒有“虎媽”這個詞。可以肯定的是,我家孩子所說的“亞洲媽媽”,其實就是“虎媽”的代名詞:管理嚴格,要求孩子得全A,要求孩子練鋼琴時要像大理石一樣一動不動,不許孩子外出過夜等等。
聽到孩子們這樣評論我,我當然要順藤摸瓜啦,我一定會進一步了解一下,我到底哪裏不像亞洲媽媽呢?綜合三個寶兒的看法,他們的結論主要來自如下幾個方麵:
1。我大力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
2。我總是讓他們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包括允許他們在小朋友家過夜。
3。我經常主動給他們借電影看,甚至允許他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4。我對他們的練琴要求並不嚴,對他們學琴的進度,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的。
5。即使得不了全A,我也不向他們發火。
實事求是地說,小寶和二寶對我的評價更接近事實真相,而大寶如此評價我,是她厚道地寬容我了,這其實令我有些不安與愧疚。我在前麵的一篇文章中已經提過,由於我早年的育兒經驗不足,我在大寶童年時,我對她有過一些“虎媽”般的殘酷。關於這一點,我需要在這裏提醒一下自己和讀者。
我從來沒和我的孩子們談過,亞洲媽媽到底應該是什麽樣呢?他們對我的結論,一定來自於他們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我們居住過的城市裏,亞洲移民和子女並不鮮見。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的孩子們,熱熱鬧鬧地活躍在美國的中小學裏。小寶的印度同學,二寶的韓國同學,大寶的日本同學,都是他們親密無間的好夥伴。
千萬別以為隻有我們大人愛談孩子,孩子們在一起也喜歡談論我們大人呢。比如二寶就常常說她的韓國女同學特別刻苦,她媽媽不僅讓她學小提琴,鋼琴,畫畫,還要得全A呢。韓國媽媽如此,中國媽媽如此,在美國,亞洲媽媽的標準模式就是這麽來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虎媽”雖是華裔媽媽蔡美兒的專用稱呼,“虎媽”其實也是美國亞洲媽媽的代名詞。說的再直接些,在美國的亞洲媽媽當中,以“虎媽”居多。
我的上述說法是有根據的。為了提高孩子們的數學和語文成績,前年我把小寶和二寶送到了公文學校。在今年年初“虎媽”剛紅火時,我和這所公文學校的校長交流過對虎媽的看法。哎,虎媽有什麽不好啊。公文校長笑眯眯地對我說,假如沒有亞洲虎媽,我這個學校就得關門啊。的確,據我觀察,在這所公文學校裏,99%的學生都是亞洲孩子,尤其以中國,韓國,印度孩子居多。
有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我把小寶和二寶送到隻有亞洲孩子才去的公文學校,他們應該把我列入亞洲媽媽才對呀。他們何以認為我不是典型的亞洲媽媽呢?努力檢查一下我的育兒大綱,我發現,上公文學校是唯一需要我的孩子們用功動腦的課外活動,我對他們的體育和娛樂投入,遠遠超過公文學校所占的比例。換句話說,我在要求他們努力加油趕超數學和語文的同時,我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減壓課外活動----體育活動。
美國人愛運動,這是毫無疑問的。身處這個國家,即使是惰性氣體,都能變得和氧氣一樣活潑好動。因為我全職在家,具備到處帶著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基本條件。就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吧,隻要是孩子們喜歡的運動,我基本都滿足他們。我家二寶和小寶,幾乎天天都有課外體育活動。或體操,或遊泳,或日本柔道,或網球,他們天天閑不著。為了幫助孩子們提高體操成績,我們還買了一些體操訓練器材放到地下室。我家的兩個小體操隊員,沒事就跑到地下室翻跟頭打把式,要多熱鬧有多熱鬧,孩子們要多開心有多開心。
我的個人體會是,你可以給孩子在功課上施加壓力(比如讓他們上數學語文超前班),但你同時一定要給他們減壓(比如同時讓他們參加體育活動)。前者動腦,後者動手腳。文武之道,一張一馳。腦力和體力相結合,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美國孩子課外時間多,不管我怎麽讓孩子折騰,我們都有大量的時間做保證。國內的孩子功課緊,比美國孩子要辛苦得多。在這種國情下,盡量讓孩子參加一種課外體育活動,顯得極其重要,同時也很不容易。記得我在國內上學時,隻要功課緊,學生要應付統考,學校首先會把體育課給槍斃了。放棄體育,這是多麽可惜呀。體育不僅能給孩子減壓,也能讓孩子健體強身。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盡量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多運動吧。鼓勵孩子多運動的媽媽,即使是像我這樣狠抓功課的“虎媽”,在孩子們的眼中,也能變成不是虎媽的慈母!
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