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81)
2011 (207)
2012 (226)
2015 (1)
由美國診所裏的窩裏鬥想到的
寶爹今天下班回家,給我帶回一個爆炸性的新聞:他們診所的依娃辭職不幹了。
這怎麽可能呢?
去年聖誕節前後,寶爹診所的老板請大家去紐約百老匯看戲,我和依娃曾經同桌暢飲,我們聊得非常投機。在我的印象中,依娃樸實幹練(她常和寶爹在電話中談病人的治療情況),古道熱腸(她邀請我們入住她北卡的度假房過暑假),經曆豐富(她曾去伊拉克當過三年軍醫)。無論從哪方麵看,她應該是這個診所難得的人才。為何她剛剛在這裏工作一年,就要辭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寶爹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一頭霧水,在大家躲躲閃閃的言辭中,最後還是依娃本人私下向寶爹揭了謎底:診所裏的護士們聯手欺負她。
依娃雖然不是正規醫生,但她在診所裏卻是醫生和護士之間的橋梁。比如她有處方權,醫生不在診所時,她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病例。在職責上,依娃像醫生,卻不是醫生;依娃像護士,又不是護士。這種曖昧狀態的工種,有點兒像如今的小二小三。一旦處理不好團團亂亂的複雜關係,就容易遭人排擠和嫉妒。
比如依娃讓某護士去給病人抽血時,被依娃指使的護士心裏就很不服氣:你又不是醫生,你憑什麽支配我呀?這個護士然後再把她的不滿情緒在診所中到處散布,最後依娃成了裏外不是人的受氣包兒。當全體護士對依娃指指點點時,診所裏已經沒有她的立足之地了,最後她隻好走人。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我想了很多。假如我的孩子在將來遇到依娃這樣的境遇,她該怎麽辦?
在孩子求學期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特別重視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情商教育:如何與他人相處。即使我本人,也存在著這方麵的欠缺。當孩子走向社會之後,考試成績會慢慢被淡化,一個活生生的人開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運轉,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這個大機器裏充當著某種角色。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行使自己合理的權力,這是個需要動用大智慧的功課。一旦你不慎離開本應固守的軌道,你就有被清理出局的可能。
比如這個依娃,假如我是她,我會盡量自己給病人采血,隻有實在分身無術時,才會找其他護士幫忙。女人事兒多,沒事都能找事,何況是那些在診所裏做了多年的護士大奶們。從某種程度上說,初來乍到的依娃確實有點兒像小三。哪有小三隨便指使大奶的?
可惜,依娃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並沒有注意到那些等級觀念極強的護士們的冷眼。不管她多麽努力,不管她多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接納認同,都不能喚起那些老護士對她的好感。依娃初來乍到,而那些護士們則跟隨老板多年,在這種情況下,依娃向老板抱怨他人也不是明智之舉。在她的翅膀依然稚嫩時,依娃應該以忍為上。當她向老板抱怨個不停時,老板並不理解她的苦衷。最後她四麵楚歌,隻好辭職另尋出路。
我在華盛頓大學工作時,曾經在一個管理混亂的實驗室幹過幾天。有人忙得要跳樓,有人閑得天天跳慢三。老板獎賞不公,令大家怨聲載道。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類似的不公平現象,就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世上哪有絕對的平等。我覺得,和人相處,不要太精明,也不要太算計。即使自己吃點兒虧,也沒什麽呀。需要忍的時候,就死死閉嘴。需要據理力爭時,就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力獲全勝。需要放棄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不再回頭。
3/8/11
It is taught by HR in my company. It is just like the 'six-sigma' in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but deal with people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