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月的第一天,寫一個比較提神的故事。希望在三月份大家都會有驚喜出現。)
由於XX博客的緣故,我時常會收到國內學子的來信。有人問我,“像我這樣的科研背景,可以申請到美國的全額獎學金嗎?”
讀完同學們的來信,我不禁心生感歎。和我在國內讀研時相比,現在國內學子們的科研水平實在太高了。有的同學甚至在讀研期間,就已經在一流的科研雜誌上發表過第一作者的文章。我想說的是,假如你真的如此優秀,你不僅要拿到美國的全額獎學金,你還要努力站在本領域的最前端。說不定未來的這個領域,就是你施展才華的天下。
在今天看來,當年我在國內讀研時的課題,真的太落後了。為了應付碩士畢業,在大學期間沒搞過一天科研的我,憑著自己的三腳貓功夫,不得不努力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先科普一下我的課題吧。我的實驗模型大體輪廓是,在口腔致齲菌的培養液中,放上一個比指甲還小的人體牙片。經過一定時間的細菌培養,我要分析培養液中的產酸量,同時要檢查牙片是否有脫鈣現象。
在上述模型中,我的主要任務是測試幾種不同食用糖對小牙片的脫鈣影響,其中包括蔗糖和當時市場上流行的新開發的田葉菊糖。導師對我的期待是,發現新型糖源田葉菊糖致齲能力最小的證據,並大膽提出它能成為蔗糖代用品的設想。蔗糖就是我們日常所用的食用糖,它是造成齲齒的罪魁禍首。不管是上海的大白兔還是東北的蝦酥糖,那甜甜蜜蜜的滋味,都有蔗糖的功勞。
剛進實驗室,當導師向我提出這個課題的設想時,我不禁疑惑,讓初生牛犢的田葉菊糖代替德高望重的蔗糖,哪有那麽容易。這好比今天的二奶要推翻大奶一樣,不經過浴血奮戰的折騰,二奶哪能輕易得逞。
我雖然對這個課題心生疑惑,但導師的權威是不可違抗的。識時務者為上策。為了拿到學位,高高興興服從導師的指導,是我唯一的選擇。
我在科研室見習觀摩一年後,便到了我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的重要關頭。那時,我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數據,托福和GRE考試也剛剛夠線。看到那些有模有樣的美國大學入學要求,我嚴重底氣不足,更不知道怎麽才能應付那些表格和個人陳述。
申請去美國讀博士時,通常要向係裏簡介一下自己的科研經曆。為了應付對方的要求,在遞交申請時沒有任何數據的我,隻好硬著頭皮把開題報告中的摘要寄給了美國大學:我的課題主要研究幾種不同食用糖對口腔齲齒的影響。寫完這句,下麵我幾乎就沒詞兒了。我隻好加了幾句展望性質的設想濫竽充數。
在美國綜合大學的生物係,很難找到和我專業完全對口的實驗室。為了和生物係接軌,我隻能強調自己的微生物和生化背景。就這樣,同樣的申請信,同樣的科研簡介,我分別寄給了美國的十幾所學校。
申請信寄出之後,天天查看醫院的信箱,便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功課。非常遺憾的是,直到入學當年的四月份,我連一封錄取信都沒有收到。這時候的我,仿佛已經接到了留學無望的死亡判決書。麵對失敗,我十分沮喪。我把托福什麽的都扔在一邊,我不再努力,不再期待,開始在茫然中準備畢業答辯。
那段時間,當理想和現實出現錯位時,那種令人窒息的無助,時時襲上我的心頭。寂靜的夜晚,望著窗外不說話的星星,回味著自己在京城近三年的北飄生活,我忍不住泫然淚下。情感的酸澀,留學申請的不順,論文數據的生死未卜……,這幾件事情同時糾纏在我心底,令我茫然若失。
當時,與我同期申請留學美國的幾位同窗學友,幾乎全部敗走麥城。這樣的結局有點兒意外,也有點兒悲慘。尤其是在學生運動剛剛結束的北京城,空中時常飄來一股不穩定的味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的心中很難再裝下一個安靜的書桌。我變得開始懷疑一切,躁動不安的情緒,把我逼到了愛誰誰的悲觀心境。那種打不起精神來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仿佛瀕臨死亡。這,不是累死的,而是煩死的。
時近二十年後,當我在大洋彼岸自己溫暖舒適的書房裏,有幸讀到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的傳記時,書中的幾句話道出了我當時的感受:“我們生活在相互隔離的狀態中,人們常認為自己的痛苦是獨有的,自己的奮爭是獨有的,於是我們就變得更加自閉”。的確,某段時間的失望和無助,不是某個人的專利,它屬於一切為夢想掙紮的年輕人。不說別的地方,僅在那一年的北京城,不知有多少學子的夢想都被扼殺在那個難熬的春季。
既然出國無望,我得讓自己盡快進入工作狀態才行,並爭取早日畢業。於是,我重新讓自己振作起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畢業答辯的最後衝刺上。為了補上最後一個重要的數據,在導師的建議下,我不得不求助於北京海澱區的中科院生化所。
那時候,北京城沒有滿大街出租車的便利。即使是有出租車,估計我也坐不起。從天壇到海澱,我不僅要倒幾次車,同時還要照顧好我隨身攜帶的兩個冰桶。
為了樣本的新鮮,我把需要分析酸含量的細菌培養液試管,像碼冰棍兒一樣,小心翼翼地塞進了那個和暖瓶一樣大的冰桶中。上車下車,我一定要輕拿輕放這兩個寶貝兒。有一天中轉等車時,在京城昏暗的燈光下,不知詳情的過路人,還以為我是賣冰棍兒的呢。
沒想到,冰棍兒我沒賣成,我卻被賣到了美國。當我在忙忙碌碌中忽視失敗和所謂的痛苦時,有一天,驚喜突然向我走來。當年四月底的某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此生難忘的美國來信。美國俄亥俄大學生物係,已經錄取我為當年秋季的博士生。學校不僅免除了我的全部學費,還為我提供每年一萬美金的助教工資。
在絕望中忽然傳來了好消息,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一樣。也好比你一貧如洗時,忽然發現褲兜裏還有一千美金時一樣。不難想象,我的內心被巨大的驚喜瞬間填滿。這個好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我東北的家中。喜訊傳來,父母與我一樣驚喜。他們自豪地告訴我,看,憑著自己努力,你一定能行。
父母的話,說的並不完全準確。就像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所言那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東西比友誼更有價值了。沒有友誼,你將一事無成。”。的確,沒有朋友的幫助,我的留學計劃至少要晚成功幾年。
當我在北京行色匆匆東奔西走時,那年四月初剛去美國俄亥俄大學探親的好友小羅和她的丈夫,正在美國無私地助我。小羅的丈夫當時正從師於俄亥俄大學生物係負責招生的教授。在他的推薦下,我的名字就這樣在眾多的申請信中被招生的教授挑了出來。
來美國這麽多年,我們從來沒有過走後門的經曆。我初來美國時的錄取,是否屬於走後門之列,我不得而知。假如我的托福和GRE沒通過錄取分數線,即使我在生物係有十個朋友,他們都幫不了我。朋友就像是化學反應時的催化劑,在我們人生形形色色的跋涉過程中,朋友的存在加快了我們成功的腳步。需要點石成金時,朋友就是那隻無人能解的神魔手。
我的留學申請經曆讓我深深懂得,除了不懈的努力,我們還要學會耐心等待。在等待中,我們來看事情最終將如何發展。另外,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不要忽視任何一份友情和感動。你想象不到,什麽人會在什麽時候會以何種形式來幫助你。
我當年讀書時,非常喜歡程琳演唱過的一首歌,“趁你還年輕”。今天的孩子們,你們聽過這首歌嗎?
也許你不相信 你也許沒留意
有多少人羨慕你 羨慕你年輕
這世界屬於你 隻因為你年輕
你可得要抓得緊 回頭不容易
你可知道什麽原因有人羨慕你
隻因為他們曾經也年輕
你可明白什麽道理有人嫉妒你
隻因為他們不能抓得緊
趁你還不需要反來覆去
考慮又考慮
趁你還不知道為什麽歎氣
趁你還沒學會裝模作樣證明你自己
你想什麽什麽就是你
因為年輕,我們才敢於夢想。因為年輕,我們才會無所畏懼。不管我們多麽卑微和渺小,總有一個地方最後會收留我們。這個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夢的故居。
3/1/10 11:05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