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子催我去上班

(2010-01-05 19:46:56) 下一個

記得我剛來美國時,曾經收到過婆婆的一封信。在信中,老人家語重心長地問我,媳婦,你什麽時候能給我們家生個男孫子呀。天啊,孫子還有女的嗎?男孫子,多可愛的稱呼。

在我出國十二年時,老人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盼星星,盼月亮,我們總算盼來了奶奶期待的男孫子。兒子誕生時,全家上下奔走相告,娘家婆家皆大歡喜。可以這麽說吧,在如今小帥哥繁榮昌盛的兒童世界裏,吾兒雖然微不足道,但在兩家人的眼中,我這個兒子絕對是個寶貝兒。

寶貝兒就是寶貝兒,不信,我給你舉個例子聽聽。2009年夏天回國探親時,婆家的姐姐懇切地說,小寶喜歡什麽玩具,這次回國給他買個夠,咱裝它一箱子玩具帶回美國去。哇,小寶在美國從來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一聽到姑姑的最高指示,小寶簡直就要樂翻天了。

就是因為這個寶貝兒,才有我當年下崗回家這回事兒。我當全職媽媽那年,兒子剛一歲多。兒子當時肉嘟嘟的小臉蛋兒,再加上結結巴巴的小舌頭,讓我這個當娘的,真是又愛又疼。兒子,你長得好好的,可你怎麽就是不會說話呢?

我清楚地記得,兒子在三歲時,連個完整的句子都講不全。而且,他的中英文全部淪陷。為了這,我還特意帶他去美國語言師那兒做過測試。經專家鑒定,吾兒大腦小腦舌頭聲帶及一切語言器官均屬正常。“別擔心,過不了多久,他就會巧口如簧了”。語言師一邊安慰我,一邊愛撫地輕輕拍著兒子的小腦瓜。

兒子學說話那陣子,我剛剛全職回家。借用趙本山的話來說,我那時候還沒學會自己在家裏玩兒。從科研第一線突然回歸家庭,我根本就沒適應角色的突變。我好像突然患了陣發性憂鬱症一樣,苦悶,迷茫,彷惶,可謂是接二連三的向我襲來。那時,我多希望兒子能陪我說說話,聽我嘮叨嘮叨我心裏的煩心事啊。可是,那時候的兒子死活就是不張嘴呀。每天,他用零星蹦出來的單字,向我烏拉烏拉地要這要那。

那時家人朋友們安慰我,嘿,別急,你這兒子一定是貴人語遲。美國語言師還特別囑咐我,雙語家庭的孩子非常容易發生這種語言找不到北的現象。耐心等吧,鐵樹尚能開花呢,你這機靈的小男孩兒,肯定不是個小啞巴。

果然不出所料,自從拜見了語言師之後,兒子好像受到了什麽巨大刺激,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喜人局麵。沒過多久,兒子終於可以和我開展對答如流的交談了。

兒子這一張口不要緊,他這一語言流暢,就好像是神童級的。兒子的想象力很豐富,而且,讓他操心的事兒還真不少呢。他提出的問題,常常把我逼到家裏的死胡同去。

比如,他問過我,天上有麥當勞嗎?我們都是動物嗎?為什麽美國的玩具都是中國人造的?醫生可以幫助死人嗎?電影裏叔叔出的汗是真的嗎?兒子類似的提問,幾乎天天都有。有時候,我望子成龍般的端詳著兒子的小臉蛋兒,我心裏嘀咕著,咱這兒子到底是神童還是神經呢?你這小小年紀的,操心天上的事兒幹嘛。

兒子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最近,他不再關心天堂和死亡的大事了,他卻把關心的眼光,瞄準了我這個當娘的。有一天,兒子忽然問我,媽媽,你來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麽?你剛來美國時,沒有車,你怎麽去買菜呢?媽媽,你為什麽不去上班呢?

對兒子的提問,我可以輕易擺平那些和生活有關的問題。但關於我的職業問題,我卻是一言難盡呀。我兒子提出的問題,幾年前甚至是現在也有人向我提過。不久前我在紐約朋友家過聖誕節時,一位國內來探親的醫學教授,毫不掩飾他對我的惋惜之情:“可惜呀。你這個博士”。

我為什麽不去上班?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千萬次地問過我自己。好在我早就在流水般的日子裏清理好了思路。所以,簡單應付一下眼前的七齡童,並不能難倒我:“媽媽不上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你們小朋友需要媽媽照顧。如果媽媽去上班,你們就不能參加那麽多的課外活動啦。二,媽媽的專業不是特別好。媽媽不太喜歡這個專業,工作又特別費力,周末有時候還要去加班呢”。

幸運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對我來說,曾經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什麽問題了。記得我在我的拙文“什麽樣的女性適合做全職太太”中提過,對家庭收入的考慮,也是一些美國女性選擇做全職太太的原因。我們對這方麵的考慮,估計很難和我七歲的兒子講清楚。

具體來說吧,如果夫妻雙方收入差別較大,尤其是老公工資高,太太屬於低薪階層時,在這樣的家庭裏,太太自動下崗回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什麽呢?老公交稅太多,太太收入太低,忙忙碌碌中,家庭財政不見改善,太太的那點兒收入還抵不上老公交的稅呢,搞不好還弄得雞飛狗跳的。與其如此,還不如太太回家料理家務。這種想法,尤以美國醫生家庭為代表,大家心知肚明,恨不得把這個小算盤敲得震天響。

在幾天前的新年聚會上,我遇到一位華人醫生的太太。這位精明強幹的女士,當年曾經是個馳騁職場的美國女教授。自從她的老公在美國做了名正言順的醫生後,這位女教授也回歸家庭了。她其實沒有特別多的家務要做,她做這樣的選擇,主要考慮的就是我上麵提到的女人上班是否值得這個問題。假如你說女博士當全職媽媽可惜,那女教授當全職媽媽呢?女教授都回歸了,和她相比,咱這個普通的博士心裏還有什麽不平衡的呢?

最近我讀了一本譯成英文的日本小說“The woman in the dunes”。這本書中的男主人公是位昆蟲學家。他在采集標本時,誤入日本某貧窮的砂區。這個砂區的居民對誤入此地的外來者,一貫采取“隻能進不能出”的土政策。當這位男主人公意識到這個困境之後,他一次次地想借機逃跑。有一次,他終於逃跑之後,他又陰差陽錯地重回砂區。出乎意料的是,以後即使他還有逃跑的機會時,他卻再也不想出逃了。

小說中的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全職媽媽的處境。至少是我吧,和小說中的那位男人,有著本質上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即使我們有重返職場的機會,但我們已經離不開曾經想逃避的”砂區”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我們依然希望留在家裏。換句話說,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了。無獨有偶。今天我從一位朋友的來信中得知,自從他做了高收入的管理人員之後,他低收入的太太也選擇了全職回家。

不管我們怎麽在心裏敲著小算盤,我可愛的兒子依然很執著,也很理想主義。新年之際,我這個七歲的兒子還在若有所思地為我籌劃未來。

媽媽,你當警察?不行,不行,警察太危險。

媽媽,你當建築工人?不行,建築工人一般都是男人在幹。

媽媽,你當老師?對,老師好,媽媽你能當老師嗎?

兒子在他的自問自答中,繼續在思考著我的未來。不管兒子最終想出什麽花樣來,有一點兒是可以肯定的,兒子在催我上班呢。

媽媽你為什麽不上班?已經習慣全職媽媽生活的我,忽然被兒子的問題喚起了某種記憶,那些曾經放下的思考也隨之向我撲來。兒子眼中的媽媽,到底應該是個什麽形象?你為了孩子回歸家庭,孩子們是否領情?考慮收入是女人全職回家的重要理由嗎?

1/4/10  12:24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angMom 回複 悄悄話 I have stayed home for almost two years and not used to it yet.
acolorrock 回複 悄悄話 Your son is very cut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