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有個“金”學位

(2009-12-05 18:43:10) 下一個

昨天,一位名為“自遊”的網友,在我的拙文“美國華人,改行何時了”下寫了這樣的留言:讓我吃驚的是美國允許在外國讀完醫學院的人考行醫執照,(這)多少也是老美的包容之處。

這位網友的吃驚,讓我也吃驚了一下。看來這個幾乎舉世皆知的消息,並未被國內同胞完全知曉。

今天,我又收到另外一位國內網友的來信,她說她喜歡醫學,她想來美國改行學醫。她問我,這樣可行嗎?

我是學醫出身的,平時我對國內醫學院的畢業生尤其關注。醫生被病人家屬暴打的新聞,醫學生的苦樂不安,時常令我有一種置身於其中之感。看到上麵這些網友的留言和詢問之後,某種責任感不禁油然而生,這讓我不禁動筆非寫幾句不可。希望我提供的信息能為國內的醫學同行們加油助威,或許我能為你們的就業選擇和未來生活提供一些參考。

眾所周知,如今國內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留學大軍的滾滾人流又是絕對的勢不可擋。在這“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年代,選一個好專業,守住一份體麵的工作是多麽的重要。最簡單的現實就是,假如男人沒工作沒鈔票,房子和老婆你想都不用想。金錢和幸福直接掛鉤,這夠殘酷的吧。

國內普通醫學院的畢業生就業難,我確有所聞。我有位遠房親戚,八十後美女,遼寧某醫學院畢業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年冰雪聰明的她,居然在畢業後成了待業青年。為了生計,本來應該救死扶傷的她,不得不到當地電視台打工。

對於這種就業尷尬,我的最直接看法是,醫學市場的供需矛盾,才造成了某些醫學生的就業難。當然,有後門開路的畢業生,找工作時肯定不用發愁。而那些低層家庭的孩子,如果沒有鹹魚翻身的本事,估計找工作真是難上加難。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該怎麽辦?

假如你的父母幫不了你,假如你是國內任何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假如你有克服英文障礙的決心,你是否考慮過來美國行醫呢?你根本不需到美國醫學院留學,隻要你能通過美國醫生執照考試,你就有了在美國行醫的可能。更具體點兒說,不管你用何種方式,隻要你能入境美國並擁有合法身份,你手中的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就有可能成為你在美國生活的金飯碗。當年很多來美國探親的醫學生太太們,就是這樣走上行醫之路的。

假如你現在不是臨床醫學學生,但你又想來美國行醫,那該怎麽辦?假如你的信心足夠大,你索性在國內醫學院先讀個臨床醫學學位,然後再考慮出國。這個建議出自如下原因。我有一位朋友,美國生物博士畢業後不久,就進了美國醫學院。四年讀下來,舉債累累,令他苦不堪言。既然美國承認中國的醫學學位,尚未走出國門的你,何必曲線救國在美國花高價買罪受呢?

和其它工薪領域相比,美國醫生的收入確實不錯,我說的“金學位”之稱便源於此。基於此因,一些美國華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美國從事醫學職業。近年來,有些海外家長開始留意國內的醫學院。筆者本人今年回國時,也走訪過家鄉的醫學院。

連海外孩子都有回國讀醫學院的念頭,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簡而言之,就是為了省時省錢。

不知你是否了解,中美兩國醫學院的錄取渠道大不一樣。在中國,高中生畢業後直接進醫學院,五年後畢業就可以當醫生了。在美國,你非得先讀完大學本科四年後,再重新考進醫學院,再苦讀四年才行。

咱來做個算術吧。拿個醫學學位,中國要五年,美國要八年,而美國學費又極其昂貴。所以,無論是從求學時間還是從學費上看,先在中國讀醫學院,然後再在美國行醫,絕對是大賺特賺。我的這些信息,並不是鼓勵海外孩子一定要回中國讀醫學院,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再來強調一下國內的這個金學位為何寶貴。

美國有很多華人行醫,也有很多曾經的國內醫生在做其它工作。醫者無論做那種選擇,都是海外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權利。這選擇,也許有辛酸苦澀,也許有無可奈何。這選擇,取決於多方因素,絕對不可一概而論。當年在國內拿手術刀的,如今在美國中餐館耍菜刀,絕不是誰能胡編亂造的。我的一位網友,就是其中之一人。

筆者的老公現在美國做醫生,他的每一步艱辛我都清清楚楚。我覺得,在行醫美國的過程中,信心和堅持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的人,假如你凡事喜歡隨大流,是否在美國行醫,你需要慎重考慮。

我換個角度,再簡單說說醫學專業與國內高中生的關係。即便高中生在高考錄取時進不了國內的名校,那也不是世界的盡頭。假如你能被國內任何一家醫學院錄取,並能得到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如果你有點石成金的自信,你手中這個毫不起眼的學位,就有可能變成美國的金飯碗。

問題是,在美國,中國醫學院提供的這個金飯碗,並不是人人都想端,並不是人人都能端得起來。假如由於種種原因,你和這個金飯碗確實無緣,那就隨遇而安吧。假如你有一份不甘,那就勇敢地試試看。隻要你努力,在美國行醫並沒有登天那麽難。

我上大學時,我的生化老師告誡過我們,天才不要被自己埋沒。今天偶讀冰心散文“五月一日”,我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實實在在的才能,唯有自己可以知道,他的前途也隻有自己可以隱約測定。自己知道了,試驗了,有功效了,有希望了---接著隻有三個字:向前走!

擔心過多會讓你躊躇不前。趁著年輕,你不妨試試吧。

本文中心思想:東方不亮西方亮,不是名校也能亮。

12/5/09  11:11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