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後遺症--最傷最痛是誤會

(2009-11-06 06:00:48) 下一個
作為飄在海外的邊緣人,感覺自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時候,很多,很多。比如,有些老留學生們當年真想回去看看父母,無奈身份和工作還沒搞定。為了這些身外之物,思鄉心切的遊子們既不能輕易離境,也不能得罪老板。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隻盼得母親一年年老去,盼的遊子從青年熬到了中年。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出國13年後才得以回家探望母親。13年哪。那年夏天,當他們母子重逢時,當母親抱著兒子痛哭時,兒子那顆漂泊的心終於在家鄉蘇醒過來。

這幾天,我感覺自己很脆弱,也流了很多眼淚。不為別的,主要是為了孩子。誰的孩子都是娘的心頭肉,不管這孩子有多少缺點;任何一位母親都是孩子眼中的英雄,不管這媽媽多麽無能甚至是醜陋。讀過一本美國人寫的書,裏麵談到了“誰是美國人心目中的五大模範人物”。你想猜猜答案嗎?我可以先告訴你排在第一位的模範人物,那就是美國無數普通的父母們。

大人們比較愛說長論短,也容易議論他人。但不管怎麽議論,人無法做到讓別人都喜歡自己,這是不現實的。同理,人也無法做到喜歡自己遇到的每一個人,這是萬不可能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

這幾天,一件在我們心中揮灑不去,又讓很多親友流淚的事情,十有八九是源自一場誤會。

在回美國的前一天,二寶興致勃勃地想自己裝包。看到那些堆積如山的衣物和玩具,十歲的二寶傻眼了。她不知自己該如何下手,才能把這些東西擠進她的小皮箱。情急之中,二寶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四位大人用剛剛學會的中文求助:“你能幫我裝一下包嗎?”

孩子的思想很簡單,她其實是想讓座位中最值得信任的那位秘書阿姨幫她裝包。可她在求助時,偏偏沒有稱呼那位阿姨。在這裏,我要為自己的孩子解釋幾句。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對長輩們很少叫叔叔阿姨,他們或者是直呼大人其名,或者是叫密斯(女性)密斯特(男性)什麽什麽的。華人子女在父母在場時,在家長的提醒下,可能會擠出個叔叔阿姨出來。

那位秘書阿姨是家裏臨時拉來幫忙的,我很懷疑二寶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能記得住她的名字。我認為,如果二寶知道那位秘書阿姨的姓,她至少可以叫她一聲密斯什麽什麽的。所以,在我看來,孩子在求助時對大人沒有稱呼的言行,雖然不是件好事,但也沒到如臨大敵的地步。

四位大人為了教育孩子,對這個“沒有禮貌”的二寶采取了不搭不理的態度。孩子越急,他們越不說話。二寶一頭霧水,不知自己錯在哪裏了。為了表示失望,二寶自言自語用英文說了一句什麽話。就是這句話可惹禍了。

秘書的女兒聽了這句話後,非說二寶在罵她媽媽。以後的事情就變得不可收拾了。親屬先讓二寶給阿姨道歉,並狠狠罵了孩子一頓;那位秘書阿姨則委屈得當眾掉眼淚,她的女兒也恨不得衝上來教訓二寶幾句。站在一邊的大寶,雖然平時和妹妹經常打打鬧鬧,但看到妹妹受了委屈,也替妹妹反擊秘書的女兒:“我妹妹沒罵你媽媽,你根本就沒有聽懂她的英文”。

二寶從國內回來已經一星期了,今天想起這事,她還委屈地趴在我懷裏邊哭邊訴苦:“我真的沒罵人,他們為什麽不相信我?”

可惜,我當時不在現場,我不能單憑著孩子的話對任何人下結論。但有一點兒我是可以肯定的,孩子絕對無意傷害那位秘書阿姨,她的心裏確實有委屈。同時,我也理解那位秘書阿姨的眼淚,人家辛辛苦苦陪你玩兒,你還“罵”人家,你還有良心嗎?

我曾經喜歡過一首老歌裏麵的一句歌詞“最傷最痛是後悔”。不知怎麽的,我現在真有些後悔讓孩子獨自回國。這樣做,不僅麻煩親友太多,一切的不愉快也隻能成為我眼中的未知。本來,我們是想讓孩子體會一下沒有父母在身邊一人獨行的日子,我很怕會事與願違。

在生活的大染缸裏,我們這些大人已經學會了互相鼓勵直至互相吹吹捧捧。其實,最需要鼓勵的人是孩子們。我們老了,無所謂了。孩子們可不一樣。往小裏說,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往大了說,孩子是社會的希望。我時時提醒自己,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慎言。

不管別人怎麽看我的孩子們,我,作為母親,我為他們自豪。二寶的善良和成熟,在我們美國的朋友圈裏,是有口皆碑的。

最傷最痛何止是後悔,最傷最痛是誤會啊。

8-28-08  11:19P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我還想說一件事,我的一個美國非裔學生,因為在中學學過兩年中文,每次我發hand out或他交還我東西的時候,全部用雙手,而且用中文說謝謝。因為他有這個習慣,我問他,他告訴我因為學過兩年中文,他知道對師長遞東西要用雙手。
另一件事也讓我很有感觸,我們有個workshop,一個ABC的大學一年級女生來聽,當時哥大的一個教授講中國問題,對清初一些問題發表了一些見解。提問時,這個ABC就提出,哥大教授的這個觀點她有異議,她說得很對,我們都很認同。散會後,這個美國教授叫住這位同學進行討論。這個女學生很可愛,中文說得比大多數南方人好。最有趣的是,她的父母出國前是在中國大學教英語的。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感覺你有點太小題大作。我見過許多ABC,還有出生在日本的中國小孩,非常有禮貌,中文說得很流利。見麵就叫阿姨,多才多藝,很為自已有中國背景驕傲,更有趣的是,見美國人說英語,見到中國麵孔,馬上講中文,非常開放。
我在美國的大學教書,也發現了一個特點,華裔孩子,很多不願講中文,大多很內向而且不太有禮貌,而那些積極參加中國新年活動,中文又說得很好的ABC,在同學中很受歡迎,也很有禮貌。身份認同一點也不自卑,反而更開放更自信。
我感覺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一點拙見,大多數人是不喜歡聽的。
lovefashion1000 回複 悄悄話 I know some friends couldn't go back to see the parents in China because the green card. Some people still wait for over 10 years, still wait...
So, not all the people are the same...
陳晚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還在討論呢。謝謝大家的指教。

問題的關鍵是,國內親友不懂英文,孩子中文表達能力又不夠。準確說,應該是雙方之間的語言障礙吧。咱沒把孩子的中文教好,也算是有另外一宗罪了。

baixianw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差它歲月的評論:
同意你的說法!不要有什麽問題就怪這怪那的,怪了美國又怪中國,就是不說自家教育有問題。
差它歲月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天涯.知己的評論:
首先,不是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而應是Can you help me with packaging,對吧?其次,美國人即使不說excuse me, 也應該用“could you help me...”,這樣更客氣。當然,我同意你說的,即使孩子不那麽禮貌,美國的大人也不會過於計較,但是這並不說明,不禮貌就是對的,而且中國人對輩分和適當的用語的確是很在乎,孩子的父母既然本身就是中國長大的,對此應該並不陌生,而又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國內探親度假,那麽,是應該教育自己的孩子“回鄉隨俗”,掌握禮貌用語,還是譴責所有的中國成人不寬容,沒有風度呢?我以前在中國遇到的學中文的外國人曾經對我說,在一個不熟悉的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多使用客氣和禮貌的語言,以免冒犯別人。中國人自己怎麽就想不到,反而責怪別人不寬容,這不也是一種文化差異嗎?
天涯.知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差它歲月 :

“你能幫我裝一下包嗎?”譯成英文就是“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是沒有“Excuse me. 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or “Can help me with packaging please?"聽起來禮貌, 但是如果說話的人用的是請求的語氣而不是命令的語氣,在西方文化中不會成為請求幫助被拒絕的理由。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一個美國家庭,人們會樂意幫助她,隻是因為她的確需要幫助,這一點就夠了,而不會因為她沒有說一個”請“字而冷落她。我想這就是文化差異吧。國內有些同胞就是缺乏一種‘寬容’,尤其是在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baixianwan 回複 悄悄話 一個親戚的孩子就是在外邊長大的,中文說得不好, 勉強能交流罷了。回國去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懂禮貌, “請”、 “對不起”、“謝謝”不離口。上餐館吃飯連服務小妹都說他是外國來的吧?因為太有禮貌了。親戚們那叫一個稱讚啊。關鍵看孩子在外的生活環境和家庭影響了。
稻穗兒 回複 悄悄話 10歲不算小了,基本的禮貌應該有,就算情急之中說不出中文的禮貌用語,用英文的禮貌用語也可以啊,別人也可以理解。總比沒頭沒腦一句給我裝包要好得多。
差它歲月 回複 悄悄話 學個“請”字也不難吧?孩子在美國難道從不說excuse me 和 please嗎?我沒有攻擊的意思啊,隻是想說,不要動不動就拿文化差異來做借口。禮貌和不禮貌,在大多數的文化中,應當是相通的。您應該承認,自己的孩子確實說了一句不那麽禮貌的話去請求別人,否則大人不會拒絕幫助。
差它歲月 回複 悄悄話 你應該教會自己的孩子說禮貌的中文。即使不叫叔叔阿姨,他們也可以說“對不起,您能幫我裝一下包嗎”或者“麻煩您幫我裝一下包好嗎”,而不是一句突兀的"你能幫我裝一下包嗎?”然後把大叫文化差異和誤會!
1~0 回複 悄悄話 我認識的一位女士有一雙兒女,少說到美國也有10來年了.說是為了熬簽證綠卡,從沒有回過國.幾年前他們的父親過世,沒有回國,現如今他們的母親快80(也許已經80)了,也沒有聽說有回國看看的.到是經常電話郵包的慰問.到底是什麽樣的身份要熬這麽多年啊?!
999朵玫瑰 回複 悄悄話 啥人來美十三年才回國.舍不得銀子還是偷渡來的.自個回不去也可以辦家人來.
nini08 回複 悄悄話 agree!
回複baixianwan的評論:
什麽文化差異?有教養的洋人孩子很會招呼人的!
baixianwan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文化差異?有教養的洋人孩子很會招呼人的!
loonlinda 回複 悄悄話 唉,文化差異啊。
我孩子回去,也不會叫人,被認為不禮貌,真沒辦法。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這就是互相不了解彼此的文化造成的。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小題大作.
haohao8 回複 悄悄話 Bad things might turn to be good later, it is a good chance to let our kids know Chinese culture.
I am not a sweet mouth person, I lost a lot because of this. However, I really know everyone likes to hear good things or be flattered, even in U.S.. I am not as lucky as some people just because of this, but i really know this is what I am lack of. I can accept the fact that if people don't like me just because of this.
Understing is necessary, if we can not do, we have to accept.
wxcqq 回複 悄悄話 I had same kind of expereinces with folks back home... it's sad situation, we really became 文化邊緣人....到哪兒都是... so just stay where you are.... don't go anywhere else...
longtermInvestor 回複 悄悄話 when we came to USA, we were ignorant about US laws and culture, sometimes we get punishments too even though we have good intention or nature. In this sense, your child deserve the treatment, it is part of cost to explore and learn a new world.
白水咖啡 回複 悄悄話 孩子單獨回國,顯然在國內要有信得過的親人。很明顯你孩子周圍的國內親友和你們彼此不熟,不信任,小孩子間沒有感情。所以才會斤斤計較。

從這一點上看,我不認同你讓孩子獨自回國的決定。沒有信得過的大人,孩子在國內收獲也不會很多。雖然他們有“堆積如山”的禮物,很是虛浮。沒有感情的禮物,會讓孩子confuse的。

再忙,還是堅持回國看望下年邁的父母。現在的情況和從前究竟不同了。借口總是會有的,以前是因為沒錢、沒安頓,後來就是工作忙。長此這樣的話,一道鴻溝就再也跨不過去了。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理解!文化與經曆的不同的確有太多的誤解。現在國人強了對海外回去的另眼相看
和苛求那怕是個孩子,世俗的人太多隻有自保。要是過去一個獨自從海外回去的孩
子有多少人羨慕誰會這樣對待她,勢力的人。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1) "最需要鼓勵的人是孩子們。"
===
不要過頭.

2) "最傷最痛何止是後悔,最傷最痛是誤會啊。"
===
"誤會"是一種很大的傷痛,但不見得為"最".

3)"後悔讓孩子獨自回國。"
===
這個解釋方法很多了.

4)有很多"...留學生們當年真想回去看看父母,無奈..."
===
趁父母健在時,"就要"回去看望啊.

5) 中國人對西方的一大"誤會",就是誤認為美國是天堂,是目標....中計也!

6) 謝謝你與眾分享經驗.好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