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名人效應

(2009-09-13 05:53:39) 下一個

以前,我的老板是一家專業雜誌的編委。每個月,老板總要審上幾篇稿子。老板很會發動群眾。每次,隻要一有稿件要審閱,實驗室裏的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大家個個都有份,都得盡心盡力地替老板發表意見。

那時候,大家看稿子以前,總會先看一下文章的最後一名作者是誰。幾乎所有的學術文章,隻有最後一位作者才是真正的大老板。而大老板的工作單位,則是這篇文章的誕生地。有些文章的第一作者,英文很爛,名字也很奇怪,估計是給大老板打工的外國博士。但隻要攀上了大老板,甭管多爛的文章,總會有個去處,肯定能變成鉛字。如果大老板有名氣,這篇稿件十有八九能中獎,也能發表。

這就是學術界名人效應的一個具體例子。不服?不服你也得服。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博士畢業以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低三下四,盡量攀高枝,盡量找給有名氣的大老板打工做事的機會。給誰幹不是當孫子呢?委屈幾年又能怎樣。先苦後甜吧。博士們這樣安慰自己一下,心態就會平衡得多。

除了學術界,哪行哪業沒有類似的名人效應這檔子事呢。電影明星,歌星,小品,相聲演員,作家,詩人,隻要出名了,一切OK,一切好說。比如,全國就一個宋祖英。中國有那麽多人,那麽多美女,那麽多的歌唱演員,我就不信,找不出比宋唱得還好的人。可是,即使唱得好又能怎樣?因為沒名氣,再好的歌唱演員,你還是上不了春晚,隻能在局部地區發光發熱。廣大的全國觀眾們,誰會認識你?

寫作,不也是這麽回事嘛。出了名的作家,不管是什麽樣的作品,很容易被奉為精品。無名小卒的文章,不知得失敗多少次,才會讓編輯們看上一眼。沒名,就意味著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嚐試。很多人,就因為沒有承受失敗的毅力和信心,很快就會放棄。

最近,我簡單留意一下一家報刊的發稿情況。在這份報紙上,某些文章的水平,確實不敢恭維。即使是那些專欄作家的文章,也有很一般的。發稿人,反反複複就那麽幾個。我估計,這個報刊十有八九是被少數人壟斷了。如果新人想爭得一席位置,不會太容易。

索性來個腦筋急轉彎,咱庸俗一次,悲觀一把,即使稿子被選上了,有幾個人會讀?作者又能掙幾個銀子呢?

名人效應,習慣勢力,這樣的潛規則,各行各業都會存在的。適應為主,牢騷為輔。如果實在不能適應,那就隻好繞著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