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是關心“雞的屁”,還是關心失業率?

(2009-11-11 17:49:42) 下一個

什麽是“雞的屁”? 這是我從一個國內朋友的 MSN 顯示上看到的,原文是“美國重視失業率,中國重視雞的屁” – 就是 GDP (國內生產總值)的諧音。意思是中國政府隻是重視如何提高國內生產總值(麵子好看的政績工程),而美國最重視的卻是能增加就業的失業率。這裏不去分析為什麽中國隻重視 GDP , 我們要說的是“美國重視失業率”其實也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一種誤解,因為現在美國的經濟恢複,就是一種犧牲就業的經濟恢複,包括美聯儲官員今天也表示:“失業率在今後幾年將保持較高的水平,因為經濟恢複不會有力促進就業的增加。”

本季的 GDP 最近剛剛宣布增長了3.5% 。那些金融誇口們又開始煽動投資者,使股票指數再度上揚。博南克在 9 月份也在布魯京斯( Brookings )學院演講表示:“從技術上講,衰退在此時已結束。”

注: 我在網上偶然發現,布魯京斯( Brookings ),這個號稱美國最大的智庫,作為董事會主席的 John L. Thornton, 竟然也是 高盛 幫的成員之一,是其前共運營長和主席,而且,還於 2003 年被聘到清華做什麽環球領袖計劃主任及教授。

馬克·讚迪( Mark Zandi ),穆迪下的 Economy.com 公司的創始人及首席經濟學家,也對共同經濟委員會說道:“大衰退終於結束,主要是因為聯儲的史無前例的政策和財務政策製定者。” - 看來美國人拍馬屁的水平也不低。

先不要說這個三季度的“雞的屁”包括了那些“現金換舊車”,和一些直接的政府刺激措施,使得這個 GDP 數字看上去好看些。其實,這個 GDP 數字到底價值幾何呢?一些汽車行業有關的產業暫時增加了收入,和盈利,似乎向人們顯示這種“花別人錢,換自己車”,取得了“刺激”的效果。?那 1 千 5 百 70 萬( 15.7 millions )的失業人不會認為衰退已經結束,特別是如果你是那 5 百萬失去工作長達 6 個月的人之一。

今天,波士頓環球報( Boston Globe )在頭版刊登了一篇有關經濟刺激造成就業增加的文章,標題是:複審發現:刺激造成州就業增長被誇張了 – “ Stimulus job boost in state exaggerated: Review finds ”。

文章說,麻州的聯邦刺激資金的接受者報告說有 12,347 個工作被挽救或創造了,但在環球報的複審後發現,這個數字被大大地誇張了。那些接受了刺激金的機構不是就業計算出了錯誤,就是填報了錯誤的數字,或者是報告了尚未開始的就業機會。

環球報的報告是根據聯邦政府 10 月底最新發布的就業單 – 其上記載了在近 40 億的資金給了一係列的麻州政府部門,大學,醫院,私人公司,以及非盈利機構後,創造的就業機會。

但在采訪中,環球報發現有些組織公開表示了遠遠低於報告中的就業記錄。

http://www.boston.com/business/articles/2009/11/11/stimulus_fund_job_benefits_exaggerated_review_finds/?page=2

這個 7 千 8 百 70 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了減稅,增加政府福利,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奧巴馬上台後的第一個立案,奧巴馬宣稱這個刺激計劃將會幫助創造就業,帶動經濟的長短期發展。

但是隨著失業率的繼續增長,和中小企業無法拿到貸款而持續縮減和破產,使人們懷疑奧巴馬的經濟政策是否幫助了經濟恢複,使經濟回到正確發展的軌道。 10.2% 得就業率,特別是高達 52% 的年輕人( 16-24 )失業率,使美國也出現了“啃老族”。許多人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進修,使許多社區學院爆滿。

不過,如果你對股票市場稍微注意的話,你就會發現道瓊斯,那斯代克, S&P 500 等指數又從今年三月的最低點,上漲了 60% 左右,許多大公司,特別是銀行,又開始了盈利。而且高盛,大通,摩根等又要分發創紀錄的分紅。但是,那些大公司的盈利,基本上是在節省成本,解聘雇員後的盈利,而不是擴大生產,增加總收入基礎上的盈利。而那些大銀行,更是在納稅人給與它們救助,政府給與擔保的情況下,而且在美聯儲對市場投放了巨量的貨幣(印鈔)後,人為地把那些本應通過市場調整而價格合理下降的資產,再次“膨脹”起來,再加上國會聽證要求聯邦會計記帳規則( mark to market ),使得那些銀行可以暫時把它們的損失“隱藏”起來。再加上那些拿到救助或從聯儲拿到零利率貸款的銀行,趁機購買大量廉價資產,股票,而且因為變得“ bigger to fail ”,使得它們更加有恃無恐,繼續用高杠杆冒險,投機,贏取暴利,反而使真正可以促進就業的中小企業,因無法或很難申請到貸款,而大量裁員,以求生存。據統計,中小企業的解雇占總的失業人數的 45% 。而中小企業才是美國高達 70% 的就業市場。這就造成了這種虛弱的恢複,虛假的恢複,而不是通過促進就業,從而促進消費的真正恢複。所以你看到了銀行業的高盈利,股票市場的高漲,這種經濟恢複是對那些投機者有利的恢複,對那些“賭徒”有利的恢複,讓他們可以繼續用別人的錢,發自己的財。

自從去年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的納稅人在國會的“代表”下,為那些大銀行,汽車,保險公司,兩房投入了上萬億的資金,美聯儲更是加倍了自己的資產平衡表到 2 萬億左右,還有 FDIC 的無數擔保,給 100 多家破產銀行的救助,使人們印象中好像是美國的經濟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再加上股市的一路上漲,更讓一些人,特別是華爾街歡欣鼓舞,認為他們的繁榮就代表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他們的盈利就代表了美國其它產業的盈利,他們的就業率保持了就代表了美國的就業率。而且他們的雇傭兵們,那些禦用的經濟學家們,又開始新的一輪的“喧噪”,為這種“經濟恢複”大吹特吹,認為美國的經濟終於開始了恢複。但不幸的是,即使是“官方”的統計,不算上半工,不算上回學校學習,不算上失業兩年以上而在政府雷達上消失的人群,失業率也是高達 10.2% ,如果按照獨立經濟學家的計算,真正的失業率其實高達 20% 以上。如果沒有就業,那裏來的主街最需要的恢複呢?冬天將至,華爾街的盛宴在繼續,但主街卻要自己抵禦寒冷的到來。

我在 Youtube 上發現了這段眾院民主黨領袖 Nancy Pelosi 在去年金融危機時的演講,號稱華爾街的“ party is over ”。但是麵對今天華爾街又要到來的創紀錄分紅季節,她自己還記得自己說過的話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起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上杉達也的評論:
多謝評論!
上杉達也 回複 悄悄話 我怎麽早沒發現樓主的博客阿,看來要潛水多多學習。
起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當然要有約束,所以才有法律和政府,政府的職責就是執法。

“現實是大財團左右經濟,技術發達、全球化和追逐高額利潤使得工作越來越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我非常同意你說的這個現狀,所以政府的職責就是要打破這種大財團的壟斷 - 政府職責之一。但立法和幹預是完全兩碼事。要立正確的法,保護自由市場的法,而不是幹預/參與經濟活動的法,像政府參與醫療保險。

Dr.Paul 的最重要原則就是要求政府嚴格遵守憲法,而且執法。不參與和幹涉自由市場的運行。自由市場不等於無政府主義,自由市場不等於胡作非為。請看我的“為什麽譴責資本主義"一文,大概會讓你對自由市場多一些理解。治國不是打仗,治國最重要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Dr。Paul 就是憲法最堅定的捍衛人。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說“十商九奸”可能有些過分,但是貪婪是基本特性,必須加以約束。

Ron Paul的核心觀點是減稅小政府,完全自由化的經濟,反福利,反政府幹預,對外反戰,主張撤出聯合國和北約,反對成員製的世貿和北美自貿。

可行的治國是要麵對現實,找出達到目的的途徑。以國內來說,現實是大財團左右經濟,技術發達、全球化和追逐高額利潤使得工作越來越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自由市場原則能解決問題嗎?如果不寄希望於民選政府的改革,大概隻有民眾起來造反了(想想看為什麽公眾福利叫做“社會安全”)。要減少政府行政幹預,那就要多多完善立法、讓法律與時俱進才有可能。即便如此,立法和行政也不能互相代替。可是Ron Paul卻是憲法主義者,主張用原則性的憲法基本條款來治國,政府僅僅是一個憲法工具。就像要將軍打仗隻憑一本古老兵法,無需具體而應時的策劃和決斷就可以製勝一樣。僅僅是寬泛的基本法,比無法無天要好那麽一點點,可絕對阻止不了慣於鑽法律空子的商家和利益團幹壞事。
起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任何人都是為私利而進行投資等經濟活動,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特征,如果像你所說的“欺騙勝過誠實,落後壓製先進”,那著社會就沒人會去進行經濟活動了,就無法進步了。而且,政府的功能就是要防止欺騙,懲罰欺騙,而不是參與經營。

什麽是你說的可行性治國呢?任由 too big to fai? 你對Dr.Paul 的治國理念有多少理解,就認為缺乏可行性? 請你說出一點他最為堅持的是什麽? 為什麽人們認為他是華盛頓最誠實的政客?我們需要的是誠實的領袖? 還是言行不一致的領袖?
劉大叔 回複 悄悄話 大慶~ :
謝謝您的指教!您比溫家寶強多了。
大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劉大叔的評論:
1。加稅隻能使企業增加負擔,減少盈利,使個人減少收入,減少消費
2。國債隻能加重一輩負擔,你自己會借債讓你孩子還嗎?
3。印鈔的結果是通貨膨脹,曆史上無數國家崩潰於惡性通脹,是否應該以史為鑒?

總之,錢是要通過生產,製造產生出來,而不能靠印,掠奪一部分人,給其他人得來的,這對經濟總體是有害的。挖東牆,補西牆,投機取巧,是不會幫助經濟回到正軌的。
劉大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劉大叔的評論:
問您一個問題:政府的錢是哪裏來的呢?
============================
1 TAXATION
2 DEBIT
3 Additional Supply of Money From Centre Bank
大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劉大叔的評論:
問您一個問題:政府的錢是哪裏來的呢?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大慶~的評論:
主流非主流的說法沒有褒貶在內。

原始的市場法則對付不了壟斷,它也從來不是“優勝劣汰”那麽簡單。欺騙勝過誠實,落後壓製先進,為了私利無所不為。以前缺少政府幹預的時代危機發生的更多,人們的遭遇更殘酷。基本教義派是想回到那個時代嗎?
劉大叔 回複 悄悄話 作為一個統計指標,我不迷信GDP,但是也不不要GDP惱火。

就政府刺激GDP還是政府促進就業來說。兩者是正相關的。
10%失業率讓人SAD,但是,如果沒有政府刺激經濟提高GDP,失業率也許到了12%或更多。也許,對GDP的刺激還不夠呢。

政府直接增加開支,比政府直接雇人增加就業,容易的多。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做做樣子比不做強.新機構使命和角度不同於聯儲局,有更大的壓力要約束金融商. "too big"而且過分自由的私人企業是造成和加深這場危機的原因,縱容他們才是政府的失職. 說來行政幹預的重要性也來自於立法的軟弱.選舉政治和利益集團的影響使得現有法律對壟斷和過度投機無能為力.當私人企業的行為威脅到經濟的時候,沒有法律約束,也沒有行政幹預,他的自由是對其他社會成員的侵犯.

Ron Paul是有點理想主義的保守派,和大資本拉開距離,反映保守的草根階層的一些想法.但他的治國理念缺乏可行性.有意思的是他和Ralph Nader似乎"猩猩相惜",而後者是左翼理想主義者.他們都是各自陣營中的非主流派.
起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人們對美聯儲有太多的猜測和誤解,特別是貨幣戰爭一書更是誤導了無數的讀者。但我並不支持美聯儲,我也是讚同從根本上限製任何政府機構對自由市場,特別是對金融,貨幣市場的壟斷和幹涉,但絕對不能從一個官僚轉到另一個官僚手裏。民主黨和共和黨對美聯儲的態度都一樣,隻是做做樣子而已。真正要求改革美聯儲的隻有共和黨的 Ron Paul.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華爾街的保護神是誰,現在剛好有一個測試:參院提案把聯儲局不稱職的金融監管功能剝離,另外成立金融監管和消費者保護機構。新機構也不一定能有效管住金融大亨,但至少是限製聯儲局權力的一種努力。聯儲局華爾街色彩極強,對金融危機有很大責任。誰會反對給聯儲局削權或改造呢?正是共和黨人。對於華爾街來說,民主黨是軟腳蟹,共和黨是自己人。
無名男英雄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其實美國的經濟學家拍馬屁,散步虛假信息的本事比中國的禦用學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pcboy888 回複 悄悄話 在中國,如果你想主張什麽,你就寫個文章,說美國如何如何
嫌房價高,就寫個美國獨立屋5萬美元帶遊泳池的
嫌稅高,就寫個美國人福利好的
Lovehumanbeing 回複 悄悄話
有本事比比人均雞的屁:

GDP per capita:

http://www.indexmundi.com/g/r.aspx?c=mr&v=67
起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827的評論:
謝謝更正!筆誤。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Domestic:國內生產總值。
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包括本國國民生產的產品和勞務,也包括外國在本國生產的產品和勞務。是以地域範圍來劃分的。
827 回複 悄悄話 樓主說錯了,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叫GNP, 兩者是不同的, 即GDP和GNP代表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