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謂大乘禪宗的開悟明心?

(2009-08-21 14:09:54) 下一個
何謂大乘禪宗的開悟明心?

大乘佛菩提道,想要真的實行菩薩道而廣度有情眾生時,首要之道就是先斷我見及求明心開悟。想要明心的話,對於參禪悟道必須具備的正確知見,必須先熏習。如同採摘中藥草,須要先了知藥草的形狀、特性等等才能去採摘,否則茫無頭緒,如何來採?證悟明心也是一樣,您想要證悟明心,究竟是要悟得什麼心?真心有什麼特性?有什麼功能?什麼是常住不壞的真心?什麼是緣起性空的妄心?二者有何差異處?都先要有一些認識,您才不會像在大海裡撈針一樣毫無目標;否則,連門都摸不到,要如何入門而開悟?禪宗開悟雖然是無門之門,但隻要是遇到了真善知識,他必有善巧方便,來引導您步入無門之門,不會像一般的瞎眼阿師說:「禪是無法可說的。」或者說:「開悟是不能講的,也是講不出來的。」那麼請問你:「佛說法四十九年是在說什麼?拈花微笑的公案又在說什麼?歷代祖師的公案又是在講什麼?」真的無可說嗎?隻有尚未開悟的阿師,怕徒弟們問他有沒有開悟,才會說是無可說、不能說;那是不懂裝懂,讓您以為他真的是懂,隻是籠罩您罷了!要是真悟的禪師,必有為您處,決定不會說:「禪悟不可以說出來,禪悟說不出來。」

大乘禪宗的開悟明心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第八識如來藏的所在,親證第八識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如是才能現觀第八識的種種體性(功德性)而生起真正的般若實相智慧;若沒有證得如來藏,就隻能理解般若實相的表相,無法發起真正的實相智慧;所以想要證得真正實相般若智慧的人,首要之事就是求證如來藏──禪宗的開悟明心。

明心開悟就是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所以對八識心的體性有什麼不同,要多少了知一下,您才能從中找得到您所要找的真心。心王有八: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七識末那識,第六識意識及前五識;有時合說為前六識,是指第六識及前五識。八識心王依體性之不同可分類為四種,略說如下

(一)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恒而不審」;前七識及六塵萬法皆從祂而生,無始以來心體常住,是不生不滅的常住心,祂離見聞覺知故不分別六塵萬法,故六塵萬法雖從祂而生,祂卻對它們從不思量亦不作主,這就是開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實心。

(二)第七識(稱為末那或意根)是「恒審思量」;祂遍緣一切法,因為恆時於其所緣諸法思量該取該捨、該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塵萬法中時時作主、處處作主之心。祂從第八阿賴耶識中出生卻不自知,反執第八識為自內我,將第八識據為己有。由不肯承認自己虛妄故,由遍計(貪著)諸法故,恒令第八識流注自身之種子而使意根自己不斷的從第八識出生,而能於三界中現行不斷,吾人之五陰亦因此而不斷的於三界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於六道中輪迴生死不能出離,皆因意根之執著而起;而意根這個執著性,卻是由意識的無明──錯誤認知──而使意根不斷的產生執著性。所以順觀十二因緣法時「無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羅漢皆因斷了意識的無明而使意根的我執滅失,才能滅盡十八界而入無餘涅槃。又意根因了別慧很微劣,不能細分別六塵萬法,所以經常令第八識出生前六識來協助分別。

(三)第六識意識是「審而不恒」;意識具有思量性,但依意根而轉(即聽命於意根)故不能作主;祂善能分別六塵萬法,亦能分析、衡量意根所取諸法之利弊得失,讓意根能作主決定,是意根最得力的助手;意識須依意根與阿賴耶識之共同配合,才能存在及運作,也不能離開法塵而單獨現行;必須同時依於阿賴耶識、意根及法塵(若生於欲界尚需依於五色根)才能現起、作用,故屬依他起性。又五色根為吾人意識之所依,當五根之功能羸劣時,意根便不令祂現行,讓五根休息,故意識非是恒時不滅而是夜夜斷滅的識。尚有其他狀況意根亦會不令意識現行,此處略而不說。

(四)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是「非恒非審」,隻能了別五塵粗法;如眼識之了別青黃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別細相,因此隻能配合意識、提供意識所需而使意識能作更微細之分別判斷;其餘四識也是如此,隻是配合意根、意識來運作的,自己不能作主及思惟判斷。▲

此八識心王雖然各有體性,但卻能和合似一,配合無間圓融無礙,凡夫眾生往往把這八識誤認為隻是一個心。在這八識心王之中,每一識各有每一識的作用,不能互相替換,你不能夠把第六識當作第八識來用,也不能夠把第七識當作第八識來用;也不能說悟了或成佛以後隻剩下第八識而沒有了第六識、第七識,仍然是八個識都具足存在的;隻是成佛以後種子不再變易,八識心王都是究竟清淨的,因此而發起四智圓明的佛地究竟境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