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前的這張照片是不久前去世的110歲人瑞黃慕蘭於上世紀30年代拍攝的。人們第一眼的印象一定是“美”。但是屬於什麽美呢?許多人將其歸入“大家閨秀”的美,以為這是極高的讚賞。我可不敢苟同。“大家”是什麽意思?貴族、高官、巨商、鄉紳?這些家庭出生的少爺小姐即使後天經過修養有意識的約束收斂,仍往往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驕橫任性傲慢的氣質。這張照片裏的眼角眉梢可曾有一絲一毫?而黃慕蘭的祖上前輩給她營造的是一個書香環境,屬於中等人家,跟所謂“大家”不在同一圈中,所以她才會在最後一次結婚前,覺得世代官宦,擁有大學士頭銜先祖的陳家,門檻太高,與她不門當戶對。把美好歸於“大家”“貴族”,是自卑者崇尚權勢與財富的心理作祟。
照片中的黃慕蘭展現的美,我以為是純淨的美,沒有世俗的混濁、焦煙、矯飾、嬌媚;這是沉穩的美,沒有炫女的挑戰、張揚、浮躁、鋒芒;這是知性的美,沒有凡婦的淺薄、鈍拙、懵懂、自卑。這是一個東方女人所具有的溫婉恬靜素雅端莊的美。這種美具有超時代的力量,會被千萬年的億萬眾仰慕、尊重。
如果一切都定格在這張照片,那麽,慕蘭老人就是嫦娥、維納斯一類的女神了。可惜,天妒紅顏!
慕蘭老人的生平事跡,網上多有,其命運多舛,世所罕見,令人唏噓。這裏不再贅述。
作為一個普通人,她不幸和政治史、大人物、高機密攪在了一起。
作為女人,她的感情生活血淚斑斑不堪回首,四段婚姻,無一善終。
作為有組織的人,她的命運交響曲中,悲苦是主旋律,無情作為關鍵音符貫穿了整個樂章。
對這樣一個走過一個多世紀,大半生身心倍受煎熬的老人,人們理當滿懷敬意地包容尊重。但是,有些小輩卻向她投以鄙視的目光,吐出不幹不淨的口水,呼籲禁止出版發行並收回銷毀老人自傳。這種焚書坑媼的行徑與在街頭暴打衰弱跌跤老人的流氓惡行何異?虧他們儼然正義化身,扯出“還原真實”的旗子。幸好,時代不同了。
任何一本自傳或傳記,沒有絕對客觀、準確、真實的,為尊者諱,為自己容,記憶錯誤,在所難免,誰要是無條件相信,一定是腦子進水了。那些自命正確的人所說的就那麽可信嗎?曆史的真實往往顯露於矛盾的陳述中,沒有不同的版本,何來曆史真實?利用權力,禁止不同聲音,那是正人君子幹的事嗎?
人無完人,都有妍媸兩麵,用不著放大鏡、顯微鏡之類,就能很容易地翻出瑕疵,挑出毛病。老人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弱點錯誤,但是能夠堅守底線,在國民黨的牢獄中從沒有出賣任何機密與同誌,在共產黨組織中沒有誣陷整過人,堪稱品質高潔。當今社會,能夠守住做人底線的,有多少?
如果以科學、冷靜、研究的態度去發掘曆史真相,當然也是好事,有助於正確認識曆史。且不說親曆者和耳食者哪個更貼近真實,光看質疑者“語氣激動、難掩憤怒”,顯然就打了折扣;若主要證據是質疑者父親當年的論斷,就更要大打折扣了。總不能說道理是按官職大小確定的吧。當年慕蘭老人被潘漢年案牽累,不正是老熟人、老同誌、老領導出具的揭發證明嗎?蒙冤廿多年,無人出麵仗義執言,輪到要求改正,又被斥為非份。糟蹋人到這個份上,作惡的水平太可以了!質疑者否定慕蘭老人個人功績,強調集體作用,道理冠冕堂皇,本意卻是突出其父領導者的功勞,其實恰恰暴露出當年冤案製造者的馬腳。質疑者是否懷揣著“再踏上一隻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的惡毒,不得而知,但說帶著文革遺風,恐怕不算冤枉。果真如此,不妨還以文革式語言:其行可鄙,其心可誅。中國之所以會發生文革一類悲劇,就是有能夠借以興風作浪的汙泥濁水。
人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我不信!人在做,還是人在看。隻不過不同的人看到的結果也不同。權勢者看到,打個噴嚏,傳染一大片,毒性非凡。草民看到,別說打噴嚏,殺人放火也不過是癬疥之癢,跳蚤頂不起被窩。現在,網絡的出現,改變了力量的對比。一手遮天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慕蘭老人的一生,像她的美一樣,清白如水,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地方,也沒有太多值得誇耀的地方。黨人政治毀了她的一生,也熔鑄了她的思想堅殼。黃慕蘭在自傳中說:“好在我生性好強,對中央信賴從未動搖,一貫迎著困難上,從不消極頹傷,處逆境而能堅持革命樂觀主義的人生觀。所以這點個人感情生活方麵的波折是壓不垮我的。這是我一生的長處,也是我得以健康長壽的惟一保健秘訣。”半生受到她所信賴的黨組織打擊壓迫,屢屢遭到羞辱訓斥,仍然不改以老黨員為榮的信念,堅持恢複黨齡。這是老人的情懷,是一輩人根深蒂固的情懷,後人很難理解,但可以也應該尊重。如果共產黨全由這樣一些人組成,那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政黨。
我所尊敬的不僅是共產黨員黃慕蘭,更是百歲老人黃慕蘭。甩脫了政治外衣,老人的光彩更加動人。在孫子眼裏,奶奶別有一番風貌,他曾跟友人說:“奶奶最大的特點是什麽事都不往心裏去,該吃吃,該睡睡。誰來都高興,誰走都不惦記。”這可能是百歲老人的最高人生智慧,見的電閃雷鳴多了,雨雪冰霜算得了什麽!該幹嘛幹嘛,該忘記就忘記。不輕視任何事和人,也不特別看重任何事和人。如果旁觀者清,孫子的印象不錯,更為真實地反映了老人的精神境界,那麽老人應該是不在乎任何名利的。古人區分人品的標準之一:“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很有道理,不失公允。照孫子所說,老人已經屬於“上士”的層次了。名聲乃身外之物,“不往心裏去”,是否也包括老黨員的名頭?也許老人最終會看透一切,是不是,在不在,都不重要,都是虛的,做好自己就行了。如今她永遠告別了這不好不壞的世界,不好不壞的人群,再有人潑髒水,塗油彩,都無奈我何。
老人把一生最好的年華貢獻給了黨,黨卻虧欠了她半生。半世冤,豈是人能補償的。天也補償不了。老人像女媧老祖一樣,是用自己苦難的泥水煉石補償著別人破壞的時間巨洞。她做得專心,“誰走都不掂記”!110歲高齡,比那些愛她恨她的人活得都長,她打破了“壽則辱”的魔咒,笑到了最後,而且是人所應有的毫無芥蒂、純粹開心的笑。
老人去的世界,會不會人人平等友善,沒有政黨,沒有欺辱迫害,一片和平祥瑞?或者這也是虛的,全不靠譜的幻想。事實可能是,那裏沒有美醜善惡,都是一堆灰和骨渣,誰也不認識誰,拚命要想起什麽,卻統忘記了。這一堆灰,那一堆渣,生前是何等人物,鬼都不曉得。嗬嗬,白茫茫大地真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