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奶奶的心事(中篇小說)十八

(2016-05-30 04:50:44) 下一個

我在辦理去美國留學手續時,一直猶豫要不要告訴奶奶。爸爸說沒關係,奶奶知道了會為有一個性格和她相同的孫女而高興的,她不會怪你。媽媽則憂心忡忡讓我先別急著說,奶奶革命一生,信仰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絕對是水火不相容。聽到自家人也緊著往大染缸跳,那還得了!鬧不好,非給你攪黃了不可。老年人固執,還是等一切辦好,臨走前再告訴她。那時她就是有心大義滅親也來不及了。盡管爸爸說的也有理,但根據我對奶奶的了解,覺得還是按媽媽的意思辦。幾次話到嘴邊,終於忍住沒開口。拿到簽證,確定一個星期後飛往大洋彼岸時,我鼓足勇氣告訴了奶奶。我低著頭,準備接受一番大義凜然的痛斥,下決心不吭不哈忍住前三斧,然後施展撒嬌軟功,叫她徒呼無奈。沒想到,半天什麽電閃雷鳴都聽不到。我抬起頭,隻見奶奶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目光中除了慈祥、憐愛,一絲責備的意思都沒有。她見我看她,便招招手,過來,挨近點。這麽晚才告訴我,是不是怕我反對呀?我貼近奶奶身邊坐下,她用手輕輕拍了拍我的頭,小鬼頭,跟我耍心眼,你還太嫩,早看出你有事瞞著我啦!不過我相信你不會幹壞事,所以我就不問,等你自己告訴我。看看,果然吧!我的感覺不錯,幹地下工作的基本功還在。出國留學是好事,學習人家的知識、技術、科學方法,從老一輩革命家開始就是這麽做的,那麽多人去日本、法國、德國、蘇聯留學。排斥、拒絕、貶低外國的一切,是古代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蠢人們的醜陋行為。我在你這個年紀早就離家參加抗戰,在比較中找到了共產黨。你們也應該走出去,在比較中找到自己的目標。我一頭紮進奶奶的懷裏,覺得奶奶是天下最好的奶奶,最善解人意的奶奶。奶奶輕撫著我的頭發,你已經大了,別總像個孩子。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是自強自立,出去後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咬牙挺住,不要退縮,自己想辦法解決。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委屈,有些可以忍受,有些就不容易。奶奶也不總是堅強,也有軟弱。希望你比我強,一代勝一代嘛。看看,怎麽說著說著就哭開了。這樣還怎麽在舉目無親的地方待呀?擦幹淚,要笑著走,一輩子都堅強。啊!

離家的那天,我堅持不讓奶奶去機場送我。她笑著抱抱我,拍拍我的肩膀,揮手說,走吧,常來電話。如果我出門後再沒有回頭,永遠也不會看到奶奶轉身肩膀劇烈抖動的背影。我回頭了,我看到了。那一刻,我的淚腺閘門崩潰了。

研究生畢業後,我曾回國探親。那時,奶奶已患腦萎縮,近期的事情常常不記得,滿腦子都是年輕時特別是打日本和鬥國民黨的事。見到我,奶奶高興極了,說了一會話,開始還清楚,一會兒就亂了。說起反掃蕩,幹部要帶頭,保護好群眾,不能讓群眾吃虧,否則誰還願意跟我們走。保姆過來給她倒水吃藥。奶奶拉著我到門外,一臉神秘兮兮地低聲說,小心,這是國民黨派來監視我的,她以為我不知道,哼,太小瞧我啦!你年輕,沒經驗,不用怕,有我!

奶奶的這些話這些事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心裏,遇事便會翻出溫習一遍。每次都依然真切地感受到那天偎依在她懷裏的溫馨。現在我還進一步體會出,這不僅凝結了對我個人的獨特親情,更濃縮了她一生的真實感受。

 

在整理奶奶遺物時,父親發現一個本子裏有一篇隨筆式的小文章,題目是《要離新解》。看完後,他長歎一聲,跟我說,你奶奶骨子裏還是一個守著傳統道德的人。我看了一遍後,沒看懂,不知新在哪裏。老爸說,要離是否真有其人,沒有定論,你別把它當曆史,寫得不算好,但這就是你奶奶晚年心境的真實反映。在我追問下,父親不願多講,說,你可以把它保存起來,以後知識和閱曆豐富了,自然會懂。

我反複看了幾遍,似乎讀出些東西,但又似乎說不清楚,權且抄錄如下:

 

曆史真的是重複的。

春秋末年,吳國上層內鬥不已。公子光用伍子胥推薦的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奪取了王位。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逃亡國外,日夜謀劃,準備反攻複辟。

吳王闔閭(公子光)對此寢食難安,伍子胥又向他舉薦了要離。要離本身條件並不好,身材瘦小,像個沒長大的孩子,根本不是號稱第一勇士的慶忌的對手。但是他要強,隻要認準要做的事情,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憑什麽讓伍子胥相信具有完成任務的條件?1、智慧,2、勇氣,3、超穩定的心理素質,4、恰恰是外形缺陷容易使慶忌失去戒心。而讓闔閭打消疑慮是因為1、相信伍子胥的識人眼光,2、要離自獻的苦肉計:斷臂和妻兒被殺,焚屍揚灰。

果然,要離贏得了慶忌的信任,有了隨侍左右的資格,共謀返國大計。在慶忌毫無戒備的時候,要離突然行刺得手。慶忌身負重傷,仍然能像拎小雞似的,倒提要離,三次浸入江水中,又拉出來,最後放在腿上。慶忌的部下都要殺要離報仇,慶忌卻惺惺相惜,認為要離是真正的勇士,不但不懲罰他,反而釋放他回國。

要離不惜自殘殺妻滅子完成任務,那是他信任闔閭與伍子胥能夠將吳國引向繁榮昌盛的道路,為了國家,黎民百姓,他甘願作出犧牲。所謂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他絕不後悔做出的選擇。再讓他重新選擇,還是這個結果。

然而慶忌不計仇恨,放虎歸山的舉動也深深感動了他。慶忌的博大寬容胸懷,史所罕見。對此,誰能說要離心中沒有絲毫後悔?沒有絲毫愧疚?回國慶功領賞,可以坦然於闔閭與伍子胥,可以告慰慘死的妻兒,卻無法心安理得地麵對慶忌。若果說伍子胥是真正懂他的人,能將他從千萬人中挑選出來,那麽慶忌則是世上最憐惜他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比伍子胥更了解他,知道雙方之間沒有個人恩怨,有的隻是堂堂忠義與巍巍承諾,是勇敢無畏與超凡承受力,是少有的自信與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張揚。要離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慶忌則做到了一個受害人不可能做到的寬容。兩人在勇士的精神境界裏都達到了一個無人能及的高度。所以,他拒絕領賞受封,情願為慶忌之死自斷手足,伏劍而死,以報相惜之情。這一死才真正使他的形象高大起來,徹底與毫無人性的冷麵殺手區別開來,羞煞無數見利忘義、賣身求榮、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