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翠玉白菜”

(2014-07-15 02:17:41) 下一個


每每聽到從台灣歸來的人大讚“翠玉白菜”,頗不以為然。

坊間把“翠玉白菜”捧上台北故宮博物院前三名的頭把交椅,而台北故宮博物院自己也將其列為十名鎮館之寶的末位,稱它為“人氣國寶”,長久以來一直以吸引最多觀眾,傲視那些外貌平凡的真正國寶,足顯其在公眾眼中的崇高地位。

公眾的喜好傾向是判斷文物價值的標準嗎?坦白說那隻是商業市場必須捕捉的信息,而與揭開文物的廬山真麵目,隔著十萬八千裏。就像票房好,觀眾多的電影,未必在藝術與思想上達到了“一覽眾山小”的高度。

學術界評判一件文物的價值,是依據年代、曆史、藝術、工藝及數量、品相(完好或殘缺)諸方麵來綜合衡量。

固然,這裏不能完全排除個人的欣賞趣味,但是學術界公認的比較科學的標準還是有的。

經常擺出展覽的翠玉白菜是光緒瑾妃的陪嫁(還有其它說法)。和民間的陪嫁物往往附帶一些吉祥美好的寓意一樣,皇親國戚也不能免俗:白菜象征著清白,上麵的昆蟲,有人說是螽斯和蝗蟲(其實不必強分,二者同科,差別極細微,工匠未必能區分),是從《詩經/周南/螽斯》取義,祝福多子多孫。也就是說,除了反映清代民俗,和婚禮中撒帳的豆子、棗子、栗子、花生沒有大區別外,它本身的曆史價值有限,與直接參予或反映重大曆史事件及人物沒有太多關聯。

清代的翠玉白菜並不罕見,台北故宮不止一件,北京故宮也有,慈禧陪葬品裏據說有兩個,依老佛爺的性格和地位,她屍體腳下的翠玉白菜應該是當時工藝水平最高的。可惜的是,孫殿英不知將其賄賂了哪位國民政府高官,而這位大人及其後人尚有一點羞恥心,不好意思炫富(不像郭美美一類),至今秘不示人(這東西永遠無法公開出手,不如捐獻博物館,也算一樁功德)。由此可知,它並不具備珍貴文物的獨特性,其工藝水平也不能高估,何況螽斯的須早已斷殘(連算個一級文物都勉強,更別說國寶了)。

稍微具有藝術審美修養的人不難看出,翠玉白菜的創造成分不高,它和被人吹得神乎其神的另一件慈禧陪葬品黑籽紅瓤綠皮“翡翠西瓜”(不知所終,民間傳說賄賂了第一夫人,才把東陵盜寶案壓了下來。不知是否屬實,但一定是頂級高幹或夫人,否則,孫殿英怎能輕易脫罪)以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肉形石”相同,隻是充分利用了原材質的色澤,即使以假亂真,跟實物不差分毫,頂多算是工匠的巧思。藝術講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創造,而不是簡單的模仿。對藝術家說“匠心”,無異於嘲諷臭罵他缺乏創造力。翠玉白菜可以代表清末手工治玉工藝的水平,但是與前代相比,在技術上並無創新成分。就這一點說,它甚至比不上差不多同時的玻璃工藝品“葡萄常”。同為仿真,“葡萄常”的技術是前所未有。現在有一股重拾八旗子弟舊“玩意兒”(如玩核桃、手串、養蟲、遛鳥等,大多數人不可能像王世襄一樣玩出學問)的頹風,翠玉白菜不過是“玩意兒”中的極品。在讚歎“哇,像極了”之外,還能給人多少進一步思索的空間?

假若勉力拔高翠玉白菜的曆史價值,大概可以說,
1、作為陪嫁物,隱蔽地保留了古代巫師祭祀供品的模糊影子。(謔,這彎子繞的)2、從這種照貓畫虎、比著葫蘆畫個瓢的實物複製或靜物寫生式工藝品,曲折地反映出自八股文洗腦後,國人專心描摹、亦步亦趨、嚴守模型、不敢逾規、無能創新的保守心態,它和國政拒絕改革、國學咬文嚼字在四書五經裏打轉、國師比拚細節知識以記憶為神奇、國人精神氣質纖弱相一致。誇它是國寶,是國人糟踐了自己的審美能力。齊威王以人才為國寶,魏惠王以珠玉奇貨為國寶,高下自分。若按古人知微見著的邏輯,從翠玉白菜出現在災難深重的清末來看,清朝上層社會無視國難與民間疾苦,自圖享樂的腐朽糜爛形象也就暴露出來了,這和慈禧挪用軍費修建頤和園的行為可以互相印證。從這點說,把它作為清朝亡國的預兆或不祥物也不過分。借用巫術,可以說,白菜者,任人食用也;蝗蟲者,災難也;螽斯者,終死也。光緒地下有知,也許會指著瑾妃罵慈禧:這個敗家娘們兒!

現代人仍然迷戀翠玉白菜,首先,無非是說明依舊停留在清朝葉赫那拉老太太的欣賞品味,局促於精致仿造的小家子氣中;其次是其出身高貴,來自宮廷,與人們迷信的禦醫、宮廷秘方、禦膳等同級;最後是匠心機巧玉質難得。

中國的雕刻繪畫在唐以前的主流是真藝術,如大同、洛陽的佛教造像、傳世的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隋展子虔《遊春圖》、唐墓壁畫等都以表現人性為目標,直到五代還有《韓熙夜宴圖》;宋以來變為真工藝,大多是雷同的花鳥魚蟲山水,以致降低了藝術價值與水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審美觀念。

西方與此迥異,曆來突出的是人的美醜、矛盾衝突與精神的高貴。在博物館中,給人的強烈印象是,滿眼是人。意大利各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人物雕刻與繪畫,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讓人心服口服。而中國的博物館則相反,滿眼是物。鍾鼎瓷器倒也罷了,翠玉白菜算什麽?就是一棵菜,缺少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濃鬱的曆史感。如今到了該徹底改變“目中無人”狀況的時候了,翠玉白菜可以歸於它應有的位置,和鍾表、首飾、刺繡、玩具一類共同在工藝品展覽中大放異彩。


附:順便說一下,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中國古代最好的文物,其實很不準確。且不說大陸各地博物館的精品數不勝數,僅僅臨潼秦始皇陵博物院裏舉世無雙的文物就數千件(未來還會更多),至於其意義與價值更是難以估量(可參看我的博文《千古誰識始皇陵》)。49年後考古發掘的成果輝煌,驚世文物層出不窮,而且大多經過科學發掘,有可靠依據,非傳世文物可比。即使傳世文物,北京故宮擁有的繪畫作品,隋唐的自不必吹,北宋的《清明上河圖》,其曆史與藝術價值就遠非其他宋元明清繪畫可以比肩的。所以說台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一些珍貴精品和國寶,沒有錯,但說總體價值超過大陸,就誇大其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好有那說法嗎?白菜和蝗蟲。
nnnday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長得像暴龍' 的評論 : 國內已經進入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在文革中基本上沒有被毀的。文革毀壞的,多數是民間收藏的一般文物。文革中出土的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馬王堆漢墓就是文革期間發現的。
長得像暴龍 回複 悄悄話 作者似乎很推崇畫作。

那麽請問清明上河圖現在是在哪裏?光這一幅圖估計就把作者說的那幾幅都抵過了吧?
長得像暴龍 回複 悄悄話 筆者說翠玉白菜還有兩三件,至少現在世界上知道的就隻有台北一件。所有的藝術品,除了書畫,都是在原質的基礎上藝術。沒有原來這塊玉,當然也就不會有白菜。但正是因為原來這塊玉就千古難求,雕琢後的成品就更加珍稀。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親身去過台北故宮。台北故宮展出的文物不到實際收藏的十分之一。所以定期會撤一批不同的展品。國內的博物館剩下的都是最近幾年發掘的東西。老祖宗流傳的寶貝大部分都在文革裏被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