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富蘭克林的智慧

(2014-01-07 02:59:31) 下一個


說起本傑明*富蘭克林,無論是喜歡百元美鈔的,熱愛科學的,還是對美國曆史有興趣的,都不陌生。

他有一大堆顯赫的頭銜,這個“家”,那個“父”,什麽“精神代表”,乃至“聖人”等等。任何人有其中一個,就足以光宗耀祖,人前人後,風光無限。可是他在墓誌銘上黑不提,白不提,隻鍾情一個最不起眼的身份:
PRINTER。對這個詞,華人大多翻譯成“印刷工”,給人一種謙卑,不忘本的印象,就像名滿華夏的齊白石仍用“木人”“木居士”自稱以示出身木匠。這大概是以老中的思維想當然了,粗看不錯,細想可能有些問題。這個詞,現在多指打印機,也有印刷工和印刷商或印刷業者的意思。富蘭克林出身印刷工,做過印刷商。從《自傳》中可以看出,他不滿普通工人的無知狀態,追求讀書、思想對工人的精神提升,對市長、企業家等社會上層人士因他喜歡讀書且有一定見解而另眼相看不無得意。因此,不可能自我標榜平凡的“印刷工”,而應翻譯成“印刷商”,或者同時包含“印刷工”與“印刷商”兩種身份的“印刷業者”。也許這樣比較接近富蘭克林的本意。何況他毫不隱諱對精神和財富的同等重視,甚至曾經設想集合世界各國善良、溫和、聰明的人,組織一個“自由與富人協會”。譯成“印刷工”,恐怕老富不認為是對他謙遜品德的讚美,而是對他經過勤勉努力獲得的社會地位的貶低。

好了,閑話少說。大概不會有人否認富蘭克林聰明過人。而他的智慧才是留給後人的真正財富。

智慧不是高深莫測,故弄玄虛,恍兮惚兮,沒幾個人能整明白。老子說的“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實是最早的知識分子——巫師的傳統。神秘性是保持知識解釋專利、權威的必要條件,是控製話語權的秘密所在,是原始思維傾向的標識。智慧應該是透徹的參悟,是樸素清晰的宣示,是開拓多種可能的啟迪,是化解,是融合。

富蘭克林的智慧,在我看來,可以集中到一點:不自以為是。這一點是從少年時遭到兄長粗暴專橫對待後感悟的。他在《自傳》中說,“我想,哥哥對我的粗暴專橫,也許是我在以後一生中對獨斷專橫的權力強烈反感的原因之一。”有人在家長製壓迫下順從,有人反感卻要轉為擁有家長權力,富蘭克林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真正的反感,徹底的覺悟。他不僅告誡人們“切勿采取獨斷的、自以為是的態度”,而且身體力行,把這一原則貫徹一生。比如,最初他希望維持一種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北美自治,然而當英國與北美的矛盾衝突日益尖銳激烈時,他順應了民心,毅然投入到革命與獨立建國的曆史大潮中,並在其中發揮了舉世公認的重要作用。當美國製憲會議出現各執己見,相持不下的僵局,可能導致崩潰失敗的危險時,他顫巍巍地站出來,語重心長地說,大多數人總以為自己正確,凡是不同意見,一律斥為謬論。但是到了有把年紀才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完美,沒有人一貫正確。活得的越久,越不敢自以為是,越尊重別人的判斷。因此,他希望各位代表略微懷疑一下自己的見解是否恰當,不要指望製定出最好的,也不要認定是最不好的,為了公眾利益,犧牲一己之見。這是智者的經驗之談,是八十歲老人的智慧結晶。毫無高深的包裝,至簡至樸,卻是理性的巔峰。(說起來,誰都懂,真正能做到的隻有少數人。隻要看看曆史,看看周圍,看看網絡,就知道實行有多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是被許多人視而不見、否定、拒絕的智慧。)幾乎所有的曆史學家都充分肯定富蘭克林在繁雜紛亂、矛盾叢生、各懷拳經的製憲會議上,以其高瞻遠矚的智慧起到的調和推動作用,是催生美國憲法的功臣之一。正是在不自以為是的智慧啟迪下,多數代表求同存異,共同簽署了《聯邦憲法》;正是在不自以為是的智慧指引下,才有了《權利法案》等補充完善憲法的後續行動。富蘭克林的智慧讓人肅然起敬。尤其是把他與同時的法國革命家們相比,與後世的專製者相比,更讓人高山仰止。

把不自以為是當作人生智慧,是因為會由此引向開放與寬容,會促進交流與理解,而不是尖銳對抗與殘酷鬥爭。不自以為是,才會柔化僵硬身段,改變固執態度,僅僅把說的話,寫的文章視為供人參考,看看是否能有另外可行的途徑,而不是指示、命令、法規。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也是這種思路,它不阻、斷、封、滅,而是引導、交流、化解。一放下,便是包羅萬象的大世界。

自以為是與堅定不移、堅持原則、捍衛真理同出而殊歸。它唯我獨尊、唯我正確,過於強調自我,完全無視或排斥他人意見,由此出發,必然產生獨斷、專橫、一意孤行、剛愎自用。一咬緊,便是固步自封的小格局。

不自以為是,與“不爭論”、“不折騰”全然兩樣。“不爭論”是隻允許一種聲音存在,“不折騰”是光讓上層“嘿咻”,下層幹受,目的都是為了保證既得利益集團的長治久安。

富蘭克林的不自以為是與老子的“不爭”,“不尚賢,使民不爭”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爭不是“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麽?”把人弄得“葫蘆提一向裝呆”。而是不爭高,不比硬,不自吹自擂。不自以為是更進一步爭取破除自以為是的蒙昧,爭得人對自身局限不足的清醒認識。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之所以對富蘭克林一貫強調的不自以為是感興趣,覺得親切,也是因為仲尼先生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悟到這點。他著名的“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自以為是,不固執,看到另外的發展可能。在中國,反孔的捧孔的,堅持的往往是老先生不要的東西。光抓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願望,卻罔顧“無可無不可”的不自以為是的審慎。富蘭克林沒有看過《論語》,屬於自己感悟的智慧。很可惜,這一點沒有成為美國精神的永久基礎,或者說把它看作大智慧的人不多,特別在對外關係上完全拋棄了富蘭克林的忠告,誠為美國的一大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George Washington在1789年被推舉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當年, Franklin已經83歲, 次年即離世。
大坐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Y99' 的評論 : 題目有點難,我沒有深入研究過。據說與任公職期間有以權謀私嫌疑,和在印花稅問題上發表過錯誤看法,以致民望下跌有關。
MY99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能否說說富蘭克林為什麽沒有成為美國總統?
登錄後才可評論.